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防治
加强肉品检验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管猪灭鼠 治疗患者 首选阿苯哒唑——驱成虫、抑制产幼虫、 杀移行/肌肉幼虫。 甲苯咪唑、噻苯咪唑、丙硫咪唑。
1.分布:山东、河南以南15省市864个县市(山东、海
南仅有班氏丝虫)
2.流行环节和影响因素: 传染源: 携带微丝蚴的病人和带虫者
三 环 节
传染媒介: 班氏丝虫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
马来丝虫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易感人群: 青壮年及儿童
3 防治
1.普查普治:海群生(枸橼酸乙胺嗪)药化食盐
三
致 病
Pathogenesis
潜隐期+微丝蚴血症期 主要是成虫引起 急性期
•致病机理 机械性损伤 成虫 化学性刺激 过敏性炎症
•病程
潜伏期 慢性期
阻塞性病变
抗原性刺激
1
急性期过敏性炎症反应:
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淋巴结炎,精索、附睾 炎、睾丸炎,丝虫热等。
2
慢性阻塞性病变:
成 虫 寄 生
机械堵塞
2.2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成熟的丝状蚴从蚊子的喙中逸出。
二
生活史
Life cycle
Life cycle of
班氏:2周
马来:1周
2-3月
成虫
(淋巴系统)
微丝蚴
蚊吸血
(夜晚)
腊 肠 期 蚴
腊 肠 期 蚴
丝 状 蚴
蚊吸血
成虫
(蚊胸肌内) 成虫寿命:4 - 10年
(蚊喙)
Vector of W.bancrofti
夜间取血查微丝蚴(夜9时以后)
(1) 厚血膜法,取血60µ l, 涂成厚血膜,染色晾
干后,镜下观察,定 种
(2) 新鲜血滴法,或浓集法 (3) 体液或尿液检查、组织活检
2.免疫学诊断
(1) 皮内试验
(2) 血清学试验:IFAT、ELISA等
五
流行与防治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prevention
•免疫学诊断
四
流行与防治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treatment
1 流行
世界性分布,欧美尤多。
中国各地均有流行,云、藏尤多。
全国人群血清学阳性率平均为3.38%
死亡率6%-30%。
2. 流行因素
动物源性疾病,120多种动物可作为保虫宿主 鼠→猪→人,鼠→狼→猫 饮食习惯不良: 凉生,生食 囊包幼虫抵抗力强: 在-15℃下可存活20天, 腐肉中可存活2~3个月 流行特点:有地方性、群体性,食源性
第七节 丝虫
Fila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ia
What are they doing ?
What’s wrong with them?
简介
可寄生人体丝虫共有八种,中国只有两种 班氏吴策线虫 Wuchereria bancrofti (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 Brugia malayi (马来丝虫) 均寄生于人淋巴系统,引起淋巴丝虫病。 临床表现有淋巴管炎、乳糜尿、象皮肿等
同一宿主
•宿主: 人、猪、鼠、犬、羊等 鼠 ♀寿命 1~2月,少数3 ~4月 囊包内幼虫: 半年开始钙化,可活数年,30年
三 致病与诊断
Pathogenesis and diagnosis
旋毛虫主要引起人致病,对猪和其它动 物的致病力微弱,几乎无任何可见症状。
旋毛虫病分由成虫引起的肠型和由幼虫 引起的肌型两种。
一
形态
Morphology
1. 成虫
♂
♀
1) 乳白色,细丝线状,体表光滑,长 50~100mm
2)雌虫大于雄虫,雄虫尾部卷曲成圈。
2. 幼虫
2.1微丝蚴(microfilaria)
头间隙
体核
鞘膜
头隙
神经环 鞘膜
体核
尾核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头间隙
班氏微丝蚴
尾核
班氏微丝蚴
两种微丝蚴镜下区别
1.致病
侵入肠粘膜、水肿、出血、溃疡 侵入期(1周内):
肠炎和全身中毒症状,类似中毒和感冒
侵入血管、肌肉等,引起炎症 移行期(2~3周):
高热、全身肌肉酸疼(腓肠肌尤甚) 3%因并发症而死亡
囊包形成期(4~16周)
受损肌细胞修复过程,除疼痛外,症状渐消退。
2.诊断
•病原学诊断:肌肉组织活检查 囊包幼虫
二
生活史
Life cycle
人 /猪 幼虫
肠腔
24h返回 48h
成虫♀×♂
小肠上段
♀前端
钻入肠黏膜
产幼虫
肠黏膜
侵 入
幼虫 肠黏膜
钻 入
食入囊包 幼虫
幼虫 肠壁血管淋巴管
幼虫
十二指肠
5~7d
囊包幼虫
横纹肌
成虫寄生部位 幼虫寄生部位 感染阶段 致病阶段 诊断阶段 •保虫宿主: 猪
十二指肠 空肠上段 横纹肌 幼虫
区别点
大小
体态 头隙 体核
班氏微丝蚴
较大,长244~296μ m
柔和,弯曲自然 似绸带 较短,长:宽为1:1-2 较圆,大小均匀 排列整齐,疏松
马来微丝蚴
稍小,长177~230μ m
僵硬,大弯上有小弯 似铁丝 较长,长:宽为2:1 较扁,大小不等 排列杂乱,重迭 有2个尾核,尾核处角皮 略膨大
尾核
无
淋巴管扩张、瓣膜关闭不全
淋巴管堵塞
内皮增生,管腔变窄
虫体死亡
丝虫性肉芽肿
淋巴管曲张、破裂, 淋巴液进入组织
栓塞
象皮肿、 乳糜尿、 鞘膜积液
淋巴液淤积
马来丝虫:寄生于四肢浅表淋巴系统
淋巴管、淋巴结炎 上、下肢象皮肿
班氏丝虫:寄生于四肢浅表及深部淋巴系统
上下肢象皮肿 阴囊象皮肿
淋巴管炎
鞘膜积液等
乳糜尿
呋喃嘧酮,伊维菌素
晚期病人治疗:外科手术、中医疗法 2 . 防蚊灭蚊 3 . 流行病学监测
第八节、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简称旋毛虫, 其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肉组 织内。 但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 旋毛虫可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体内引起旋毛 虫病(trichinellosis),
Vector of B.malayi
淡色库蚊
只 发 育 , 不 增 殖
中华按蚊
微丝蚴→丝状蚴:26-32℃ 班氏丝虫:10-14d,马来丝虫:6-6.5d
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在人体外周血液内昼少夜多的现象称为 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 现在外周血液。 班氏微丝蚴:晚上10时~次晨2时 马来微丝蚴:晚上8时~次晨4时
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严重感染时可
致人畜死亡。
一 形 态
Morphology
1. 成虫
微小线状,咽管长,有串珠状排列的杆细胞 ♀(3.0~4.0)×0.06mm 阴门在前1/5处 ♂(1.4~1.6)×0.04mm 交配附器2叶无交合刺
2.幼虫
寄生在宿主横纹肌细胞内, 长约1mm,卷缩在梭形的囊包中—幼虫囊包 囊包内可有1-2条幼虫
班氏丝虫寄生在浅表及深部淋巴系统
上肢橡皮肿
(elephantiasis)
上肢象皮肿
下肢橡皮肿
阴囊鞘膜积液
乳糜尿
机制:主动脉前淋巴结、肠干淋巴结受阻,乳 糜液经腰淋巴干反流入泌尿系引起,小便呈“淘 米水”样。见于班氏丝虫。
四
实验诊断
Laboratorial diagnosis
1.病原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