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复习

食品安全学复习
食品安全学复习

食品安全学复习

名词解释:

1、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2、动植物天然有毒物质——是指有些动植物中存在的某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

天然物质成分;或者因贮存方法不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某种有毒成分。

3、食品安全——

狭义: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广义:除包括狭义食品安全所有的内涵以外,还包括由于食品中某种人体必需营养成分的缺乏或营养成分的相互比例失调,人们长期摄入这类食品后所出现的健康损伤。

4、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

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5、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

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6、食品安全性评价——为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和作用,检测其在食品中的

含量水平,控制食品安全质量,确保食品对食用者健康无害。

7、生物性污染——主要是指微生物、寄生虫和食品害虫对食品的污染。

生物性危害:指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和代谢过程对食品原料、半成品和产品污染后造成的危害。

8、化学性污染——指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化学性危害是指有毒有害化学

物质污染食品而引起的危害。

化学性危害:指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食品而引起的危害。

9、物理性污染——通常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杂质超过规定的含量,或食品吸附、

吸收外来的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10、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当其含量超过土壤本身的

自净能力,并使土壤的成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11、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其代谢

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所以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兽药生产中所伴生的杂质。

12、药物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了预防动物疾病和影响动物某种生理、生化功能,而

添加到饲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药物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均匀混合物。

13、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

的相对能力。

14、日允许摄入量(ADI)——是指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到

的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量。以日每千克体重可摄入的量表示,即mg/(kg体重d )。

15、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也称致死中

量。表示LD50的单位为mg/ kg体重。

16、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于24h之内多次接触(染毒)外源化学

物之后,在短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引起死亡效应。

第一章绪论

1、食品安全的六大类问题——

1)营养失控

2)微生物致病: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微生物毒素及传染病流行,是多年危害人类的顽症

3)自然毒性:自然产生的食品毒素是指食品本身成分中含有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

4)环境污染物:无机环境污染物、有机污染物都具有在环境和食物链中富集、难分解、毒性强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性威胁很大

5)人为加入食物链的有害化学物质

6)以及其他不确定的不安全因素

2、食品安全学是讲述:

1)食品中存在的或从外界进入食品内,并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

2)危害的影响因素与评估方法;

3)食源性危害和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学是一项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领域广泛、深入。

食品安全学是提高和保证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质量安全的学科。

食品安全学科涉及的内容主要有: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运和产品销售,以及消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有害物质和其危害的影响因素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值、监督管理、安全性评价、预防与控制措施等。

第二章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1、环境污染的特征:

1)环境污染一般是浓度低,持续时间长,而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而且一起作用于人和其他生物;

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是通过生物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进行转化、增毒、降解或富集,

从而改变原有的性状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3)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而且受影响的对象广泛(整个人群,包括胎儿)。

2、环境污染物分类:水体、大气、土壤污染物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如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摄取水和食物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和生活活动;

2)人体的物质组成与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人类(或其他生物)不仅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它们的物质组成和环境的物质组成保持着平衡关系;

3)人类所需的一切能量均来自太阳,来自于植物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提供的食物。因此,环境污染物主要通过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影响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

4、人工环境对食品安全影响因素——按环境因素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

物性三类。环境污染是环境对食品安全影响的主要原因,而人工环境恶化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是在环境与食品安全性的关系中起着主导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如核爆炸、核泄

漏及辐射等,是食品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主要原因。

化学因素——成分复杂、种类繁多,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可通过水、食物进入人体,其中许多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明显损害,有些环境污染物不仅

具有急性、慢性毒性,而且还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等远期效应,

危及后代健康;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因此,环境污染是环境对食品安全影响的主要原因,而人工环境恶化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是在环境与食品安全性的关系中起着主导因素。5、环境污染物分类——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

按污染物在环境中存在的位置,环境污染物还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

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藏和消费过程中,按其性质、来源和进入食品的方式,主要分为五类:无机普通污染物;无机有毒污染物;有机有毒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

生物性污染物

6、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

中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的现象。

水体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被称为水体污染。

第三章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

1、与食品有关的动植物天然有毒物质主要种类:

1)甙类:皂甙(在未煮熟透的菜豆、大豆及其豆乳中含有的皂甙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可产生一系列肠胃刺激症状而引起食物中毒。);

——使菜豆充分炒熟、煮透,最好是炖食、煮生豆浆应防止“假沸”现象

氰甙(植物氰甙中与食物中毒有关的化合物主要是苦杏仁甙和亚麻苦甙。)

——反复用水浸泡,炒熟或煮透,充分加热

2)生物碱:茄缄(为发芽马铃薯的主要致毒成分,是一种弱碱性的甙生物碱。);

——发芽较多或皮肉变黑绿色者不能食用、防止马铃薯发芽

秋水仙碱(为黄花菜致毒的主要化学物质。)

——不吃腐烂变质的鲜黄花菜、食鲜黄花菜时需做烹调前的处理、烹调

时与其他蔬菜或肉食搭配制作,且要控制摄入量,避免食入过多引起中

3)有毒蛋白或复合蛋白:植物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红血球凝集素、巴豆毒素、硒

蛋白

4)酶:1)蕨类植物(蕨菜的幼尚、蕨叶)中的硫胺素酶能破坏动植物体内的硫胺

素,引起人和动物的维生素B1缺乏症。

2)大豆中存在破坏胡萝卜素的脂肪氧化酶,食入未经热处理的大豆可使人体的血液和肝脏内维生素A的含量降低。

5)非蛋白类神经毒素:河豚毒素、石房蛤毒素、肉毒鱼毒素、螺类毒素、海兔毒素6)蔬菜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叶菜类蔬菜(藻菜、小白菜、甜菜叶、萝卜叶、韭菜

等)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极少的亚硝酸盐。因为能主动从土壤

中富集硝酸盐,蔬菜中的硝酸盐一般高于粮食谷物类,尤以叶菜

类蔬菜中含量最高。

7)动物中的其他有毒物质: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动物肝脏中的有毒物原(毒素、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

第四章植物性食品安全

1、植物性食品的安全内容——包括植物性原料本身基因组决定的表达产物、生态环境

对植物性食品原料的影响,植物性食品原料生产、运输、贮藏、包装、销售等整个食物链的安全问题。

2、谷类的安全性问题——禾本科粮食作物的籽粒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它们不含有

毒成分,可安全食用。但是有些禾本科作物在某一特定发育期有毒,例如玉米、高粱、燕麦、稻等在幼苗期含有氰甙,其中玉米和高粱幼苗中所含的这类物质毒性较大。此外,自然界还存在一些种子有毒的植物,容易误食。

1)谷类中的天然有毒物质

2)危害谷物的生物学因素:谷物中的微生物;真菌毒素的危害

主要的真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毒素,其次是杂色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

3)影响谷物食品安全性的其他因素

其中主要有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熏蒸剂的残留和粮食掺假问题。

3、日常食用的大豆、豌豆、扁豆、菜豆、刀豆及蚕豆等豆类植物的籽粒中也含有

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成分,如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物、植酸、皂甙等。

在一般情况下,通过食品加工中的加热工序或加热烹调,这些抗营养物质可受到破坏,对人体不会产生有害作用。然而,由于加热的温度或时间不够,未能彻底破坏这些有害物质而引起中毒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4、果蔬的安全性问题——蔬菜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是每日

膳食品中的必需品。然而如果食用不当也可引起中毒。

1)蔬菜中的亚硝酸盐

2)鲜黄花菜中的有毒物质(秋水仙碱)

3)十字花科蔬菜(芥子油甙)

4)苦杏仁(苦杏仁甙是最常见的一种氰甙,人食后易引起中毒。)

5)白果(白果二酚、白果酚)

6)柿子(胃柿石)

7)果蔬生产加工中的生物学不安全因素(微生物)

8)有害化学物质对蔬菜水果的污染(农药污染、三废污染、食品添加剂)

5、当前茶叶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卫生安全性质量问题:

1)农药残留;2)重金属;3)微生物;4)其他茶叶中还含有超微量的3,4-苯并

(a)芘、亚硝胺等致癌物质。

第五章动物性食品安全

1、动物性食品——包括肉、乳、蛋、禽、水产品、蜂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富含蛋白质,

营养丰富,为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动物性食品生物污染方式和途径——内源性污染,即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污染,

又称一次污染;外源性污染,即动物性食品在加工过程和流通环节中的污染,又称二次污染。

3、动物性食品中的细菌有两类:

1)一类是腐败细菌,主要有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嗜盐杆菌属、嗜盐球菌属、产碱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乳杆菌属

等,它们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极易污染动物性食品,导致食品变

质败坏。

2)另一类是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可通过

食品引起人类传染病或食物中毒。

4、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卫生的病毒主要有——口蹄疫病毒、狂犬病毒、鸡新城疫病毒、

禽流感病毒等人畜共患病病毒,以及猪瘟病毒、猪水疱病病毒、马立克氏病毒等动物病毒。

5、动物屠宰后,胴体在组织酶和微生物以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发生僵直、成

熟、自溶和腐败等一系列变化

肉的僵直——

肉的成熟——胴体继僵直之后,肌肉逐渐变得柔嫩、多汁、富有弹性、芳香、味美、易于咀嚼和消化吸收,这种变化称为肉的成熟。

肉的自溶——动物屠宰后,由于肉保藏不当,其深层长时间保持较高温度,使组织蛋白酶活化,引起肌肉组织自体分解过程称为肉的自溶。

肉的腐败——由于微生物污染,引起肉中蛋白质发生强烈分解,使肉的感官性质改变、营养价值降低的过程称为肉的腐败。

6、动物性食品化学污染主要有:

(1)兽药和药物添加剂残留、(2)天然毒素、(3)其他有害物质。

7、兽药主要包括——血清、疫苗、诊断液等生物制品;兽用的中药材、中成药、化学

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

8、挥发性盐基氮(TVB - N)——是指动物性食品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在腐败过程中,

使蛋白质分解而产生的氨和胺类等碱性含氮物质。

9、乳被微生物污染有两种途径:

1)乳在挤出之前受到了微生物的污染,称为一次污染;

2)在挤乳过程或乳挤出后被污染,为二次污染。

10、微生物污染乳品引起:(1)乳品腐败变质;(2)人乳源性疾病。

11、乳的生产加工和贮运安全、卫生:

(一) 原料乳的生产安全与卫生:

1)奶牛场必须建立在无污染源的地区

2)保持畜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3)饲养场必须建立检疫和防疫制度,培育无病奶牛

4)饲养人员和挤乳人员持健康证上岗,保持个人卫生

5)保持挤乳间卫生和挤乳过程卫生

6)盛乳的容器应采用表面光滑便于清洗、耐碱、无毒、小口的不锈钢桶或塑料桶。(二) 鲜乳的加工安全与卫生:

1)原料要求(符合《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2)乳的净化(除去乳中的异物,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3)乳的冷却(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延长抑菌酶的活性。)

4)乳的杀菌与灭菌——巴氏杀菌法;超巴氏杀菌法;超高温瞬时杀菌法;保持灭菌(二次灭菌)法)(防止乳的腐败变质和疾病传播)

5)乳的包装

(三) 乳的贮存和运输:

1)巴氏杀菌乳的贮存温度为2~6℃。

2)灭菌乳可在常温下贮存,仓库必须卫生、干燥,不得与有害、有毒、有异味,或者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的物品同库贮存。

3)运输产品时应用冷藏车,车辆应清洁卫生,专车专用,夏季运输产品时应在6h内分送用户。

4)运输中避免剧烈震荡和高温,并要防尘和防蝇,避免日晒和雨淋,不得与有害有毒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装运输。

12、蛋品的主要安全卫生问题——致病菌和腐败微生物的污染。

蛋中微生物既可由产前侵入,蛋中微生物既可由产后侵入。

蛋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霉菌。

致病菌主要是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链球菌等致病菌。

蛋中常见的腐败细菌有微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黄色杆菌属等。

13、影响水产品安全卫生的因素——水产品含有较多水分和蛋白质,酶活性强,肌肉

组织结构细,极易腐败变质,且易被多种有害物质污染。

包括:1)生物性因素:致病菌;病毒;寄生虫

2)天然毒素:河豚毒素;贝类毒素;雪加毒素;组胺

3)化学性污染:环境污染使水体的化学毒物增加,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导致水产品有害物质残留。

14、各类水产品的安全卫生指标主要包括——反映新鲜度的挥发性盐基氮和组胺以及

环境污染物、有害金属、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等。

第六章食品的腐败变质与食源性致病菌及其毒素

1、腐败变质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

1)产生厌恶感2)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3)引起中毒或潜在危害

2、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食品的腐败变质与食品本身的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和

数量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着食品是否发生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

(一)微生物(细菌、酵母和霉菌)

(二)食品的特性:1.食品的理化特性(营养组成;基质条件)

2.食品的种类(易保存的食品;较易保存的食品;易腐败变质的

食品)

(三)环境因素:1.温度和湿度

2.阳光和空气

3、根据食品腐败变质的难易程度可以把食品分为以下类型:

1)易保存的食品,一般不会腐败的;

2)较易保存的食品,适当地处理和适当地贮藏,相当长时间不腐败变质;

3)易腐败变质的食品,指不釆取特别保存方法(冷藏、冷冻、使用防腐剂等) 而容易腐败变质的食品。

4、感官试验——是以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来查验食品初期腐败变质的方法,

比较简单。

5、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一般是从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四个指标的检测来进行。

6、食品腐败变质的类型——变黏、变酸、变臭、发霉和变色、变浊、变软。

7、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原理——阻止或消除微生物的污染;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杀死微生物。

方法——加热杀菌法;低温保藏法;脱水干燥法;增加渗透压保藏法

化学添加剂保藏法;提高食品氢离子浓度;辐照食品保藏法

8、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肠源性病毒感染以及

经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病等。

9、细菌性食物中毒常具有的特点:

1)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率低。但李斯特茵、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食物中毒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

2)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以5~ 10月较为多发,这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于大量繁殖密切相关。此外,也与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易感性增高有关。

3)动物性食品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畜肉类及其制品居首位,其次为禽肉、鱼、乳、蛋类。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米糕、米粉则易出现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10、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1)牲畜屠宰时及畜肉在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2)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不适当的温度下存放,食品中适宜的水分活性、PH及营养条件使食物中的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

3)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煮熟后又受到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污染。

11、真菌毒素的形成条件与真菌生长繁殖:

2)温度25~33℃相对湿度85%~95%的环境最适合真菌的生长繁殖,也最容易形成真菌毒素;

1)毒素主要产生于菌丝体,孢子中也含有少量的毒素。

第七章病毒类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食品中的病毒污染源的主要来源——一般情况下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存活

和复制,因此人和动物是病毒复制的主要宿主和传播的主要来源。

1)病人和健康带毒者2)受病毒感染的动物3)环境与水产品中的病毒

第八章兽药及其他化学物质与食品安全

1、我国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量超过国家安全标准的主要原因:

1)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

2)不按规定执行应有的休药期

3)随意加大药物用量或把治疗药物当作添加剂使用

4)滥用药物

5)饲料加工过程受到污染

6)用药方法错误,或未做用药记录

7)屠宰前使用兽药

8)厩舍粪池中含兽药

2、控制动物食品药物残留,必须——

1)严格遵守休药期;

2)控制用药剂量;

3)选用残留低、毒性小的药物;

4)注意用药方法与用药目的一致。

3、激素,按化学结构可分:

1)固醇或类固醇(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等);

2)多肽或多肽衍生物(主要有垂体激素、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等)两类。

按来源可分为:天然激素和人工激素。

4、为了控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包括合理配伍用药、使用兽用专用药,能用一种药的情况下不用多种药,特殊情况下一般最多不超过三种抗菌药物;

2)严格规定休药期和制定动物性食品药物的最大残留限量(MRL) ;

3)加强监督检测工作

4)合适的食品食用方式

5)饲料生产过程中药物添加剂污染的控制

第九章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

1、食品安全性评价对象包括——食品添加剂(含营养强化剂)、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

食品工具及设备、洗涤剂、消毒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工业用微生物等。

2、绝对致死量(LD100)—是指能引起一个群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3、对食品安全性进行评价时需要进行以的4个阶段的试验。

1)经口急性毒性试验(LD50、联合急性毒性、最大耐受剂量法)

2)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30d喂养试验

3)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

4)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材料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材料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一、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 1、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2、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3、食堂加工操作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二)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三)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与排水; (四)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4、食堂应当用耐磨损、易清洗的无毒材料制造或建成的餐饮具专用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采用化学消毒的,必须具备2个以上的水池,并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的设施设备混用。 5、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

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6、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饮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饮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7、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 8、洗涤、消毒剂必须有固定的存放场所(橱柜),并有明显的标记。 9、食堂用餐场所应设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二、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 1、严格把好食品的采购关。食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索票。(超市采购食品保留票据、市场内肉类产品保留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2、学生集体用餐必须当餐加工并不得订购冷荤凉菜食品。 3、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4、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5、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 6、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食品安全法试题以及答案【最新版】

食品安全法试题以及答案 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本法自(A)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A、2009年6月1日B、2009年6月28日C、2009年8月1日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C)。 A、公众身体健康 B、公众生命安全C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A)年。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A、2 2 B、3 3 C、5 5 4、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要求支付价款(C)倍的赔偿金。A、3 B、5 C、10 5、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中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

口食品的工作,将处以(B)元以上(B)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A、1000 10000 B、2000 20000 C、3000 30000 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A)。A、免检B、不定期抽检C、定期抽检 7、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B)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 )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A、3 5 B、5 10 C、5 5 8、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C)。 A、道德谴责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9、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食品( A)。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6,共计15分评分标准:2.5答案: 1、食品腐败变质——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2、ADI——系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以相当人体每公斤体重的毫克数表示。 3、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4、、挥发性盐基总氮——指肉、鱼类样品浸液在弱碱性下能与水蒸汽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主要是氨和胺类(三甲胺和二甲胺),常用蒸馏法或Conway微量扩散法定量。 5、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称为残留量,表示单位是mg/Kg食品或食品农作物。 6、 LD50——指受试动物经口一次或在24h内多次染毒后,能使受试动物中有半数(50%)死亡的剂量,单位为mg/kg体重。 二、填空 ,×30,共计30评分标准:1分 答案: 1、鲜奶中的乳烃素能抑制细菌生长、防腐败变质。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 6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 3、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4、通过兽医卫生检疫,可以将肉品划分安全肉、条件可食肉和废弃肉 三类。 5、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6、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有酸价、过氧化物值 和羰基价。 7、细菌性食物中毒按照中毒机理可以分为2类,分别是感染型和毒素型。 8、食品法典委员会将食品风险分析分为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 风险情况交流三个必要部分,其中风险评估是食品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食品安全法》试题A卷 (时间:30分钟总计:100分) 单位:姓名:职务:成绩 一、填充题(每空3分,共36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本法自2009年月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和。 3、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年。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年。 4、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中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将处以元以上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5、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6、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取得后方可参加工作。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 1、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A、道德谴责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2、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食品()。 A、生产许可 B、食品流通许可 C、餐饮服务许可。 3、()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A、卫生部 B、质检总局 C、国务院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55分) 1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 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3 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4 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可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6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7 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可以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8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9 食品生产者可以适当采购或者使用接近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相关产品。() 10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11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学校食品安全培训

泗洪县双语实验小学 食品安全学习培训材料 为进一步明确学校食品安全教育知识要点,促进广大中小学生掌握科学安全的饮食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实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以下是关于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 (一)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二)不安全食品 不安全食品,是指含有某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 (三)质量安全标志(QS) QS是英文QualitySafety的缩写,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经出厂检验合格的,在出厂销售之前,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食品质量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 (四)预包装食品 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2、成分或者配料表; 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保质期; 5、产品标准代号; 6、贮存条件; 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生产许可证编号; 9、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

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因此,不具备以上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都应视为不合格食品。 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要点 (一)基本安全知识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注意食品的保质期。不吃过期或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6、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二)选择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 3、学会辩认食品的QS标志。不购买、不食用来历不明和标签标识不全的食品和饮料。不购买、不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和饮料。这些劣质食品和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危害健康。 4、打开食品包装后,要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问答: 一、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2017年《食品安全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

新南洋考试试题 部门: 姓名:分数: 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D)起施行。 年1月1日 年5月1日 年6月1日 年10月1日 2、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B)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 A.食品添加剂 B.食品污染 C.食品有害物质残留 D.农药残留 3、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C)。 A.食品卫生许可 B.食品生产许可 C.食品经营许可 D.无需取得许可 4、食品生产经营人员(B)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每半年 B.每年 C.每两年 D.每三年

5、食品安全标准的性质是:(C ) A.鼓励性标准 B.引导性标准 C.强制性标准 D.自愿性标准 6、下面关于食品安全的表述,正确的是:(B) A.经过高温灭菌过程,食品中不含有任何致病微生物 B.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C.原料天然,食品中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物质 D.虽然过了保质期,但外观、口感正常 7、下列食品中,哪些属禁止生产经营的:(D) A.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B.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C.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D.以上都对 8、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C),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A.公司公章 B.食品检验机构行政章 C.食品检验机构公章 D.监督机关行政章 9、对依照本法规定实施的检验结论有异议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自收到检验结论(B)之日起内向实施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复检申请, A.五个工作日 B.七个工作日 C.十五个工作日 D.三十个工作日 10、违反本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资质,没收所收取的检验费用,并处检验费用罚款。(A) A.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B.三倍以上五倍以下 C.五倍以上 D. 十倍以上 1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 C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第一节概述 食品的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各国政府都在积极的制定政策和法律,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什么是食品安全呢?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是个共性问题,它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法律、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欧洲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①疯牛病;②转基因食品;③抗生素抗性食品;④辐照食品;⑤肉品中的生长激素; ⑥食品中污染物。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为: 1、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重; 2、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严重; 3、生物性污染是引起急性食物中毒最主要因素,并主要发生在餐饮消费环节; 4、食品工业中应用新原料、新工艺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5、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但总的来讲,我国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表现在:①食品安全合格率达90%以上; ②食源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处于低水平(中国饮食烹调方法为加热);③拥有一批先进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A级单位);④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⑤食品供应有保障。 尽管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但无须忧心忡忡,全球没有100%的食品安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规范我们的操作行为和程序,落实好各种制度,尽量降低食品的风险,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任何一种食物(动物和植物)在生长到成熟的过程中,从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烹调到食用前的各个环节,由于条件和各种因素的作用,可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动、植物体内或直接进入食物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按来源分 这些有害物质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主要来自: ⑴环境污染物(农药、工业有害污染物、兽药、饲料等); ⑵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某些有害物质(豆角、黄花菜、发芽土豆等); ⑶滥用食品添加剂; ⑷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工具、管道等材料中的有害物质; ⑸食品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热解物、氧化物等等。

最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南河种学校食品安全培训材料 一、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方面 (一)人员岗位职责 学校校长是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本单位食品安全负全面管理职责 1、寄宿部管理主任的岗位职责 2、食堂司务长的岗位职责 3、食堂各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 (二)食堂各项管理制度 食堂内外环境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废弃物应在每次供餐结束后及时清除,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食堂内不得存放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并建立清洁制度,食品加工过程中废弃的食用油脂集中收集,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回收 (三)食堂各种记录管理 各项记录均应有执行人员和检查人员的签名,各岗位负责人应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记录,并每天检查记录的有关内容,食品卫生管理员应经常检查相关记录,记录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督促有关人员采取措施,有关记录应至少保存12个月。 二、学校食品加工操作要求

按相应的规范要求,根据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加工操作规程 1、对各道操作工序都应有相应的具体规定,包括: 标准的加工操作程序 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控制标准 设备操作与维护标准 2、原料采购 向依法取得食品生产(流通)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依法设置的农贸市场内采购,不采购禁止经营的食品与原料,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物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批量采购的食品,还应索取食品生产(流通)许可证,销售方工商执照,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采购的食品应进行验收 3、留样管理 当天供应的全部食品品种应当留样,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定型包装食品可按包装留样),留样食品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 三、人员卫生要求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上岗,建立从业人员晨检制度,发现有咳嗽、发热、腹泻或者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等症状的人员,不得上岗,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2、从业人员个人卫生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测试题及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 A 。 A. 保证食品安全 B.保障食品生产 C.保护食品经营 D.严惩违法行为 2. 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B 负责。 A. 工商行政部门 B.质量监督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3. 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A 负责。A.工商行政部门B.卫生行政部门C.质量监督部门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 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由D 负责。A.工商行政部门B.卫生行政部门C.质量监督部门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记录制度 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A.1年B.2年C.3年D.4年 6. 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A.1年B.2年C.3 年D.4年 7.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内容外还应当标明 A 。 A.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B.功能主治C.用法用量D.适用范围 8. 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 A 。A.药品B.中药材 C.化合剂 D.增白剂 9.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规 定的义务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 A 。A.承担连带责任B.及 时报告事故情况C.应当作出自查报告D.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0. 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 B 。A.出口国食品安全标准B.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C.国际食品安全标准D.第三国食品安全标准 11. 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最高可受到货值金额 D 处罚。A.2倍罚款B.3倍罚款C.5倍罚款D.10 倍罚款 12. 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D 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2年B.4 年C.4年D.5年 13. 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 由原发证部门 D 。A.给予警告B.责令改正C.处以罚款D.吊销许可证 14.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的由有关部门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依法给予C 处分。 A.警告或记过B.记大过或降职C.撤职或开除D.降级或留用查看 15. 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 决定作出之日起 D 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A.2年B.3年C.5年D.10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 引言: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靠的是大家,是人,食品是人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可如今,面对着这问题多多的食品市场,叫消费者如何才能吃到自己放心的食品,这样基本的保证都不能得到,如何可以确保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消费者处在一个危险的食品圈子里,这样那样的食品问题,究竟是中国的食品市场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还是因为其他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呢?这其中究竟隐藏了多少我们消费者不知情的原因啊。通过调查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可以对症下药,严抓食品安全问题,保证食品市场健康发展。 1.3本文的框架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二、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 正文: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

食品安全学复习资料

1.1安全食品: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食用方式合理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 1.2常规食品: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达到了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 1.3无公害食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 1.4绿色食品: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分为A级和AA级 1.5有机食品: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2.1食品腐败的营养成分: 如肉、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容易受到对蛋白质分解能力很强的变形杆菌、青霉等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 米饭等含糖类较高的食品,易受到曲霉属、根霉属、乳酸菌、啤酒酵母等对碳水化合物分解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污染而变质; 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易受到黄曲霉和假单孢杆菌等分解脂肪能力很强的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酸败变质。 2.2牛奶乳酸菌、大肠菌群、腐败微生物(嗜冷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2.3肉类变质现象和原因 ①发粘微生物在肉表面大量繁殖后,使肉体表面有粘状物质产生,这是微生物繁殖后所形成的菌落,以及微生物分解蛋白质的产物。这主要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所产生。当肉的表面有发粘、拉丝现象时,其表面含菌数一般为107cfu/平方厘米。 ②变色肉类腐败变质,常在肉的表面出现各种颜色变化。最常见的是绿色,这是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与肉质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的硫化氢血红蛋白(H2S-Hb)造成的,这种化合物积蓄在肌肉和脂肪表面,即显示暗绿色。另外,粘质赛氏杆菌在肉表面所产生红色斑点,深兰色假单胞杆菌能产生兰色,黄杆菌能产生黄色。有些酵母菌能产生白色、粉红色、灰色等斑点。 ③霉斑肉体表面有霉菌生长时,往往形成霉斑。特别是一些干腌制肉制品,更为多见。如美丽枝霉和刺枝霉在肉表面产生羽毛状菌丝;白色侧孢霉和白地霉产生白色霉斑;草酸青霉产生绿色霉斑;蜡叶芽枝霉在冷冻肉上产生黑色斑点。 ④气味肉体腐烂变质,除上述肉眼观察到的变化外,通常还伴随一些不正常或难闻的气味,如微生物分解蛋白质产生恶臭味;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作用下产生挥发性有机酸的酸味;霉菌生长繁殖产生的霉味等。 2.4气调保藏: 作用: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降低果蔬对乙烯作用的敏感性;延长叶绿素的寿命;减慢果胶的变化;减轻果蔬组织在冷害温度下积累乙醛、醇等有毒物质,从而减轻冷害;抑制食品微生物的活动;防止虫害;抑制或延缓其它不良变化。因此,气调保藏特别适合于鲜肉、果蔬的保鲜,另外还可用于谷物、鸡蛋、肉类、鱼产品等的保鲜或保藏。 方法:MA(Modified atmosphere):用改良的气体建立气调系统,在以后贮藏期间不再调整 CA(Controlled atmosphere):在贮藏期间,气体的浓度一直控制在某一恒定的值或范围内,这种方法效果更为确切。要想控制食品的贮藏气体环境,则必须将食品封闭在一定的容器或包装内。如气调库、气调车、气调垛、气调袋(即CAP,或MAP)、涂膜保鲜、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资料DOC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资料 一、组织管理 1. 学校食堂必须申请办理并取得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应悬挂在食堂醒目位置,不得超许可范围经营。 2.校长是学校食堂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学校食堂管理负总责。 3. 学校应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购置的原辅料未经过食品安全管理员验收,不得进入加工程序。 4. 建立食堂日常管理制度,包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清毒)和维修保养制度;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关键环节食品加工操作规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5. 实行食堂加工管理全程监控,粗加工间、切配间、烹调间、备餐间、消毒间、原料仓库、餐厅等场所都装有监控设施。 6. 食堂事务长(或劳务承包负责人)每天下班前总结当天的工作情况,点评工作的得失,布置第二天的相关工作;每周学校分管领导要总结本周食堂卫生安全管理情况,布置落实下周工作。 二、设施要求 7. 粗加工间墙裙应贴有浅色瓷砖到墙顶,防尘防蝇设施齐全。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经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隔离网。 8. 切配间地面应用不透水材料铺砌,墙裙应贴有浅色瓷砖到墙顶,并无污迹和食物残渣,墙壁、天花板的涂料无脱落、无霉斑。 9. 切配台应用色标分隔成三个区域,分别为荤菜切配区(红色)、素菜切配区(绿色)、水产切配区(黄色),三个切配区分别设置专用刀具及砧板,以相同色标识。 10. 烹调间卫生要求:灶面及灶台墙壁应无油污、无积灰、无食物浅渣、排烟罩不滴油。 11. 备餐间的洗手池水龙头应为非手动式,墙壁贴“六步洗手法”图示,备有洗手(液),消毒液及干手设施。 12. 备餐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若不能双向开闭,则宜开向备餐间内。 13. 备餐间与烹调间之间应设专用供菜通道,通道口设门。 14. 备餐间用紫外线灯(波长200-275mm)应按功率不小于1.5w/ m3设置,紫外线灯安装反光罩,强度大于70uw/cm2,居中悬挂,离地不超2米高度。开关设于室外,并加贴标识。 15. 食品和非食品库房应分开设置,食品主食、副食、调味品等应分架存放,宜分库存放。贮存场所、设备应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 16. 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灭鼠药、灭蟑药等有毒有害物品不得进入食品仓库、加工区和备餐间。 17. 食品原料仓库应设货架,离墙壁离地面超过10厘米。 18. 食品添加剂应设专柜,柜子加锁并标识“食品添加剂”字样。 19. 仓库所有物品上架,按品种分区存放,货架上加贴标签,标注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三、消毒要求 20. 餐具消毒应以热力消毒为主,化学消毒仅限于不耐高温餐用具。 21.热力消毒按除渣、洗涤、清洗、消毒、清洗的程序进行。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O C10分钟以上;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 O C保持10分钟以上,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 O C,冲洗消毒40秒以上。 22.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250mg/L ,消毒时间不少于5分钟。 23.采用化学消毒的要设置4个专用水池,分别用于餐用具初洗、清洗、浸泡消毒和消毒液残留冲洗,各类水池应标明用途,消毒池上方加贴消毒方法说明。 24、学校应有专人负责消毒记录,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对象、消毒方式、消毒药品及浓度、操作人员及检查人员。

2014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标准答案解析

食品安全卫生学总复习题 食物中毒部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 C ) A.伤寒 B.甲性肝炎 C.肉毒中毒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 E.禽流感 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B ) A.化学性食物中毒B.细菌性食物中毒 C.真菌性食物中毒D.有毒动物中毒 E.有毒植物中毒 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 A.家畜、家禽 B.海产品C.人化脓性伤口D.苍蝇 E.尘埃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C ) A.高烧+腹泻B.高烧+呕吐 C.呕吐+腹泻 D.不吐不泻 E.呼吸困难 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D ) A.奶类 B.畜禽肉类C.蛋类D.海产品 E.粮豆类 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 D ) A.山东 B.湖北 C.浙江 D.新疆E.广西 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 C ) A.鱼肉B.血液和皮肤 C.卵巢和肝 D.肾和眼睛 E.胃肠 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D ) A.加热不彻底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 C.贮存不当D.误食 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 B )解毒 A.EDTA—Na2Ca B.美蓝 C.阿托品 D.巯基解毒剂 E.抗生素 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 A )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 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 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 A.传播媒介——食物 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 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2.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ABCDE)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为( ABD ) 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C.使用镀锌容器存放食物 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E.用苦井水煮饭菜 4.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BC) A.禽蛋 B.奶油蛋糕 C.剩饭 D.还带 E.植物性食物 5.下列属感染性食物中毒的有(ACD )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D.志贺菌食物中毒 E.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6.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下列类型(ABE) A.急性胃肠炎型 B.急性菌痢型 C. 败血症型 D.神经、精神型 E.出血性肠炎型 7.毒覃中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为(ACDE) A.胃肠炎型 B.败血症型 C.溶血型 D. 神经、精神型E. 脏器损害型 8.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有(ABCDE ) A.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 B.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C.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 D.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毒物去除的食品 E.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

学校食品安全培训材料知识交流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材料 为了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和传 染病疫情发生,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建和谐平安 校园。根据汉滨区教体局有关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和营养餐改善 计划工作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本次校园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卫生 安全知识培训。 由于从事餐饮服务这项职业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每学期开始 有新加入的人员,我们得把握一个原则,必须先体检合格才能上岗,决不允许无证上岗。同时,我们还要经常组织学习食品安全管理知识,人人都要懂得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安全常识。 对于患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 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应调离岗位。在个人卫生方面督促从业 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理发,勤剪指甲,勤换 工作服;工作服、帽,口罩,围裙,工鞋要穿戴整齐,保持干净, 无污物;不留长发,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不染怪异发型,不浓 装艳抹;便后要洗手;工作时,衣袖、围裙不能接触到食物食具上;不要用手抓尝食物;不要面对食物、食具咳嗽、打喷嚏,不要随地 吐痰;不能用工作服、围裙擦汗、擦手、擦鼻涕、擦食具、挖鼻孔等。 其次,我们要认真搞好食堂内环境卫生清洁和餐厨具用品的清 洁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到定人、定时、定点清洁消毒,并做好书面 记录以备查验,确保其卫生和安全。淘米、淘菜时一定要将杂质、

泥沙清除干净;食物要蒸煮熟透,防止夹生;饮水要清洁无毒,保 持干净;严禁食用未经彻底消毒或不能消毒的被污染的食品或变质 食品;严禁给师生食用剩饭、剩菜、凉菜;生熟食品严禁混合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制成品及时送到备餐间,并加盖存放防止二次污染。装生、熟食品的容器不得混用;切肉类、素菜类的菜板不得混用; 切生、熟食的刀和菜板不得混用;锅铲、炒勺、漏勺、调料罐、装 油桶等,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妥善保管;笼屉、笼底、烤盘、装菜盆、装汤桶、装饭桶、打饭勺、铲,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放置有序;公 用餐具要严格消毒,学校的消毒柜应当充分利用起来,做到餐餐消毒,不得马虎。餐盘、餐碗、小勺、筷子用120度远红外线高温消 毒40分钟;紫外线消毒30分钟;煮沸消毒至少煮沸后10分钟。消 毒后餐具要整洁、干爽、无油垢、无污物。不得将已消毒的餐食具 容器直接放在地面或者接触其它物件,搬运、分发时要戴上一次性 手套。 作为食堂工作人员,我们还应当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知识,这是 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首先我们得掌握食物中毒的种类: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二、其次是要了解食物中毒的特点:中毒者在短时间内均食用 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 物后,发病很快停止;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一般

食品安全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第2章食品安全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危害是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 食品安全危害可以分为三类,即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危害。 生物性危害:指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食品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指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化学性危害:指食用后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积累性伤害的化学物质。包括天然毒素类(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污染物(如农药残留等)。 物理性危害:指食用后可能导致物理性伤害的异物,如玻璃、金属碎片、石块等。 需注意的是,危害仅仅指食品中能够引起人类致病或伤害的因素。食品中出现昆虫、头发、污物或发生腐败,存在经济欺诈行为或违反食品标准等情况,虽然不符合要求,但是只要这些缺陷没有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一般不将其纳入HACCP计划。 2.1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是指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食品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指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食物中的生物性危害有可能来源于原料,也有可能来自于食品的加工过程。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主要指微生物危害)按生物的种类,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细菌性危害:包括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及其毒素造成的危害。 (2)病毒性危害:包括甲型肝炎病毒、诺瓦克病毒等病毒引起的危害。 (3)寄生虫危害:包括原生动物(如鞭毛虫等)和绦虫(如牛猪绦虫和某些吸虫、线虫等)造成的危害。 (4)真菌性(霉菌、酵母)危害:包括真菌及其毒素和有毒蘑菇造成的危害。 一般而言,霉菌和酵母不会引起食品中的生物危害(某些霉菌、藻类能产生有害毒素,但通常将这类毒素纳入化学危害的范畴),所以本节只讨论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食品生物危害以及其导致的食源性疾病。 按引起疾病的严重性,将生物性危害分为三类: (1)严重危害: 肉毒杆菌A、B、E、F; 痢疾志贺氏菌; 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 副伤寒沙门氏菌; 流产布鲁氏菌; 猪布氏杆菌; 创伤弧菌; 猪绦虫; 旋毛虫。 (2)中等危害,但是具有广泛传播性,且对某些敏感性体质的人或患并发症的病人具有严重危害: 沙氏门菌; 单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版权所用,未经许可,不许翻印或将文件用于其它用途 会签单 第一章总则 1.目的 采用预防的方法对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生产、加工、制造过程各环节危害进行充分识别,分析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并采取控制措施,以确定消除危害或将危害降低到可接受 水平之内。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等产品中原辅料、半成品、产品生产、加工、制造、储存过程各环节。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对食品安全体系实施的有效性负责; 3.2质量部品保科对本程序的制定及实施的有效性负责; 3.3食品安全小组职责见附件食品安全小组人员名单及职责; 3.4研发负责参与产品HACCP计划书的制订或修订,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对原 辅料进行风险评估,并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更新时及时对相关工艺控制环节进行评估。 4.定义 4.1食品安全危害: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 4.2关键控制点(CCP:能够进行控制,并且该控制对防止、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 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所必需的某一步骤。 4.3前提方案(PRPs: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理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 4.4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为减少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产品加工环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基本的前提方案。 4.5显著危害:有理由并且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了会对消费者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的危害。

4.6可接受水平:终产品进行食品链下一环节时,为确保食品安全,某特定危害需要被控制的程度。 第二章流程说明 5. 成立HACCP小组 公司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管理包含HACCP过程的质量体系。HACCP 小组的工作向 管理代表汇报,由研发部、生产部、质量部、销售、物流部等有经验的员工组成,HACCP小组组长由管理者代表担任,HACCP过程的运行情况由HACCP小组组长定期向总裁/管理层代表汇报。HACCP的运行架构和小组成员名单以及其职责参见附件一。 6. 沟通 6.1及时将食品安全信息传达到供应商和客户、消费者。 6.2 产品标签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公司要求,出具每批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接受监管 部门的监督检验和抽查,并保留报告。 6.3 每季度,由HACCP小组收集变更信息,填写在《HACCP计划确认表》。 7. 前提方案 我公司在选择和制订前提方案时,已考虑如下信息,具体详见《前提方案(PRP对照表》 7.1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构造和布局 7.2包括工作空间和员工设施在内的厂房布局

《食品安全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0年《食品安全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起施行。 A. 2009年1月1日 B. 2009年5月1日 C. 2009年6月1日 D. 2009年10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包括()。 A. 九章共一百零一条 B. 十章共一百零一条 C. 九章共一百零四条 D. 十章共一百零四条 3、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 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的赔偿金。 A. 一倍 B. 五倍 C. 十倍 D. 二十倍 4、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 A. 食品卫生许可 B. 食品生产许可 C. 食品流通许可 D. 餐饮服务许可 5、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 每半年 B. 每年 C. 每两年 D. 每三年 6、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年。 A. 六个月 B. 一年 C?两年 D.五年 7、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列哪种业态不属于餐饮服务许可的范围() A小吃店 B食品摊贩 C学校食堂 D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8?下面关于食品安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经过高温灭菌过程,食品中不含有任何致病微生物 B. 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C. 原料天然,食品中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物质 D. 虽然过了保质期,但外观、口感正常 9. 食品安全标准的性质是:() A. 鼓励性标准 B. 引导性标准 C. 强制性标准 D. 自愿性标准 10. 下列食品中,哪些属禁止生产经营的:() A. 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B. 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C. 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D. 以上都是 11. 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以下关于标签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标签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 B. 标签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C. 标签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 D. 标签应该突出表明功效 12. 餐饮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 A、B、C、D级的含义是() A. A、B、C、D级代表餐馆卫生等级,A级代表卫生优秀,B级代表卫生规范,C级代表卫生基本合格, D级代表存在一定卫生问题,需要限期改进。 B. A、B、C、D级代表餐馆环境,A级代表就餐环境高档,B级代表就餐环境较好, C级代表就餐环境一 般,D级代表就餐环境不好。 C. A、B、C、D级代表餐馆消费水平,A级代表餐馆消费水平很高,B级代表餐馆消费水平较高,C级代表餐馆消费水平一般,D级代表餐馆消费水平低。 D. A、B、C、D级代表餐馆规模,A级代表餐馆规模很大,B级代表餐馆规模较大, C级代表餐馆规模一 般,D级代表餐馆较小。 13 ?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卫生等级是由什么部门或机构评定的?() A .卫生行政部门 B .行业协会 C .新闻媒体 D.消费者协会 14 .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以上才能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A . 60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