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鉴赏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职考语文,古诗鉴赏,精品课件

高职考语文,古诗鉴赏,精品课件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 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 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对比。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 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 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分)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 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13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4
6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 “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 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7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鉴赏PPT

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鉴赏PPT

•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
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 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 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 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
苏台览古
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 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 旧苑荒台杨柳新, 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 菱歌清唱不胜春。 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 只今惟有西江月, 出主旨。 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 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 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 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 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情, 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尤 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 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 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 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 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 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
• 菱歌清唱不胜春 • 次句接写当前景色。 • 青青新柳之外,还有一些女子 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 回荡着歌声的旋律。杨柳又换新 叶,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 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而昔日的 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 已化为乌有。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 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 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 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 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 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越中览古》(33张ppt)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越中览古》(33张ppt)

不同点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 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 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 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 来衬托变幻无常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 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 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 的的诗歌。
的不得意,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 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㈢(借二古)理讽性今反,思理性反思
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
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如:李商隐《马嵬》
2、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
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题乌江亭 杜牧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破吴归
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侵越时所获战俘剌死 吴王余祭。
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大举攻楚前,为解除后顾 之忧,又曾攻越,占领檇李
十五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时,越乘机侵入吴境, 双方矛盾日趋激化。
越王勾践破吴归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
李白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体会咏史怀古诗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提高 诗歌鉴赏能力。
越中览古
越中:古地名,古越州,指会稽,春秋时 代越国曾建都于此。 览古:游览古迹。 古:这里指越宫遗址。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 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风豪放飘逸,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又善 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汲取营养和素 材,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民疾苦 的同情,对权贵的蔑视。

《越中览古》公开课PPT课件

《越中览古》公开课PPT课件
2021
白居易在读了刘禹锡的《石头城》后曾赞美道:
“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试以“潮打空城
寂寞回”一句,对本诗的措词作简要分析。
❖ 此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 的心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
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
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2021
二、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 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 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人生盛衰 无常的感慨。
2021
写法借鉴:
诗人览的是古代越国宫殿遗址,并非吴王宫;昔日吴 宫的繁盛,不能由此预见越2021国的必然失败。
苏台览古
(苏台:姑苏台,是吴王游乐之地。)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 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2宫021 里人。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20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 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 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 件而写下的。诗人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 感受得最深的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 后的两个镜头,来抒发他的无限感慨。
对比
昔日繁华——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今日凄凉—— 惟有鹧鸪飞
忘记过 去,陶 醉于胜 利,必 然使胜 利化为 乌有!

越中览古实用课件

越中览古实用课件

二、 仗剑远游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正是开元盛 世,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李白坚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信心。那 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 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 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 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 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 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终南捷径。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
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
刘禹锡
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
不复存在。
朱雀桥边野草花, • 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
乌衣巷口夕阳斜。 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
旧时王谢堂前燕, 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等。
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 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 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 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 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答案示例
“尽”在句中意为全部。凯旋之后,士兵 全部都穿着华丽的衣衫 。“满”字意 为布满、占满。像花一样的美人布满 了整个宫殿。“尽”字、“满”字, 写出了凯旋之后越国从士兵到君王之 间的奢侈享乐生活。
答案示例
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 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 了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鉴赏 ppt课件

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鉴赏  ppt课件

ppt课件
17
旧苑荒台杨柳新
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 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 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 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 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 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 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 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
咏史怀古诗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 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 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 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 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诗: 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 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 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 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ppt课件
20
《苏台览古》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
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但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
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
旧苑荒台杨柳新, 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
菱歌清唱不胜春。 转出主旨。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
只今惟有西江月, 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 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 时的热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今日 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 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 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 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 越中览古(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 越中览古(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越中览古(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越中览古(共22张PPT)
越中览古
李白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惟有鹧鸪飞
(繁华奢侈)
(冷落荒凉)
对比、衬托
人事变化、盛衰无常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越中览古(共22张PPT)
2、借古讽今。 通过揭示越国 由繁华至衰败 的原因—— 从下至上的奢 侈,借此了讽 谏当朝者不要 重蹈古人覆辙。
3、虚实结合。 由眼前荒凉 之景引发联 想 和想象, 写出越国的 繁华,虚实 相生。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越中览古(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越中览古(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越中览古(共22张PPT)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
思 想 内
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 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 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 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
寄托。



李 白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 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 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科什湖南面的楚 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 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 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余秋雨说过,中 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 抒情主题,不是爱, 不是死,而是怀古之 情、兴亡之叹。

怀古诗鉴赏优秀课件

怀古诗鉴赏优秀课件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台城:旧址南京,帝王起居临政 的地方。结绮、临春:楼阁名
(1)前人认为刘诗中“竞”用的较好,认为韦诗中“ 无情”用的较好,请你说说他们分别好在何处?(4分
3、艺术手法
A、多用典故
B、多用对比(对比、自比)
C、寓情于景

D 、反衬
怀古咏史诗在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 么感情; ④要分析写法,写景,或对比,或衬托, 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结语
注:兜鍪:即头盔,借指士兵。坐断:占据、 割据。
词中融三国吴蜀联抗曹合的事迹,借古 讽今,表面上是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 实际上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怯懦
3、借古讽今
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 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B怀人伤己 (借古抒怀)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 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 人,落脚点在自己。 1.与古人对比 (相反之处)
(解析)“竞”是“竞赛”、“竞相”之意,“竞” 使豪华形象丰满,涵盖广泛,(1分)表现诗人对六朝 败亡引起无限感慨之情;(1分)“无情”是没有情 义,台城柳本就无情,(1分)诗人指责柳无情,是 人情思的体现,恰恰是诗人无限伤痛的表露。(1分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 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 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 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 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李白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对比

李白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对比

01
本研究仅从主题、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两位诗人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和共性。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展望
02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采用了文本分析的方法,未来可以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如量化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更全面地探讨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03
本研究仅选取了《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未来可以选取更多同类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唐代文人墨客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情感表达。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1
研究的意义和贡献
2
3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两位唐代著名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还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兴衰变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两首诗,本研究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研究还为读者欣赏两位诗人的作品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和参考,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唐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台览古的背景
01
写作时间
苏台览古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当时李白南游姑苏台,凭吊吴王夫差和西施等人。
02
写作地点
李白在姑苏(今江苏苏州)写下这首诗,借此抒发怀古之情。
两首诗的创作背景比较
两首诗都是李白在开元年间南游时所写,都表达了怀古之情。
相同点
李白的越中览古凭吊的是越地(今浙江)的历史名人,而苏台览古则凭吊的是吴地(今江苏)的历史名人;此外,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越中览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自己的孤独,而苏台览古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2023
《李白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对比》

越中览古PPT教学课件

越中览古PPT教学课件
往往题为“咏史”、“怀古”、 “览古”、“××古” 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怀古诗主题: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6、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④使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 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 ,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 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惟一自然基础。” 材料二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 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 隶,或者在捕捉者的到来前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 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 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扩张特点
组织商业公司, 以印度和北美 作为扩张重点
扩张简况
北美
沿大西洋沿 岸建立13块 殖民地
亚洲 非洲
在印度西、 东海岸建
立殖民地
以印度和北 美作为扩张 重点
以亚洲、北美 为重点,夺取 葡萄牙殖民地
沿三大河流 域扩张、建 立新法兰西 路易斯安娜 殖民地
在印度东海 岸建立本地 治理等殖民 据点
沿哈德孙河扩 张建立新尼德 兰殖民地
------摘自艾周昌著《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请回答: 从材料一中概括殖民者的罪行。 从材料二中分析说明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实质有何进一步 的认识?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越中览古》课件(15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越中览古》课件(15张PPT)
越王勾践破吴归,景 极物 力为 渲作 染者 出的 当推 时测 的想热像闹之繁景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
义士还家尽锦衣。写 “出鹧鸪今飞日此”三地字的凄饱含凉无冷落限的,惋 惜和感慨,②对比。尾句与前
宫女如花满春殿,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蕴涵着 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 常的感慨。③借古讽今。诗歌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
且荒淫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
只今惟有鹧鸪飞。 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
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 镜好头、三热:闹只、今欢惟乐有的鹧气鸪氛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呢? ①虚实结合。前三句所写
只今惟有鹧鸪飞。揭示了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缘 由,讽谏当朝统治者勿重蹈古 人覆辙。
越中览古
对比
昔 盛
越王勾践破吴归, 历史事件:勾践破吴归。 (带着胜利的喜悦)
义士还家尽锦衣。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
(骄傲)
宫女如花满春殿,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
今 衰
只今惟有鹧鸪飞。
景象(荣华)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 (凄凉)
课堂练习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 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破旧的宫苑,荒凉的姑苏台依然 残留在原处,只是杨柳树 长出了嫩嫩 的新叶 。
采菱姑娘那清脆的歌声带来了 无限 的春意。 现在只有长 江上 空的明月还挂在天上,这轮月亮以 前也曾照过昊国宫殿里面的人啊
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
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 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昔盛今衰 之感。
相同:此两诗都是览古之
《苏台览古》作,题材近似,主题相同,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 《越中览古》 课件 (共25张)优秀课件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推荐作品 《越中览古》 课件 (共25张)优秀课件
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
宫女如花满春殿
•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 • 花朵儿一样的美人,站在宫殿,拥簇着他,
侍候着他。 • 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多么繁盛、美好、
热闹、欢乐的气氛!
只今惟有鹧鸪飞
• 结句突然一转,写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 “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手法:采用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手法 情感: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 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 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 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 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 往往题为“咏史”、“怀古”、 “览古”、“××古” 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怀古诗主题:
•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
的写法。 • 过程与方法: • 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理解诗人抒发的昔盛今衰之感和借此
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是把握意象。 • 教学难点是诗歌通过意象、意境
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 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 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 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 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 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 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 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
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 样的道理?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 时的热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今日此 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 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 对盛衰无常的感慨。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 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 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菱歌清唱不胜春
次句接写当前景色。青青新 柳之外,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 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 律。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 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 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 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西方大江 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 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 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 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 静的剖析,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慨 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 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 批评,感情成分较浓。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 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再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 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 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 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 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 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 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 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 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 太白集》
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锦衣。只“尽锦衣” 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 出来。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花朵
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 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
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 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 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 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鉴赏方法指要
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
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其次,要领悟感情。
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
的艺术技巧。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 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 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 决定的。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 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 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咏史怀古诗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 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 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 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 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诗: 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 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 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 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结句一转,把上面一切全部勾消,现在人们所看到 的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至此全 诗的主旨: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慨叹而出。
比较阅读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 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旧苑荒台杨柳新
咏史诗: 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 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 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 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 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内容感情:感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昔盛今衰的伤感,物是人非的沧桑; 借古讽今的感伤; 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今、 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用典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 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 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 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 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 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 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 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 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 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三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
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 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 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 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2.或是理性分析,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 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4.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别有寄托。
怀古诗内容归纳
内容分类:怀人伤己(人事),怀古伤今(景、古迹) 理性分析(客观表述看法)
(三)、诵读并理解内容。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起)述历史事件:勾践破吴 归。(带着胜利的喜悦)

盛 战士还家尽锦衣。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 (承) (骄傲)
对 宫女如花满春殿,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

(荣华)
今 只今惟有鹧鸪飞。 衰
(转)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 (凄凉)
(四)整体思路及分析
写作背景:
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 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 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 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 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 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 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 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 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 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 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首句叙述历史事件,选取他感受最深的一部分,即 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来写,首句点明 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只 “尽锦衣”三字,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 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春殿”应 上“如花”,充分地表达出越王在胜利以后把过去的 卧薪尝胆之事丢得干干净净了。
《苏台览古》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
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但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Biblioteka 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
旧苑荒台杨柳新, 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
菱歌清唱不胜春。 转出主旨。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
只今惟有西江月, 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 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