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作者:王艳芳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0期
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应重视综合性学习的训练。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忽略了这一部分的学习,仍把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内教学放在主要地位,这很难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会运用知识,才是教育的根本,而综合性学习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我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走上辩论台”的综合性学习为例,来谈谈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意义。
一、丰富学习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遵从这一标准,我准备在班内举办一次辩论赛,从中选择了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上网利弊谈”这一活动。由于此前学生从未观看过或参加过辩论赛,所以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首先让学生上网看一下辩论赛的视频,了解一下大致情况,然后确定辩题“初中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了让全部学生参与进来,我讲学生分成两部分,通过抓阄确定正方和反方,让各自一方的学生搜集与自己辩题相关的资料,再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分成观点、问题、素材等,最后在各自一方选出四名选手参赛。这一活动的开展既改变了往常的陈式教学,更丰富了学习形式。
二、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多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同学们对辩论赛产生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料,这更增强了我搞好这次活动的信心。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很少大声发言回答问题。我想借助这次活动可能会改变这种状况。辩论是以语言为中心的训练,心理学实验证明,学生对说话首先具有一种急于表现的欲望,都想把知道的事说出来,有一股“知无不言”的劲头。这种表现欲正是进行说话教学的心理基础,但却是一种潜在的积极因素,要充分表露出来,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在活动中我尽量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告诉学生应当怎么做,怎么做最好。有一名学生积极报告参赛辩手,平时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兴趣不太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这超乎我的预料,在训练时,说话不敢抬头,手脚还不停的打哆嗦,说话没有任何情感,对于别人的提问也不能马上做出回答,针对他的紧张、恐惧、害羞、信心不足等心理反应,我把她安排在一辩的位置,陈词可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她写好陈词,先指导她在老师面前带有感情的读出来再在同学们面前读出来,也让同学给她意见,给她打气,看着她在一点一滴的进步,看着同学们之间的真诚帮助,我被感动了,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在这次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提高实践能力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而综合性活动可以架起这座桥梁,辩论是一场语言的交锋,思维的碰撞,智慧的较量。在比赛中,学习从身边的实际出发谈初中生上网的现状并指出优点和缺点。还引经据典,把语文的古诗词、名言、文人都用上了,这难道不是理论与实践的很好结合吗?一开始学生把辩论中的提问停留在课堂中的程式问答上,一听到问题就急于搜寻准确答案,以致会停顿,慢慢的我给予引导,让他们掌握技巧攻其软肋,引鱼上钩,有力反驳,从中让他们品味语言的魅力。从网上搜集的大量资料不仅拓展了知识面,更指引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四、指引前行方向
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推动个体做出积极努力,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需要教师及时的点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对学生的评价应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指导思想。比赛中表现好的方面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发扬。表现差的方面提出建议,向更好的方向前行。美国学者斯塔费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必要的心理疏导。比赛有胜有负,对负的一方更应关注,特别是比赛中明显表现出弱势的学生,防止产生自责、自卑的心理。老师的一句鼓励,同学的一个拥抱,都可能驱散学生心理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