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三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三制”

摘要: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三三制”政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政权建设的一次伟大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战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也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所贯彻的民主思想也对我们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执政

一、“三三制”政权思想提出的背景

(一)提出的原因

1.实行“三三制”是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需要。自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由于敌强我弱,而且侵华政策蓄谋已久,在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就侵占了华东、华中、华南大片领土,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严重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个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军队不分内外左右,政治不分阶级党派的抗日救国的局面就朝气蓬勃地呈现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树立了一个抗日民主政权的样板,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实行“三三制”既符合中国当时的社会特征,又是争取各阶层力量支持的需要。毛泽东强调:“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的、垄断一切的权利。”1940年7月,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重要领导人都先后公开声明:共产党在敌人后方消灭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时,应该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政府人员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而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一。正因为如此,“三三制”政权得到了各阶级、阶层的热烈拥护,许多地主富农也与贫雇农、中农一样,相当踊跃地参加选举,参加到政权中来。

3.实行“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孤立顽固势力,争取中间势力的有效途径。抗战使国共两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但这种合作是建立在阶级对抗的基础上的特殊合作,时时有破裂的危险存在,必须以阶级斗争促民族斗争。自1939

年开始,虽然国民党顽固派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事端,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大局,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立场,保证了抗日统一战线的稳定性,孤立了顽固势力。在中国,由于中间势力有很大力量,所以毛泽东明确指出: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目的在于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这些阶层的争取,是孤立顽固派的一个重要步骤。

4.实行“三三制”也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证党的领导权的内在要求。抗战前后,鉴于党组织力量远远落后于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因此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要求大量地、千百倍地发展党员。然而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中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党员先进分子的作用,而“三三制”政权恰恰是对中国共产党一个极大的考验与挑战:在“三三制”民主政权中要保持党的领导地位,就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

(二)“三三制”政权思想的理论来源

毛泽东提出“三三制”政权的思想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很深的理论渊源,也与他本人的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以阶级混合作为政体混合的基础是西方古典混合政体思想的核心原则,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继承了西方的古典传统,毛泽东通过马克思主义将这种传统移植到了中国。亚里士多德最理想的混合政体是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政体,次理想的混合政体是混合了中产阶级因素的平民政体或贵族政体。毛泽东的混合政体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的次理想的混合政体,因为这种政体是以平民阶级(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为主体,结合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等),甚至容纳上层阶级因素(开明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官僚)的一种政体。这种政体尽管被毛泽东界定为阶段性的或策略性的,其理想目标仍然是社会主义纯粹政体,但将原来的斗争对象变为政体的构成要素,这对马克思主义政体思想无疑是重大的突破和挑战。另外毛泽东也从孙中山那里受到了启发。孙中山的政体思想中带有很浓的平民主义色彩,他的直接民权真的实行下来,就是一种大众普遍参与的民主。毛泽东经过苏维埃时期纯粹政体的教训后,比较深刻地领会了孙中山先生混合政体的思想,尤其是阶级混合的主张。

二、“三三制”政权的运作原则

(一)以党的领导的正确性来实现对政权的领导。抗日民主政权是人民的政权,党应该掌握政权,即“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但这种领导地位并不是通过人员数量上的优势和强制性措施实现的,而是以民主的方式,以自己领导的正确性来实现的,体现了毛泽东科学执政的思想。毛泽东特别强调:必须提倡民主作风,遇事先和党外人士商量,取得多数同意,然后去做。同时,尽量地鼓励党外人士对各种问题提出意见,并倾听他们的意见。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贯彻。在政治上,坚决贯彻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在组织上,坚决保证了参加政权工作的党外人士的职权。如陕甘宁边区党组规定:各厅、处、院轮流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参议会副议长汇报工作;每次政务会议前,由有关单位的党员领导人向非党副主席汇报会议内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取得同意后才开会,不同意便缓期开会,进行协商。共产党以自己的诚意,巩固和发展了“三三制”政权。

(二)坚持民主执政。民主执政就要扩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决定、监督范围和内容,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人。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

1.在执政方式上,采取的是民主形式。毛泽东对这一政策安排作出解释说:必须使党外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因为他们联系着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我们这样做,对于争取小资产阶级有很大影响。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目的在于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这些阶层的争取,是孤立顽固派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执政方式的民主程度可谓是空前的,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为民理念。

2.人民群众参与选举,使民主执政落到实处。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规定以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边区、县、乡三级参议会的参议员。针对各根据地的选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多人不识字的情况,一些选区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选举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条例,实行依法执政。一是建立了各级司法机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