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知觉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知觉的过程,作用,意义概念理 论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自我知觉:作为诸多动 机结构和期望理论的核 心成分和关键内容的能 力自我知觉,是个体对 自己完成特定任务之能 力的自我评价性判断 (Harter,1985a)。它与 元认知有密切关系,是 个体自我意识的一种表 现类型。因此具有重要 的理论地位。
? ??
我提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自己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 自我的信息。 d自我提升(自我美化)和自我确认 自 自我确认:个体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
e自我表演(自我展示) 指人们在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显露。
自我表演的方式:自我抬高 显 示 谦虚 恳求 恫吓 逢迎
f自我障碍 指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 g自我检控 指人们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 对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根据别人的表现来觉得自己的行为
幼儿的自我知觉
• 一般研究认为幼儿对自己的理解开始于生 命的第二年,在幼儿期开始分化,逐渐发 展地自我特征和能力的比较全面的认识。 • 学前期是幼儿自我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 积极的自我知觉信念的养成在幼儿社会化 的目标中具有特殊地位。
4~5岁幼儿社会退缩行为与自我 知觉的关系
• Nelson(2005)的追踪研究证实 了幼儿4岁时的社会退缩行为对7岁的不 同性别儿童的自我知觉存在负面影响。4 岁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对7岁男孩子的自 我知觉存在比较直接的影响,对女孩子则 是存在着间接影响。4岁幼儿的安静退缩 行为对运动的自我知觉存在着正面的影响, 对同伴接受性的自我知觉存在负面影响。
4~5岁幼儿社会退缩行为与自我 知觉的关系
• Rubin等人在社会退缩行为相互作用 模型中提出,社会退缩幼儿可能会出现被 同伴排斥和欺负等情况,进一步导致其出 现对自我的的认同感。发现被同伴排斥和 欺负的社会退缩幼儿将其社会失败归因于 自我等内部原因。御和干预。
留 守 儿 童 孤 独 感
儿童孤独感
青少年学校幸福感和自我知觉
• 学校幸福感: • 是学生在与学校中的人、事、物以及由此 形成的社会心理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结果, 指学生基于自定标准对其学校生活的评价 体验,由学校满意度、在校积极情感体验 和在校消极情感体验三部分组成。
• 对于以学业和社会性关系为主要发展任务 的青少年来说,学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自 我知觉可谓两大发展资产,因此,青少年 以上两方面的能力自我知觉均和其学校幸 福感有关。 • 以成人群体为被试的大量研究表明,人格 是主观幸福感最稳定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
限定条件
• 贝姆对这个自我归因过程作了好几个限定。 • (1)自愿选择。自愿选择是模型中的重要变 量。贝姆认为,要通过行为推断态度,必须要看 这个人的行为,是在外在控制下发生的(外在诱 导下发生的),还是自动地(自己选择决定的) 发生的。只有行为是自动发生的,一个人才可以 根据自己的行为推论态度。 • (2)当内在线索是模糊或者是微弱的时候, 才可以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 (3)当缺乏有关个人态度的外在反馈源的时 候,一个人就会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社会退缩行为
• 由于在社会交往情景中的挫折经历或其它 原因造成社会交往能力缺失,这种缺失又 反过来影响他们交往活动和交往经历,最 终形成社交孤立状态。
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
• 幼儿在所有的社会场合下的独自行为。具 体行为表现为跨文化情景和时间范围的持 续出现的被同伴孤立排斥的行为。 • 具体行为表现 : 胆小或害羞、容易生气、独自玩耍、拒绝 集体活动等
自我意识
•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 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 • 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 • 心理特征(兴趣爱好 能力 性格 气质) • 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等(自己和周围的人相 处的关系 自己在群中的位置与作用等)总 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多所属于自己身心状 况的认识。
自我知觉的内容
自我知 觉
个体把 自己当 作注意 的对象 时的心 理状态。
认 识 自 己 , 就 要 打 开 自 己 的 窗 子
Davis 和Franzoi(1991)认为自我意识是个体参与 与自我觉知时的一种习惯性倾向,它具有相对的稳定 性,甚至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人格特质。
情与 自 、客 意观 我 三世 意 方界 面关 识 统系 一的 是 构一 人 成种 对 。意 自 识己 ,以 由及 知自 、己
农村儿童孤独感
小学生羞怯、孤独感
基于 —— —— —— —— ——
同伴接纳(友谊质量) 社会自我知觉 团队角色自我 知觉能力的提升 自我效能
青少年自我知 觉
相关研究:青少年学校幸福感及 其与能力自我知觉、人格的关系 (田丽丽、刘旺 2007)
研究方法
• 研究对象:根据便利取样的原则,在北京 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 年级中随机抽取228名中学生为被试。其中 男生102人,女生126人。被试的年龄介于 12~19岁,平均年龄15、17岁。 • 测量工具 • 能力自我知觉量表 • NEO-PI-R人格量表修订本 • 青少年幸福感量表
自我知觉理论的观点
• 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为 发生的情境了解自己的态度 、情感和内部状态 。 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内部状态的了解,也像他 人了解我们一样,都是通过我们的外显行为。认 为人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直接知道自己的态度、 情感和其他内在状态。认识自己和认识别人一样, 只能通过自己表现出来的行为来推测自己的内心 状态。这种推测过程和推测别人的内心状态时是 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试图使用本质上相同的 资料以及相同的归因过程对我们自己的行为进行 因果关系的推论。
• 自我图示 • 自我觉知 • 自尊 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 自我障碍策略 自我检控 自我预言 体像
a自我图示 Markus and Wurf指一个人对自我的特殊信念 形成的概念 b自我觉知:指个体把自己当成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 包括内在自我 觉知和公众自我觉知 c自尊(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 扬自己。(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
研究结果
• 学业能力自我知觉对学校满意度具有直接 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在校积极情感具有间 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在校消极情感具有 间接负向预测作用。 • 社会能力自我知觉对学校满意度具有正向 预测作用。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
• 不充分合理化实验
得到钱多的被试


作仍持有对绕线工低的态度评价 →
得到钱少Hale Waihona Puke Baidu被试
提高了评价,变得喜欢这个工作 了
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
• 每个人的心理空间中包含多种多样的认知因素。 这些因素是人对外部世界和对自我的种种认识, 包括观念、信仰、价值观、态度等许多方面,同 时,也可以是某种行为的表象或再现,甚至是对 未来事件的期待。随着人当前社会活动的内容不 同,各种有关的认知因素会以各种组合方式并存 于人的当前意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有3种可能性 ,即协调、失调和不相关。协调和失调是针对认知 因素之间是否在心理上存在相互矛盾而言。所谓 两个认知因素相互失调是指这两个因素之间不一 致,偏重的是心理意义上的矛盾。
h自证证言(自我实现的预言) 指人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 使得对方按照人们对他的期望行事。
I 体像 用来描述与个体对自己 躯体知觉有关的现象总称。
自我知觉的理论
• 提出者:D.J.比姆(D.J.Bem)1972 • 主要阐释行为是否影响态度。当问一个人 关于某事物的态度时,个体首先回忆他们 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 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自我知觉理 论认为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 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 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
自我知觉理论的局限性
• 自我知觉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在一 定条件下起作用:如果人们先前对某事具 有明确一贯的态度,则它不起作用;如果 人们先前对某事不具有明确一贯的态度, 则它起作用。
作为人格的核心,自我知觉一直是心理学 和教育学界长期讨论的问题。自我知觉对 个体的身体、社会性、情感、语言以及创 造力等方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 特别是,幼儿 儿童 青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