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分系统氯化钠-硫酸钠-水的溶解度图[参照材料]

三组分系统氯化钠-硫酸钠-水的溶解度图[参照材料]
三组分系统氯化钠-硫酸钠-水的溶解度图[参照材料]

三组分系统氯化钠-硫酸钠-水的溶解度图表1为氯化钠(A)-硫酸钠(B)-水(C)三组分系统在50℃时的溶解度数据,将数据描绘在等边三角形的坐标图上,则得到图1。

表1 氯化钠(A)-硫酸钠(B)-水(C)在50℃时的溶解度

液相组成固相氯化钠(A)硫酸钠(B)水(C)

26.8 0 73.2 氯化钠

25.0 3.7 71.3 氯化钠

24.2 5.3 70.5 氯化钠+硫酸钠

20.0 7.65 72.35 硫酸钠

15.0 12.1 72.9 硫酸钠

10.0 18.1 71.9 硫酸钠

5.0 24.7 70.3 硫酸钠

0 31.8 68.2 硫酸钠

H 2

O(C)

NaCl(A)

Na 2

SO 4

(B)

90

1000

10

20

3040

50

6070

8090

100

Na 2

SO 4

/%

图1 氯化钠(A )-硫酸钠(B )-水(C )系统50℃溶解度图

图中CbEc 区为氯化钠、硫酸钠在水中的不饱和溶液。在该区内任意一个系统点,相数Ф=1,温度、压力已固定,故f’=C -Ф+0=3-1+0=2,即在该相区内两种盐的组成均可在一定范围内独立改变而不致引起相态及相数的变化。

c 点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CA 边上无硫酸钠),cE 线是水中溶有氯化钠后,硫酸钠在其中的溶解度曲线;同理,bE 线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在该线上f’=C -Ф+0=3-2+0=1。这表明,在对氯化钠饱和的溶液中(cE ),若确定氯化钠和硫酸钠两者中的一个组成,则另一个组成将随之而有定值,对于硫酸钠饱和的溶液(bE )亦

可如此理解。

E点叫共饱点,即l(E)对氯化钠及硫酸钠都是饱和的。

bEB区是硫酸钠结晶区,设系统点p落在这一区域内,则平衡时分成两相,一相为固体硫酸钠,另一相为对硫酸钠饱和的硫酸钠及氯化钠的水溶液。B(纯硫酸钠)和p的连结线与硫酸钠溶解度曲线bE的交点q表示与硫酸钠平衡的饱和溶液的组成。按杠杆规则,s(B)的质量/溶液(q)的质量=qp/pB。

同理,cEA是氯化钠结晶区。

位于EAB区域中的系统点是由氯化钠晶体、氯化钾晶体和共饱和溶液l(E)所组成,因而是三相平衡区。由相率,f’=C-Ф+0=3-3+0=0,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每个相的组成都是固定的。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连续几年都是山西省中考的命题热点,明确其意义并能熟练应用很有必要。下面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和评析,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联系,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及相关概念。 溶解度S (克) 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确定某物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3、 可以看出改变温度析出的晶体量的多少 如右图所示,高温下溶解度为S 2,低温下为S 1的晶体为S 2-S 1(100克水中)。 4、 判断某点时的溶液是否饱和 从图中明显看出,在曲线上和曲线以上部分所含该物质已等于或大于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曲线下则为不饱和溶液。 5、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溶解度S (克) 温度 温度 (图一) (图二) 如图一,A 点处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变为饱和溶液,只需从A 点向溶解度曲线引一横一竖两条线,即可看出转化方法:降温和增或加溶质、蒸发溶剂(可理解为相对增加溶质)。反之,从曲线上某一点(饱和)向下向右引两条直线,即可看出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图二):升温或增加溶剂(相当于相对地减少溶质)。 6、判断改变温度时,溶液的各量的变化 如上图二,若要判断从饱和溶液A 到B 时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由A 到B 那条线上只是改变温度,溶质、溶剂并没有增减。其它经常考查的溶液的质量、溶解度、饱和与否、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也能做出判断,依次为不变、增大、不饱和、不变。 7、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从该温度处引一条垂直于温度轴的直线与溶解度曲线 有交点,哪个交点在上就表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常常 考查的是(如右图):a 的溶解度比b 的大。但是从图上很 容易看出,因为两图像上升过程中有交点,故两物质溶解度 的大小应为三种情况,交点前一种,交点后一种,交点处二 者相等。 8、交点处的意义 交点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还可以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当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若质量相同,所含溶质的质量也相同。 9、判断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 S(g)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总结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 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正确的说法: 1、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甲、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升温。而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 饱和溶液,可降温。 3、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 得到溶液质量都是140g。 4、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到饱 和状态需要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5、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6、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 发溶剂法。 7、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 不正确的说法:

1、t3℃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2、将乙的溶液由t3℃降低到t2℃,乙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3、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4、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甲>乙>丙。 6、t3℃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t3℃时,将47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8、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9、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0℃,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10、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相等质量的水 后恢复到t3℃,析出溶质质量:丙>乙>甲。 11、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 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

溶解度/g t/℃ 21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2: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相互转化: 1、 溶解度曲线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 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溶解度曲线线 溶解度/g C B A O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1 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M点处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向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22 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 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D.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3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4g。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 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g t/℃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1. (2015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 (2015南昌)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 中溶质质量相等 C. t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 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 的甲相似 3. (2017重庆B卷)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浓度相同 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 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30℃时,将4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 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 g D. 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4. (2017连云港)如图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2℃时,KNO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3 溶液的浓度 B. t1℃时,在50 g水里加入15 gKNO3固体, 充分溶解,可得到65 g溶液 C. t1℃时,往180 gNaNO3饱和溶液中加入 620 g 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 D. 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发溶剂 的方法提纯 5. (2016孝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 小的顺序是a > b >c B. 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 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降温的方法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

溶解度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一)点 1.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2.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

要加入(m 1-m 3)g A 物质才达到饱和。 4.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二)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溶解度/g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解读

一.选择题溶解度曲线训练 1.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 3.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最多 4.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 1 -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6.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7.(10海南)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l60g溶液 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l℃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二.分析题 1. 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其含义是在20℃ 时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 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g水中溶解9.7g碳酸氢钠即可达到饱和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2. 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0⑴ t2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00⑵将t2C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C时,析出溶质 最多的是,无溶质析出的是。 ⑶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总结

正确的说法: 1、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甲、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升温。而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可降温。 3、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 质量都是140g。 4、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到饱和状态需要 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5、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6、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7、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 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 不正确的说法: 1、t3℃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2、将乙的溶液由t3℃降低到t2℃,乙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3、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4、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 乙>丙。 6、t3℃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t3℃时,将47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8、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9、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0℃,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10、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相等质量的水后恢复到 t3℃,析出溶质质量:丙>乙>甲。

11、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 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图中的点、线、面

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图中的点、线、面 溶解度曲线是《溶液》一章的重要知识点,溶解度曲线试题也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更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出错的题型。现以2006年各地市的中考试题为例,将易错解的溶解度曲线试题作以下归类解析。 一. 理解溶解度曲线图中点的含义 例1. 下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曲线上Q点表示_____________。 解析:溶解度曲线图中不同位置的点代表的意义各不相同。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任意点对应的溶液是一定温度下的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代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和未溶晶体(溶质)的共存。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则表示在该温度下,这两种溶质的溶解度相同。 二. 掌握结晶方法的使用范围 例2.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在_____________,可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2)我国西北部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有大量的NaCl、Na CO 2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填“甲”或“乙”)_____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解析:对于第(2)问,首先要考虑的是温度对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的大小。蒸发溶剂是从溶液中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冷却热饱和溶液是从溶液中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由题意可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所以可通过蒸发溶剂(夏天晒盐)使其结晶,而Na CO 2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可通过降温(冬天捞碱)使其结晶。因而图中甲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答案:(1)t2℃(2)甲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三. 认清溶液的状态 例3. 下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和agN(两种物质 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 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 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 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图教师版

腾大教育化学学科导学案 教师:学生:年级:审核: 日期:时间:复核: 主题课溶解度曲线 教学目标: 1、溶解度概念 2、溶解度的简单计算(重点) 3、溶解度曲线应用(重点、难点) 4、结晶的运用 知识精要: 一、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 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表示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时,必须注意四点,(1)指出一定__ 温度;(2)指出溶剂的100 克;(3)溶液必须处于饱和状态;(4)溶质的质量单位g/100g溶剂_。 练习:以下四句话错在哪里?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没有指明温度(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水的质量不一定是100g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没有说最多溶解75g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单位124g/100水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微溶和难溶四个量度。 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不同的,通常把室温(20℃)时,溶解度在大于 10 g/100水以上的叫易溶, 1 ~ 10 g/100水叫可 溶,0.1 ~ 1 g/100水叫微溶,小于 0.1 g/100水以上的叫难溶。 例题: 1. 要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多采用的方法是( B ) A.增加溶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加溶质 2. 在t℃,将少量氧化钙加入饱和石灰水,温度冷却到t℃,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溶质质量减少B.溶剂质量不变 C.溶解度不变D.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3. 某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度为0.02克,该物质是( C )

溶解度曲线教案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习题 主备人刘峰 教学目标:通过相关练习,理解溶解度的含义,知道溶解度曲线意义,学会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教学难点: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判断结晶的方法,温度的改变导致溶液状态及浓度的改变。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练结合 【温故互查】 1溶解度的四要素:;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其该温度下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溶解度曲线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 3溶解度曲线类型: (1)大多数物质; (2)少数物质; (3)极少数物质。 4溶解度曲线:点、线、面的意义: 点:(1)曲线上的点:,溶液是溶液 (2)两曲线的交点:。线:某物质在随温度变化的趋势。面: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 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查找某温度下 (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 (3)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并依据此确定混合物。 (4)在改变温度时,确定某物质的溶液及其变化。 6结晶的方法:(1)(2)。【典例1】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2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 g B.在20℃时,可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C.在20℃时,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D.在3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 NaCl恰好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 g 【变式】: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其含义是:在20℃时, 。【典例2】 【典例3】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60℃时,100 g水中加入9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典例4】 [典例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