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渗透变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涌的Icr的求取较为复杂。通过试验测定
二、土体结构特征-抗渗强度 土体抗渗强度取决于其本身的结构,制约渗透变形发生的土体 结构特性,包括土中粗细颗粒直径比例,细粒物质的含量和土的 级配特征,颗粒形状及排列方式等因素。 1.粗细颗粒直径比例 只有当土中细颗粒的粒径d小于粗颗粒的骨架孔隙直径d0时,才 能发生潜蚀, 据研究其最优比为:d0/d=8 d0 :孔隙直径 一般天然无粘性土均为混粒结构,其孔隙 率多为 n=0.395,大颗粒粒径D与其孔隙 d:细颗粒直径 d0比为D / d0 =2.5,所以有利于发生潜蚀的 D:粗颗粒直径 粗细粒径比为D/d=20。 土体的排列方式决定着D / d0 的值:
当排列疏松时, D / d0 减小, D/d减小,渗透变形广泛
当排列密实时, D / d0 增大, D/d增大,渗透变形不广泛
2.细颗粒的含量 实验资料证实:当细粒含量达20%--30%.产生渗透变形所需的水力 梯度值急剧增大。水利水电科学院在试验基础上提出用细颗粒 含量来判别天然无粘性土分布曲线为双峰型(颗粒分布曲线具 两峰点,峰点点有一明显“断裂点)的渗透变形型式: >35% <25% 流土 管涌
接触管涌:当粗细粒土层相互叠置时,接触面上发生的管涌。 按渗流方向与土层接触面的关系: 垂直接触管涌
平行接触管涌
2.流土: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的土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常发生于均质砂土层和亚砂土层中。
二、渗透变形实例现象 渗透变形,一般发生在无粘性土和粉土中。 1水坝:管涌甚至流土 坝基 坝体 2基坑:开挖—流土(流沙) 基坑表面截水沟排水 基坑排水
第六章
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 第三节 渗透变形的预测 第四节 渗透变形的防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概述
一、概念 渗透变形: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称渗透压力或动水压力。当此力达 到一定值时,岩土中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会发生移动而被渗流携走,从而引起 岩土的结构变松,强度降降低,甚至整体发生破坏,这种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现象, 称之为渗透变形(seepage deformation)或渗透破坏。 二、渗透变形的类型:管涌和流土 1.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独立移动的现象,又称潜蚀。潜蚀普 通发生在不均匀的砂层或河卵(砾石)层中,细粒物质从粗粒骨架孔隙中被渗透 携走,使土层的孔隙和孔隙度增大,强度降低,发展下去会呈现”架空结构”,甚 至造成地面塌陷.
=25%~35% 流土或管涌,取决于砾土的密实度及细颗粒的组成 中等以上密实度、细颗粒的不均匀系数较小的砾土,发生流土 细颗粒成分中粘粒含量增加,可增大土的凝聚力,土的抗渗强度增 加,不易发生渗透变形。
另外,只有较多量的粗大颗粒构成骨架,才能形成直径较大的孔隙, 才能产生潜蚀。
3.土的级配特征:土的级配特征可用土的 不均粒系数Cu表示(Cu=d60/d10), Cu值 愈大,说明土愈不均匀,级配愈好。 • Cu<10 流土 • Cu>20 管涌 • Cu=10~20 流土或管涌
这是一般应用的松散砂质土产生流土的临界水力梯度计算公式。
从上式可以看出,土粒越密实, n越小, Icr越大,土体越不容易发生渗透变 形。
扎马林:Icr (ρs 1)(1 n) 0.5n
, c 1 我国水利部门:Icr (1 2 tg ) g 式中:-土的侧压力系数
• 潜蚀包括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 • 机械潜蚀:为不溶解颗粒被渗透水流带走,也是经常发生的。渗 流的机械冲刷力把细小的土颗粒带走,而大的颗粒仍留在原处。 • 化学潜蚀:当土中含有可溶性组分被渗透水流溶解和搬运,使土 的颗粒结构变松,空隙度增大,水流的渗透能力增强。这在含有 可溶组分的土石中常见。 • 渗透水流通过一系列特有作用过程使土体中某些颗粒松动、脱离、 被水携带和搬运,从而导致土中形成孔洞通道及孔洞通道的不断 向源延伸和扩大。 • 根据渗透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关系: • 垂直管涌:渗流对土颗粒的上托作用,使之松动、悬浮和携出地 表的现象。 • 水平管涌:在水平方向细粒物质从粗粒骨架空隙中被水流携走 的现象。
三、宏观地质因素 1.地层组合关系:(单一型、双层型、多层型)
单一型地层结构:多位于河流的上游,一般为砂卵(砾)石层,厚 度较小,一般发生管涌型渗透变形,随着细粒成分的增多,可能流 土。
双层型和多层型地层结构:多位于河流的中游,主要考虑表层粉土、 粘性土的性质、厚度和完整程度,如表层粉土、粘性土较厚且完整, 且抗剪强度较大时,不易产生渗透变形;如表层粉土、粘性土较薄 或不完整,且位于坝下游溢出段时,就可能产生变形破坏。
水下土体重量:dQ=dW-dF=(sat- )· g· dl· dw =’ ·g·dl· dw
当dP=dQ时,土颗粒处于平衡状态
当dp=dQ时,单元土体处于悬浮状态,发生流土。
此时渗流的水力梯度为临界水力梯度Icr 。 即有:w· g· dw · dh = ’ ·g·dl· dw Icr = dh/dl = ’ / Icr= ’ =(s-1)(1-n)…… 太沙基公式 dh/dl= ’ /
原地下水
降水后 水位线
§2
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
1. 渗透变形的动力----动水压力 当动水压力>岩土抗渗强度(岩土抵抗 渗透水流作用的能力),产生渗透变形。 一、渗流的动水压力及临界水力梯度 渗透压力:dP=dw· w· dh · g 动水压力(D):单位体积土层所受的渗透 压力
dP dh D= ρ g ρ g I dw dl dl 饱水土体重量:dW ρ sat g dl dw 水的重量:dF ρ g dl dw
多薄层型:多位于河流下游 ,由细砂土、粉土和粘性土互相叠置组 成,主要取决于表层是否存在粘性土,其性质、厚度和完整程度如 何。如含粘性土夹层和透镜体,对土层渗透性和动水压力有一定影 响,可使局部地段水利梯度较大,而引起渗透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