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刘庄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研究的基础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⑴国内关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80年代后期,德育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德育教材和德育理论专著。其中,尤其是对中小学德育模式和德育衔接、德育网络建设、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大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新课改下的德育特点与规律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学校德育的建设与发展,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路。近年来,德育研究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进行了《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的研究;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柳堡中心小学《增强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取得了成功;苏州市教科研立项课题《加强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业已结题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⑵国外关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英国是一个倡导绅士风度的国家,但是纵观英国的教育,却很难找出专门的德育课程,他们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

种教学之中。美国的德育主要是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同时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而新加坡政府则开设了“生活教育课”,提出道德教育要“三兼顾、五强调”,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

育与人情味兼施;理想与现实兼行;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新加坡特色,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强调寓教育于“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德国的中小学要求培养学生故事之中。.

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1996年7月16日,日本第一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公布第一次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中说: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孩子能

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作出判断和行动,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能够自律,善于和他人协调,善于为他人着想,感情丰富和充满人性。同时,健康身体也是不可缺少的。韩国“建立尊重学习者不同个性,最大限度提高人的道德性、社会性、审美观和创造性的教育体制。使所有学习者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

与日本、德国十分相似。

2.本课题与之的联系与区别

⑴联系。加强德育的实效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并为其实施做了相当多的实验与研究,值得我们借鉴。

⑵区别。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因中国社会农村与城市的划分而有其特

殊性,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学生家长家庭德育力不从心、德育建设滞后与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对立、缺乏开展德育活动的优质教育资源及德育设施建设起步较晚等问题。我们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既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又要立足现实,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从学生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国际背景:自1982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小学课程设置研讨会以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许多与我国政治体制不同的国家也都采取具体相应的措施,明确德育目标、完善德育内容、使德育教育系统有序,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

(2)国内背景:21世纪的头二十年,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复杂多变,学校德育特别是经济刚刚起步的广大农村地区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空前的挑战和机遇。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2月26日,中共2

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指导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我们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提供了方向的指导;在“十七大”召开期间,教育部长周济答记者问时表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十七大”报

告中还就德育的内容作了新的诠释: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步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为农村小学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保障。

(3)学校背景:我校非常重视德育,德育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我校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能遵纪守法,有基本的荣辱意识,在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勤奋学习、主动进取、健康阳光的精神风貌。虽然我校位于农村,但近年来随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周边个体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发展带给农村人以实惠的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通过不同的渠道渗透到学校,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实效性有所提高。

2.研究的现实意义

从国际看,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西方国家越来越注意用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优势加强意识形态的渗透。而我们的学生却渐渐失去了对传统的认同感,淡忘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因此要加强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青少年学生既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从国内看,在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转型期的社会思想、

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复杂多变,道德规范在重建过程中也出现了3

适应期,从而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这就使我们更加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再从教育内部看,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弱国受欺凌,落后要挨打”的历史教

训我们不能忘记。所以,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课题界定

⑴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⑵德育实效性:德育实效性是指学校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际的教育内容提高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学校德育工作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实际成效与结果,是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本质的体现,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具体指以“十七大”报告精神为引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点,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情感因素,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学科教材德育教育内容,利用好现有教育设施,切实做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