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已迈出了较大的步伐。
但学生在学习中,答题思路和运用知识方面仍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历史学习中得不到正常发挥。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所谓历史思维,主要指通过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以达到历史学科所具有的思考、判断、运用等方面的思维要求。
这种能力的培养,有赖于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呢?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归纳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历史“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要理解许多历史现象相联系,而又好像是从这一具体事件抽象出来的规律性”。
学生学习历史,依据大量的历史材料、历史现象,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探寻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以至将来参与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这既是目前我国中学文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中学文科教学的方向。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促成抽象思维,以便发现历史规律。
如学习中国现代史四次统一战线,我们可以从每一时期的背景、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等方面去分析,为什么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政策和路线不同?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
段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执行党的政策的自觉性。
这样,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思想教育,实现了一举多得。
规律性的知识是具体知识的升华,规律性的知识能发人深思,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知识,训练学生从“已知”解决“未知”的思维过程,就使新的知识纳入一个新而且严密的体系之中,形成可以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二、用“形象记忆法”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是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学科,有各种个别的、偶然的或特殊的现象。
用于本事物缺乏联系的知识,去努力找出与其他事物有联系的一面,采取形象记忆法,可以加深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被德国侵略和控制的国家有十多个,这些国家被侵略的顺序易于混淆。
教学中,可以在让学生预习后,先按各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应地在黑板上做标记,再填上名称、时间,然后用线连起来,形成一个以德国为中心,以先后被侵略国家的顺序按逆时针轨迹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圆,教师边画边讲,学生边看边记。
只要学生脑子里这个“圆”不消失,这些国家就不容易被忘记。
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讲述和渲染气氛,以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启发引导法”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自始即不必多讲”,应“致力于导”。
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本身比其他知识、其他学科更具有事理性。
弄
清事理的过程也是掌握知识的过程。
“导”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课堂提问则是实现“导”的有效手段。
一些比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不讲或少讲,通过启发提问,让学生动脑、动手,让他们自己去客服困难并完成任务。
这样将学习兴趣、求知欲与知识的识记融合起来,不仅可促进灵活思考和逻辑,也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教材涉及的章节较多,学生不易理顺,可以采取先拉长线、再分段解决的办法,即归纳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的变化,揭示不平衡是发展规律,再分析帝国主义特征与帝国主义本性,得出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争夺难以避免的结论,让学生真正理解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导火线的道理。
按逻辑思维进行教学,学生接受会很自然。
在“导”的过程中完成启发、解疑、思考、讨论、统一等步骤,达到了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
有些知识学生可自我形成思维网络,这样过程还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好学、乐学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我国的民族变迁及民族的关系发展有其复杂性,以早期的有关活动的基本内容为“点”,以民族发展和政权兴衰的前后联系为“线”,以民族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的主要部分为“面”,联结成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思维,有利于巩固知识和全面掌握知识,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在世界史的复习中,可以在分国基础上再按一定时期与
国家之间的关系来组题,共同完成标准答案。
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看材料、写论文,还可以座谈某个专题,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融为一炉,综合进行强化训练,使历史思维得以全面提高。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把知、情、意、行等不同方面同时抓起来,安排好它们之间的比例。
在教学中要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确定目标分类,再着重使发展能力的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上。
我们还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平衡性确定发展能力的灵活性,通过课堂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坚持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