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张洪中学赵亚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学生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本课图文资料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

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郑和下西洋路线和所经过的地方(古今地名对照)

教学方法

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教具准备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过程

导入:第15课我们学习了《明朝君权的强化》了解了明朝在国内采取一系列加强君权的措施,那么明朝同海外的关系如何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本节课内容。

[板书]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课前预习

[教师检查]逐组逐人检查,并让学生回答展示。

二、课内学习

活动一、试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填表)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P95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总结出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并填表,完成活动一。

[学生展示]目的是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时间是1405~1433年,先后7次下西洋,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和过去学习过的知识,互相交流一下,探讨郑和下西洋具备了哪些条件?

[教师补充]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佛教与伊斯兰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当然,船队中其他成员也是功不可没的,比如说,各船的船长、舵手及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更重要的一点是明朝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郑和的船队要远航,首先需要的是大量资金和优质的远洋船只,如果没有当时农业和手工业(造船业)的高度发展是办不到的。

[教师讲解]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明军平定了云南。正在这一年,郑和的父亲病故,这时他才十二岁。郑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

[师生共看]《郑和航海图》: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能描述出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地方)

活动二、同学们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及郑和的品质。

[学生展示]

条件: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经过:(时间、次数、规模、到达地点)

意义:世界壮举、和平交往、加强联系

品质:吃苦耐劳,英勇无畏。

[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学到的是明朝在对外交往中友好的一面,在明朝的对外交往中,也有冲突的一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二、戚继光抗倭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找出戚继光抗倭的背景、过程、结果、意义。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结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人称“戚家军”的抗倭队伍,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那里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障。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永远载入史册。活动三、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如何评价戚继光?

[学生展示]

背景倭寇损害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了我国的主权。

过程九战九捷,扫平浙江。进入闽粤,肃清倭寇。

胜利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2、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3、爱国军民的配合、4、个人军事韬略、指挥才能。

评价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教师引导]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

[学生展示]岳飞指挥的岳家军。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岳家军”和“戚家军”在抗击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展示]岳家军抗击的是金军,是中华民族内部的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国内矛盾。戚继光抗击的是倭寇,是反抗外来侵略。

[教师强调]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动脑筋”的内容: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学生展示]“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明朝的对外关系中,还有一件大事便是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同学们,澳门是怎样被葡萄牙占领的?占领了多长时间?在这期间,中国历届政府都作出了哪些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请大家先看书,看在上面能得到哪些信息?

[板书]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活动四、葡萄牙什么时间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澳门什么时间回归祖国?说明了什么?[学生展示]

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祖国收回主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说明了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教师讲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用欺诈手段,买通明朝广东官员,得以进入澳门。这件事并没有得到明朝中央政府的批准,葡萄牙人只是用每年向汪柏私下送交贿赂银500两的代价,维持其在澳门贸易十多年。万历元年(1573年)这500两银子改为地租交给中国政府。葡萄牙人以此获得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中国。万历二年(1574年),明政府采纳广东籍官员的建议,在澳门实行主权管理。说明了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师生共听]《七子之歌》激发同学爱国情怀。

活动五、释疑解惑

[教师启发]通过本节三个子母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需要提出来。

[学生展示]学生提出哪些问题,其它同学帮助解决。

活动六、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作为我们当今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强大?

[学生展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予点拨。

活动七、课堂检测

[学生展示]老师给予补充指正。

活动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前面学习过的内容知道,明朝前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活动九、课堂收获

[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各自发表观点。(可以多、也可以少。)

三、课后复习

[布置作业]P49、P96动脑筋

板书设计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2、条件:

3、过程:

4、影响:

二、戚继光抗倭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