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文本,拓宽学生思路,交流文本语言特点,如想象、对比等。
3.总结:作者通过想象高原柳说遭受的磨难,通过与灞河柳的对比,更突出了高原柳的生命伟力。因为这样的生命伟力,让我们读到了这是一株神奇的柳,令人敬畏的柳,给人强大生命感召的柳。相信这一株柳已经深深地植根到了我们每个人心中。它就是——青海高原一株柳。
3.总结:千般劫难,万般折磨,锻铸了它顽强的精神,几年过去了,几十年过去了,几百年过去了,唯有它以树的形象撑立在高原之上。(读——)
活动三:
读中对比,感受对柳树的“敬畏”
1.师:此刻,凝视着这株柳树,作者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那留存在他记忆深处的家乡的灞河柳啊映入了它的脑海中。眼前的高原柳与家乡的灞河柳又什么不同呢?快速浏览课文第8小节,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时
第二课时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不抱怨命运,不畏怯困难的强大的生命力,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礼赞和敬畏。
2.进一步提高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阅读批注,围绕观点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能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批注。
4.组织交流
1.学生自由读第6、7小节
2.学生初步交流第6小节柳树存活的过程。
3.有感情地读“自古以来……”
4.默读第7小节,做好圈画批注,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1.教师播放flash动画,深情描述,情境导读。
2.预设回答
如抓住“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雷轰电击” “多少”“多少次”“多少场”“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等词感悟这株柳树经历的种种磨难。
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人
高大粗壮
神奇 不屈不挠
坚持不懈
2.组织交流。
1.浏览课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交流:生长的环境、生长的样子、生活道路和命运、面对他们时的情感……
2.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及时点评、导向,并指导学生深情朗读
总结提升,内化柳树的精神。
1.引读:它没有抱怨……也没有……而是……以……。命运……,它也要……
2.这是对作者的感召。那么读着这段文字,你又想到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在书的旁边。
2.大组交流,互相补充
预设:
学生可能会抓住树干和树枝呈现的色泽、树叶的颜色等方面来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通过追问使学生拓宽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深刻体悟并有感情朗读。
追问1:除了柳树的大和粗,你还觉得它神奇在哪儿呢?
追问2:为什么说它是“生铁铁锭的色泽”呢?
追问3:这里的“锻铸”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组织交流。
4.读到这里我们来看作者是怎样写这棵柳树,把这种深刻的人生体悟传达给我们的?
1.默读最后一小节,写感受。
2.自由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
3.反复诵读最后一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谈对文章写作方法的认识。
5.再次齐读课题(突出“一株柳”)
1.学生交流感受时可以联系前文来说,可以联系学过的名人事迹来说,可以联系作者的生平来说……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深入交流。
1.揭题
2.引读课文1-2小节
3.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觉得这株柳神奇在哪儿呢?
1.齐读课题(突出“青海高原”)
2.引读课文
3.个别交流
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及时评价
活动一:
细品外形,深入感受柳树的“神奇”
1.细细地看看画面,轻轻地读读文字,你觉得这株柳树的外形与平常的柳树相比还神奇在哪儿呢?
1.学生自主阅读、批注,同桌合作学习并交流
3.能初步品读出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想象和对比运用的好处。
重点
与
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和作者对生命的礼赞和敬畏。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核心过程
复习导入,初步感知柳树的“神奇”
活动二:扣词想象,感受柳树生存之艰辛
1.师:此刻,仰望这株柳树,我们不禁会想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是怎样锻铸了这株柳,这株柳经历了哪些磨难呢?自由读课文第6、7小节,看作者是如何想象的。
2.组织交流。
3.总结过渡:刚才我们把文字想象画面,感受到这株柳存活下来有多难啊!那么它成这么大的一株柳还经历了哪些磨难呢?默读第7小节,你从哪些词句中特别能感受到它经历的磨难,你能不能像刚才一样把它想象成一幅幅的画面来告诉大家。
3.总结:作者通过想象高原柳说遭受的磨难,通过与灞河柳的对比,更突出了高原柳的生命伟力。因为这样的生命伟力,让我们读到了这是一株神奇的柳,令人敬畏的柳,给人强大生命感召的柳。相信这一株柳已经深深地植根到了我们每个人心中。它就是——青海高原一株柳。
3.总结:千般劫难,万般折磨,锻铸了它顽强的精神,几年过去了,几十年过去了,几百年过去了,唯有它以树的形象撑立在高原之上。(读——)
活动三:
读中对比,感受对柳树的“敬畏”
1.师:此刻,凝视着这株柳树,作者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那留存在他记忆深处的家乡的灞河柳啊映入了它的脑海中。眼前的高原柳与家乡的灞河柳又什么不同呢?快速浏览课文第8小节,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时
第二课时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不抱怨命运,不畏怯困难的强大的生命力,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礼赞和敬畏。
2.进一步提高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阅读批注,围绕观点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能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批注。
4.组织交流
1.学生自由读第6、7小节
2.学生初步交流第6小节柳树存活的过程。
3.有感情地读“自古以来……”
4.默读第7小节,做好圈画批注,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1.教师播放flash动画,深情描述,情境导读。
2.预设回答
如抓住“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雷轰电击” “多少”“多少次”“多少场”“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等词感悟这株柳树经历的种种磨难。
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人
高大粗壮
神奇 不屈不挠
坚持不懈
2.组织交流。
1.浏览课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交流:生长的环境、生长的样子、生活道路和命运、面对他们时的情感……
2.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及时点评、导向,并指导学生深情朗读
总结提升,内化柳树的精神。
1.引读:它没有抱怨……也没有……而是……以……。命运……,它也要……
2.这是对作者的感召。那么读着这段文字,你又想到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在书的旁边。
2.大组交流,互相补充
预设:
学生可能会抓住树干和树枝呈现的色泽、树叶的颜色等方面来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通过追问使学生拓宽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深刻体悟并有感情朗读。
追问1:除了柳树的大和粗,你还觉得它神奇在哪儿呢?
追问2:为什么说它是“生铁铁锭的色泽”呢?
追问3:这里的“锻铸”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组织交流。
4.读到这里我们来看作者是怎样写这棵柳树,把这种深刻的人生体悟传达给我们的?
1.默读最后一小节,写感受。
2.自由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
3.反复诵读最后一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谈对文章写作方法的认识。
5.再次齐读课题(突出“一株柳”)
1.学生交流感受时可以联系前文来说,可以联系学过的名人事迹来说,可以联系作者的生平来说……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深入交流。
1.揭题
2.引读课文1-2小节
3.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觉得这株柳神奇在哪儿呢?
1.齐读课题(突出“青海高原”)
2.引读课文
3.个别交流
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及时评价
活动一:
细品外形,深入感受柳树的“神奇”
1.细细地看看画面,轻轻地读读文字,你觉得这株柳树的外形与平常的柳树相比还神奇在哪儿呢?
1.学生自主阅读、批注,同桌合作学习并交流
3.能初步品读出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想象和对比运用的好处。
重点
与
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和作者对生命的礼赞和敬畏。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核心过程
复习导入,初步感知柳树的“神奇”
活动二:扣词想象,感受柳树生存之艰辛
1.师:此刻,仰望这株柳树,我们不禁会想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是怎样锻铸了这株柳,这株柳经历了哪些磨难呢?自由读课文第6、7小节,看作者是如何想象的。
2.组织交流。
3.总结过渡:刚才我们把文字想象画面,感受到这株柳存活下来有多难啊!那么它成这么大的一株柳还经历了哪些磨难呢?默读第7小节,你从哪些词句中特别能感受到它经历的磨难,你能不能像刚才一样把它想象成一幅幅的画面来告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