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胡纪源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大量蛋白尿1例分析
胡纪源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大量蛋白尿1例分析
项尚;刘力生;陈赛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6(0)7
【摘要】病例摘要患者,女,22岁,因“先后呕血,发现肝硬化,腹胀大1年”入院。
2012年4月因进食不慎出现呕血,先后约3~4次,总量约200ml,并有数次黑便,在外院检查“肝功能异常,铜蓝蛋白下降,角膜k—f环阳性,胃镜查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予以止血治疗后,一直服用青霉胺0.25TID,二巯丁二酸胶囊0.5TID,偶有停服。
【总页数】2页(P1017-1018)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例报告
【作者】项尚;刘力生;陈赛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4
【相关文献】
1.糖皮质激素治疗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J], 陈振杰;李雪梅;李学旺;李航;蔡建芳;文煜冰;李超;邹佩美;张鑫;李明喜;陈丽萌
2.尿毒清联合ARB/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的疗效分析 [J], 谷梁
3.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大量蛋白尿的价值分析 [J], 卫
建胖
4.尿毒清颗粒联合阿利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效果分析 [J], 丁文; 张伟
5.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老年IgA肾病伴大量蛋白尿的效果分析[J], 甘国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豆状核变性的四大临床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的四大临床表现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由ATP7B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存在两个不同的突变等位基因)引起的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
ATP7B编码的跨膜铜转运酶(ATP7B)介导肝细胞将铜排泄至胆汁,并参与合成铜蓝蛋白(血液中主要的铜运输蛋白)。
肝脏是饮食中铜的代谢场所,ATP7B功能缺失导致肝细胞铜负荷过重,从而导致肝脏病理改变。
过量的非铜蓝蛋白结合的铜也会被释放到外周血液循环中,并在大脑等其他组织病理性蓄积,从而导致神经症状和精神障碍。
WD患者临床症状差异很大,发病的高峰年龄是5至35岁。
WD是罕见病,估计的发病率为1:30000;然而,最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显示WD(携带两个致病突变等位基因)患病率高于预估。
尽管WD是为数不多的可治愈的遗传性疾病,但需要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
WD中过量铜在不同的组织器官病理性蓄积,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肝脏表现约40-60%的WD患者以肝病为首发症状,但也可能伴有其他症状。
在缺乏确定的基因型与表型相关性的情况下,不同患者和家系之间的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可能不同。
因此,WD患者肝受累在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广泛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无症状的肝脏细微形态学改变、急性单纯性自限性肝炎、重型肝炎、复发性黄疸(存在溶血)、肝硬化伴或不伴门脉高压症,甚至急性肝衰竭。
在未治疗WD的患者中,年龄越大,意味着机体铜过载时间越长,因此成人患者比儿童患者有更高的肝硬化可能性;性别似乎对病程有调节作用,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常出现急性肝衰竭。
WD临床病程多变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然而它似乎是由遗传、表观遗传、激素和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所致。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止疾病进展和发展为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至关重要。
通常,在儿童和青年WD患者中首发表现是肝脏轻到中度脂肪变,这在肝脏成像(超声)或肝活检中很明显。
脂肪肝可伴有肝功能异常,可诊断为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肝损伤的标志)。
肝豆状核变性的脑MRI表现(附18例分析)
刘 小 琨
患者 男 性 , 7 7岁 。因腹 痛 腹胀 入 院 ,两 天 前患 者 无 明显 诱 因突 发 脐 周 疼 痛 , 起 初 为 隐 痛 , 逐 渐 加 重 , 呈 持 续 性 胀 痛 ,伴 恶 心 呕 吐 数 次 , 为 胃 内容 物 , 有 肛 门排 便 , 为少 量 黄 色 糊 状 便 , 无 明显 尿 频 尿 急 , 无 畏 寒 发 热 及 黄 疸 , 近 一 天 无肛 门排 便 排 气 。
L l er D lS0 I tl V l C
典 斜渔K F ( 型 — 环 均
(常0 6 0 6 正 . -. 2 3
91 例。3 1 例 ) () 患 鞒扛 自 朔 为00 5 ( 5 8 磕 f .1 ~
,清 血 藏 0 1一. (常o 5 0 / 。 .4 O 0 龇 正 . -. g ) 2 4 L
患 者 既 往 无 类 似 腹 痛 发 作 史 , 亦 无 外 伤 及 手 术 史 。查 体 : 全 身 皮 肤 无 黄 染 , 腹 部 平 坦 , 中下 腹 轻压 痛 , 以 脐 周及 左 下 腹 明 显 ,
吉林省延边第二人民医院
朴 丈
信号 : 在 T I 特 病 W
氐 信 T I曰 g W
高作 ( A2) 2 图1_B, 例豆
核部分出 I 现T w 于 。 3 病灶形态 累及 告号 () 、 脑干、 七 尾' 泱、 脑等部位 呈斑片 状、 对称嗤 扮布;双侧或单侧 f 质腐灶多 额,t h : 较大,形态
人 民 医 院 朴 文
7 ・ 6
C NES J HI E OUR NAL OF CT AND MRI EB 2 0 V 1 , . o a .3 , F 01 , o . No 4 t tlNo3 8
一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护理
诊 断 价 值 的 比 较 研 究 】实 用 医 技 杂 志 , 0 8 1 ( ) . 20 , 5 4 :
4 — 2. 51 45
[ 】 吕签 尧 , 洁 贞 . 例 老 年 继 发 性 肺 结 核 的 的 x线 征 象 6 吴 n8
分 析 [ 】 中 国 医 药 导 报 , 0 1 8( ) 6 . J. 2 1 , 5 :13
的肝 硬化 和脑 变 性疾 病…。肝 肾综 合征 是终 末 期肝 硬化 最
常见 的严 重 并 发症 。我科 于 2 1 -0 2 收治 l 肝 豆状 核 0 1 1— 8 例 变 性 合 并 肾病 综 合 征患 者 , 此 进行 护 理 干 预 , 到 良好 对 收
的效 果 , 结 如 下 。 总 1 临 床 资 料
多 , 骨 质疏 松 , 发生 骨 折 , 予补 充 维 生素 及 钙 片 , 使 易 给 必 要 时肌 注苯 丙酸诺 龙 。用 无菌 生理 盐 水棉 球擦 拭 口腔 , 有 黏膜 溃 疡时 用朵 贝尔 氏液漱 口。鼓励 患者 加 强肢 体活 动 ,
促进 血 液循 环 。注 意观 察肢体 有 无 麻木 、 凉等 。一 旦 发 发 现 尿量 减少 , 考 虑有 肾静脉 栓 塞 的可 能 l。观 察 血 压 变 应 3 l 化 给予 对症 治疗 。 剂量 激 素可 引起 不 同程度 的兴奋 或失 大
一
例 肝 豆状 核 变性合 并 肾病综 合 征 的护 理
杨琳 杨 丹丹 ( 京 军 区北戴 河疗 养 院 ,6 10 北 060)
【 键词 】 肝 豆状 核 变性 ; 关 肾病 综合 征 , 理 护
肝 豆状 核 变 性 (e a l tua ee eao , L 又 称 h pte i l d gnrt n H D) o ne r i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急性溶血及急性肝衰竭1例报告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急性溶血及急性肝衰竭1例报告
徐成润;杨铮;饶日春;郑瑞丹
【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23)011
【摘要】@@ 1临床资料rn患者女,18岁,因乏力、纳差、尿黄2周于2003年6月18日入本院.入院前1周患呼吸道感染,其一姐10岁时死于肝豆状核变性.
【总页数】2页(P1160-1160,1168)
【作者】徐成润;杨铮;饶日春;郑瑞丹
【作者单位】解放军175医院传染科,福建,漳州,363000;解放军175医院传染科,福建,漳州,363000;解放军175医院传染科,福建,漳州,363000;解放军175医院传染科,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3;R575.2
【相关文献】
1.肝豆状核变性并发急性溶血及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 [J], 梁红岩
2.酒精性肝硬化并发门静脉性胆道病致慢加急性肝衰竭行肝移植治疗1例报告 [J], 王尧;孙颖;徐锡晶;孙晓东;吕国悦;温晓玉;金清龙
3.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溶血一例报告 [J], 张木森
4.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妊娠并发急性肝衰竭一例及文献复习 [J], 于彦超;金镇
5.可杀得中毒引起急性溶血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 [J], 李玉芳;蔡玉萍;陈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肝豆状核变性一例陈俊敏;王欣丽;姚园园;王林静;闫妍;陈蕾;王晓鹏【期刊名称】《脑与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7(025)009【摘要】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改变及与相关疾病的鉴别.方法分析1例HLD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影像学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HLD表现多种临床症状,铜蓝蛋白0.02g·L-1,24h尿铜3.34μg·24h-1,角膜色素环(K-F环)阳性,并有头颅MRI改变.结论除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外,头颅MRI特异性的改变对HLD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cranial MRI and related identification of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Method One case of HLD patients was analyzed with clinical data,related examination data,cranial MRI data and literature review.Results HLD was found that a variety of symptoms,serum ceruloplasmin decreased,24h urinary copper increased,K-F ring and has change in MRI.Conclusion Cranial MRI also play a certain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HLD.【总页数】5页(P546-550)【作者】陈俊敏;王欣丽;姚园园;王林静;闫妍;陈蕾;王晓鹏【作者单位】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4【相关文献】1.成人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J], 曾雅清;戚妹;王珲;宋志彬2.介入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脾功能亢进一例分析 [J], 纪坤;李臻;李鑫;李刚;詹鹏超;韩新巍3.妊娠期发病的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J], 李静雅;汪琦;周卫东;曾庆玉4.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妊娠并发急性肝衰竭一例及文献复习 [J], 于彦超;金镇5.康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构音障碍和吞咽障碍一例 [J], 冯丹彦;杨杨;李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豆状核变性病例一例
05
预后与预防
预后情况
长期生存
01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早期诊断并接受合适的治
疗,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症状改善
02Leabharlann 通过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
到提高。
并发症风险
03
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
睡眠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失眠、睡眠 质量差等症状,影响生活 质量。
其他症状
骨骼异常
肝豆状核变性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骨骼畸形、骨质 疏松等症状。
皮肤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
眼部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视力减退、眼球震颤等症状。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通常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神经功能异常 等症状,如黄疸、出血倾向、神经精神症状等。
康复训练
医生推荐张三进行认知功能康复 训练,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 等,以改善其认知障碍。
治疗结果
张三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得到一定程 度的控制,认知功能有所改善。家属 表示张三情绪稳定,工作表现有所提 升。
建议张三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脑部影像 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 整治疗方案。
02
临床表现
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主 要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是控制 症状、减缓疾病进展和预防并 发症。
02
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胺、葡萄 糖酸钙、硫酸锌等,这些药物 可以促进铜的排泄,减少铜在 体内的蓄积,从而改善症状。
03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定 期进行肝功能和神经系统检查 ,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评 估治疗效果。
成人肝豆状核变性致暴发性肝衰竭一例
[ ]李梅 , 7 卫红艳 , 明才 , Gae ’ 自细 胞减少 易感性 与 H A— 邱 等. r s 病 v L DB R 1基 因 多 态 性 的 关 联.中 华 内分 泌 代 谢 杂 志, 0 1 1 : 20 , 7
2 2-0 0 2 4.
l hma R, ab ,ut M.A timu etyo i aeasc 1 E e nC G reP T teR 8 l uom n hri ds s s i d e o—
tssi a a eep t nswi a e sa e AmnI tr d,9 6, oi nJ p s ai t t Grv sDie s. n e h nen Me 1 9
1 4: 9 2 4 049 . 4
能合理不会 引起白细胞及粒细胞继续下降¨ 。本组升白细胞治疗
[ 1 张萍, 1] 潘天荣 , 左春林 , . 甲状腺药致粒细胞 减少症 12例临床 等 抗 2 分析. 安徽 医科大学学报 ,09,4:0 40 . 20 4 4 5 6 [2 D v , opr D A thr dd g. e n l e , 0 ,5 : 1 ] ai S C oe M . n t o r sN w E g J d 2 5 32 d iy i u M 0
ae wi e vrn na tyod l ra it n T yod。2 03+1 td t h n io me t l h ria irdai . h ri o 0 3:
4 3-6 5 4 4.
[ ]张丽莉. rvs病甲状 腺功能亢进 症合并粒 细胞减 少 3 9 Gae 6例分析 . 中 国误 诊 学 杂 志 ,09, 4 2 47 7 20 9:7 6 2 . [0 T uo K, e i ,h o e a T e e t n fn i e i a 1 ] s i U s b H S i j M, . h li i m t m - b ha m o t 1 r ao o i t l a h
以强迫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以强迫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一例患者男,16 岁,学生。
因办事犹豫不决、反复思考2 个月余,于2009 年11 月5 日来我院门诊就诊。
患者生于农村、性格内向、规矩懂事、学习成绩优良。
2009 年8 月考入县重点中学,入学时全班第6 名,当时有人说重点中学的学生只要保持前十名,考重点本科就没问题。
随着学习日渐紧张,患者常常惧怕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
近2 个月来,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绪纷纭、无休无止,尽想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夜间辗转不眠,入睡困难;晨起大脑发胀、全身疲乏,学习成绩日渐下降。
于2009 年11 月来我院门诊诊治(未住院)。
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
精神检查:神情合作,情感反应适度,略显焦虑,可引出强迫观念,如: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
说自己知道这些想法没必要,且十分痛苦,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很恨自己。
未发现精神病性症状。
辅助检查:心电图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
90 项症状清单:总分148 分,强迫状态38 分。
诊断为:强迫症。
予帕罗西汀片40 mg/d,系统治疗1 个月余强迫症状减轻。
此后维持治疗,病情稳定。
2010 年2 月出现全身皮肤黄疸、腹胀,肝功能异常。
前往湘雅医院诊治,查肝功能:总胆红素52.7 umol/L,直接胆红素15.8umol/L,间接胆红素33.9 umoL/L;腹部B超:少量腹水。
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双侧丘脑对称性异常信号。
考虑:变性疾病(代谢性疾病)。
血清铜氧化酶0.0327 g/L,眼科裂隙灯下发现双角膜色素环。
最后诊断:肝豆状核变性。
予以青霉胺等治疗,症状改善。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慢性、家族遗传倾向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该病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约占20%,有研究显示,该病首诊时误诊、漏诊率高达49.3%。
精神症状可随病情发展日渐明显。
本例患者家系中无遗传病史,就诊时以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严重的躯体问题,经相关检查,才得以确诊。
肝豆状核变性一例误诊
肝豆状核变性一例误诊
黄悦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2004(017)006
【摘要】@@ [病例]男,23岁.因头痛5天,加重1天入院.5天前患者自觉头痛,以两侧为重,呈持续性胀痛,伴轻度畏寒、鼻塞、口干,自服药物治疗无效,症状进一步加重.既往有急性肝炎病史.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意识清楚,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稍饱满,脾大平脐,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触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头颅CT、脑电图、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5次血常规均示全血细胞减少,4次尿蛋白(2+),红细胞(3+).2次粪常规正常.乙、丙、戊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免疫球蛋白正常.肝功能示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明显减少,肾功能示肌酐明显增高,铜蓝蛋白0.15 mg/L,血清铜低,尿铜>0.628 μmol/24 h.4次腹部B超检查均示肝硬化、脾大、腹水.胃镜检查示食管静脉曲张.裂隙灯下可见角膜色素环(K-F环).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并肾损害,肝硬化.对症治疗1个月后症状好转出院.
【总页数】1页(P456-456)
【作者】黄悦
【作者单位】汨罗市人民医院,湖南,汨罗,414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4
【相关文献】
1.以肾损伤为首发表现、长期误诊的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J], 尹晓玲;周建华
2.肝豆状核变性一例误诊分析 [J], 焦辉;刁永恩;段峰;米艳红;杨伟宁
3.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肝硬化一例 [J], 李兆月
4.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一例误诊分析 [J], 郭文伟
5.肝豆状核变性一例误诊分析 [J], 焦辉;刁永恩;段峰;米艳红;杨伟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豆状核变性混合型1例并文献复习
图1 眼科常规检查双眼角膜缘可见K-F环(左:左眼;右:右眼)图2 头颅磁共振双侧尾状核区异常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左:T2;右:Flair)中国乡村医药2022年4月第29卷第7期61778 Leu,突变类型missense。
近期随访,患者上述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2 讨论肝豆状核变性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3q14.3,ATP7B 基因突变导致肝细胞内的铜转运障碍,胆道铜排泄减少,组织、细胞中铜沉积过多出现相应症状,肝脏为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但本病起病隐匿、首发症状各异,容易误诊。
本例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出现肝硬化、神经系统症状时易误导医生考虑酒精性肝硬化、肝性脑病或酒精性脑病。
但患者凝血时间延长并不明显,反复出现牙龈出血及鼻衄,后期出现椎体外系症状,经戒酒、护肝治疗后症状仍无好转迹象。
当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肝功能异常或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时,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肝豆状核变性[2]。
需尽快完善血清铜蓝蛋白、24小时尿铜、角膜K-F 环、头颅MRI、肝铜测定、基因测序等相关特异性检查,综合评分协助诊断。
有研究[3]显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24小时尿铜和K-F 环对于疑似患者诊断意义更大,即使有运动障碍和脑MRI 异常,而K-F 环阴性的患者确诊可能性更小。
此外,K-F 环阳性患者24小时尿铜水平较高,ALT 水平较低。
本例患者同样符合上述特点。
肝铜测定是另一项重要诊断试验。
目前认为肝铜含量超过250μg/g 干重为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生物学依据。
研究[4]发现,肝铜含量209μg/g 干重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更佳,分别为99.4%和96.1%。
然而,由于肝豆状核变性病情严重程度对肝铜分布产生影响及采样误差等因素,该方法尚未标准化,最佳临界值仍有争议。
ATP7B 基因测序是诊断金标准,可为家庭成员筛查做准备。
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点突变,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有新的突变类型报道。
2004—2015年国内学者共鉴定出58个新突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致病性ATP7B 突变谱[5],促进了ATP7B 变异体的有效筛查。
代谢性肝病之肝豆状核变性
代谢性肝病之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为铜代谢障碍所致。
本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先报导,故又称Wilson病。
胆道排泄减少及铜蓝蛋白合成障碍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由于铜在体内尤其是肝内大量沉积,造成肝细胞脂肪浸润,轻度小叶纤维增生,溶 体破裂,发生坏死性肝炎、肝硬变及扰乱体内某些 的活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本病的患病率欧美为1/10万,日本约1.9~6.8/10万,我国学者1982年统计,已有肝豆状核变性患者537例,其中男336例,女201例,发病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58岁,但多在青少年(10~25岁间)起病。
肝豆状核变性属中医惊风、癫狂、黄疸、痉证、积聚等病范畴。
】诊断】【诊断一、临床表现本病肝铜蓄积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铜饱和释放期、脑铜蓄积期、神经精神期可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如治疗及时得当、临床症状缓解为治疗后缓解期;如症状加重,产生慢性肝衰竭,或全身严重僵直、挛缩则进入终末期。
肝脏症状与神经症状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一)肝脏损害的表现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食欲不振,轻度黄疸、肝脏肿大和腹水。
通常在5~10岁左右发病。
临床随着全身倦怠、嗜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膨胀和不适,出现高度黄疸,主要是铜离子在肝内蓄积达饱和状态,因铜的毒性作用或免疫作用使肝组织大量坏死所致,病情可迅速恶化,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大多于1周或1月左右死亡。
约半数患者在5~10岁左右,出现一过性黄疸或腹水,不久迅速恢复,数年后,当神经症状出现时,肝症状已呈潜伏经过,肝脏仅轻度肿大或不可扪及,肝功能轻度损害或在正常范围。
青少年患者可表现为缓慢进行性脾脏肿大,并引致贫血、白细胞减少等脾功能亢进现象,少数患者因食道静脉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而迅速促发严重神经症状。
肝硬变发生时,可并发男子乳房发育、色素沉着、低蛋白血症等。
总之,患者在神经症状出现前后其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但晚期肝脏可缩小,随着消化道症状的日益加重,渐渐产生震颤,肌僵直等神经系统症状。
肝豆状核变性长期误诊1例报告
肌梗塞( MI 。入院后经静滴硝酸甘油 、 A ) ” 能量合剂 左 等积极治疗, 半月后疼痛减轻, 胸闷好转 , 复查 E G K 持心脏的排血量过程中, 室舒张终末压和右室舒 同时左房压( A ) L P 和肺静脉压也 示 v. 一 导联 S T段较前下降接近等电位线 。患 张末期容量增加 , 导致左心排血功能严重不足 , 肺毛细血管压相 者于 A 好转 1 天后于餐后突然 出现胸闷气促 、 升高, MI 6 引起肺淤血, 组织问液生成增多 , 最终导致 大汗淋漓、 面色青灰 、 呼吸困难伴哮喘, 强迫坐 位, 继升高 ,
理极为重要 , 尤其是饮食护理在近期引起高度重视。 此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曾反复强调少量多餐 , 但病
人在好转后思想麻痹 , 于此次发病前 一次性进食鸡 蛋面条约 四两, 增加 了胃肠道 的负担 , 胃部张力增 加, 引起上述症状。因心搏 动 (W ) S =每搏输出量 (V) S ×心室压力负荷 , 饱餐可 间接引起左室压力负 荷增加 , 为维持 S 不变, S W 则 v下降。在代偿性维
量腹水 、 ②脾大、 颅脑 C T示脑组织软化病灶。入院 体 : 7 P0次/ B 1/ P 、 志清 , 神不 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脑炎。住院经过: ℃ 8 分 P28 a 神 k 精 入 振. 全身皮肤无皮疹 , 浅表淋 巴结不大 , 巩膜无黄染 , 院后以抗生素和抗病 毒药物控制感染 , 应用保护肝 同时给甘露醇和肾上腺皮质 对光反应灵敏 , 咽部充血, 颈软, 胸廓对称 , 双肺呼吸 细胞和营养神经药物 , 激素等治疗 。患儿病情有所好转 , 于入院第 7 天始 音清, 无毋音 , 心音有力 , 节律规整, 各瓣膜听诊 区 遂给以输人血 自蛋 白 3g 0 提高 无杂音。腹平 、 全腹无压痛, 脾不大, 软, 肝 脊柱 四 出现全身轻度浮肿, 浮肿有所减轻 , 住院 2 天病情好 1 肢无畸 形 , 下 肢 无 水 肿 , 理 反 射 正 常 , 氏征 血浆胶体渗透压, 双 生 布 ( , 氏征( , 一)克 一) 巴彬斯基 氏征 ( 。实验 室检 转后出院。患儿出院后去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示 : 一) 血清锕蓝蛋 白1 6 gL 尿锕排出量 3u]4 , 2m J , 2 0g2h 裂 查: 血常规 : C 44 WB l + ×m' 、 B 53 0 / 、 / R C 8x1 L L
肝豆状核变性一家3例
肝豆状核变性一家3例标签: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笔者发现一家3例患有此病,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18岁,因黑便6 d,呕血2次住院。
入院前6 d无诱因黑便1次,柏油状,量约200 g,未介意,此后每日排柏油便2~3次。
入院前1天因进食油炸鱼突发呕血2次,鲜红色,带血块,总量约600 ml。
伴头昏、乏力、心悸。
无腹痛,无反酸、嗳气。
10年前因尿黄、纳差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1个月后症状减轻,肝功能正常出院。
6年前因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紧张逐渐出现纳差,表情呆滞,情绪激动时尤甚。
否认溃疡病史,发病前否认口服非甾体类药物(NSAID),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T37.4℃,P 110次/min,R 23次/min,BP 16/10 kPa,神志清,贫血貌,皮肤巩膜黄染,角膜边缘可见K-F环,腹部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4 cm,质地中等,表面光滑,移动性浊音阳性。
外周血象:WBC 3.2×109/L,RBC 296×1012/L,RBC 296×1012/L,HGB 64 g/L,PLT 92×109/L,TBIL 28.1 μmol/L,ALB 2.8 g/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15。
腹部B超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水。
颅脑CT双基底节区低密度灶。
考虑肝豆状核变性所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给予对症处理,半个月后无呕血、黑便,赴上级医院检查血清铜蓝蛋白(CER)100.30 mg/L、血铜0.35 mg/L、尿蛋白(CER)100.30 mg/L、血铜0.35 mg/L、尿铜296 μg/d,证实为肝豆核变性。
家系调查:其父40岁,肝病病史20余年,体质较差。
肝功HbsAg(-)、TBIL 正常、ALP 240 U/L、ALT 45 U/L、血铜0.56 mg/L、尿铜120 μg/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医疗
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
2008N O .20
CHI NA FOREI GN M EDI CA L
TREATM EN T
交流园地
政府一直在为改善现今的医疗形势而努力,比如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等,但目前的情况,整个医疗行业还是没有能让人民满意。
就拿打击商业贿赂来说,目前的商业贿赂似乎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医疗领域内的商业贿赂,而且最大的受益者是医生,所以医生在人民的心目中就和商业贿赂紧密联系在一起,和治病救人的关系似乎逐渐淡化了,加之对解决医疗纠纷的正当途径的宣传力度不够,负面报道太多,医生成了众矢之的,人人喊打。
培养一名技术成熟的医生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这个知识水平整体比较高的群体,会在道德素质上比其他群体差吗?不可否认会有个别医生追求经济利益违规用药,但应该相信大多数医生都是根据病情来用药的,至于有医生禁不住诱惑收取了药品回扣,那也已经是这个药品销售链条的最后一环了。
大禹治水是靠疏导而不是靠堵才取得成功的,必须把这个商业链条从根源上切断,才是降低药费的根本。
有一些问题可以理解,毕竟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和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一点政府可以通过主流媒体很快澄清——医疗行业现状的根本病因并不在于从业的医生。
如果关乎人生命之火的医生都已经不被信任,人们还会有安全感吗?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何谈和谐?政府也可以督促媒体宣传近年来医疗行业所取得的成
就,让人们树立起对医生的信心,也要加大对解决医疗纠纷的正当途径的宣传力度,减少对医院诊疗秩序的干扰,引导大家减少对医生的误解和伤害,维护医生权益。
对那些扰乱医院秩序,威胁医生人身安全的医闹现象,政府应该依法制裁,同时应规范保险市场,使医疗责任险发挥其应有作用,把医院从复杂的医疗纠纷中解脱出来,尽快还医生一个安静的诊疗环境,让医生把精力都用在病人的诊疗工作上,提高病人安全系数。
如果因种种原因对这种不良现象一味姑息,只能使之愈演愈烈,没有原则的追求和谐只能导致实际上的不和谐。
卫生事业是关系到每个人生命安全的大事。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从政府到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病人安全,重视对医生权益的维护,做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积极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永忠,石应康.构建医院安全管理新体系[J ].中国医院,2005,9
(2):8.
【收稿日期】2008-05-28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一般发病年龄在6~20岁,20岁以后发病很少见报道。
我院收治了1例38岁发病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38岁,住院号006368,因“四肢震颤2年,进行性加重”入院。
震颤于运动时明显,休息时缓解。
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遗传病史。
查体:近事记忆力,巩膜无黄染,皮肤黝黑,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肝脾无肿大,四肢意向性震颤、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略高,四肢腱反射正常,踝阵挛(-),指鼻、跟膝胫试验正常,闭目难立征(+),直线行走不能、轮替动作缓慢,余未见异常。
眼科检查可见双眼角膜内缘典型黄褐色色素沉着,外缘清晰,内缘模糊(K -F 环)。
血清铜蓝蛋白为0.07g/L 。
颅脑M RI 示双侧丘脑、中脑顶盖异常信号,小脑萎缩。
胸片、心电图、血常规及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
肝胆脾B 超未见异常。
诊断:肝豆状核变性。
经D -青霉胺0.5g,3次/d,美多巴250半片,3次/d,及护肝等治疗1周。
症状部分缓解。
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 i l s on ’s D i sea se(W D ),多见于青
少年与儿童,有明显的家族性,在近亲联姻子女中较多见,其基因定位
成人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程奎山
常静侠凌佛鑫张贤文
(同济医学院附属东莞医院内科广东东莞523400)
【摘要】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发病年龄在6~20岁,20岁以后发病很少见报道。
本例病人38
岁,女性以“进行性四肢震颤、K -F 环、铜蓝蛋白降低”为特点。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常染色体遗传疾病成人【中图分类号】R7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7(b)-0149-01在染色体13q14~21区。
85%在10~20岁时发病,小于6岁少见,极少数见于40岁以后。
本病起病方式不一致,40%~42%以肝损害症状为主,多见于儿童,34%~40%以神经症状为主,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多见于成人,8%~12%出现精神症状。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四条标准:①肝病史或肝病征/锥体外系体征;②血清铜蓝蛋白显著降低和/或肝铜增高;③角膜K -F 环;④阳性家族史。
符合①②③或①②④为确诊的W D 。
本例病人符合上述①②③标准,诊断成立。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在于铜排泄障碍而引起肝、脑基底神经节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异常。
其确切发病机理迄今尚不清楚。
本病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低铜饮食,用药物减少铜的吸收和增加铜的排泄。
药物治疗首选D -青霉胺,其次为四环硫代钼、硫酸锌或其它络合剂。
其治疗愈早,效果愈好。
对病变累及肝脏而致肝硬化,肝移植无疑是最佳选择,术后效果亦佳。
【收稿日期】2008-05-26
149
CH A E E CA E A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