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异同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异同点
《品德与生活》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课程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并不是对儿童听之任之,而是把他们真正当作发展中的人,按一定的目标去积极引导,使儿童在教育引导下不断发展和提高,价值不断得到提升。
《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它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
品德教育是以一种价值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决不是“干什么都行”、“作什么都允许”的片面相对主义。
积极、正确的价值引导,必定是一方面建立在对社会对个体发展需求的领悟上,同时也必定是建立在对当今少年儿童内心世界所存在的期待、愿望的关注上。
品德与生活强调在生活中提炼自己;而后者强调感受社会服务社会,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
但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学习和实施课程标准时,除了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之外,还有一些具体问题要加以注意:
1、要把“内容标准”放到整个课程标准中去学习理解;
2、要正确理解“综合”和新课型的建构;
3、对“内容标准”几个方面不要割裂地学习和使用;
4、力图实现课程内容与教学的整合;
5、在“细化”过程中,注意把握程度;
6、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7、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8、加强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