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芩益胃汤治验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医院中医科王忠全副主任医师行医30余载,对内、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独到疗效,尤精于妇科。柴芩益胃汤是先生经验结晶,笔者受教于先生,得悉此方,获益终生。
此方由《温病条辨》益胃汤加减化裁而来,益胃汤原方由沙参三钱、麦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炒香一钱五分组成。功能养阴益胃。主治阳明温病,胃阴损伤。主症为:不能食,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温病易从热化伤津,热结腑实,应用泻下剂后,热结虽解,但胃阴损伤已甚,故不能食,口干咽燥。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复则气降能食。治宜甘凉生津养阴益胃为法。方中重用生地、麦冬味甘性寒,功能养阴清热,生津润燥,为甘凉益胃之上品,共为君药。配伍北沙参、玉竹为臣,养阴生津,以加强生地、麦冬益胃养阴之力。冰糖濡养肺胃,调和诸药,为使。全方药简力专,共奏养阴益胃之效。
先生应用益胃汤,去生地之滋腻碍胃(治老年人津枯便秘时亦用),冰糖亦不用(治疗儿科疾病为使患儿服药亦用),加入善清上焦之热的柴胡、黄芩。易生地为补脾肺肾,益气养阴之山药。气虚甚者加入黄芪、党参。
经此加减,其功能为益气生津,滋阴清热。先生广泛应用于内、妇、儿科多种杂病中。取得良好的疗效。细思先生处方之立意为:病家找中医就诊时多已经过西医输液、抗炎、抗病毒治疗,有的病已去大半,吃中药不过是后期调理;有的虽然经西医治疗无效,然到就诊时疾病多已是气阴两伤之境地。鹤庆地处云贵高原,气候干燥,当地人喜食腊肉、火腿、猪肝砟(鹤庆特色食品,为辣椒、猪骨头等腌制而成)等辛燥食品,辛散气燥伤津。故鹤庆患者之禀赋体质多为阴虚津伤之体。先生创立此方体现了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使用此方遵循了辨证论治的思路。笔者运用此方赢得众多病家复诊,今去繁就简,枚举典型病例如下:
鼻衄
1.杨某某,男 ,74岁。发病前几日进食火腿,昨夜突然鼻衄如注,家人用棉花填塞。次晨仍出血不止,就诊时除去棉花出血如泉涌,色暗红、势凶猛,颜面潮红。察舌红苔黄,脉平。患者进食香燥之物灼伤胃阴,入秋燥邪当令,肺阴耗伤,肺胃阴虚,虚火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治当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为法。处方:柴胡15g ,炒黄芩15g,玉竹15g,沙参15g,麦冬15g,黄芪20g,党参20g,炒荆芥炭20g,丹皮15g,白茅根15g,白及15g,三七粉15g,甘草6g,水煎服,2剂。二诊,服用1剂后至今鼻未出血,2剂服完后除感乏力外无其他不
适。为巩固疗效再服上方1剂。
2.李某某,女,76岁。原发性高血压病多年,入冬以来反复出现鼻衄,色淡红量少。舌红少苔脉细弦数。此为木火刑金灼肺,肺开窍于鼻故。给予滋阴清热、平肝凉血止血。方以柴芩益胃汤加减:柴胡15g,炒黄芩15g,玉竹20g,沙参20g,麦冬20g,丹皮15g,白茅根15g,钩藤15g,菊花15g,白及15g,三七粉20g,甘草6g,2剂水煎服。药后衄止。
上两例在我县患者群中较常见,阴虚内热,虚火迫血妄行为其共同的基本病机。柴胡、 炒黄芩、既善清上焦之热又能除肝胆之火。玉竹、沙参、麦冬滋肺胃之阴治其本,例2中加入钩藤、菊花平肝且助柴胡、炒黄芩去肝胆之火。丹皮、白茅根、白及、三七粉凉血止血治其标,其中白及、三七相配止血效果良好,白及性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功效为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内外诸出血证,本品质黏而涩,为收敛止血要药。止血作用佳。与三七粉同用则既可加强止血作用,又不致瘀血留滞。尚可治胃出血之吐血、便血。常与乌贼骨配用即乌及散。三七又名金不换,其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其功效为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三七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证,尤以瘀血者为宜。本品既能止血,又能散瘀,药效卓著。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诚为血证良药。其用法须研成细粉。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则药到病除。
感冒
1.我母亲,年届五旬,常患感冒服用西药消炎、解热镇痛药后症状虽一时得以缓解,但必缠绵不愈,俞久则乏力、头痛、干咳、易出汗等症状。给予基础方:柴胡15g,炒黄芩15g,玉竹20g,沙参20g,麦冬20g,山药30g,黄芪50g,党参30g。加减:鼻塞流涕加入白芷15g、辛夷花15g;咳嗽加入白及15g、百部15g或炙麻仁10g、杏仁10g、细辛5g。1剂缓之,2剂必愈。母亲常备此药方。
2.赵某某,女,28岁。产后调护失宜,感冒咳嗽,经久不愈,咳引小腹疼痛,平素易上火,饮食不当即发生口腔溃疡。疏方如下:柴胡15g,炒黄芩15g,玉竹20g,沙参20g,麦冬20g,山药30g,黄芪50g,党参30g ,白及15g,白部10g,厚朴15g,法夏15g,2剂,水煎服。药后诸症皆愈。
例一为更年期后妇女,常有肾阴虚的基本病机,不管外感风热风寒,邪易从热化,久则耗气伤津成气阴两伤,治疗不能单纯解表清热,寒凉药过多,必生变证。治须益气生津,扶正解表,滋阴与清热并举。例二脾胃素有积热,产后气血虚弱更不宜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柴芩益胃汤中诸药药性平和,无苦寒伤正之弊,适宜产后哺乳期妇女。
3.郜某,女,6岁。感冒发热、咳
嗽3天,体温39℃。予方药如下:柴胡5g,黄芩5g ,玉竹8g,沙参8g,麦冬8g,牛蒡子10g,僵蚕8g,白术10g,神曲10g,焦山揸10g,炒麦芽10g,甘草3g,2剂水煎服,服药后翌日热退,咳嗽减轻。
肺叶娇嫩,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且外合皮毛,易受邪侵,不耐寒热,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更加娇嫩。肺为娇脏,性喜柔润,柴芩益胃汤中的 玉竹、沙参、麦冬皆为甘凉柔润之品。患儿平素喜食油腻等难以消化食物及方便面等温燥零食,致使胃肠蕴热,又感风热之邪侵袭肺卫,属肺胃同病,故方中加入牛蒡子、僵蚕助柴胡、黄芩疏散风热;白术、 神曲、焦山楂、炒麦芽、健脾消食,去食滞之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