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测量指标体系(秦加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测量指标体系完善研究
摘要: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提高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不仅是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农村发展的需要。尽管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然而纵观国内研究情况来看,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测量指标体系的研究并不多,现有的研究仍需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因此,本文在借鉴欧盟和美国移民社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社会保障、经济地位、社区参与、心理认同四维度构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测量指标体系。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测量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总量继续增加、规模在持续扩大。时间序列的数据表明,2010年流动人口为2.21亿人,到2014年增长到2.53亿人,年均增长800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3.39%。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将逐步增长到2.91亿,年均增长600万人左右,其中农业转移人口将达到2.2亿人,约占城城流动人口三分之一,年均增长450万人左右。提高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政府关注民生问题的切实回应。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如何让有意愿在流入地生活和居住的流动人口定居下来,并最终能够融入到流入地社会,是新形势下城市和农村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农业转移人口顺利转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推进城镇化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生活、就业稳定性的增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留意愿不断增强,居住时间在不断的延长。现实情况表明,随着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时间的长期化,家庭核心化转移加快,工作和就业趋于稳定,流动人口融入意愿和需求也将日益增加。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对于稳定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涌入流入地,并在流入地工作生活,但工作时间和居留时间大多趋于短期化,流动人口并未真正地融入流入地社会。作为一种不平等的身份制度——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其附加功能的不断强化,与户籍制度向挂钩的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居住、公共服务与公民权利、政治权力等方面的巨大差别出现外来人与本地人的对立的局面,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进程。户籍差异将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进行区分对待,社会分配体系方面延伸为“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区别;在社会整合方面表现为“本地人”与“外来人”的地缘区分。由于流动人口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流入地本地居民存在差异及流入地社会制度障碍或主观歧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往往经历被隔离甚至被边缘的状
态,加上流动人口家庭成员长期分离,造成情感缺失、留守老人和子女教育失责等问题,的存在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实现。
二、文献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的规模在不断壮大,1982年流动人口仅687万,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到2011年流动人口已增长至2.3亿,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农村户籍人口占流动人口总量的80%。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多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长期以来,流动人口遭受到不同程度来自流入地的社会排斥。近些年来政府十分重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制定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政策建议;国内众多学者也对流动人口或农民工社会融合进行研究。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对移民社会融合研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比价完善的分析框架,主要以欧盟和美国移民社会融合测量指标为典型。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外移民社会融合的理论与测量指标体系以及国内学者关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国内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后续研究理清思路,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国外研究现状
社会融合是一个抽象、涵盖宽泛的概念,包含多个维度,且每个维度下涉及多个测量指标。因此,选择合适的社会融合度测量指标是社会融合研究的核心所在。而在这方面研究情况来看,国外学者较早对移民社会融合程度进行研究,并且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当前国外有关移民社会融合的理论或测量指标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是美国自下而上的移民社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主要通过学术研究推动政策的出台,从而消除国际移民社会融合障碍。美国移民融合研究更多的是从单个指标来测量移民融合程度,侧重于个体维度。美国学者Alba and Nee(2003)在对美国移民社会融合问题研究中,采用社会经济地位整合、文化同化和语言融合、居住融合、社会关系与异族通婚四个维度测量移民社会融合程度,且每个维度下包含一些具体的测量指标,分别为:受教育程度、就业状况、收入水平、住房状况、职业声望、选举投票、社会关系等①。而Vigdor和Jacob(2008)将美移民社会融合分为经济融合、文化习得、身份融合三个维度,并构建相应的测量指标。具体包括:教育、就业、收入、职业、住房;族群通婚、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入籍等测量指标②。美国学者大多数从单个指标来测量移民社会融合水平,而Han Entzinger 和Renske Biezeveld
①Alba R and Nee V.2003.Remaking the American Mainstream: Assimilation and Contemporary Immigration.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Press.
②Vigdor, Jacob. “The Economic Afermath of Hurrican Katrina.”Journal of Economic
Pespectives,2008,22(4):135-154
(2003)构建了移民社会整合测量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经济维度、文化维度、居民态度维度、法律政治维度四个方面,各维度包含一些具体的测量指标。社会经济维度包括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居住隔离和受教育程度七个测量指标;文化维度包括流入地社会基本规则和习俗态度、与流入地及家长联系的频度、配偶选择、语言能力及失范行为五个测量指标;居民态度维度包括记录在案的歧视个案数、流入地社会对移民的态度、社会政策实施效果、媒体角色四个测量指标①。二是欧盟自上而下的移民融合测量指标体系,主要由政府主导,推进移民社会融合。欧盟移民融合研究通过建立移民社会整合政策指数来测量移民融合程度,侧重于政策维度。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维度、文化唯独、法律政治维度和居民态度维度及各维度包含的测量指标。如表2-1所示
表2-1 欧盟移民社会整合指标体系
维度测量指标
社会经济维度劳动就业、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受教育水平和居住隔离
对流入地基本规则和习俗的态度、与流入地及家乡的联系频度、配偶选择、语文化维度
言能力和失范行为
法律政治维度入籍率、双重国籍率、政治参与、市民社会参与
居民态度维度纪录在案的歧视个案数、流入地对移民看法、多样化政策实施效果、媒体角色
(二)国内研究现状
社会融合是涵盖多个维度,是流入地社会的客观接纳与流动人口主动适应的双向过程,不同学者对社会融合概念与测量与不同的见解。任远,乔楠(2010)认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是一个减少排斥与逐步同化的过程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相互交往,建立关系的过程,是流入地主观期望和客观接纳相统一的过程②。周皓(2012)在对国内学者研究基础上,对社会融合进行界定,认为社会融合是流动人口逐步接受与适应流入地社会文化,强调流动人口与流入地本地居民相互交往、相互接受、相互认可、相互互补、相互交融、,最终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③。但在测量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共性,纵观国内不同学者的研究内容发现,社会融合都包含了经济融合、文化融合、社会认同和心理融合等维度(部分只是维度命名上差异),如表2-2所示。
表2-2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测量维度总结
①Han Entzinger and Renske Biezeveld,Benchmrking in Immigrant Integration,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2003
②任远,乔楠.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10(2)
③周皓.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测量及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