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包含了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这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的照片,展现了中华文化深刻内涵,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查等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回顾、梳理第五单元主要内容。

2.复习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回顾内容,复习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单元主题,梳理复习内容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哪个专题编排的吗?

(我国的世界遗产)

2.本组围绕“我国的世界遗产”这个专题选编了哪几篇课文?

(我国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单元为我们介绍了有代表性的三处。)

3.《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这三篇课文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理清顺序,学习表达

(一)复习《颐和园》

这几处景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颐和园去重温它的魅力。

1.中心句。课文是围绕着文中的那句话写的?(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这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2.课文中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为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点?

移步换景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学习游览顺序。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个景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作者都用句子做了提示,我们来找出这些过渡句。正是这些过渡句让我们理清了作者移步换景写作顺序。(板书移步换景)

4.品析句子。

课文不仅用过渡句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游览顺序,还抓住了每个景点的特点向我们细致描写。我们来看写长廊的部分,哪些句子写出了长廊的特点,举例说说吧。

句子1: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列数字)

长廊还有什么吸引你的?(画多,美)

句子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比喻,运用联想和想象能使你的表达更具体、更生动。)

那万寿山和昆明湖这两部分,你喜欢的句子又有那些呢?

5.画知识树。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画了一棵知识树,我们是这样画的:我们复习的课文是颐和园,(画)它就是这棵树的主干,(板书:主干——主题),作者按移步换景的顺序介绍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个景点,这棵树的三条枝桠,(板书:枝桠——几个方面)我们刚刚赏析的重点句这就是树上知识果。(板书:知识果——重点句子)从这棵知识树上,我们就明白了作者是怎样围绕“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来选择材料的。

(二)复习《长城》

1.提示语:这种画知识树梳理课文的方法有趣吧,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复习

《长城》一课吧!

2.师生交流知识树画法。先看看课文确定主干,(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接着应该画几条枝桠呢?这几条枝桠分别是什么?(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长城的?远看长城近看长城)树的枝干都有了,我们就要采摘知识果了。读读你最欣赏的句子吧!

预设:

句子1: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句子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里长城。

3.小结。同学们,我们又画成一棵知识树,这种方法简单吧。

(三)复习《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你能用这种方法再画一棵知识树吗?

1.同桌合作画知识树。

2.前后桌交流画法。

3.集体交流展示

4、小结。

三.拓展练习

阅读短文《游乐山》,完成练习。

四.作业。

仿照课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你曾经游玩过的地方。写时要注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考试2课时

讲评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