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银行委外业务机会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货银行委外业务机会解析

银行委外投资规模的激增对银行运作机制产生了多

方面的影响,在银行机构从“授信文化”向“投资文化”转型的过程

中,银行委外业务遇到了哪些问题?银行应该如何看待和管理委外业

务,其他资管机构如何参与到银行委外业务中去?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

探析。

银行委外业务即银行委托外部资产管理机构进行投资管理,

银行作为委托方通过信托计划、资管计划、基金专户等与管年银行全口

径委外规模为16.69 万亿元,其中理财委外规模已达5.17 万亿

元。银行委外投资规模的激增对银行运作机制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

银行机构从“授信文化”向“投资文化”转型的过程中,银行委外业务

遇到了哪些问题?银行应该如何看待和管理委外业务,其他资管机构如

何参与到银行委外业务中去?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探析。一、银行委外

业务兴起的原因(一)银行维持较高收益率的动机依然强烈在当前的市

场环境下,低风险、高收益的资产变得稀缺,这与高速增长的银行理财

资金规模形成不匹配,造成所谓“资产荒”的现象。在业绩压力下,银

行仍然需要通过较高的收益率水平吸引新增资金,这也成为银行委外业

务大规模扩张的重要内生动力。

理人进行产品合作的模式。根据申万宏源的研报估算,2015 (二)“授信文化”机制下的过渡选择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贷款业

务,其基于授信思维的风险评判逻辑和投资行为中基于“风险回报比”

的思考逻辑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资产荒”的压力下,传统信贷资产无

法提供足够的收益,银行需要借助其他机构对不同风险的专业判断,拓

宽投资品类,同时解决银行内部风控思维难以转换的问题。

(三)对自身的投资能力进行补足和培养随着自营和理财资金的快速

增长,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资管人员储备明显不足,并且在某些

相关领域缺乏专业的投资能力,而对于资管规模万亿级别的国有大行和

股份制银行而言,数百人的团队管理如此规模的资金也存在着巨大压

力。故一方面银行需要通过委外的形式补足人才缺口,与此同时,不少

商业银行也试图通过开展委外投资,熟悉新兴投资品类、接触专业投资

机构,形成自身对外部资产管理人相对成熟的评判、管理机制,并锻炼

自身的人员最终逐步形成独立投研团队。

(四)大资管时代,机构间竞争自然选择的结果银行作为天然具有客户信任优势的资金方,在资金规模上取得了相对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更快的发展速度。然而随着国内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财富的迅速增长,投资者急需更丰富、多元化的资产管理产品,在银行间客户争夺陷入同质化、胶

着化的当下,对外委托投资不仅成为银行解决资产配置压力的重要途径,更成为机构第一时间推出新型投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助力银行自身业务扩张的性价比极高的展业手段,从而使委外业务成为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二、银行委外目前面临的问题(一)外部环境的变化-信用风险加剧,监管环境不明朗债券市场作为银行委外资金的重要投向,2015 年以来,面信用风险加速暴露,另一方面投资收益率快速回落,资产管理机构开始对委外资金持谨慎态度,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对债券委外投资设置更加严格的资质门槛。此外,部分机构认为监管层对委外业务的监管态度并不明朗,不愿投入过多的资源。综合来看,委外投资无论是在市场环境还是政策层面的监管环境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面对新的资产品类,缺乏风险控制手段通过委托投资,商业银行理论上可以参与到一些风险相对较高的资产领域中,然而银行在这些领域往往缺乏足够的风险控制手段。在流动性资产的交易中,风险收益的高低而形成的价格只是一方面的问题,在境外,机构在承担风险的同时有丰富的工具可以控制风险,比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都有相应的金融衍生品可以进行风险对冲,但这些对冲工具在国内多数处于缺位或受限的状态。而部分另类的、非流动性资产更是缺乏成熟的对冲或退出的机制,导致银行不敢贸然进入到相关风险较高的资产领域。

三)对于委外机构的评判标准存在困难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一般对委外机构的筛选较为严格,倾向于与大型券商与大型基金合作,同时倾向于寻找有长期业绩基础的合作对手。但在某些特定业务方面,比如符合银行大类资产配置逻辑的量化对冲基金,很多这类机构成立的时间较短,量化对冲的策略运行时间也太短,无法判断相关机构是运气好还是技术含量高,数据的缺失给银行对机构的评判带来了难题。

四)中小银行的考虑-委外业务的必要性受到挑战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上,委外业务的利润较薄,在债市收益率下行是中长期趋势的判断下,一些受托资产管理机构面临两难困境:要么保持风险敞口,但达不到与银行约定的收益率,没有太多利润;如果要达到约

定收益,就要面临一定的风险敞口,这种困境直接导致部分受托机构对收益率要求较高的中小银行采取了谨慎的态度。

与此同时,有部份中小银行也开始思考委外业务的必要性,甚至在开展委外业务一段时间后,在后期收回了相关投资权限。首先,作为自身资产管理能力本来就较为薄弱的中小银行而言,如果全部依靠外部机构来进行投资,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提高,银行本身的团队无法得到培养,并不符合长远发展的利益;其次,对于一些资产规模较小的银行

来说,全年盈利可能只有几亿或上十亿,万一在委外业务中

发生不良后果,一笔业务将导致全行上下一年的盈利受到侵或股份制银行不同,一是达不到大行对各类产品的判断能力,也缺乏定价、谈判等等方面的能力,二是中小银行资产规模较小,其借助外部投资机构分散资产配置压力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故有部分中小银行考虑不再依靠委外业务,而更倾向于自己来进行资产管理,偏重于自身队伍的主动管理能力的提高。三、银行在委外业务中的定位-关键在于资产配

蚀,银行无法承担这样的后果;最后,中小银行与国有大行

置能力和管理人选择能力银行在委外业务中的生态定位处于上游的资金方,除了坚持保证自身强大的募资能力之外,培养并保证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和筛选管理“投资管理人” 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

具体来看,委外业务首先要求银行具有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资产配置的变化情况主要取决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机构自身的资金成本、期限需求,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资金端策略以及市场环境确定参与的资产品类和相应的权重。

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可能是投资风格由信用风险居主导地位,向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并重转变,为此银行应加大对市场风险的主动承担和研判,多样化已有的组合结构。

具体来看,银行首先需要实现由单一资产向多资产的委外转变,通过不同期限和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组合分散配置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