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学者[钟嵘、刘勰(xié )]
近代学者[刘师培、鲁迅] 建国后大陆地区对建安文学的研究 [“现实派”、“觉醒派”]
刘勰《文心雕龙》对建安文学作了多角度的论述: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 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时序》) 慷概以使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 逐貌,惟取昭晰之能(《明诗》) 钟嵘的《诗品》使诗学脱离经学而独立,成为纯文学性质的诗学。他 首次提出了“建安风力”: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为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 王粲,为其羽翼。„„孙绰、许询、桓、庚诸公诗,皆平曲似道德论, 据上可知,古代学者对建安诗歌总体特征 建安风力尽矣。(《总论》)他认为曹植之作“骨气奇高,辞采华 的把握,因时代与历史的局限,与我们今 茂”,“情兼雅怨”;刘桢之作“真骨凌霜,高风跨俗”,最足以表 天对建安诗歌的理解是有差距的,但古代 现“建安风力。”
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从七子渴 望建功立业的七贤雄心豪情到放旷 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或许真的是时代造就了人,但是无论处在哪个时代重要的是保持我们自己的心态。 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 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 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
建安文学为何以辞赋为宗? 建安风骨与忧患意识 为什么建安七子集聚山东河南?
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省微山 县)人。擅长辞赋,建安七子之一,被誉为“七子之冠冕”。 代表作品有《七哀诗》、《登楼赋》。 生平 蔡邕赏识 刘表不用 曹操器重 才华 记性过人 文学成就
与杨德祖书(节选)
曹植 植曰: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 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 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 自谓包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然 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 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现实派”的观点长期流行,影响最大。 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对建安文学特征的根括可 视为现实派观点的简明表述: 他们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 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悲凉慷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 色。„„建安诗歌这种杰出成就形成后来称为“建安风骨”的传 统,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觉醒派”在新时期出现,近年来颇为盛行。该派认为魏晋时代是一个 “人的觉醒”时期,魏晋文学主要表现了“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概、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 从中下层直到皇族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 的典型音调”。“是人和人格本身而不是外在事物,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 学和文艺的中心。”(李泽厚《美的历程》)
从曹植、王粲诗文 看建安文学的特征
什么是“建安文学”? 古今学者看建安文学的特征 从曹植、王粲诗文看建安文学特征
小组感言
延伸思考与阅读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建安文学乃系指东汉末 年至三国曹魏年间的文学作品,这种作品的形式多样,内容富有现实主义 精神,有所谓“风”、“骨”的风格特色,也在某程度上受到汉朝乐府诗 的影响。 (摘自维基百科) 代表人物有:曹氏父子(“三曹”)、“建安七子”和蔡琰(yǎn)。他 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 的高潮,成为中国诗歌成就最辉煌的阶段之一。 “建安风骨”:以“三曹七子”为主要代表的文学创作所体现出来的文 学作品的总体的艺术特征,具有独特的时代气息和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钟嵘的《诗品》 刘勰《文心雕龙》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刘师培.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 陈寿《三国志》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悲壮!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慷慨!
曹植的《送应氏》从城市的破坏、田园的荒废、人民的死亡,详尽地描绘出战乱 之后洛阳和中原广大地区残破萧条的景象,反映了"千里无人烟"凄凉、悲楚的社 会现实,是那个时代社会动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形象反映。
慷慨!
(王粲《从军诗》)
王粲的《七哀诗》以反映战乱、瘟疫、死亡、离别、失意等为主要内容,它的 成就,在于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细致入微的描写、真实客观的记录,典型概括 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读来令人为之落泪。
「送应氏诗二首」
曹植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其二
曹植、王粲简介 特征:
文风清峻
骋词、华靡 细腻真切 慷慨、悲壮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 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自幼颖慧,出言为论,落笔 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著贵 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 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后期以《杂诗》为代表, 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不平之情。在他短短的四十年人 生中创作了90多首诗,60篇赋,还有120余篇章表书信等散文,被 论者誉为“建安之杰”。
王仲宣诔
曹植 从呜呼哀哉!翩翩孤嗣,号恸 崩摧。发轸北魏,远迄南淮。经历 山河,泣涕如颓。哀风兴感,行云 徘徊。游鱼失浪,归鸟忘栖。
呜呼哀哉!惟人之生,忽若朝露,促促百 年,亹亹行暮。矧尔既夭,十三而卒;何 辜于天,景命不遂。兼悲增伤,侘傺失气。 永思长怀,哀尔罔极。
(曹植《三曹集》)
趋于细致、形象的绘饰使情感更加细腻、真切
七哀诗 【其一】 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悲壮!
“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 “被羽在先登。甘心除国疾。” “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பைடு நூலகம்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短歌行》) “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 (曹操《军谯令》) “人活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曹植《薤露行》)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曹操《苦塞行》) “临川多悲风”(阮瑀《诗》) “高台多悲风”“江介多悲风”“弦急悲风发”(曹植《杂诗》) “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曹植《赠徐干诗》)
学者的研究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珍贵 的参考材料。
刘师培先生摈弃了旧的研究方法,首先系统地研究建安文学, 功莫大焉。他将建安文学的特征概括为“清峻、通脱、骋词、 华靡”,并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社会思想因素。他的失误在 于过多的重视了形式而忽略了思想内容。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将建安文 学风格概括为“清峻、通脱、华丽、壮大”,认为“汉末魏初这 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了一个重大的变化。”“ 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是有点异彩。”
公宴诗
曹植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一连三对偶,后两联尤为工整。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被”字,“冒”字见出作者选词用字的匠心。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他有些诗句已暗合律诗的平仄,富于音乐性。 秋兰被长阪,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飙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飘颻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曹植《白马篇》) 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诗歌曰:“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 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