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血液学一般检查
《诊断学》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
(1)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 :红细胞内含有细 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凝集而成的。有时与嗜多色性 并存,也可发现于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大量增多并呈粗颗粒 状点彩,多见于铅中毒,也可见于骨髓增生旺盛的其他贫血
8
如巨幼细胞贫血等。 (2)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 :红细胞内含有圆 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 0.5~1μ m,1 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 物质, 亦可出现于晚幼红细胞中, 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贫血。 (3)卡-波环(Cabot ring) :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 的淡紫红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膜的残余 物。目前认为可能是纺锤体的残余物或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 所致。提示严重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 及白血病等。 (4)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 :正常成人有 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可见 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主要见于:①各种溶血性贫血;②红白血病;③髓外造血, 如骨髓纤维化;④其他,如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等。 二、白细胞的检测 (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 个月~2 岁(11~12)×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成人为 10×109/L)称白细胞
9
增多,低于正常值(成人为 4×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 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淋巴细 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白细胞总数 改变的临床意义详见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临床意义的有关内容。 外周血涂片,经 wright 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 为下列 5 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特点及其变 化的临床意义叙述如下: (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在外周血中可分为中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某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某男患,24岁,农民。
血液一般检查
6.红细胞检查 –各种参数
(二)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对同一血液标本同时测定的RBC、HGB 、Hct三项测得值 经计算可得出RBC的三项平均值参数(如下表所示)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MCV MCH MCHC (平均RBC容积) (平均RBC的HGB量)(平均RBC的HGB浓度) 概 念 平均每个红细胞的 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 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 体积(fl) 血红蛋白量(pg) 血红蛋白浓度(g/L) 参考值 80~100 fl 26~32pg 310 ~ 350 g/L (31% ~ 35%)
【RBC基础理论】人体每小时要制造约5亿新红细胞。 1. RBC来源、生成、寿命和衰亡
珠蛋白 参与再造血 衰亡红细胞 铁 胆色素 参与胆红素代谢
EPO
红细胞的组要功能是通过HB实现的。RBC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HB:是微红色胶体样的呼吸载体 1. HB组成 = 珠蛋白(1分子) + 亚铁血红素(4分子) 2. RBC及HB生成调节的有关因素(重点了解)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脏和肝脏分泌的激素样物质 ■ 激素(睾丸酮)--男性比女性多 ■ 维生素B12 (VB12) 及叶酸—影响细胞分裂 ■ 铁(Fe ) ■ RBC自身调节
3.红细胞检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临床意义)
■ 临床意义 RBC、HGB、Hct 三项指标对贫血的有无、程度、形态学分类等诊断有重要意义 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生理性↓: 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及妊娠中晚期 病理性↓: (1)红细胞生成不足 骨髓造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RBC及HB生成减少(缺铁贫及铁利用障碍的铁粒幼贫血) RBC分化成熟障碍(缺VB12及叶酸—DNA合成障碍) (2)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溶血性贫血等) (3)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消化性溃疡,痔疮)
实验诊断学习题1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名词解释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6.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7.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8.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9.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象。
( 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
诊断学实验检查习题
诊断学实验检查习题血液学一般检查(一)一、选择题1、APTT正常和PT延长多见于()A XIII 缺陷症 B.血友病 C.VII缺乏 D. X缺乏 F.纤溶亢进2、APTT延长和PT正常多见于()A VIII缺陷症B,血友病 C.VII缺乏 D.X缺乏 F.纤溶亢进3、APTT和PT均延长多见于()A VIII缺陷症B,血友病 C.VII缺乏 D.X缺乏 F.纤溶亢进4、血友病甲是由于下列哪种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A.IIB.VIIC. VIIID.IXE. XI5.DIC最常见的病因是()A.严重创伤B.严重感染C.恶性肿瘤D.产科意外E.大面积烧伤6.使用普通肝素首选的监测指标是()A.APTTB.PTC.血浆肝素浓度D.抗因子VIII活性E.pt计数7、使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令)首选的监测指标是()A.APTTB.PTC.血浆肝素浓度D.抗因子VIII活性E.pt计数8.内源性凝血途径始动因子是()A.VIIIB.XC.XIID. XIIIE.血小板9.使用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常用什么作监测指标以控制在正常值的3~5倍?A.PTB.APTTC.TTD.TGTE.BT二、填空题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血液凝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选择:1.C 2.B 3.D 4.A 5.C 6.B 7.A 8.B 9.C 10.C填空:1.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吸附)收缩2..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溶蛋白血液一般检查(二)一选则题1、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是()A. HbAB. HbA2C. HbFD. SHbE. HbH2、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的疾病是()A.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B. 多发性骨髓瘤C. 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 再生障碍性贫血3、外周血出现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A. 正常B. 活跃C. 低下D. 重度低下E. 以下均不是4、双形性贫血最常见于()A. 流血性贫血B. 急性失血C. 巨细胞性贫血D.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E.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5、高渗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A. 影红细胞B. 口型细胞C. 锯齿状细胞D. 球性细胞E. 椭圆形细胞6、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形成的原因为()A. 脂蛋白变性B. 胞浆内残留的DNA变性C. 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D. 核碎裂或溶解后的残留物E. 纺锤体的残留物7、铅中毒时,血中哪种细胞明显增多()A.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 有核红细胞C. 泪滴形细胞D. 多色性红细胞E. 镰形细胞8、成人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A. 缺铁性贫血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流血性贫血D. 铅中毒E. 海洋性贫血9、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最常见于()A. 缺铁性贫血B.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急性流血性贫血E.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0、红细胞数降低的程度比血红蛋白更显著,最可能的诊断是()A. 缺铁性贫血B. 流血C. 失血D. 再生障碍性贫血E. 巨幼细胞性贫血二、配伍题问题1—4A. 球形红细胞B. 裂红细胞C. 镰形红细胞D. 口性红细胞E. 棘形红细胞1、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易见到()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易见到()3、红细胞含HbS易见到()4、Β—脂蛋白缺乏症易见到()问题5—8A.红细胞丢失过多B. 红细胞寿命缩短C. 造血原料不足D.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E. 神经,体液调节异常5、消化性溃疡()6、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7、铁粒幼细胞贫血()8、蚕豆病()三、填空题1、红细胞形态变化主要包括(),(),()和()2、红细胞的生成受()和()的调控。
【练习题】西医诊断学—血液的一般检查及临床意义(下)
西医诊断学——血液的一般检查及临床意义(下)1、下列哪项可见血白细胞总数增多A、伤寒杆菌感染B、再生障碍性贫血C、急性失血D、使用氯霉素影响E、脾功能亢进2、下列选项常可出现血沉明显增快,除哪项外A、风湿病病情趋于静止时B、亚急性细菌性(感染性)心内膜炎C、重度贫血D、心肌梗死E、多发性脊髓瘤3、下列引起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的是A、睡眠B、妊娠末期C、休息D、缺氧E、情绪激动4、下列疾病可出现凝血时间缩短的是A、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B、纤维蛋白原缺乏症C、DIC早期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严重肝病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伤寒杆菌感染出现暂时性白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时粒细胞破坏过多,再障和使用氯霉素可使白细胞总数减少。
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风湿病、结核病血沉加快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活动期血沉加快,好转是血沉减缓,非活动期血沉可恢复到参考范围。
3、【正确答案】 B9/L以上,答案解析:妊娠超过5个月,白细胞可达15x109/L,分娩时白细胞可妊娠最后一个月波动于(12-17)x109/L,分娩后2-5日恢复正常。
达34x10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DIC早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T缩短,其余各选项均导致CT时间延长。
细目一血液的一般检查及临床意义(下)要点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一)参考值9/L。
白细胞计数:成人(3.5~9.5)x105种白细胞的百分数和绝对值见下表。
(二)临床意义9 /L称为白细胞增多,<3.5x10/L称成人白细胞数>9. 5xl0为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妊娠后期、分娩、剧烈运动或劳动后。
病理性增多分为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两种。
反应性增多见于:①急性感染: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链球菌肺炎阑尾炎等;也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等;某些寄生虫感染,吸虫病等。
血液检查.ppt
白细胞分类计数
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细胞分类
百分数(%) 绝对值(109/L)
中性粒细胞(N) 杆状核(Nst) 分叶核 (Nsg)
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慢性理化损伤:辐射(X线)、药物(氯霉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
破坏而减低 ,如SLE。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功能亢进。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左移
是指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 幼粒、早幼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5%。
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 腺皮质激素后,临床意义较小。
嗜碱性粒细胞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等。 ❖ 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 ❖ 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时 。 ❖ 其他如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结核等。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1~5 50~70 0.5~5
0~1
20~40 3~8
0~0.5 2~7 0.05~0.5 0~0.1
0.8~4 0.12~0.8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干细胞池-分裂池-成熟池-贮
存池-功能池)
❖ 生理变化 ❖ 病理变化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学习要求
掌握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了解实验诊断的基本概念、临床应用及评
价。
基本概念
血常规检查及其意义
Leukopenia Leukophilia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反应性: 急性感染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 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2)红细胞外在因素:①免疫因素:体内存在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②非免疫因素:如感染、 物理化学因素、毒素、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三、红细胞丢失(失血)
包括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
红细胞形态:
二、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 Hct/ PCV):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正常细胞性
大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小细胞正色素性
病因
再障、急性失血、 骨髓病性贫血等 巨幼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地 中海性贫血等 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BC Distribution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 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 大小均一程度的客观指标。(以变异系数或标准差 表示)
(一)概述
定义: RBC指单位体积(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 Hb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量。 方法: (1) 红细胞计数
手工法 :取样 稀释 计数 计算 仪器法: 阻抗分析或激光分析
(2)血红蛋白测定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HiCN法):
取样 加转化液(溶血、转化) 比色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血红 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 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血液一般检查
二
、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红细胞的主)与亚铁血红素(heme)组成。每个 血红蛋白分子有4条珠蛋白肽链,每条折叠的珠蛋白肽
红
链包裹一个亚铁血红素。血红蛋白按不带氧计算,分 子量为64458。
蛋
珠蛋白具有种属特异性。每个珠蛋白分子含有2条a链 和2条非a链。正常成人的Hb A包括含α2β2珠蛋白肽链
2.十二烷基月桂酰硫酸钠血红蛋白 (SLS-Hb)测定法 除SHb外,血液中各 种Hb均可与低浓度十二烷基月桂酰硫酸 钠(SLS)作用,生成SLS-Hb棕红色化 合物。SLS-Hb最大吸收波峰538nm,波 谷500nm。由于摩尔消光系数尚未最后 确认因此不能用吸光度“A”值直接计算 血红蛋白浓度。只有借助于经HiCN法定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 ×5×10×201×106
【测定方法及评价】同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年男性 (4.0~5.5)×1012/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质量控制】 1.计数误差 同白细胞计数。 2.白细胞的影响 经红细胞稀释液处理后,白细胞与红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转化液有多种配方, 1983年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会议推 荐采用文齐氏(Van KampenZijlstra)液, 其主要由K3Fe(CN)6、KCN、 KH2PO4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组成。此 液特点是pH7.2+0.2,Hb转化快,5min即
可完成,且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能 较好地防止混浊。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 于参考值的下限,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通常称贫血。
(1)生理性减少 ①6个月~2岁的婴幼儿由于生 长发育迅速所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及血容量的 增加所致。②妊娠中、晚期,为适应胎盘循环 的需要,容量明显增加而使血液稀释。③老年 人造血功能逐渐减退。以上几种情况所致的贫 血统称为生理性贫血。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展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展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场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场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安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男患,24岁,农民。
7版--血液一般检查-syp
RBC大小异常
小RBC: Φ<6 µm,小细胞+低色素(缺铁性
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小细胞+高色素(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RBC大小异常
大RBC:Φ> 10µm;巨RBC:Φ> 15µm 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所致巨幼贫,恶性贫血
RBC大小异常
RBC大小不均:Φ相差一倍以上,严重的
增生性贫血,尤为巨幼贫为最明显
Laboratory Diagnosis
实验诊断的基本概念
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
到的信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 后评价所应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实验室前
※实验室
※实验室后
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常用肾功能检测
常用肝功能检测
六、 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有关参数 P262
血细胞比容(HCT)
红细胞平均值 MCV、MCH、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血细胞比容(HCT)
1、定义:指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所占容积的
比值,又称红细胞压积(PCV)
2、参考值
温氏法:男:0.40~0.50L/L;平均0.45L/L
女:0.37~0.48L/L;平均0.40L/L
RBC大小异常
RBC形态异常
RBC形态异常
RBC形态异常
RBC形态异常
常见于珠Pr生成障碍性贫血
RBC形态异常
见于HbS病
镰形红细胞
RBC形态异常
RBC形态异常
是MF的特征之一,也可见于珠Pr生成障碍 性贫血、溶贫等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PPT课件
5)Ret增高(可排除再障)
6)RBC大小不等,中心浅染区扩大,血清铁
7.0μmol/L
7)血清胆红素正常,尿三胆阴性(可排除溶血)
8)E0.15
进一步检查: MCV、MCH、MCHC、骨髓细胞铁
染色、RDW、粪便虫卵
.
22
1、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如结核病、风 湿病等的病情和疗效观察。
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器质性疾病与 功能性疾病、细菌性感染与非细菌性感染等 鉴别的参考。
3、反映血浆中球蛋白增高。
.
15
二、血沉测定的缺点在于其实验结果
受妊娠、贫血及高球蛋白血症等因
素影响。必要时(在实验室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可同时作ASO、CRP (C反应蛋白)测定,以更好的协助 诊断或鉴别诊断。特别是CRP与 ESR临床意义基本相似,但无E1.生理性变化
(1)正常成年男性血沉变化不大,12岁以下 男童和60岁以上男性血沉可增快,临床上以 0~20mm / h末为正常;
(2)新生儿因纤维蛋白原含量低,血沉较慢;
(3)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快,妊娠三个月以上 血沉渐加快,直至分娩后三周逐渐恢复正常,
可能与生理性贫血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等 有关;
2、作为贫血类疾病疗效判断、治疗性试 验、病情观察的指标。
.
6
四、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 [参考值] 直接计数法
(100~300)×109/L
.
7
[临床意义]
1.Plt↓ Plt<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可见于:
⑴Plt生成障碍:如再障、白血病等。
⑵Plt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
①免疫性破坏,如有Plt自身抗体(如ITP、恶性淋巴 瘤)、过敏性药物损伤(磺胺药、奎宁)、病毒感染 (上呼吸道炎症、风疹)、Plt同种抗体(新生儿Plt减 少症、输血后Plt减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一
•[器材]
1.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 2.血红蛋白吸管(具有10µl
及20µl刻度) 3.1ml吸管,小试管,玻棒 4.光学显微镜
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压线细胞计数原则:数上不数下,数左不
数右)
•实 验 一
6.计算:白细胞/L=(N/4)×10×106×20=(N/20)×109
式中N表示四个大方格内数得的白细胞总 数。 /4:为平均每个大方格(0.1mm3)稀释液 内 WBC数。 ×10:将一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换算为1µl 内的白细胞数。 ×106:1L=106µl。 ×20:为血液稀释倍数。
•白细胞计数区
•白 •白
•实 验 一
•白 •白
•计数池构造
•实 验 一
•低倍镜下的计数池大方格结构
•实 验 一
•低倍镜下的白细胞形态(10X10)
•实 验 一
•白细胞计数操作步骤
•实 验 一
[报告方式] 白细胞数(WBC):__×109/L [参考值]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诊断——血液学一般检 查
2020年7月22日星期三
1.血红蛋白测定---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
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试剂容易保 存等优点,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 荐为参考方法,为我国测定血红蛋白首选方法。
•实 验 一
•原
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血红蛋白
1.0ml
蒸馏水
加至1000ml
•上述试剂为淡黄 色溶液,贮存于棕 色瓶中室温保存, 其中非离子表面活 性剂可加速溶血, 缩短转化时间,防 止因血浆蛋白改变 引起的混浊
•实 验 一
[操作]
•1.取血红蛋白转化液5.0ml加入大 试管中。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全血20µl ,轻拭管尖外余血,并准确调节血 柱液面至20µl。加入到准备好的 血红蛋白转化液底部,并用上清液 吸、吐两次洗净血红蛋白吸管内残 余血液,充分混匀,静置5分钟。
校正公式:WBC=A×[100/(100+B)] 其中A:校正前WBC数;B:分类计数100个WBC时遇到
的有核RBC数。
•实 验 一
胞计数两项时,应先取红细胞计数标本,后作血红蛋白测定。 手指血红细胞与静脉采血有差异且影响因素多,条件允许时应尽
量静脉采血。
•实 验 一
2.一定要在稀释液转为棕褐色后方能充池计数,否则因 RBC残存而干扰计数使结果偏高。
3.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有核红细胞,某些病理情况下 外周血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可使白细胞计数结果偏 高,应进行校正。
被高铁氰化钾[K3Fe(CN)6]氧化为高铁血红蛋 白(Hi),后者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
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在
特定波长(540nm)和光径(比色杯内径
1.0cm)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吸光度,通过用标
准液制备的标准曲线,可求出血红蛋白浓度来
。
•K3Fe; CN-
HiCN
•实 验 一
•[器材]
•1.血红蛋白吸管,5ml吸管 •2.大试管 •3.721分光光度计
•[标本来源]
EDTA-K2抗凝全血 或毛细血管采血
[试剂]
血红蛋白转化液(文齐氏液):
氰化钾(KCN)
0.05g
高铁氰化钾[K3Fe(CN)6]
0.20g
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 0.14g
Triton X—100
•实 验 一
[报告方式] Hb:__g/L
[参考值] 成年男性: (120~160)g/L 成年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注意事项] 1.试剂因含氰化钾,虽浓度较低,但在配制、保存、
使用中需妥善。 2.标准曲线或K值,应定期检查、校准。
•实 验 一
2.白细胞计数
•实 验 一
•3.于722分光光度计上以转化液 为空白进行比色测定,波长 540nm,光径1.0cm。 •4.通过标准曲线间接求出血液中Hb的含量
•实 验 一
•[附]HiCN标准曲线绘制和K值计算:
将HiCN标准液倍比稀释(如50g/L、100g/L、150g/L 、200g/L)后,在所用的分光光度计上540nm处,光径 1.0cm,以转化液为空白测定各稀释度的吸光度。以标准 品血红蛋白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 曲线,或求出换算常数K(K=ΣHb/ΣA)。则通过待测标本 吸光度值查标准曲线或用K值计算血红蛋白浓度( Hb=K×A)。
•实 验 一
[注意事项]
1.采血及计数室充液注意事项:
毛细血管采血部位的皮肤必须正常,凡局部有水肿、发炎、紫绀 或冻疮等均不可穿刺采血。
穿刺必须足够深,使血液自行流出或轻施压力即可流出。 EDTA-K2抗凝全血使用前需混匀。 计数盘和盖玻片在使用前需用稠布或纱布擦拭干净。 血红蛋白吸管内腔一定要干燥,否则会影响吸血量及导致溶血。 毛细血管采血动作必须迅速否则常易凝固,若作血红蛋白和红细
•实 验 一
[试剂] 白细胞稀释液:冰醋酸 2ml 1%龙胆紫 1ml或结晶紫数滴 蒸馏水加至 100ml [标本来源] EDTA-K2抗凝全血或毛细血管采血
•实 验 一
•[操作]
1.加稀释液: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于一干净小试管中。
2.加血:用血红蛋白吸管取全血(指血或EDTA-K2抗凝血)20µl,轻 拭管尖外余血,准确调节血液液面至20µl处,将血红蛋白吸管插入 白细胞稀释液中(即小试管底部),迅速将血液放出,并用上清液 吸吐两次洗净血红蛋白吸管内残余血液。
3.溶血:轻轻混匀后室温静置,待液体变为棕褐色,即红细胞被完全破 坏。
4.冲池:用微量吸管或玻棒取适量混匀的白细胞悬液充入血细胞计数池 (一次充好,液体不可外溢,不可有气泡,否则擦净重充),室温 水平静置2~3分钟,待细胞下沉后显微镜下计数。
5.计数:将血细胞计数盘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低倍镜下计数四角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