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第十五讲:宋明理学概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宋明理学的分期
1、北宋时期——理学的开创期: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 程颢、程颐、张载) 2、南宋及元——理学的兴盛期:朱熹(理学集大成者)、陆 九渊、许衡。 3、明初及中叶——理学的分化期:心学的兴起、对程朱理学 的批评。 4、明清时期——对理学的批评:明末清初三大家(顾炎武、 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戴震。
4、以《四书》取代了《五经》,使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 新得以复兴。( 《四书》与《五经》相比的优势 )
5、理论构建更具有哲学性、思辨性(摆脱了汉儒的宇宙论), 理论的体系化、精细化(天命之性、气质之性,德性之知、 见闻之知)。
四、宋明理学的流弊
1、宋明理学本身很好(其人不可用,其学可用),但成为统 治思想后,为统治者所利用(政教合一),反而成为戕害 人性的工具。(“礼教吃人”、以理杀人、仁与義的区别: 仁者爱人,義以正我)对妇女的压制、忠经。 2、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只能在思想、文化、教育领域 发挥作用,在现实的政治领域无能为力。“内圣”未能开 出“外王”。 3、排斥佛道,过于精英主义(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懂得)。 严于夷夏之辩,封闭保守,没有一种开放精神。 4、片面的维护等级制度,人为的造成了不平等。
宋明理学的名称
1、新儒家 2、道学 3、理学 4、宋学
二、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
1、社会原因:唐代儒学的没落(三纲不振)、五代时期鲜廉 寡耻。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平民社会的兴起(贵族的没落、 平民社会的特征)。 2、经学的衰落:汉儒的粗鄙(理论上的、现实中的表现)、 宋代的疑经思潮。 3、佛教的冲击:(三教的定位、佛教的优势:因果报应、生 死问题、烦恼问题、空的理论、唯识的理论)、儒学本身 的缺陷(过分的世俗化与政治化、理论薄弱、过于精英化、 礼的外在性与虚伪性)
五、宋明理学的派别
1、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派,主张“性即理”,“理” 客观的天理,不可改变。在方法上是“格物穷理”“居敬 涵养”。 2、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派,主张“心即理”, “理”成了主观的、活动的。在方法上是“发明本心”。 3、以张载、王夫之为代表的气论派,主张“理在气中”,理 是“气”的理,离开了气,没有“理”。在方法上是“变 化气质”。 可以看出,这三派虽然对理的看法不一样,但都主张 “理”,所以宋明时期的儒学也叫做“宋明理学”。
Biblioteka Baidu、宋明理学的特征
1、内容上关注“性与天道”的问题,重视《易传》《中庸》。 为人间道德伦理价值提供理论基础。不是“应该怎么做,而 是为什么这么做?” 2、发掘出儒家的心性理论(本体与工夫、立志),建立起儒 家的“内圣”之学。(厌弃科举、孔颜乐处)《大学》里的 儒家学问的规模。 3、反对佛道两家出世空寂的思想(出入佛老、归本六经), 出现了“淳儒”,建立起道学的无鬼论,一种积极的入世精 神。
• 绪论
• 绪论
第十五讲:宋明理学概论
一、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
三、宋明理学的特征
四、宋明理学的流弊
五、宋明理学的派别
六、宋明理学的分期
一、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统治了宋元明清思想界,长达600多年,并成为东亚(韩 国、日本、越南等)地区的主导思想。 2、提倡人的人格尊严、气节,讲求义利之辩(风俗),高扬 了道德价值理想(学圣人、内圣外王)。强调社会责任感 与民族意识、文化意识。 3、一些概念的提出:诚(诚心诚意)、天理、良心、涵养、 变化气质、人欲、道心人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