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地理学》读书笔记

本次读的《文化地理学》是由周尚意等专家编写的,在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该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讲了人文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的关系,第二部分具体讲了文化地理包含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讲了文化景观和文化产品。

本书最大的优势是每章之后都有一个案例,案例都是一篇出色的论文,论文中不仅把本章的内容阐释,而且把讲述了诸多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地方文化景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折射》一文从地方志入手,经过一步一步的分析,最后制出了《明代北方蝗灾发生频率图》,形象的展示了古代蝗灾的分布。但是本书自身也存在着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本书理论性不强,文化地理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本书也没有对文化地理在理论和实践的未来发展做出必要的论述。

读完本书,最想探究的便是在旅游过程中对文化真实性的探究。真实性(authenticity)是一个西方概念,又被译作原本性、本真性、原生性等。“真实性”一词最早来源于博物馆,是指鉴别一件工艺品看起来是否与它所获得的赞誉相匹配的一个评语。在旅游过程中什么才是真实性呢?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旅游体验的文化真实性讨论主要有三个方面:(1)现代游客在何种程度上追求真实性,他们能否实现追求的真实性目的(2)通过分析游客是否关心真实性来解释游客行为的差异(3)旅游目的地以及游客在景区的体验会如何帮助游客实现其追求真实性的动机。

关于旅游体验文化真实性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客观性真实(Objective authenticity)。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旅游的客观对象的真实,代表人物有柏斯汀(Boorstin)和迈肯莱尔(MacCannell)。关于客观性真实主要有两种比较著名的观点,即“虚假事件”(pseudo-events——经过策划的虚假事件也有人称伪事件)和“舞台化真实”(staged authenticity)理论,分别以美国学者柏斯汀和迈肯莱尔为代表。二是,建构性真实(Constructive authenticity)。20世纪八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对客观真实性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应该从一种更为复杂的、建构的角度来阐释真实性。客观真实关注的只是展示给旅游者的旅游客体的固有特性,建构性真实则开始关注人在建构旅游客体的特性时所起的作用。可见客观性真实是被动的、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建构性真实则是主动的、相对的、多元的。三是,存在性真实(Existential authenticity)1999年中山大学的王宁明确提出“存在的本真”(existential authenticity)这一概念。存在的本真是人潜在的一种存在状态,。存在(Being)作为一种存在方式的潜能是由旅游者和旅游活动所引起的、所获得的。以此为出发点,旅游经验是为了在旅行过程获得这种“存在”的状态的实现。这种真实与具体旅游中的客观事物是否真实无关。也就是说这种本真可以由游客参与的各种难忘的刺激的旅游活动来激发获得。

通过对旅游体验中对文化本真的研究,我觉得旅游体验的文化本真不仅取决于旅游景观,更取决于旅游者自身现在及过去的体验,还

在于导游人员的讲解,文化的本真恰在于三者之间的碰撞,缺一不可。旅游者是怀着一种感受不同的文化目的去旅游的,探求的是异地文化独特魅力。导游的讲解在引导游客体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会给游客不同的感受,比如对于历史遗迹的讲解,有的导游可能循规蹈矩的讲解,有的导游可能插入一些野史资料。旅游景观是以本来的面貌展示,还是以应经商业化的文化展示,给旅游者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读完《文化地理学》,自己感触很深,关于文化探究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导师可以提出其他的有意义的课题,让我继续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