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反思—吴庆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是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而且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新课的引入,选用考考孩子们的眼力,找出图片中不同的物品,在前面的几个PPT中,孩子们都非常积极快速地从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来找出不同,接着出示两瓶从外形上看,完全一样的木糖醇,引发学生思考除了外形,那会哪里不一样呢?哦,还可以考虑他们的质量。激发了学生想探究找次品的欲望。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在新授过程中,例题出示后,先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找次品中的“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关键词的意义,然后教师明确“能保证”就是在运气最差的情况下也能找到才叫保证,而“至少”就是指在所有各种方法中,称量次数最少的那种方案。找次品的过程,教师只是提供素材,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方案,展示各种独特的想法,在观察->实践->对比->讨论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本课我让孩子们从3个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9个中找次品,并且在9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学生再用8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刚开始,学生还不能从中发现,把待检的产品分成3份,尽量平均分,若不能平均分3份,每一份的数量只能相差1,保证找到的次数是最少的,在通过老师慢慢的引导,学生发现了并总结出了这个结论。学生从众多的方案中,经过比较,自悟出来的,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

存在的不足之处:

1.在探索多种方法的过程中,用时较多,导致时间分配不均匀,练习时间少。

2.对于运气好的情况明确的不是很清楚,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待测物品无论是多少个,称一次是有可能称出来的。

3、由于时间关系,在研究9个、8个之后,对研究27个中找次品时,时间比较仓促,学生汇报,理解得不够透彻。

吴庆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