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度量—方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度量—方差》,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青岛版教材将《数据分析》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4章,本章属于“统计与概率”部分,是在七年级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基础上开展的,主要学习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常用方法,是数据处理与运用的进一步研究,是前面所学内容的深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信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学习方差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选用合理的方法加以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判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据分析的观念。

此外,本节内容对于学生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统计知识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差与离散程度的关系,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时,会通过计算其方差来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问题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对方差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意识,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我把方差提出的必要性及运用方差知识进行习题求解和生活实际问题的突破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方差概念及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我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阐释:

认知情况:教材通过第四节的实际问题已说明了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必要性,对方差概念及公式的引出起到推动作用。

生活经验:学生对方差概念公式的形成过程有难度,在利用公式计算时缺乏耐心急于求成,缺失技巧,往往计算出错。

因此,作为教师,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要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进行知识理解与运用,才能让师生的互动过程变得轻松自然。

三.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课堂由学生掌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力求本课形成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训练回顾的教学模式,达到对本节知识由呈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最后到收获的目的,并且在重视双基的同时,更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设计:

板书是学生掌握教材的凭借,巩固知识的依据,要紧扣教学内容,才能突出教学重点,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完整的内容体系。

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度量----方差

1.方差的概念 3.练习题1

4.知识回顾

2.方差的公式

5.测试

六.课堂评价:

学生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教师正确地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知识技能的理解与运用,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对于同一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否理解离散程度刻画了一组数据的背离平均水平的特征,以及能否对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推断和预测等。此外还要关注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方差的意义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些活动,能否耐心、细致、动脑、动手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推断,能否与同学合作交流,验证和解释统计结果。

3.知识达标测试:关注学生对方差意义的理解以及公式的运用,在知识上有新的能力提升。

七.资源开发:

首先是网络资源,由于方差方面处理数据的计算量比较大,一般可用计算器进行求解,有条件的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Excel来运算,方便快捷。

其次是文本资源,学生可以研究教材中的智趣园离散程度的度量,也可以查阅其它书籍各方面的相关资料。

最后是生成性资源,方差公式的形成过程以及其计算的相应技巧,都有利于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