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主型”教学模式的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自主型”教学模式的探究
党勇
(周至县第六中学西安尚村镇 710403)
摘要:结合新课程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进行“自主型”教学模式构建,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出各种思维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本文提供了有益的见解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新课程环境问题实验
“自主型”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原有学科教学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型”教学模式彰显突出的是学生个体,形成自主性人格,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学、会学。这种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科学探究为基本内容,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口和落脚点。构建“自主型”教学模式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可给学生一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实践的体验中更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学习,这既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自身能力形成和提高的过程。正如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消化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神经器官来吸收精神营养。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可以由他人代替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自觉的学习,教育才能发挥它更大的效力。所以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型”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自主型”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目的地让学生经历各种过程,从中获得体验,总结、领悟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发现问题、自主的提出问题、自主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各种思维能力。那么,如何高效的进行“自主型”教学模式构建,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本文提出了三个关键的环节。
1.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是“自主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环节.
“授人以渔”的模式则对我们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笔者认为,有做到“授人以渔”,必须做到“授人以渔场”,这里的“渔场”指的是锻炼素质的环境。教育者不应仅仅是手把手地示范传授怎么捕鱼,更要重视创造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渔场,让学生在合适的“渔场”中各显才能,寻找适合自己的“渔”,从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鱼”,所以应尽可能地提供一个对所有人平等开放的、有利于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自由、宽松、多元的环境,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习的内容再精彩一些,学习的方式再多样一些,学习的空间再宽阔一些,提出的问题再有价值一些,让被教育者自己从实践中学会怎么捕鱼。要求是:
1.1创设一个平等、民主、自由、多元的环境。
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它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素质教育应该被理解为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如何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目前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如果缺乏学生自由、开放、自主地学习这些最基本条件,所谓创新,根本无从谈起。自主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试错和学生不断反思的过程,所以既要给有学生自主思考、反思、质疑的时间,也有给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和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的空间。老师把自己传统的地位上降下来,学生的地位升上去,才能做到平等和民主; 即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可以质问、怀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
观点及其他权威,也要有让学生不断犯错误的耐心和不怕课堂“冷场”的心态,才能形成自由和多元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是一个会学和想学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讲后进生并不完全具备这个条件,要平等的对待后进生的参与,加强对后进生的人文关怀,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降低对后进生的评价要求;建立特别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与精神),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一对一行动,达到生生辅导;教师课后对后进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适当降低对后进生的学习要求,允许他们不学一些次要并难懂的知识;大力宣扬后进生的进步事迹,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1.2让课堂成为能激发人学习的交流活动。
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习题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吸纳别人的知识;在观点交锋中,完善自己的主张;在质疑争辨中,生成新的观点。对话有利于养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宽容的态度。首先是益于获得别人的信息,不是简单接受,也不是一味排斥;对话还益于建立“我”的意识,形成独立的认识及思考习惯,并对之形成有效的软限制。如果没有独立的思考就不能形成真正的对话;另一方面,对话又可以帮助对话者修订完善自己的思考及认识,不断剔除错误,减少臆断,填补缺漏,这可以看作是一种“限制”。缺少对话可能形成两种极端倾向——丧失自我,或是只有自我,不能形成正常的理性思考习惯、宽容心理、学习方法甚至处世方式。这已经不是单纯影响学习的问题,而是跨入了对性格心理的影响,也许对“仓库型”的学生、对学生偏执的思维方式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1.3创设情境应该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调动学习情感。
课堂是人的世界,是活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情感不仅使学习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性因素,也使得这种平凡无奇的学习生活变得有理由、有意义、有价值。所以《学会生存》中才如此说:“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人和人关系中的感情品质。”所以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课堂上感染学生情绪的情,打动学生心弦的是情,调动学生思维的是情,震撼学生心灵的仍然是情。拥有积极向上的感情,学才会有主动,愉快的学习。如果学生心情紧张,思维不畅,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削弱;如果他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动机,学习行为就不会发生;如果学生情绪激动,他就会有抵触情绪,甚至冲动,从而做出不理智的举动。这时,教育就会失效或中止。反过来,平心静气、不焦不躁、和谐民主的宽松氛围就好比给教育添加了润滑剂,给后续教育工作做了强有力的铺垫。
2“以问题为中心”是创设良好的“自主型”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环节。
问题是思考的结果,也是思考的开端。教学中的每一个巧妙问题的设计,常常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使学生的学习便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使学习者主动的参与,自主的学习,达到增进学习效果,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是:
2.1教师要事先设计好问题,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效益、效果。
设计的问题要问到“节骨眼”上,要充分暴露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框架结构,问题必须科学、正确、清晰,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另外,问题要有层次性。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要善于设计问题链,把一个复杂的难度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所设置的问题要瞄准现象成因分析的要点和易错点,环环相扣,逐渐深入,实际是借助问题链的方式为学生的理解与思考提供“支架”,借以化解难点。同时不同的班级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问题设计时应随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能力而有所区别。如概念的理解分层次,例题的要求分层次,练习完成分层次。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生基础差一些的,可多铺垫一些,问题细一些,采用“小步走”的方式,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2.2注意问题的生成性。
教学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系统,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非线性、动态的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教学活动不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物质化过程,而是一个人心理与精神的自组织过程;教学现象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