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 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 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 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删去 划线词语,全句表达效果会有怎样变化?)
删去后,不能表达大自然的风是亘古存在 的,不能表现冰窟的历史悠久。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 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 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 年轮。(作者如何描写裂纹、皱褶?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用了联想和想象描写裂纹、皱褶,能引发人们 思考大自然的形成之道,引发人们思考生存的存 在和意义。
(3)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 大礼。 “行了跪拜大礼”,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 写出 了我的虔诚及对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4)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
研读共品
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理 清文章脉络,复述所见所感。 2、作者是如何描写冰塔林的?结合课文内容 具体分析。 3、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 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
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理清文章脉络,
山的特征的方法。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
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 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作者简介
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 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 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 》、《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 》、《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 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 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 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
4、联系上下文,品味句子,思考问题,说说 表达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 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眩晕”“卖弄”是什 么意思?传达出作者怎么的感受?)
“眩晕”的意思是美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令 人陶醉。“卖弄”是故意展现。这里传达了景 物带给自己Fra Baidu bibliotek强烈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 赞叹,极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字词积累
棱 角 léng 豁然
蜿 蜒
虔诚 qián 懈 怠 xiè dài
敦实 dūn
蠕动 rú 熠熠yì
腈纶jīng
huò
wān yán
骤然 zhòu
恭顺 gōng
凄凉 qī
字词积累
消长 zhǎng 演绎 yì
衰竭 jié
漫 溢 yì
砾lì石 安营扎寨 zhài
接踵zhǒng而至
【风云变化】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 断地到来。
语言特点
赏析句子的妙处,感受语言的魅力。
(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以下句子,通过反复
利朗读引发对句子的理解及对作者的情感的把握。)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 处裸露出大山黎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 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
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赋予雪山以生命, “变化多端”一词,又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 气恶劣。
(2)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
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 空步”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身体不适应高山气候比
作“地震”,“ 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比作
小震,“连夜高烧”比作大震;把“动作的缓慢”比
作“太空步”,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气候条 件的严酷。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 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 心上。
梳理课文结构
一、(1-3)交待时间,介绍概况。 二、(4-6)介绍冰塔林景色。 三、(7-13)“我”受伤后的经历。 四、(14-15)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 滋养了人类。
复述所见所感。
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 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山脚下安营扎寨,看见各拉丹冬主峰像“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云遮雾障”, 难得一见。我对 他是“虔诚”和“恭顺”的。 草坝子上,搭起牛毛帐篷。海拔已经超过六千米。身体种种不适。极轻极慢动作 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冰河中砾石堆上远望塔林、冰谷“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晶莹连绵的冰峰、 平坦辽阔的冰河”“冰的庄园冰的院落”“巨大的冰谷”“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冰河中,风“川流不息”“雪粒纷纷扬扬”“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冰河光滑难行,我在上面“挪动”“爬行”“半卧”,听“坚冰之下流水之 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
故事”。
2、作者是如何描写冰塔林的?结合课文内容 具体分析。 由远及近,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现了 冰塔林神奇壮美的特点。 课文中,“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坚冰 丛莽“巨大的冰谷”“冰雪劲旅”“冰的庄 园”“冰的院落””“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 和洁白”这些句子都表现了冰塔林奇美的特点。
3、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 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 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 的表达效果? 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 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是为了反 衬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 更好的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 和赞叹之情。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新课导入
问:长江源头在哪呢? 明确:各拉丹冬雪山位于 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 多县交汇处,为唐古拉山脉 主峰,海拔6621米。
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海拔五千四百米 的冰雪世界
点击图片播放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游记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多角度写景,来突显各拉丹冬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