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创设的原则
情境创设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和实施的基本原则。化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创设情境,使该情境可以向学生提供学习支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情境创设的有关原则
情境创设是需要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开展的。有什么样的原则就会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目标性、主体性、真实性、激励性、多样性等几个方面,这些原则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原则是基础,也是动力;是关键,也是目标。
1、目标性原则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在教学中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包含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这些目标有机整合在情境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
例如,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物质的量”这一重要的基本概念,设计了“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方案,让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不仅学习了“物质的量”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情境设计要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
2、主体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基本着眼点是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情境教学不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是站在人的活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高度审视情境,创设情境。它力图将人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和谐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由于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活动的需要,具有主题明确、情感伴随、自主发展等鲜明特点,因而它极易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通过自身的感悟、操作、体验、探究、发现,得到充分的、主动的发展。可以说,正是这种优化的情境,为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开辟了一种现实途径。从这一点来看,情境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利用优化的环境,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方位提高的教学过程。
3、真实性原则
为了使学生有意义、有目的学习,情境创设可以建立模仿真实活动的学习情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任务常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实际感受无关,这种任务脱离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自身并不起很重要的作用,很难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有意义的学习。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基础的真实情境是很有必要的。真实的情境通常是日常生活的活动,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潜在的动力资源,它常常以问题为基础,将真实的生活和现实问题展现出来,学生就有可能估计他们正在学习内容,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等,而情境本身则通
过帮助学生形成对情境意图的察觉,指引学生的活动。
对于简化了的脱离真实情境的知识,学生往往只能达到刻板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许多学生在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时就感到困难,其根源常常就在于他们的学习经验脱离了学习内容赖以从中获得意义的真实情境。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建构主义十分注重情境的真实性,极力主张:如果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就必须要求学习和应用的情境具有真实性。
但有时候,真实的生活情境未必都能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呈现,借助于信息技术设计的逼真、仿真的环境和虚拟实境来提高学习的效率也未尝不可。虽然信息技术创造的并不是现实发生的场景,但它是真实场景的再现,是模拟的真实环境,对学生有目的、有意义的真实活动同样是有作用的。
4、激励性原则
情境创设中应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长久深入的开展学习。现有讲授式的教学、被动的学习和形式化的测试让学生学习日渐不堪负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随之颓乏,学习能力也日渐缺乏。
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使情境向学生提供支撑,以促进他们对已体验到的世界进行有意义建构,有助于发挥学生互动和持续的激励作用。激励既是教学过程的需要,也是情境创设的需要。情境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活动,并向其提供知识内化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拓展其认知可能性,有助于元认知技能的发展和提升。
情境创设的激励性是指教学情境应该具有促进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和增加学生潜能的功能。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要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设计得当的教学情境应该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发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学生相互间合作。
5、多样性原则
情境创设是丰富和多样的。情境创设若是单一、格式和程序化的过程,是很难赢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的。情境创设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过程而选择和组织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学习的情境是鲜活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高涨。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始终一成不变,再好的、再生动的情境也会变得乏味。
例如:蕴涵化学史料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创设多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应用,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实物情境、实验情境、科技情境、新闻情境、故事情境等,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保障。
情境设计往往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进行,因而有人误以为,设计情境就是在新课教学之前利用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出新课。实际上,教学情境设计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情境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为此,教学情境可以分阶段设计,逐步地扩展、深入、充实、明晰。
二、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创设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有意识地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