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亚洲的学前教育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精品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的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精品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的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精品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学前教育原理》教材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学习。

具体内容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语言能力发展以及儿童学习心理特点与策略。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实际教育工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学习基本理论。

2. 培养学生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设计适宜教育活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中难点与重点认识,以便于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引导儿童学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用。

教学重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以及语言能力发展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在幼儿园活动照片,引发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1)学生观察照片,分享自己观察心得。

2. 新课导入:详细介绍本章内容,包括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以及语言能力发展基本理论。

(1)讲解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分析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

(3)探讨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特点与策略。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本章重点与难点。

(1)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

(2)教师讲解案例,解答学生疑问。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批改并反馈练习结果。

(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学前教育原理》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学习2. 内容:(1)儿童认知发展(2)情感与社会性发展(3)语言能力发展(4)儿童学习心理特点与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分析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

(3)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设计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学》第四章

《学前教育学》第四章

第四章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目的和学前教育目标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什么样子的人,二是为谁培养人。

2、1996年《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目的(为谁培养人),然后坚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4、教育目的和目标可以分为四个层级:(1)国家层面的叫做教育目的(2)学校层面的叫做培养目标(3)某一学科或者某一年龄段叫做教育目标(4)老师的某节课叫做教学目标5、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请参考《纲要》和《规程》的内容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1、学前儿童体育的健康的标志:体格发育正常、体态无缺陷、体能达标,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精神饱满、愉快,有一定控制力。

2、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

所以体格、体能属于生理健康,(幼儿由于年龄的原因,没有讨论体质)心理因素属于心理健康,然后是社会适应。

3、体育的重要性(价值)(1)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首先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其次,有助于幼儿骨胳和大小肌肉的发展;第三有助于幼儿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发展第四、有利于幼儿避免疾病和身体健康。

第五有助于幼儿体质、体格、体能的发展、第六有助于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2)体育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的需要(3)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需要。

4、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任务,也可以说是价值、作用)(1)保护儿童的生命、促进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2)关注儿童积极情绪的的培养(3)养成儿童基本的卫生习惯(4)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5)进行安全教育5、学前儿童体育实施要领(幼儿园如何开展体育工作(活动))(1)提供安全、适应的环境和设施(2)坚持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3)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4)坚持户外活动和开展趣味、多样的体育活动(5)在体育活动中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四章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四章

课程范围
• 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 工作、静息、餐点
• 每门课程都规定了授课目标、内容大要和 所要达到的最低限度
参考资料 1932年10月《幼稚园课程标准》全文可参阅:
三、幼稚园的建立及保教人员的培养
幼稚园的建立
(1)公立幼稚园 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下设的幼稚园(杜威院) 浙江大学教育系培育院 四川省立成都实验幼稚园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幼稚园日课表
8:45-9:05
第一节
谈话
20'
9:05-9:45
第二节
游戏
25'
自由游戏
15'
休息
15'
10:00-10:40
第三节
点心
1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手工
25'
10:40-11:00
第四节
音乐
20'
2.3.1 幼稚园的建立
(2)私立幼稚园
• 厦门集美幼稚园 创办人:陈嘉庚 时间:1919年 目标:儿童的乐园 教学内容:故事、音乐、 游戏、自然和社会、工 作、餐点、静息、识字 与计算、家庭联络
• 幼稚师范课程及会考制度的颁定 ●对师范科教学科目做了详细规定 ●对学生的实习提出了具体要求 ●对上课时间和户外活动做出规定 ●对入学、转学、复学等作出规定 ●实行会考制度
参考资料 1933年4月《师范学校章程》可参阅: 《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p244
第三节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学前教育机构 最早成立的:江西瑞金的上屋子托儿所
陶行知(1891-1946)
燕子矶幼稚园的实验活动
①草拟生活纲要 ②寻找生活材料作为教具 ③开展“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法实验 ④注重艺友制的实验

第四章 亚洲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章 亚洲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节印度的学前教育一、发展简史印度近代的社会学前教育出现于19世纪后半叶,在1947年印度独立前,学前教育长期未得到重视1944年《战后印度教育的发展》报告中首次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建议要适当规定将学前教育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必不可少的附属成分,但并未付诸实施。

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圣雄甘地对学前教育十分重视。

他认为学前教育具有两个重要作用:第一,使儿童为新的社会作准备;第二,促进社会政治和经济改革。

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促进儿童体、智、德、宗教、精神等各方面的发展。

甘地认为,实行学前教育必须遵循两个原则:①家庭、社会和教师紧密配合,但应尤为重视教师的作用②教学中所用的教具应符合当地生活及传统,力求就地取材甘地对幼儿教育的倡导及上述意见为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制定有关幼儿教育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

印度独立后,1951年,政府发出了要求全社会关心儿童、反对剥削童工劳动的呼吁,后来还通过了建立健康中心,实行免费初等教育教育的法令。

1953年,政府成立了一个负责学前教育的委员会,其职责是为政府制定关于未来学前教育机构的政策。

同年,建立“巴尔瓦迪斯”——一种面向农村的小型幼儿教育班的提议。

这是印度政府关心部分农村学前教育的开始。

20世纪60年代,印度经济建设重点向农村转移,政府更为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又针对文盲家长不懂幼儿教育的状况,提出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给予这类母亲以必要的教育20世纪70年代末,政府又把学前教育的重点放在城市贫困家庭儿童及发生自然灾害的农村部落中的儿童上,要求对这些儿童进行综合教育1985年,指出对儿童进行正规的读、写、算训练是极其有害的,强调通过游戏来教育儿童二、机构和课程印度的学前教育机构种类较多,课程理论多来自于西方。

目前,印度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以下五类:(一)蒙台梭利幼儿学校蒙台梭利幼儿学校是印度独立前就已建立的私立学前教育机构,其课程重视蒙台梭利倡导的感知训练,努力使儿童智力和个性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史第三、四、五章

学前教育史第三、四、五章

学前教育史第三、四、五章第三章:学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本章将深入探讨学前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轨迹。

首先,我们会回顾古代文明中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初步认识和实践,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观念。

接着,我们将重点研究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的变迁,以及启蒙运动如何为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奠定基础。

在本章的后半部分,我们将讨论19世纪工业革命对学前教育普及的影响,以及20世纪初教育改革者如何推动学前教育成为公共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此外,本章还将概述二战后学前教育的全球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普及情况和政策支持。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本章将介绍学前教育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教育哲学,分析它们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我们将从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建构主义等角度,探讨儿童如何学习和发展,以及这些理论如何指导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

此外,本章还将讨论关于游戏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游戏来促进学习。

我们也会探讨多元文化和包容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实施这些理念。

第五章: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法在本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原则和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会讨论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来设计课程,确保课程内容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

接着,我们将探讨不同的教学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游戏化学习,以及它们如何帮助儿童建立知识体系和社交技能。

本章还将分析家庭和社区参与对学前教育成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

最后,本章将讨论当前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数字工具和在线资源的使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学习体验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我们也会关注教育技术的挑战和限制,以及如何在保护儿童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学前教育学 第四章 学前教育目标

学前教育学 第四章 学前教育目标

二、学前儿童智育
(一)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
智育主要对应于幼儿园课程中 的科学和语认知的需要,促进 儿童智力的发展,为儿童全面 发展提供认知和智能的基础, 使儿童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更富 有效率。
从社会的角度考虑,智育也具 有社会价值,向新一代儿童进 行智育是社会生产和文明进步 的重要条件。
第四章 学前教育目标
一、3 岁前的教育目标
(1)要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 格锻炼,增强小儿的抵抗力,提高小儿的健 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 (2)要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 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 的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的知识。 (3)要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 的品德教育。 (4)要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 、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 的观念。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 的情趣和能力。
三、我国学前教育 目标的特点
01 (一)学前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02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连续性 03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儿童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这 是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
1.体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的生 长发育和健康发展 2.体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大脑生 长发育和智力发展 3.体育能够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和 人格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
1.保护儿童的生命,促进儿童身心 的正常发育 2.关注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 3.养成儿童基本的卫生习惯 4.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培养 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5.进行安全教育
《教养大纲》提出通 过生活环节对 3 岁前 婴幼儿进行动作、能 力、品德及卫生四个

第四章 亚洲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 亚洲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亚洲的学前教育亚洲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多元的大洲,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学前教育体系和实践。

学前教育在亚洲各国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不尽相同,但都在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东亚地区,日本的学前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日本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社会性,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非常用心,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探索和学习机会。

课程设置上,不仅包括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强调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亲近自然,锻炼体能和观察力;在手工制作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而且,日本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较高,教师们都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能够为儿童提供专业且贴心的教育服务。

韩国的学前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

韩国的幼儿园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儿童从小了解和尊重本国的文化传统。

在东南亚,新加坡的学前教育以其高质量和国际化的特点脱颖而出。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体系融合了东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既注重学术知识的启蒙,又强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交技能。

幼儿园的设施先进,教学资源丰富,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此外,新加坡还非常重视与家长的合作,认为家庭在儿童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让不同种族的儿童都能在学前教育阶段接触和了解彼此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同时,马来西亚也在努力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师资培训,以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

南亚的印度,学前教育在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尽管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但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改善学前教育的状况。

印度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和道德观念,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向儿童传递知识和价值观。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12
二、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2013-09-19
13
1.女子师范中保姆的培训
湖北幼稚园已经附设女子学堂,招收15—35岁的女子专 门学习幼儿师范课程,这是我国幼儿师范最初的萌芽。 张之洞开办敬节学堂和育婴学堂,培养乳媪和家庭教师, 主要为官宦之家服务。 1902年,严修创办严氏女塾。 1902年,吴馨在上海创办务本女塾。 1907年,清政府颁发《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明确规定了师资问题。 1909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保姆传习所讲义初集》, 为我国最早的幼儿师范教科书之一,1907年,由中国图 书发行公司印行、顾倬编辑的《幼儿保育法》也是参考 了日本、德国的幼教书籍,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编辑而成。
2013-09-19 19
(三)兴办“慈善”事业 类型:孤儿院、慈幼院、育婴堂 慈善事业只是手段,征服人心才是目的。
2013-09-19
20
二、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一)兴办幼稚师范学校或女学 1889年,金振声女士 苏州 英华女中 1892年,海淑德 上海 幼稚园教师训练班 1898年,英国长老会 厦门 幼稚园师资班→1912年 发展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 独立的幼儿师范。 举例:1902年,景海幼稚师范学校,其课程可分为三类: 一是外语、宗教等课程; 二是文化课; 三是专业课。 特点:1.规模较小、毕业人数不多、影响不大、宗教色 彩浓;2.教师和学生都先天不足
镇”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2013-09-19
11
(三)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育婴堂和敬节堂的乳媪和节妇充当 注:乳媪(rǔ ǎo),乳母 训练保姆的教材诸如《孝经》、《四书》、 《烈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 规》等,还有一些外国家庭教育书如日本天下 歌子《家政学》。

关于亚洲的教案幼儿园模板

关于亚洲的教案幼儿园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等。

2. 培养学生对亚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亚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主要国家。

2. 亚洲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亚洲地图、气候图、国家图片等教学素材。

2. 亚洲文化相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

3. 美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

2. 提问:亚洲是世界上哪个大洲?亚洲在哪里?亚洲有哪些国家?二、亚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主要国家1. 教师展示亚洲地图,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主要国家。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主要国家。

三、亚洲文化特点1. 教师播放亚洲文化相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亚洲文化。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亚洲文化的了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二、手工制作1. 教师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形状。

2. 学生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亚洲地图。

三、亚洲美食分享1. 教师展示亚洲美食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美食。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亚洲美食,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亚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手工制作、亚洲美食分享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 亚洲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 亚洲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亚洲的学前教育在亚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学前教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反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文化、社会和教育传统。

中国的学前教育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政府大力支持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投入,建设了更多的公立幼儿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教育理念上,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品德、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培养。

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领域。

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游戏,孩子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与教师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日本的学前教育以其精细化和注重幼儿自主性而闻名。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温馨舒适,充满了自然元素,为孩子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教育目标侧重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日本的学前教育还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本国的文化底蕴。

韩国的学前教育强调早期智力开发和才艺培养。

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各种兴趣班,如音乐、舞蹈、绘画等。

同时,韩国也注重培养孩子的礼仪和道德规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育方法上,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和表达。

印度的学前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但在一些发达地区,学前教育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在积极参与,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机会。

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学前教育也各具特色。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注重双语教育,培养孩子在英语和母语方面的能力。

马来西亚则融合了多元文化,让孩子们在学前阶段就接触到不同种族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包容。

亚洲各国的学前教育虽然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比较教育,讲义 第四章

比较教育,讲义  第四章

第四章学前教育——至善的起点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历史沿革一、学前教育的初创时期(一)学前公共教育的先河——性格形成学园的准备学校成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所有3-6岁的儿童都要受保姆的监护,并集中于神庙附近的场院。

但是这种教育设想直至1816年在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的“性格形成学园的准备学校”中才得以体现。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正式创办了英国第一所幼儿学校——性格形成学园的准备学校。

(二)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念与实践1.教育理念福禄培尔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是他们认识自然与人类,发展他们的智力与体力以及做事或生产的技能和技巧,尤其是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此外,幼儿园还应负担起训练幼儿园教师,推广学前教育经验的任务。

2.实践福禄培尔运用直观的方法培养幼儿,使他们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体格,锻炼外部感官,正确地认识人和自然以增长知识,让儿童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发的活动中,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

他在继承装斯泰洛齐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同时,又提出自我表现作为补充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性,福禄培尔创制了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

二、学前教育的本土化时期1.杜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杜威是美国20世纪前期的实用主义哲学家与教育学家。

作为现代“儿童中心主义”思潮的集大成者,杜威在批判并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儿童中心论(将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教育本质论”(教育即生长、即经验的改造、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独特的儿童教育理念,被各国当作学前教育的指导思想,对学前教育实践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2.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蒙台梭利( 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是儿童中心主义运动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是20世纪杰出的学前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培尔齐名的两大学前教育家之一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儿童之家”。

第四章 亚洲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 亚洲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亚洲的学前教育在广袤的亚洲大陆上,学前教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学前教育的发展各具特色。

亚洲的学前教育历史源远流长。

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国就已经有了早期教育的雏形。

比如中国古代的蒙学,注重对儿童进行道德启蒙和基础知识的传授。

而印度的传统教育体系中,也包含了对幼儿早期的教导。

日本的学前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他们强调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温馨而富有教育意义,鼓励孩子们自由探索和玩耍。

课程设置注重综合性,涵盖了语言、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教学方法上,日本的学前教育注重引导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例如,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韩国的学前教育则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通常会组织各种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和分享。

同时,韩国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学前教育中融入了传统礼仪、音乐、舞蹈等元素。

中国的学前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在城市,越来越多的高品质幼儿园涌现,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些幼儿园不仅注重知识的启蒙,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例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营养均衡的饮食,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

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也在逐步推进。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建设了一批乡镇幼儿园,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学前教育的机会。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以其高质量和严格的管理而闻名。

政府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师资、课程设置、设施等都有严格的标准和监管。

注重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的潜能。

然而,亚洲各国的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一些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和农村之间、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存在差距。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部分地区缺乏高素质、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

00398学前教育原理第四章课件PPT课件

00398学前教育原理第四章课件PPT课件
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P109)
促进发育、促进发展、培养积极情绪、对体育的兴趣、进行安全教育, 培养适应能力
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P111)
基本体操(模仿操、徒手操、器械操)、基本动作练习、体育游戏、运 动器械锻炼、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利用环境因素锻炼
9
学前儿童体育实施的原则(简答题、选择题) 1、经常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适度适量,活动量由小到大,由大到小) 3、多样性原则 4、渐进性原则(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给予适应时间) 5、兴趣性与实效性原则 6、全面发展原则
性。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同时,也存 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应该说,每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根据 每个学前儿童的潜能助其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也就 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使儿童的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 的充分展现,这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6
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特征 1、以“体”为先 2、反映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可能性
我国学前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 各种活动。P107
贯彻落实学前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计划而非“剧本”) 2、统一要求与因人施教相结合
7
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
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 1、概念:是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并结合阳光、空气、水 等自然因素进行的锻炼,着重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 规律,最终实现身体、心理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2
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 1、处理好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 (1)体智德美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 们各自承担着相对独立的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体智德美虽然在任务和功能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又 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A 各育统一的

第四章 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ppt课件

第四章  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ppt课件

二、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 • (一)目标表述的角度 • 1、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 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 常用“培养……” “教育……” “引导……” “要求……”等方式表述 • 2、从儿童的角度表述,指明儿童通过学习应达到 的发展。 常用“感受……” “理解……” “喜欢……” “参与……” “能够……”等方式表述 大多数人倾向于使用后者。因为关注点放在儿 童的“学”、儿童的发展上。
第四章 学前教育课程的 目标、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
• 一、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 • (一)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层次 • 在幼儿园课程设计中,目标起导向的作用,它既是课 程设计的起点,也是课程设计的归宿。它既是选择课程内 容、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 准。一般来说,幼儿园课程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 • 1、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即《规程》中阐述的幼儿园教育目 标。新《纲要》是从幼儿学习的范畴按学习领域提出五大 领域的目标,强调各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 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同 样以实现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这类目标 比较宏观、表述抽象、概括。它是通过幼儿园三年的教育 实现的,属长远目标。
(二)目标表述的性质
• 1、行为目标:一种用可观察到的或可测量的 儿童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具体、明确、 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它又可以分为 三个要素: • a.核心行为:是期待孩子能够做到的某种行为, 往往要用一个操作性动词表示。如:说出、比 较、指认、区分等 • b.行为产生的条件:是核心行为发生的条件或 背景。 • c.行为表现的标准:指核行为表现可接受的程 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doc
“小松鼠摘松果”活动目标 大班主题系列活动“我和松树做朋友”之一“小松 鼠摘松果”的目标: 1.学会在间隔的纸板上跨跳走,双脚起跳摘松果 。 2.培养爱护小松鼠的情感

学前教育学——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学前教育学——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学前教育教师 一 学前教育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二)学前教育教师的权利
2.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权
《教师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 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幼儿园 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第四项规定,幼儿教师有权“参加业务学习和幼 儿教育研究话动。”
(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第一节 学前教育教师 一 学前教育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案例链接
待遇低、不入编导致幼教老师流失严重 2010 年03 月04 日 10:05 来源:浙江在线 “每年招生之前,最怕接到熟人电话,不用问,肯定是来托关系的。 但最让人头痛的一方面是家长、孩子挤破了头想进来,另一方面却是一 部分老师想出去。”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家长,不少幼儿园园长也 相当头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幼儿园正面临缺编的尴尬 局面。 “一边是幼儿园的班级容量不断超员,但另一边却很难招到好老 师。”一位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这种现状不但使在编老师的工作量不 断加大,也导致原有的非在编老师流动性大增,“有编制和没有编制的 老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别比较大,这也造成了部分老师责任感的缺失。” 在昨天的会议上,杭州师范大学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该校幼教专 业从2002 年至今毕业了200 多名学生,已经有17.2%的换了岗位,不再 从事幼教行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福利待遇偏低。 调查显示,在这些毕业生中,拥有事业编制的教师比例仅占15.2%, 其他均为非在编教师,20%以上的人月收入仅在1000-1500元,40%的人 月收入为1500-2000 元。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主要依靠教师去完成,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调动教师集体的智慧,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共同策划幼儿园的管理 和发展,这对幼儿园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前比较教育 第四章 OECD成员国的学前教育 教学PPT课件

学前比较教育 第四章 OECD成员国的学前教育 教学PPT课件

三、 幼儿园办园体制与格局比较
公立幼儿园和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的比例是衡量学前教育公共资源的核心指 标。在多数OECD国家,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所占的比例达到六成乃至全部,大部分 幼儿也都就读于公立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的比例也占到六成以上。
(一) 20个国家超过七成的幼儿就读于公立学前教育机构,中国只有五成 (二) 各国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占比超过八成,中国只有四成
2. 各国投入差异显著 2011年的最新数据分析显示,从学前教育投入的总量来看,总体来说,相对于与
其他水平的教育支出而言,OECD各国在学前教育上的支出都较低。除了丹麦(1.4%) 和冰岛(1%),其他OECD国家的学前投入比例都没有超过1%。但是,OECD各国教 育机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支出具有显著的差异,根据各国学前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 不同,可以将各OECD成员国分为以下四类:
即由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赠和家长交费等多种经费投入渠道构成。而主要区别在于 各部分投入占学前教育经费总量的比重各有不同。有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国家,也 有以社会力量及儿童家庭支付学费为主的国家,还有二者均势的国家。其中,OECD各 国公共支出比例达到了82.1%,欧盟各国的公共资源比例达到了88.7%。
(二) 学前入园率 OECD各成员国均认同学前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将其作为促
进个体发展、社会进步、人力资源早期开发与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普 遍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多数OECD成员国已经实现了始于3岁的学前教育,个别国家将接受学前教育 服务的幼儿年龄提前至2.5岁甚至0岁,且部分国家实现了某些年龄范围的免费公 共学前教育。与之相比,中国虽然经过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入 园率从2005年的41%增长到2012年的65%,但是依旧低于OECD成员国入园率 70%的平均水平,中国学前教育普及率与后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第四章 学前教育目标

第四章 学前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 (1)含义

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 量和规格的人的总体要求。
(2)作用 A、它规定了教育的方向,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 过程,决定着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内容的 确定和方法、手段的选择。 B、指出了教育对象的明确的发展方向和预订的教 育结果,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实行某种教育控制, 使受教育者的发展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社会 需要的合格的人。



3、教育目的的依据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按照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客观 规律而制定的。
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现实依据: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1)教育目的理论


A、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 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人 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第四章 学前教育目标
第一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

学前教育目标
第一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目标
1、教育目的及作用
3、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的依据与结构
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与相互关系
1、我国的教育目的表述: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指出,要造就大批的合格人才,“这些人 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 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 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 为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6)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 全面发展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在我国 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也一直以此为依 据。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总表现为某一方 面的偏重和缺失,全面发展的要求只停留 在纸面上。 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许多的原因:

幼儿园大班关于亚洲教案

幼儿园大班关于亚洲教案

幼儿园大班关于亚洲教案一、引言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世界各地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了解亚洲文化可以帮助幼儿拓宽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索亚洲文化,帮助幼儿了解亚洲地理、传统节日、食物和服装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幼儿将能够: 1.指认亚洲大陆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了解亚洲的各个国家,并认识一些著名的亚洲城市; 3.了解亚洲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端午节,以及节日的庆祝活动和特色食物; 4.认识亚洲的主要食物,如米饭、寿司和咖喱等; 5.认识亚洲的传统服装,了解各个国家的传统服饰。

三、教学过程1. 介绍亚洲大陆在地图上指出亚洲大陆,并与幼儿讨论亚洲地理特点。

通过和幼儿的互动,引导他们了解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有很多不同的国家和人民居住在这里。

2. 亚洲国家和城市通过图片和幻灯片,展示一些亚洲国家和城市的照片,并向幼儿介绍这些地方的特点和文化。

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亚洲城市,如北京、东京和新德里等,来让幼儿对这些地方有初步的了解。

3. 亚洲的传统节日介绍亚洲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和端午节。

通过故事、歌曲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和特色食物。

同时,可以进行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节日相关的物品,增加参与感。

4. 亚洲的主要食物通过图片和食物样本,向幼儿介绍亚洲的主要食物,如米饭、寿司、咖喱等。

可以进行食物品尝活动,让幼儿尝试一些亚洲食物,增加他们对亚洲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5. 亚洲的传统服饰通过图片和真实服装展示,向幼儿介绍亚洲各个国家的传统服饰。

可以进行幼儿模特走秀活动,让幼儿穿上亚洲传统服装,体验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四、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反应,评估他们对亚洲文化的理解程度;2.通过教学活动中的问答环节,评估幼儿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结合幼儿的作品和手工制作结果,评估他们对亚洲文化的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亚洲的学前教育第一节日本的学前教育一、发展简史1876年(明治九年)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

若从制度化的角度去看这一变革,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①初创期,从明治初期到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②发展期,从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到大正十四年(1925年);③备战期和战时时期,从大正十五年(1926年)到昭和二十年(1945年);④整顿改革期,从“二战”结束(1946年)到1955年;⑤稳定发展期,从1956年至今。

二、法规与体制(一)日本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制定与修改1998年12月公布了第三个《幼稚园教育纲要》,于2000年开始实施。

其主要修改点如下:①为培养生存能力奠基,萌发幼儿的道德心;②更加重视游戏与体验;③在集体生活中促进孩子的发展;④明确教师的指导作用;⑤支援家教,服务社区,起到地区助教中心的作用。

三、课程20世纪90年代,日本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点集中在以下几点:①积极开展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②重视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等直接的具体的社会体验;③明确与幼儿相适应的促进智力发展的方法;④根据萌发自我意识、自控能力等幼儿期发展特点进行指导;⑤注重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实现自我、求得发展。

四、师资培养(一)建立幼儿园教师和托儿所保育员培养制度早在1947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中就规定,幼儿园是正式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其教师同中小学教师一样具有相同的称呼,即在师资条件上同中小学扯平了。

1949年,为促进幼儿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日本文部省公布了《教育职员许可法及其实行法》,对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的资格做了详细规定,使战后日本幼儿园师资基本实现了制度化和正规化。

1948年,日本厚生省同时公布了《儿童福利法施行令》和《儿童福利法施行规则.》两个法令。

(二)幼儿园教师、托儿所保育员的培训机关概况1953年通过的修改《教育职员许可法及其实行法》,次年认定了64所大学具有培养幼儿园教师资格。

除了大学和短期大学外,日本还设立了由文部大臣指定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机关。

最初,保育员培训机构的发展比较缓慢,但由于20世纪60年代保育员培训机构数量的急增,日本建立了一支经过专门培训的保育员队伍。

同时,保育所的保教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了与幼儿园教育并列齐驱的学前教育的重要一环。

(三)在职教育《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在职进修时每个教育者的义务,主管单位应为之提供各种条件;教师的在职锦绣方式主要有脱产和不脱产两种。

特别是在修改过的《教育职员许可法及其实行法》中规定,教师的在职教育与获得更高一级的资格证书结合在一起,由此更激发了在职教师的进修积极性。

保育员的在职教育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方性的。

自提出“终身教育”的观念后,日本政府对教师的在职教育更为重视,认为在职教育是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措施和保证。

若没有在职教育,只靠学校教育所获得的某些知识,是无法胜任当前教师工作的。

五、家庭教育与社区的作用(一)家庭教育1、政府重视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①开展家庭教育研究;②广泛建立家庭文库;③倡导推行父亲运动;④兴办儿童玩具医院。

2、学前教育机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①保育参观;②家庭教育讲座;③家长委员会;④妈妈会议。

(二)社区教育日本倡导学前教育机构要重视家庭和社区的资源,以丰富、加深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认识,并用法律的形式予以确立。

1986年,日本教育审议会指出,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学前教育的封闭性。

1999年,日本文部省颁布《幼稚园教育纲要》;1998年日本政府在颁布的第三个《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十分注意与家庭的联系与工作,幼儿园生活要与家庭、社区保持连续性。

”在社区教育活动中,日本特别重视让儿童体验社会和接触自然,通过了解社会和亲近大自然使儿童身心获得健全发展,要求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有计划有意识地增加儿童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去的机会。

1999年,文部科学省实施“全国儿童计划”,又称“紧急三年战略”,为青少年儿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各种设施。

从2000年开始,文部科学省实行“儿童梦想基金”制度。

一、发展简史印度近代的学前教育出现于19世纪后半叶,但在1947年印度独立前,学前教育长期未得到重视。

1944年,印度中等教育咨询委员会在其名为《战后教育的发展》的报告中首次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建议要适当规定将学前教育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必不可少的附属成分,但并未付诸实施。

印度独立后,于1951年发出了要求全社会关心儿童、反对剥削童工劳动的呼吁,后来还通过了建立健康中心、实行免费初等教育的法令。

1953年,政府成立了一个负责学前教育的委员会;同年,通过了社会福利部关于建立“巴尔瓦迪斯”(一种面向农村的小型幼儿教育班)的提议。

二、机构和课程印度的学前教育机构种类较多,课程理论多来自于西方,但印度一向注重将圣雄甘地的有关幼儿教育的论述作为指导思想。

目前,印度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由以下五类:①蒙台梭利幼儿学校;②福禄贝尔幼儿园;③巴尔瓦迪斯;④流动托儿所;⑤实验幼儿园。

三、师资培养印度幼儿教师正规的公立培训机构有中等幼儿师范学校。

私立培训机构则有巴尔瓦迪斯教师中心、幼教人员培训班及只介绍福禄贝尔思想的福禄贝尔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等。

四、社区教育地方政府利用社区促进儿童教育发展成绩最为显著的是印度喀拉拉邦倡导的“民众科学运动”(KSSP)教育改革。

该活动的科学家们从1988年底开始,发起全民识字运动。

喀拉拉邦的教育最值得称道的一点是,识字班将村中妇女团结在一起,让她们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民众科学运动”社区教育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印度儿童教育的发展。

一、发展简史中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从时间的角度划分,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从先秦至鸦片战争前)②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从鸦片战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最早出现的学前社会教育机构是蒙养院。

蒙养院是与新的学校体系同时产生的。

中国最早颁布并实行的成文学制是《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1903)。

按照癸卯学制的规定,蒙养院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癸卯学制的规定使得学前教育有了一定的地位,学前教育开始从家庭教育向有组织的社会教育过渡。

③中国当代的学前教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二、法规与体制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包括了为学前教育专门制定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肯定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设立蒙养院作为早期教育的专门机构。

于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了第一个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将蒙养院改为蒙养园,明确了蒙养园是附属于小学的教育机构,是小学教育的初始阶段,而不是家庭教育的补充。

1922年11月,国民政府公布的《壬戌学制》将颇具封建味道的“蒙养园”改名为“幼稚园”并作为初等教育的一部分正式列入学制改变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中一度“身份不明”的状况。

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学前师范教育的发展是互为基础和前提的。

192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陶行知、陈鹤琴对幼教师资培养问题提出提案,促进政府在1932年、1933年颁布的《师范教育法》和《师范学校规程》中,对附设幼稚师范科及其修业年限、学习科目、实习等问题做了更具体的规定。

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把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级速成训练班被列为五个基本部分之一;并改“幼稚园”为“幼儿园”。

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具有双重任务:既要担负抚育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任务,又要帮助劳动妇女摆脱家庭负担。

这个双重任务始终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幼儿园暂行规程》(1952年)中有明确表述。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并设立各个部门主管幼教工作。

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纳入政府工作范围,有统一的管理体系。

1956年,教育部等三部委颁发的《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进一步宁缺了幼儿教育“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1952年,教育部在苏联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制定并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以全面引导和规范幼儿园工作。

1990年8月,中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不久又签署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行动计划》。

1989年,国家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为保障幼儿园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课程中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多元化—单一化—多元化的发展历程。

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开设比较混乱:有教会幼稚园的宗教课程,有蒙养院(园)的日本式课程,也有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的课程,以及美国以儿童为中心的经验型课程等。

②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上全面学习苏联,1952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中国学前教育有了统一的课程标准。

③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学前教育总的发展趋势是强调以“教育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出版后,中国学前课程出现了,分科课程与领域课程并存的局面。

四、师资培养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是清末张之洞主持在蒙养院附设女子学堂。

其招收15~35岁的女子,专门学习幼儿师范课程。

而正式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

(一)中等幼儿师范教育①学前教育新几哦啊是的培养;②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

(二)高等幼儿师范教育①职前幼儿高等师范教育;②职后幼教高等继续教育。

五、家庭与社区的作用中国社会支持家庭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国家政策领导;二是社会提供服务。

第四节亚洲国家学前教育比较一、中日两国幼儿教育纲要的比较(一)教育理念上的比较同:都强调终身教育的观念,强调儿童个体的发展和人性的完善。

(二)幼儿教育纲要内容的比较①纲要内容结构的比较同:都包括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事实、驾驭活动评价四大部分,篇幅较短,以阐述教学内容(活动内容)为主,总论部分非常重要。

②课程内容的比较日本:有角纲要从儿童发展的五个侧面即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来表述教学目标和内容,所有领域的教学目标都指向情、意、态度的培养。

中国:《幼儿园教育纲要》讲幼儿学习的范畴按学习领域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并同时强调“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同:课程的综合性趋势。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比较(一)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同:都提出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儿童的身心,促进儿童个性生动活泼的成长,但日本比中国更早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

异:中国:更重视儿童身体的成长、儿童的美誉及儿童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日本:更注重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的德育及儿童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印度: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儿童提供营养,培养儿童的健康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