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Q的人物形象,用社会历史批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阿Q的人物形象——用社会历史批评分析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写于1921年的作品,他就当时的旧中
国大多数农民的现状深刻地去揭示了当时农民的精神面貌,意在唤
醒麻木中的中国人民,希望他们觉醒起来救中国,使中国人不再受
欺辱,不再受奴役。他的作品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揭示出人物的
弱点,点明了人物性格的可悲性,以及由此去阐发了阿Q革命的失
败和下场的悲惨的必然性。同时,也警醒国人,不要再让阿Q的悲
剧在中国上演!
阿Q是怎样一个人呢?作者在小说的开头就告诉我们,阿Q是
未庄社会(这是当时中国社会某些本质方面的缩影)里无田无地,
孤苦伶仃,生活充满了屈辱和痛苦的一个小人物。他姓甚名谁,从
哪里来的,出生于什么人家,不独别人从未留心,就是阿Q自己也
不清楚。他一个人借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
作短工,专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下层农民,换了话说,也就是农村
的无产者。
阿Q与正统文化所要塑造的那种麻木、善良型的农民完全不同,他并不是一个很软弱的,安分认命,逆来顺受的愿意像润土那样浑
浑噩噩地度过自己一生的人,也不是一个很肤浅的,没有思想,无
所追求的农民,而是一个富于生命的活力,不安分的,有自己的人
生追求的,进取的农民,他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
既然生而为人,就应该像人那样活着,享有人生的欢乐与权利。
(这种追求,在他那个时代和具体生活的条件下,像他那样身份和
地位的农民,可以说是最低的人生追求,但同时也是可能有的最高
的人生追求。)阿Q的悲剧在于,他想成为一个人,过一种正常人
的生活而不可得,那个污浊的罪恶的社会蹂躏他,摧残他,挤压他,同时又浸染他,腐蚀他,铸造他,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以阿Q
本来有的资质(主要是他的勤劳和聪明),如果有一个正常健康的
环境,他是有可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或者甚至成为一个有一
定事业的人,但他终于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流氓,问题就在于,单
凭阿Q的聪明和勤劳的个性,他是无力抗拒也无法逃脱历史加给他
的悲剧的命运的。《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先生说,描写阿Q只是
为了“暴露国民的弱点”,他的可恶是恶社会造成的,他为了生活,苦苦挣扎,失败,屈辱,以至最后被枪毙,更重要的还表现在,是
罪恶的社会扭曲了他的灵魂,铸造了他的精神,应该说,他身上表
现了封建社会长期压抑下农民的革命要求,但这种要求没有被发现。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的最后一章“大团圆”里写道,阿Q
因为赵太爷家被抢劫案抓了起来。在第二次过堂时,一个“长衫人物”拿了一张纸,并把一支笔送到阿Q的面前,要阿Q在纸上画一
个圆圈。“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
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
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
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阿Q开始有点惶惑,但不多时也就释然了,他想:“孙子才画得很
圆的圆圈呢”。当然阿Q更不会去深究画这个圆圈是什么意思。他
不知道的是,这张纸实际上就是“伏辩”(认罪书),画的圆圈就算
是他签署了这张认罪书,承认了抢劫赵家的罪名。
总之,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落后农民的典型,他麻木,愚昧,
自尊自大,自轻自贱。他精神上的胜利,是中国国民劣根性的集中
表现,是作者寄予讽刺的形象。他人格有着极大的缺陷,实际上是
个彻底的失败者。他所谓的“革命”,又象征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只能走向沉没,走向失败。阿Q的悲剧指出了那个社会只有两
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觉醒过来,为建立新的生活而奋斗,二是继
续进行自我欺骗直到最后的灭亡。鲁迅先生正是通过阿Q的形象构造,唤醒苦难的中国民众重建健康的现代中国人格,为建立新生活而奋斗。中国农民的美好生活,只有觉醒起来进行真正的革命,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