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翻译批评

合集下载

第八章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批评案例

第八章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批评案例

▪ 文本的重要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单词或其他语言单 位,还可能是文本的语气、文体、形式、隐喻或音 韵的效果。
▪ 紧贴翻译:最贴近字字对译的翻译。它要保持词的 外延和内涵意义,不但要保存原词、词语等的意义, 还要保留其用法。贴切是和准确、对等联系在一起, 紧贴的程度因上下文而异。
▪ 从词汇上说,最常见的紧贴翻译是字对字翻译,可 采用转化、归化、直译和释义的方法达到对等。
翻译的语言学派
▪ 代表人物: ▪ 卡特福德(John Cunnison Catford) ▪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 奈达(Eugene Albert Nida)
Peter Newmark(1916—)
▪ 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关联翻译法 ▪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73 ▪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 ▪ About Translation, 1991 ▪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 5、语义翻译是一门艺术,只能由一个人单独承担, 所以翻译比较准确,但由于造成了认知意义和语用意 义的走失,语义翻译一般不及原文。交际翻译是一门 技巧,有时可由多人承担。由于交际翻译具有重效果、 简洁明了的特点,弥补了语义翻译中意义的走失,又 经过了适当的润色,交际翻译译文一般优于原文。
翻译方法与文本功能的关系
▪ 关联翻译法: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 越要紧贴原文翻译。
▪ 他对重要的界定是指语言标示出“特别有价值、 特别有意义、特别必须、或永恒”的事物。如莎 士比亚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而“water consists of hydrogen and oxygen”一句中, “consists of”就不那么重要,完全可以用”is composed of ” ,“constitutes”, “comprises”, 甚至“is the equivalent of ”来替换。

第一章翻译批评简介共26页

第一章翻译批评简介共26页

• 注: • 小组作业10%:2-3人自由组建小组,查找以
下翻译家相关材料,并进行课堂汇报:
马建忠、严复、林纾、辜鸿铭、傅雷、朱生豪 、张谷若、刘重德、杨宪益、王佐良
主要内容包括:译著、翻译思想
《翻译批评与赏析》授课内容
• 翻译批评简介 • 鲁迅的翻译思想 •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与翻译批评 • 纽马克的关联翻译与翻译批评 • 奈达的功能对等与翻译批评 •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与翻译批评 • 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与翻译批评 • 多元系统理论与翻译批评 • 文化操纵论与翻译批评 • 功能翻译理论与翻译批评
walk.
• “Screaming yourself hoarse” was not as good
as “rolling up your sleeves” and getting to work. (The Economist)
• Rather than shouting oneself hoarse, why
生,还是外国文的学者;
• 鲁迅:(《再论重译》)不但看原文须有译者以
上的功力,对作品也须有译者以上的;
• 陈康:(《论信达雅与哲学著作翻译》)具备与
所译材料相关的专业知识的读者。
• 杨晓荣(1993:2-20):翻译评论者应该具有良
好的语言和思想修养,这包括对母语和外语的娴 熟运用能力,相当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基础,对于 语言文学的悟性,对新事物的敏感,广博的知识 面以及端正、严谨、勤勉的治学作风。
这样的哀怨心酸!
• 曹禺:人间的故事,不能比这个更悲惨。
像幽丽叶和她的柔密欧所受的灾难!
翻译的基本问题
• 1. 如何认识翻译?翻译是什么? • 2. Coca cola, Canon, Uncle Tom’s Cabin • 3. 误译、改译、删减,如何理解忠实? • 4. 翻译与历史,翻译定义与翻译主流对象 • 5. Translation, translational action • 6. 翻译的本质目标

翻译批评与赏析

翻译批评与赏析

一、什么是翻译批评?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作的评价。

这种评价必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胡批乱评和感想式的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

应当同时是一"译者、译文阅读者、译文分析家、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史家"(Berman,1995)(许钧,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年第1期)。

:1)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2)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

前者重在分析出自优秀翻译家笔下的模范之译作,评价其艺术价值、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及采用的相关技巧,意在立为范文,为翻译界同行或初学者视为楷模而学之;后者则重在剖析粗制滥造之译作,分析并纠正其中的错译和误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翻译批评就其思想方法而论可分为3类:1)功能性批评(functional approach), 2)分析性批评(analytical approach)和3)对比性批评(comparative approach)。

功能性批评在分析和评论译文时较为笼统,其重点在整个译作的思想内容而不顾及语言细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主观的批评方法,类似老师凭印象给学生打分。

分析性批评则是较为细致客观的剖析,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每一语段和段落都会对照原文加以对比和分析,错误的译文被分门别类地挑出来加以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好的译文挑出来加以褒扬。

对比性批评是选择同一原作的若干种译文,同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译文与译文对比的方法找出各自的优劣之处。

好的加以褒奖,劣的予以批评。

翻译批评有助于克服翻译界存在的滥译、乱译等问题,因而对繁荣我国翻译事业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翻译批评有助于纠正译作中出现的错误、改进不足,因而对提高译文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翻译批评还是联系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重要桥梁,因为任何翻译理论的建立均有待于翻译实践的检验;反之,任何翻译实践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翻译理论。

翻译批评与赏析

翻译批评与赏析

98现代交际·2019年8期作者简介:李思博,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翻译批评与赏析李思博(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吉林 长春 130103)摘要:翻译批评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作出的评价。

这种评价须避免随意和盲目性,杜绝胡乱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客观、全面、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以及公正。

本文将从介绍什么是翻译批评,翻译批评方法步骤、原则、目的、翻译批评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来论述翻译批评与赏析。

关键词:翻译批评 目的 原则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098-02一、什么是翻译批评1.翻译批评的定义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和翻译练习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它也是一种有利的娱乐性的练习。

尤其是当你正在赏析一个人的翻译时,或者说,在给同一个文本的两种或多种译文做翻译批评时。

2.翻译批评的方法步骤翻译批评是指“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以下四个方法步骤:(1)分析原作,批评者必须了解原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态度、写作的读者对象、准确评估原作的语言水准和语言风格。

(2)分析译者翻译原作的目的,翻译者是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还是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

前者是重在分析优秀作家的模范翻译,评价其艺术价值,后者重在纠正翻译中的误译和错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3)比较原文与译文。

从原文与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进行具体分析。

(4)评估译文。

从宏观、微观的角度评价译文的翻译技巧、翻译质量等。

二、翻译批评的种类翻译批评有功能性批评、分析性批评、对比性批评。

从某种角度看,功能性批评是一种主观性批评方法。

分析性批评是细致客观的分析,译文中的每一个用词都会对照原文,进行对比分析。

翻译批评教学课件

翻译批评教学课件

(d)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possible only by persons who are familiar with both the target and source languages, and is accordingly in a position to compare the translation directly with its original. In brief, translation criticism requires a comparison of the target and source texts. (Reiss, 2004:2-3)
On the one hand, the differences cited conventionally between the two forms of evaluation hold true for translations as well: the reviewer alerts a reader to new books, describing them and passing judgment as to whether they are worth reading and buying; the critic addresses books that may or may not be new, considering them in detail and usually assuming a reader’s familiarity with them. On the other hand, neither the reviewing nor the criticism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has developed fully as an art ---- unlike the reviewing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This can be explained only in part by the multiple difficulties presented by any attempt to analyze and pass judgment fairly on creative activity. The general lack of value associated with translation in the West has undoubtedly been an additional factor and an equally determinant one. (Maier, 1998:205)

翻译批评:浅述功能派翻译理论

翻译批评:浅述功能派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概述姓名:常首鸣班级:08级外应2班学号:2008142摘要: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德国。

它既继承了传统译论的合理的成分,又突破了其束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为整个翻译界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发展思路。

本文简要介绍功能学派的四位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并对功能派翻译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翻译行为理论,功能,忠诚一、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翻译早在公元前就已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从罗马帝国的翻译家们对“词对词”翻译与“意义对意义”翻译展开辩论至今,翻译理论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功能派翻译理论虽然直到20 世纪70 年代在德国才首先产,可综观历史,翻译的功能观却在翻译实践中早为有所表现。

可是,无论中外,翻译的标准往往更多强调的是译文与原文本字面上严格忠实,因此在翻译的意图、目的和译本所起到的实际效果之间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距离,这样翻译活动的执行者就常常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然而,从20 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被圈定在语言范围之内,翻译理论家没有认识到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随着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语言学派也逐渐意识到其内在的弱点。

此时, 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活动成为一种必然,功能派翻译理论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二、功能派主要理论功能主义理论将翻译定义从翻译即把原语文本一一对应地转换为目的语的观点中解放出来,扩展到翻译行为,把翻译研究纳入跨文化交际研究,指出翻译涉及跨文化的一切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转换。

功能派理论中对等原则的位置与语言学派大相径庭。

对等原则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基础,而功能派只将其视作特定情况下采用的原则。

功能主义理论是以目的论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更符合翻译实践。

德国素有研究功能翻译理论的传统,凯瑟琳·赖斯( Katharina Reiss ) 、弗米尔( Hans. Vermeer ) 、曼特瑞( Justa Holz Manttari ) 、诺德( Christiane Nord )为其代表人物,他们为功能派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翻译批评基本原则

翻译批评基本原则

王应云 《文境清真 句饶神韵——评〈威克 菲牧师传〉中译本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
If the cakes at tea ate short and crisp, they were made by Olivia; if the gooseberry wine was well knit, the gooseberries were of her hathering; it was her fingers which gave the pickles their peculiar green; and in composition of pudding it was her judgment that mixed the ingredients.
那个愚蠢无知的老太婆统治了 十九世纪的后五十年,使中国 不能进步,她可算功劳第一。 若没有她,锐意求进的光绪皇 帝,一定会进行他的维新大计。 光绪皇帝,象个剪去翅膀的苍 鹰,一直对他这位大权在握的 了老伯母必恭必敬,百依百顺。 愚而妄,其为祸害则加倍的强 烈。愚蠢再与刚愎携手,则愚 蠢倍增。
ignorant修饰慈禧太后,译成“愚蠢无知”, progressive修饰光绪皇帝,译成‘锐意求进’, reforms译成‘维新大计’,真是达意移情! did more than any other single person to hold back China‘s progress译成’使中国不能进步,她可算 功劳第一‘,再现了原著幽默的风格。 ignorance added to a strong character译成’愚 而妄‘,was double curse译成’其为祸害则加 倍的强烈‘,stupidity joining hands with stubbornness译成’愚蠢再与刚愎携手‘,was twice stupid译成’则愚蠢倍增‘,不仅言简意赅, 而且句式对仗,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增强 了译作的感染力 。

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
第四讲 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作为翻译研究另一个重要课题,能 够引导翻译工作顺利开展,是翻译事业健康 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之一,并且,翻译批评 也已经开始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因此,本单元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学习者对 翻译批评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 翻译批评的常见形式; 中国学者对翻译批评的认识; 西方学者对翻译批评的认识。
(三)翻译批评的方法


正如黄琼英( 2002)指出,“翻译作品评论正从传 统的‘正误性批评’与‘感悟性批评’模式的藩 篱中走出,多元化的翻译批评模式正在形成。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影响译者进行具体的文字翻译 的诸多因素置于品评译文的考虑之中”。 无论是译界从业人员还是翻译批评家,我们都应 该努力做到:“一是运用法律武器,对翻译中的剽 窃、抄袭行为绳之以法;二是开展道德批评,对 一些有悖于翻译的神圣使命、粗制滥造的做法进 行毫不留情的批评;三是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 在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切磋译艺,探讨提高翻 译质量的各种有效途径” (许均,2002)
(二)翻译批评的标准
上世纪50年代初,董秋斯最早提出了建立翻 译界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呼吁,指出了虽然 翻译批评有两个困难: “没有一个完整的翻译理论体系”; “没有一个公认的客观标准”。 但翻译批评时刻都在进行,应当有纠正和表 扬,以推进翻译工作。 焦菊隐也认为“应该建立起一个翻译批评的 共同纲领”。 辜正坤教授(1989)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 理论,翻译的绝对标准是原作本身,最高标 准是最佳近似度。
(一)翻译批评的定义4、5
翻译批评就是对译品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 括: 译文是否忠于原作; 译文是否流畅; 译文是否再现了原作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周仪、罗平,1999) 王恩冕( 1999)指出,所谓翻译批评或翻译评 论,是指根据有关理论和观点对翻译思想、 翻译话动和翻译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以提 高翻译者的整体素质和翻译的整体质量,它 是翻译研究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翻译哲学既不把译文当成 原文的复制品或者替代品,也不斤斤计较译文的用途或 实效性,译者只是把原著当做原料,演绎出新的作品, 最终在另一个情景中以飨另一批读者。在一些极端的例 子中,原文只不过是一些灵感,甚至借口,让译者去发 挥,去创造出跟原文有某种关系的新作而已。
翻译批评的责任
作为沟通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并促进两者之间 形成积极互动的桥梁和纽带,翻译批评无论对翻 译实践的开展或对翻译理论的深化,无疑都应该 是最充满活力的一种建构力量。
莱斯不仅将文本分为四大类型,还阐述了各种文 本类型与翻译方法的总体关系。该模式的特别之 处是以翻译为焦点,对文本的分类,对语言功能 、语言特点、交际情景和信息焦点等等的分析, 都是为翻译策略寻求理据。
视听媒介型:这种类型的文本是写出来让读者 看或听的。如歌曲,电影、电视或有声(像)广告 等,这类文本必须和某些非语言手段相结合才能产 生应有的效果。
实效的准则(effectiveness):这个标准背后的假设 是:翻译工作是一种消极服务,其成败主要取决于消费 者(委托人、雇主等)的满意程度;消费者是否满意取 决于译者是否达到了其委托的目标。如果以这种准则衡 量翻译作品,历来被尊崇为金科玉律的种种翻译标准就 被抛弃了。译得“好”的译文未必就是成功的译文。达 到消费者目标的译文才是好译文。
翻译批评应是与译者为善的、实事求是的、本着探讨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有建设性意见的批评;
翻译批评应该是在充分借助与翻译过程与翻译文本相关 的各种学科理论条件下的多视角、多维度、多学科的全 面透视;
翻译批评应该有助于译者及翻译批评者本人对翻译过程 的进一步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翻译作品质量,充分 发挥翻译批评对翻译实践的监督、指导和促进作用;
Translation Criticism
莱斯文本类型的理论基础 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文本类型与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的几点原则 翻译批评标准 广告的定义、语言特点及案例分析
莱斯文本类型的理论基础
莱斯的文本类型学理论基础是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 言学家卡尔·布勒(Karl Buhler)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也 即是语言功能三分法 。该工具模式包含四个组成因素: (1) 符号(sign); (2) 语境(context); (3) 说话者(speaker); (4) 受话者(addressee);
文本类型与翻译批评
莱斯说:“在正常情况下,文本类型是影响译者选择适当 翻译方法的首要因素,也是客观的翻译批评应该首先考 虑的”,这里的正常情况下,指的是,译文与原文的功 能相同。此时,上述四类文本的译文应该有各自不同的 翻译和评判标准。除文本类型外,莱斯还提到,翻译批 评还必须考虑对译本有制约作用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 素。语言因素包括语义、词汇、语法和文体等。非语言 因素包括直接情境、主题、时间、地点、接受者、源语 作者和感知因素等,可能会导致原文与译文功能不一致 ,属于语用学范畴。这样,莱斯就成功地把语言标准和 语用标准结合起来,提出了一套系统、客观的翻译批评 观。
在文本中,符号即语言,其功能产生于它和其它因素之 间的关系。例如,符号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为“表 现”( representational)关系;符号与说话者之间是“表 情”( expressive)关系;符号与受话者之间是“感 染”( appellative)的关系。布勒根据该语言工具模式中的 成分及其之间的关系,确认了语言的三种功能:信息功能 (informative function)、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和感染功能(appellative function)。
翻译批评应该有开阔的历史文化视野,将翻译现象、翻 译事件、翻译文本、翻译主体等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下 予以考察,并从文化交流的视角来考察在具体翻译活动 中的诸如翻译选择、文化立场、价值重构等重要问题进 行研究。
翻译批评标准
对等的准则(equivalence):该准则蕴含一个假设, 即译文是原文的复制品,应酷似原文,应尽量“存真” 。“信”被认为是翻译的天经地义,“不信”的翻译就 不是翻译。因此,在赏析译文时,多注重比较原文和译 文,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两者之间越是相似,译文就 越是成功。历史主流的翻译批评观点,多是采用这种对 等原则。
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在语言学界影响甚广,后 来不少语言学者的理论中都有其影子,如雅可布 逊(R. Jaeobson)的语言功能理论(1959;1960)、 韩礼德(M. A. K. Halliday)提出的三个语言纯理 功能(1973)和纽马克(P. Newmark)的“语言功能 及文本类型”(1988)等。
翻译批评的几点原则
翻译批评的对象不仅仅是翻译作品本身,还应是翻译 过程和译者,但对译者进行翻译批评不是对其进行人身 攻击,而是将其置于历史文化语境之下对其翻译立场、 翻译方案以及翻译视界等进行考察;
主观印象和客观分析的综合,感觉体味与理性检验的结 合;
局部的、微观的评价与整体的、宏观的评价相结合;
莱斯曾举例说明某些文本分别属于她所划分的 哪种文本类型,后来切斯特曼(Chesterman)用 图表描绘了她的文本分类: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广告(advertisement )应属于感染型文本,因为它侧重于对消费者的 诱导和感染作用,但由于广告常常以视频形式出 现,所以视听功能对它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莱斯以这个被广泛认可的语言功能模式为基础 ,建议根据文本的主要功能把所有文本划分为四 种类型:
莱斯文本类型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信息型(informative ):the content-focused text 表情型(expressive): the form-focused text 操作型(operative ): the appeal-focused text 视听媒介型(audio-medial): the audio-visual tex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