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程尹相如主编第三版笔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课程笔记整理
上编写作基础
第一章写作原理
第一节
一、什么是写作
1、写作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结构性、载体性
2、写作的定义:写作是以一个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记载传播、表情达意、交流共享的表意系统。
(写作是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认识后,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表意系统)
3、语义三角系统指出语义、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是一个三足鼎立、相互依存的关系:语义与客观事物具有直接联系,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语义可以通过语言符号表现出来;最为媒介,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没有直接联系,只能通过语义标记客观事物,真正的联系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
4、语言符号可以分为:语音符号(口头语)和文字符号(书面语)
5、一般将写作文体分为:文学写作、实用写作,杂交文体
6、写作太极图的理解:
(1)“写作太极图”的外圈表示写作的圆润通畅、循环往复、无所不包;
(2)写作圈内黑白双鱼扭结在一起的图形表示“文学文体”和“实用文体”相互依存、阴阳互补的关系;
(3)中间的S形分隔线表示“文学文体”与“实用文体并非”泾渭分明的两种文体,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并由此产生了“杂交文体”;
(4)黑白鱼形图中的两个颜色相反的圆点,表示事物的构成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学文体”中包含着实用文章,“实用文体”中包含着文学作品。
二、写作的特性
写作的特性有:社会性、个体性、综合性、实践性
社会性:(1)写作的目的受社会性制约;
(2)写作成品在社会传播中实现价值
个体性:文章的价值不在于趋同,而在于求异,作品必须具有作者独特的发现,独特的见解,独到的风格
综合性:文章是作者思想、性格、经历、文化教养、语言功底、智力(记忆力)、形象思考能力的综合体力
实践性:写作是一种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写作理论指导下,进行刻苦训练,才能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
三、写作的功能
写作的功能:(1)记录与传播;(2)认知与审美;(3)宣泄与共鸣
第二节、写作的系统
一、写作的主体
写作主体:(1)从“谁”来写的角度看,写作主体就是作者;
(2)从不同层面来解析,作者是实践主体和精神主题的有机统一体。
二、写作的客体
写作客体:从“写什么”的角度看,写作客体就是写作对象或写作的题材,即与写作主体相对应的一切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总和。
包括:对象化的自然世界、对象化的社会生活、对象化的作者自身、对象化的精神产品。
三、写作的载体
写作的载体:从“怎样写”的角度看,写作载体就是作品。
它是作者精神劳动的产品,也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物态化承载体,是内容与形
式的统一体。
写作载体的四大要素:材料、主题、结构和语言
四、写作的受体
从“为谁写”的角度来看,写作受体就是写作主体劳动成果的接受者,具体来说就是读者。
五、写作系统的组合
在写作活动中,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都是写作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关联,相得益彰。
写作系统组合规律:
(1)写作系统是由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四个要素组成的,有一条信息流贯穿其间,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写作系统的运行过程,是不断进行双向构建的过程;
(3)在写作系统构建的过程中,作者和读者都是双重主体,既是接受主体又是创造主体;
(4)遵循以上组合规律,写作系统的各要素才能构成相互交融、共同生存、有序共存、有序运行、良性互动的写作生命共同体。
第三节学习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一、学习写作的要求
(1)人文合一,德艺兼修;
(2)热爱生活,钟情写作;
(3)锤炼意志,持之以恒。
二、学习写作的方法
(1)以生活为课堂;
(2)从模仿走向创作;
(3)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
第二章写作主体
第一节、作者的智力
一、观察力
(一)观察:观察是指作者接受信息的过程,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视觉活动。
(观察力是从事研究工作和写作活动最基本的智力)
(二)观察并不就是用眼睛看;观察是外部分析器、内部分析器、本体分析器的综合活动,视觉仅为外部分析器所产生的感觉之一。
1.外部分析器:作者通过五官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刺激,输入大脑的外部分析器并作出反应,从而形成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各种不同的感受;
2.内部分析器:以反映内脏器官的感觉为主,包括饥觉、渴觉、窒息觉和痛觉等;
3.本体分析器:动觉是肌肉感觉、骨节感觉、平衡感觉、旋转感觉、眩晕感觉等感觉的总称。
(三)贯彻能力强的人是因为感官特别敏锐吗(否)
观察力对于作者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但是观察力的强弱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感官敏锐的程度,而是由知觉、注意、思维、情感、联想、想象等因素决定的。
其中知觉是观察力形成的基础,思维是决定观察
水平高低的关键。
(四)怎样进行观察
(1)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
作者将注意有选择地集中于某一对象,有利于在大脑皮质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而由于负诱导的作用,其他区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
(2)宏观观察与微观观察
所谓宏观观察是指对事物的整体感知,从全局上把握事物的特征,而忽略局部的或细节的特征;
与宏观观察相反,为官观察是指对事物细部进行特写式的观察。
(3)外向观察与内向观察
外向观察就是对自身外的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内向观察则是以自身的生理感觉和心理活动为对象进行的自我观察。
(4)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
静态观察是指对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下的事物观察,动态是指对处于运动状态下的事物进行观察。
(5)科学观察与文学观察
科学观察力求准确、客观,尽可能排除主观色彩,不允许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事物。
文学观察则要求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是客观事物烙上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主观印记。
二、记忆力
记忆:记忆是大脑对于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即大脑皮质神经元之间暂时联系的形成、巩固和恢复。
(一)写作可以离开记忆吗(否)
1、感性材料考形象记忆储存
2、理性材料考逻辑记忆储存
3、动情材料靠情绪记忆储存
4、语言积累靠词语记忆储存
(二)怎样对待遗忘
统计以相对的是遗忘。
遗忘得原因:1、由于有价值的材料识记后没有被强化二逐渐消退;
2、由于有价值的材料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其遗忘曲线接近无价值材料的遗忘曲线。
三、思维力
思维:思维是大脑对于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的反映。
(一)为什么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1、文章的思想内涵取决于作者思维的深刻性
2、文章的结构取决于作者思维的有序性
3、文章的语言取决于作者思维的活动状态
(二)思维有哪些类型
(三)怎样在写作中进行创造性思维
思维定式分为:书本定势、权威定势、从众定势、经验定势、自我定势、功能定势
四、想象力
(一)想象力的产生
想象是作者对头脑中的表象经过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心理机制。
从想象的心里机制来看,想想也是大脑所具有的一种机能。
想象的特点:目的性、现实性、丰富性、清晰性、差异性
丰富的想象是如何产生的
1、生活是激发作者产生想象的源泉
2、记忆表象是作者进行想象不可缺少的基础
3、灵感是作者进行想象的触发点
4、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5、充分的内在自由是作者进行想象的重要前提
(二)怎样培养写作的想象力
1、要有丰富的“内在图式(以信息的形式储存于大脑中的种种现象)”
2、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表象的沟通能力
3、要注意设想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作者的能力
智力和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智力是大脑的功能,能力则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本领。
能力的形成要以智力为基础,智力要转化为能力才能实施创造活动。
一、发现能力
发现能力:作者摄取信息的额能力,是作者的观察能力在写作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一)善于发现具有时代感的新意
(二)善于发现具有价值的材料
做到:1、在生活中静默观察;
2、再调查中探胜求宝;
3、在阅读中钩沉致远;
4、在网络中遨游捕捉。
二、表现能力
表现力:指作者运用语言进行编码,使之组合成为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语意系统能力。
(一)怎样提高表现能力
1、揣摩名篇,建立写作范式
2、刻苦练习,从模仿走向创作
3、陶冶情操,博采众家之长
(二)怎样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1、提高文化修养,建立良好的语言模式
2、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铸造具有时代感的新鲜语言
3、打破方块字的固体感,使文章成为流线型的语言艺术品
第三节作者的素质
作者的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
一、思想素质
(一)作者思想素质在写作中的作用
1、作者的思想决定着写作动机
2、坐着的思想决定着写作题材
3、作者的而思想决定着写作主旨
(二)作者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3、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二、文化素质
(一)作者的文化素质在写作中的作用
1、作者的文化素质决定这文章的文化内涵
2、作者文化素质决定着文章的取材
3、作者的文化素质决定文章的表现力(二)作者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
写作具有综合性,又具有专业性。
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文化素质
2、专业文化素质
3、日常文化素质
三、情感素质
(一)情感在写作中的作用:激发作用、同化作用、感染作用(二)写作中情感的融合方式
第三章写作过程
第一节前写作阶段
一、产生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写作动机则是使写作主体产生写作行为的内驱力
产生动机的来源:客观环境、思想情感、读者反馈均能触发写作动机二、收集材料
材料是构成
文章的基本要素。
人们历来主张写文章要言之有物(材料)、言之有理(思想)、言之有序(结构),尤其强调“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
收集材料的途径:
第二节潜写作阶段(潜写作阶段即写作的构思阶段)
一、确立主旨
主旨的内涵:主旨通常称为“主题”(作品中的主要思想)
主旨的类型:思想形主旨、情感性主旨、趣味性主旨、认知型主旨
确定主旨的原则:正确、新颖、深刻
确立主旨的方法:比较筛选法、收敛拓深法、反向求索法
二、选用材料
文学创作中经常使用“素材”与“题材”这两个概念。
素材是原始的,未加工的;题材是经过提炼、加工、改造的。
三、安排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文章的组织和构造。
如果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的话,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一)安排结构的原则
(二)如何安排结构
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谋划首位—自然过渡—巧妙照应
结尾的类型:自然结尾、束前结尾、引申结尾
照应的类型:首尾照应、文题照应、前伏后应
第三节显写作阶段
一、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形象的载体,是运思的工具,是表达的媒介
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语感的内涵:语言的感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感是一种语言直觉,是语言主体对语言客体的直觉感知和直觉判断。
语感包括两个方面:
1、理解文章时的直觉性感受你能力
2、使用语言时的无意识表达内驱力
预感的特征:直觉性、整体性、倾向性
语感对于写作的意义
1、影响对语言的理解敏感度;
2、影响对语言运用正误优劣的判断、辨析
培养语感的途径
敏感的语感基于丰富的语言知识的积累,是在大量的语言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积累、实践)
二、修改完善
修改完善的过程:审视主旨—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注重方法(冷却法、讨论法)—锤炼语言—校正标点
第三节后写作阶段
写作成品的展示、传播、交流和反馈便是后写作阶段
一、发表传播
发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文章提供给作者以外的人阅读的过程,体裁形式不拘,读者数量不限;狭义的发表:通过大众媒介将文章公开展示交流。
文章的发表是作者自我价值的体现
发表的载体:
1、传统媒体: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
2、网络媒体: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
发表的层次:
1、发行范围(公开发行、内部发行);CN(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ISSN(国际标准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公开发行的书籍必须要有中国标准书号(ISBN);
2、刊物级别:习惯从刊物隶属的行政关系上,把刊物划分成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刊物;
3、中外索引:文章的影响力和学术价值还可以通过是否被权威索引收录作为参照系。
美国信息研究所创办的《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以及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创办的《工程索引》(EI)和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办的《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等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
在我国,南京大学研制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国科技院研制的《中国科技引文索引》(CSCI)等。
发表的规则
1、必须遵守《著作权法》
2、遵守国家其他相关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标点符号法》、《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等。
发表的程序
编辑——投稿——修改
版权:又称著作权,是法律赋予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作品的权利。
版权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版权著作法实施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反馈交流
反馈交流的途径:面谈、笔谈、网评
第四章网络写作
第一节网络写作的概述
一、网络写作的含义
含义:网络写作是数字化时代一种新型的写作方式。
计算机写作是指使用计算机进行写作。
(网络写作是以多媒体为写作工具,以网络作为写作资源和平台的电
子化、数字化的新型写作方式)
前写作——以网络作为写作资源
写作——以网络做为写作工具
后写作——以网络作为交流平台
二、网络写作的意义
1、面对网络无处不在的发展趋势,网络写作已经成为大部分中国人生存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2、面对数字化阅读的高速增长需求,网络写作应该主动适应,及时有效的提供丰富的内容;
3、网络写作最写作活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三、网络写作的特点
第二节多媒体文本
多媒体文本是网络写作特有的文本样式
一、多媒体文本的含义
多媒体文本,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图形、视频等多种媒介形态综合一体化,使之成为逻辑连接,并能进行压缩、编码、编辑、加工、处理、存储和展示的信息产品。
二、多媒体文本的元素
元素:文字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影像
三、多媒体文本的制作
(一)制作过程
1、准备文字素材
2、根据文字素材的体裁、体裁、主旨、风格等准备图片、音乐、音效、图像等辅助素材
3、根据制作的目的、传播方式、操作难易度等因素,选择制作软件(通常用排版编辑软件,如Office套件;专用制作软件、如iebook)
4、利用软件进行制作,完成文本
5、保存,发布
(二)注意事项
1、分清主次
2、协调统一
3、文质相称
第三节超文本
一、超文本的含义
含义:超文本(hypertext),原意指的是“链接”,是用来描述计算机中文件的组织方法,是一种按信息之间非线性的存储、组织、管理、浏览信息的计算机技术。
二、超文本的思维方式
超链接是指文本中的词、短语、符号、图像、声音剪辑或影视剪辑之间的链接,或者与其他的文件、超文件之间的链接,也称为“热链接”
或“超文本链接”。
思维:(一)自由的结构理念
(二)文本意义构建的多途径
三、超文本的写作
过程:
明确写作目标—收集相关材料—创建文本—创作副文本—实现超链接
第四节博客
一、博客的含义
博客是简单化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是一种“零进入壁垒”(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网络个人出版方式。
二、博客的功能和意义
功能:博客是一种平民的媒体形式。
其价值在于创建一个精神空间,一个与他人交流的精神家园。
意义:1、个人自由表达得以体现
2、成为深度交流的空间
三、博客写作要领
(一)持之以恒,不断更新
(二)发挥特长,专注写作
(三)勤于访问,交流互动
(四)设计标题,吸引读者
第五节微写作
一、微写作概述
当移动互联网进入全民时代,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微传播、微应用、微写作成为时代新特征。
(一)微写作催生了微写作
(二)微写作盛行催生“碎片化”的写作方式
1、内容分拆,片段表达
2、点状思维,不及其全
3、段落短小,短句为主
4、跳转链接,打破整体
二、微博
(一)微博的含义: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最早的微博网站是美国的推特网(Twitter)。
(二)微博与博客的区别
1、定位不同:博客是一种通常有个人管理,结合文字、图像等不定期张贴新的内容的网站;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的星系平台;
2、时效性不同: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
3、对写作能力要求不同:写博客需要考虑文章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对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比较高,写作的时间和空间成本较高;
4、传播方式不同。
(三)微博写作的意义
1、自媒体的重要形式
2、公共事务管理的新型沟通方式
3、思考的火花和心情的记录
(四)微博写作的技巧
1、尽量写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
2、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3、语言要具有吸引力
4、把热点问题作为话题
5、用图片吸引读者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