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近代工业化思想共16页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工业化的本质就是“成大工厂以兴实业” 他说:“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而“机
器 所第成三,、倍工人 业者 化三 的十 目, 标故是其定国为富工强国之力亦倍三十。”
他说:“皇上诚讲万国之大势,审古今之时变,知非讲明国是, 移易民心,去愚尚智,弃守旧,尚日新,定为工国而讲求物质,不 能
一、工业化的内涵、实践、思想
1、工业化的内涵
工业化的提法出现比较晚,而且有许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
(1)狭义的定义:即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2)广义的定义(张培刚的观点):指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 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 化的过程。
这种工业化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工业化首要的和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以机器(包括电脑等日益先进的 工具形式)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第二、它包含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工业化必然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和农业生产量的增多。
(1)标志中国工业化开端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发展军事工业为重 点,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秩序为目的的一次自上而下的现代化运动。这 一运动从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算起,一直持续到甲午战 争。大约40年,中国在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工业化角度考察,洋务运动第一次在中国建立了机器大工业,使 中国的社会经济在机器大工业的引导下,进入了工业化时期。
少。盖兵者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嵩焘欲令李丹崖携 带出洋之官学生,改习相度煤铁及炼冶诸法,即兴修铁路,即电 学,以求实用。”
第三、工业化过程必须坚持自主发展的原则
冯桂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说:“或曰:购船雇人何如?曰 : 不可,能造、能修、能用则我之利器也;不能造,不能修,不能用 则人之利器也。” 第四、工业化的实现必须注重人才培养
第二、关于工业化过程重点产业发展的认识
a、以军事工业为重点的思想 曾国藩:“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
学作炸炮、学造轮船等具为下手功夫。” 李鸿章:“西洋军火日新月异,不惜工费而精利独绝,故能
横行于数万里之外。中国若不认真取法,终无由以自强。”
b、以民用工业为发展重点的思想 郭嵩焘:“日本在英国学习技艺二百余人,…而学兵法者甚
第四、主张采用民办的形势发展近代机器大工业
郑观应批评官督商办是“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 马建忠认为:“为今之际,不但不禁,且必多方劝导”,凡是“ 富有 之家及小有资本者皆可纠集股份,广设棉艺之局。”
三、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形成
1、后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工业化思想
(1)康有为的工业化思想 第一、实现工业化是世界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他说:“夫今己入工业之世界矣,己为日新尚智之宇宙矣,而 吾国尚以其农国守旧愚民之治与之竞,不亦滇乎?”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b、采用机器生产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冯桂芬说:“又如农具、织具,百工所需,多用机轮,用力 少而成功多,是可资以治生。”
李鸿章:“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 ,省费倍蓰,信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 销,不足以分其利权。”
(2)梁启超的工业化思想
第一、工业化的目标是以工立国
1897年,他指出:“中国之人耐劳苦而工价贱,它日必以工 立 第国二者、也工。业”化的组织形式是走托拉斯垄断之路
他说:“托辣斯者,生计界之帝国主义也。夫政治界之必趋于 帝国主义,与生计界之必趋于托辣斯,皆物竞天择自然之运,不得 不尔。”
第三、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依靠力量是中国的大资本家 他指出:“古代之英雄,多出于政治家与军人;今日之英雄
曾国藩:“宜博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书院及军政、船政等 院,分门学习。”
李鸿章:“选募学生出洋肄习西学,培养人才,实为自强根本。 ”
•2、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工业化思想
第一、发展机器大工业的直接原因在于机器能提高劳动效率, 提高 产品质量。
郑观应说采用机器可以“事半而功倍,亦工省而价廉”,而且 制 造出的商品“精巧绝伦”。
强 半在实业界。”
(3)严复的工业化思想
第一、工业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他说:“百工之事,于国财有增进否?平而观之,必有所增 , 殆无疑义?” 第二、发展工业比发展农业更有利
(2)早期洋务派的工业化思想
第一、关于近代工业的必要性认识
a、机器制造一事,为自强之本。 曾国藩说:“外国技术之精,为中国所未逮。如舆图、算法
、 步天、测海、制造、机器等力,无一不与造船、练兵相为表里。 ……精通其法,仿效其意,使西人擅长之事,中国皆能究之,然 后可以徐Leabharlann Baidu自强。”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认为:“始则师而法人,继 则 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
3、工业化思想的形成
工业化实践的发展,也催生了工业化思想。工业化思想的萌芽最早可以 追溯到18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中国近代工业化思想萌芽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感性认识,发端于1861— 1894,形成于1895—民国初期,成熟于20世纪30—40年代。
二、中国近代工业化思想的发端
1、洋务运动及早期洋务派的工业化思想
2、世界近代工业化的实践
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先后在棉纺、织布、造纸等部门实现从手工向 机器大工业的过渡。19世纪30年代在世界上第一个基本实现工业化。
法国在1789—1794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开始了工业化 美国在1812—1814年的英美战争以后,开始了工业化历程。 德国在1848年以后,机器大工业开始快速发展。
薛福成提出了机器能“殖财养民”,因为机器使“一人兼百 人之 工”,“所获之价,一人可兼二、三”。 第二、机器大工业是振兴商务的基础。 陈炽:“工者,商之本也” 郑观应:“论商务之源,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以机器为先
第三、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发展民族工业
郑观应说:“人但知购办机器可得机器之用,不知能自造机器则 始得机器无穷之苗永业。……各机器能自造,则各种货物亦自能制造 ,所造之物既便自用,且可售于人,不致全以利权授外洋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