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思考

合集下载

浅析大学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技巧

浅析大学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技巧

浅析大学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技巧1. 引言1.1 引言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作为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技巧,为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我们将明确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课程内容安排将围绕商务英语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展开,注重实践性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和手段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将重视对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我们将展示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文的讨论,希望能够为大学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

【字数:205】2. 正文2.1 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设定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大学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程设置相结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

通过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熟练掌握商务英语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邮件写作、报告撰写、商业信函等。

2. 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写作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展示,更是跨文化交际的体现。

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商务英语写作不仅是文字表达,更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练习,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商务英语写作往往是团队合作的结果,需要多方协作。

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

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应该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和创新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几点思考

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几点思考

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几点思考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Designing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for Business English courses can be a challenging task. In order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succeed in the business world, it is important to carefully consider the content, structure, and delivery of the course. In this article, I would like to share some thoughts on the key elements that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a well-rounded Business English curriculum.First and foremost, the curriculum should cover a range of language skills, including reading, writing, speaking, and listening. These skills are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a business context, whether it be writing professional emails, participating in meetings, or giving presentations. Each skill should be given equal importance in the curriculum, with opportunities provided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in each area.In addition to language skills, the curriculum should also include content related to business topics and concepts. Thiscould include modules on entrepreneurship, marketing, finance,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mong others. By including these topics, students will not only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gain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business world.Furthermore, it is important to incorporate real-world tasks and activities into the curriculum. This could involve case studies, role-plays, simulations, and group projects that require students to apply their language skills in practical scenarios. By engaging in these activities, students will develop both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their business acumen.Another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s the use of technology in the curriculum. With the increasing reliance on digital communication in the business world, students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ools such as email, video conferencing, and online collaboration platforms. Integrating these technologies into the curriculum will better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modern business environment.Finally,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flexible and adaptable to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This could involve offering different levels of courses for students with varying language proficiency, as well as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focus on specific areas of interest within the field of business. By tailoringthe curriculum to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educators can ensure that each individual is able to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 in the course.In conclusion, designing a Business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s a thoughtful and comprehensive approach. By incorporating a range of language skills, business content,real-world activities, technology, and flexibility, educators can ensure that students are well-equipped to succeed in the business world. By following these principles, educators can create a curriculum that is both engaging and effective in developing students' language and business skills.篇2Designing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for Business English courses requires a thoughtful approach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demands of the modern business world. In this article, I will discuss several key point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designing a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syllabus.1. Needs analysis: Before designing a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it is essential to conduct a thorough needs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goals of the students.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surveys, interviews, or questionnaires to gather information on th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level, industry background, job responsibilities, and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they face in their workplace.2. Objectives setting: Once the needs analysis is complete, the next step is to establish clear learning objectives for the course. These objectives should be 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and time-bound (SMART). For example, objectives could include improving students' spoken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meetings, negotiations, or presentations, enhancing their writing skills for emails, reports, or business letters, or expanding their business vocabulary.3. Content selection: The content of a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should be carefully selected to cater to th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the students. It should cover a broad range of business topics such as marketing, finance, human resourc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ddition, the course should include authentic materials such as business articles, case studies, and videos to expose students to real-world business situations.4. Skill development: A well-designed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should focus on developing the four language skill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that promoteactive participation, interac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student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to enhance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 Role-plays, simulations, debates, and group discussions are effective ways to practice using English in business contexts.5.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Assessment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measuring students' progress and identifying areas for improvement. Various assessment methods such as quizzes, tests, presentations, and projects sh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kills. Providing constructive feedback to students on their performance is essential for their continuous growth and development.6.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today's digital age, technology can be a valuable tool for enhancing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in Business English courses. Integrating online resources, multimedia materials, and communication tools such as video conferencing, chat platforms, and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can facilitate collaboration, engagement,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among students.7.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language skills, a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should also focus on developing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usiness etiquette, and networking skills can help students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global business environments and build successful relationships with colleagues and clients.In conclusion, designing an effective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students' needs, setting clear objectives, selecting relevant content, developing language skills, assessing progress, integrating technology, and foster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y following these key points, educators can create a comprehensive and engaging curriculum that equips students with the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y need to succeed in the competitive world of business.篇3Designing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for Business English courses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 Here are a few key points to consider when designing a course system for Business English:1. Needs analysis: Before designing a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it is essential to conduct a thorough needs analysis todetermine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learners. This analysis should include identifying the learners' language proficiency levels, their job roles, the industry they work in, and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y need to succeed in their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By understanding the learners' needs, course designers can tailor the curriculum to address these specific requirements.2. Setting clear objectives: Once the needs analysis is complete, it is important to set clear learning objectives for the course. These objectives should be 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and time-bound (SMART). By establishing clear objectives, learners will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what they are expected to achieve by the end of the course, and instructors can design lessons and assessments that align with these objectives.3. Curriculum structure: The curriculum for a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should be well-structured and organized to ensure that all essential language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are covered. This may include modules or units on topics such a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meetings and negotiations, presentations, writing emails and reports, and industry-specific vocabulary. Thecurriculum should also incorporat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 to keep learners engaged and motivated.4. Authentic materials: Using authentic materials in Business English courses can help learners develop their language skills in real-world contexts. Authentic materials may include business articles, case studies, reports, and 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learners' industry or field of interest. By exposing learners to authentic language input, they can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on skills and learn how to apply language in a professional setting.5.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o using authentic materials, Business English courses should incorporate practical activities that allow learners to practice and apply their language skills in realistic scenarios. These activities may include role-plays, simulations, group discussions, and presentations. Practical activities can help learners develop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 build confidence in using English in a business context, and prepare them for real-world interactions.6.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Assessment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any language course, as it allows instructors to evaluate learners' progress and provide feedback on their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in Business English courses may include written assignments, presentations, role-plays, tests, andquizzes. Feedback should be constructive and specific, highlighting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offering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practice.7. Continuous improvement: Finally, the design of a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should be a dynamic process that allows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based on feedback from learners and instructors. Course designers should regularly review and update the curriculum to ensure that it remains relevant and effective for the target audience. By seeking input from stakeholders and incorporating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designers can ensure that their program meets the needs of learners and prepares them for success in their professional endeavors.In conclusion, designing a successful curriculum for Business English courses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learners' needs, clear objectives, a well-structured curriculum, authentic materials, practical activities, effective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and a commitment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 By incorporating these key elements into the course design, instructors can create a program that equips learners with the language skills and confidence they need to thrive in the business world.。

商务英语课程设计探析

商务英语课程设计探析

商务英语课程设计探析近年来,我国的市场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国际经济社会之中,由于大批外资公司的登陆,国内人才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大。

商务英语课程不单单是提高英语水平,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的融入。

因此在此基础上探讨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标签:商务英语;ESP;课程设计0 前言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SP),是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英语。

商务英语涉及的领域较广泛,文体较多,主要是进出口贸易事务所涉及的各种英语文书,包括商业书信、合同、文件、产品说明书和各种单据等。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国际经济社会之中时,国内人才市场由于大批外资公司的登陆,对商务英语的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大。

商务英语课程不只是简单地对学员的英文水平、能力的提高,它更多地是向学员传授一种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如何和他们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

虽然世界商务英语教学发展迅速,作为中国大学经济类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课程,商务英语教学却是相对落后的。

通过对重庆地区高校主要大学商务英语课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弊端。

商务英语教学也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一种,同样具备需求分析、大纲设计、课程设计、教材选择等专门用途英语共有的方面。

所以在ESP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详尽地探讨了商务英语教学大纲的设计、课程材料选择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等多方面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1 需求分析ESP教学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原因。

学习者需求分析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通过分析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如:学习的对象、学习的时间长度及学习的环境等相关因素。

因此只有在完全的目标情景下,才能够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法。

需求分析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有助于大纲的合理制定和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商务英语教学反思,教学方法

商务英语教学反思,教学方法

对教学形式、教学模式等教学工作的学习研讨和思考: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归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

商务英语是一种特别的语体,强调在特定环境下的特种交际,具有显著的功能性和场景性。

教学重点是在商务环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其教学在理念、方法、定位和手段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强调实践、实训教学环节。

(1)建立科学合理的课改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商务英语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体现“英语”和“商务”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商务沟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

显然,以“知识传授为主”(英语语言+商务知识)的传统模式不能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因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兼顾和融合语言学习和商务知识、商务技能的学习与培养,有效衔接商务知识学习和商务操作技能训练,以“岗位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定位思路至关重要。

强化实践教学正是融合和衔接相关知识、促进各项技能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凸显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优势、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2)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的优势,融为新的复合教学方法。

商务英语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体现“英语”和“商务”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商务沟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

在教学方法上,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以方法为导向,重视学习的过程,集多种现代教学法的优势为一体。

例如:任务教学法、团队合作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交际法等。

借助活动、问题、实例、情景等展开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给学生实际运用输入的语言和专业内容的机会,增加“互动交流”,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为需求”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课程心得体会(精选5篇)

商务英语课程心得体会(精选5篇)

商务英语课程心得体会商务英语课程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务英语课程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商务英语课程心得体会1此次商务谈判实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得我们的实训即丰富又有趣,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此次实训,我们认识到:一定不能只局限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把理论的东西与实战相结合,多抓住些实战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谈判能力,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减少经济成本,赢得最大利益,成为一个成功的商务人士。

在准备谈判的阶段,我们收集了大量资料,受益匪浅。

如各阶段的谈判策略:开始阶段的策略主要是创造良好的气氛,通过寒暄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分清楚双方的合作诚意,为后一阶段做好准备;报价阶段首先要掌握报价的原则和合理方式,确定报价,通过买方接受的报价策略而确定自己的心理定价;讨价还价是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和环境进行的,具体策略包括投石问路、竞争对比策略等;在让步阶段,要通过灵活多边的价格让步,打破商务谈判的僵局,促进谈判的成功,迫使对方让步的策略有利用竞争、顺水推舟等。

在模块二外贸单证缮制中,审核合同,信用证,缮制商业发票,装箱单,提单,保单,产地证,汇票,装船通知,受益人等全部在电脑上操作,这样又让我们熟练了Office办公软件和Excel填表。

同时,通过准确无误的填这些表,培养了我的耐心细致的能力。

此次实训为我们提供如此好的锻炼学习机会,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丰富的经验!希望学校以后能有更多类似的实训,去磨砺我们,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比同级其他学生更有竞争优势﹗商务英语课程心得体会2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培养较为正确的语音语调。

重点训练交际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话题叙述及辩论能力,并逐步丰富口头词汇量及功能短语和句子,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

商务英语课程设计探析

商务英语课程设计探析

商务英语课程设计探析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商务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商业工具,逐渐成为许多企业和个人所必备的一门必修课程。

商务英语课程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学习者获取实用及时的商业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要结合实际需求,拓宽学习者的商业眼界及文化视野,从而为学习者的职业发展和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必须根据潜在学习者的需求、语言背景、学习目标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确定其教学内容。

主要原则如下:(1)邻近实用性原则
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必须具备邻近实用性原则,即课程内容必须应用于实际场景和职业,以获得最终的商业价值。

(2)灵活性原则
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必须具有灵活性原则,考虑到学习者背景,遵循学习者的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3)因材施教原则
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必须具备因材施教原则,为学习者提供适合其能力的教学内容,既不至于让学习者觉得过于简单而且无助于提高,也不至于过度难度阻碍学习。

(4)提供语言背景知识原则
1。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之我见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之我见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之我见截止2011年,教育部已经批准16所高校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

我院将于2011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

如何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招生、办学,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办出特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课程设置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才培养的一大关键。

专业课程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所学的内容及形成的知识体系,也决定着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探讨迫在眉睫。

1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1.1 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专业和课程设置说到底是选取哪些领域(学科)的知识组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人才的问题(汤智,2003:18)。

因此,要研究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必须对商务英语专业本身做出清楚地界定。

關于它的学科定位,学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目前主流观点将其定位为“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综合体,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内容除语言文学外,还涉及文化、经济、贸易、管理和法律等诸多学科”(孙湘生,2001:88)。

商务英语专业具有“交叉性”和“专门用途”这两大显著特点。

1.2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又有比较合理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陈准民,2009:5)。

由此看出,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是商务英语专业的首要目标。

与此同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商英教师输送到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也将是充分发挥我院“师范”特色的大胆尝试。

2 我院商务英语方向课程设置现状目前,我院英语商务英语方向是以“英语+商务”的模式开设课程,教学过程明确划分为基础培养阶段和专业培养阶段,但经过笔者的调查,课程设置仍存在以下问题:(1)商务知识模块课程设置缺乏连贯性系统性。

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进行了思考,运用专门用途英语领域的需求分析理论建立需求分析模型,提出了立体化的课程设置思路。

【关键词】商务英语需求分析课程设置1. 商务英语的特点和高职课程设置现状商务英语是在商务环境使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

Hughes (1995: 9)认为: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EGP)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

Strevens (1977:92)认为:ESP课程是指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原则上完全由英语学习者的功能性或功用性要求决定而不是由普通教育标准所决定的英语课程。

Strevens(1988)提出ESP课程的四个根本特征和两个可变性特征。

四个根本特征为:课程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课程在内容上与特定的专业、职业及活动有关;在词汇、语法、及语篇分析上,课程重点必须放在与特定职业及其活动的语言运用上;与EGP有显著差异。

两个可变特征为: ESP教学在语言技能的习得上有局限性,如可根据需求,仅限于某一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由此可见,商务英语课程应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和现实需求分析来设计课程、分析语言现象、编写教材并采用相应教学法。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有据的规划。

多数为英语语言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两套系统,缺乏统合。

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仿效普通高校或其他同类院校的经验为主,缺乏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层次和本地市场及本校学生的细化调查分析。

并且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不足。

2.明确目标定位课程目标和定位是课程价值观的具体化,决定了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是交际型复合型的实用人才,因此要改变以语言为本的教学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定位。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要避免与普通本科院校重合冲突,应以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情况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本地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本地企业紧密联系,明确市场需求,将培养目标定位在主要培养适应本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中低端商务从业人员。

对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又有深厚商务基础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可目前我国的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就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学方法,实行先进的实践教学法。

关键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一、引言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急需大批既懂英语又懂国际商务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在这种大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便快速发展壮大起来。

据商务英语研究会统计,全国至今已有400多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

作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但是,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太快,很多大学盲目跟风,没有按照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和规律来培养学生,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致使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在有效时间内胜任工作,开始受到用人单位的质疑。

据我们对有关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的主要缺点是:动手能力差;不愿意吃苦、受累;创新能力差;团队精神差。

(刘白玉,2006)其中“动手能力差”排在首位,不能不说明我们教学的失误。

大学的产品是学生,顾客是用人单位,如果我们提供的产品满足不了顾客的需要,我们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另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现代人才的评价要求,现代人才应当具备“求知、沟通、综合和做事”的能力。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二、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对于商务英语,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有几种比较流行的概念。

根据《剑桥国际商务英语》(BECII)的引言中所述:所谓商务英语只是商务背景下所使用的英语,它并非一种特殊的语言。

埃里斯·约翰逊认为:商务英语是特殊内容与基本内容的结合,其特殊内容是指与特定的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其基本内容是指在商务环境下基本的以及更有效的沟通能力。

学习商务英语课程心得

学习商务英语课程心得

学习商务英语课程心得
学习商务英语课程让我获益良多,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1. 提升英语能力:商务英语课程帮助我提高了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是在商务场景下的应用。

我学会了正式的商务用语和礼仪,能够更自信地与国际商务伙伴交流。

2. 拓展商务视野:通过学习商务英语,我了解到了国际商务的各个方面,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跨文化沟通等。

这使我对全球商业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3. 增强职业竞争力:商务英语的学习让我在求职中更具竞争力。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会优先考虑具备商务英语能力的候选人,因为他们能更好地与国际客户合作,为公司创造更多商业机会。

4. 建立跨文化沟通能力:商务英语课程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这是因为商务交流往往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和礼仪是促成合作关系的关键。

5. 提供实际案例:商务英语课程通常会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这使得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商务场景。

我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学到了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方法。

总的来说,学习商务英语课程不仅使我提升了语言能力,还让我具备了更丰富的商务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这将在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第一篇: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建议与思考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建议与思考引言:商务英语在我国属于特殊用途英语范畴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将其归为专业英语。

在美国,商务英语指的是“商务沟通之用语也”。

它注重的是在商务沟通中口语与书面表达的正确的字、词、句、段落甚至文章的特有结构与规律。

翻译是我们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素养。

因此,翻译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且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高职院校的翻译课程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而据我观察,翻译课程虽一直被归类于实践实训课程,但实际的翻译教学却仍是以翻译理论学习为主。

因此,我认为翻译课程教学应该进行改革,应该加强并突出高职教育这一特点。

一、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一﹚通过这两年的学习,我发现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我们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词汇量也相对较小。

在翻译过程中,即使是一般性文字材料,也会遇到生词,更何况是将来专业词汇使用较多的商务文本材料。

这样,由于专业词汇量不足,不仅使学生的翻译速度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如果学生缺乏耐心、望文生义,将难以得出准确的译文。

﹙二﹚文化背景知识缺乏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系,中西文化差异对两种语言的语义信息转换具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动物、植物、数字和颜色词汇内涵在中西方有很大的差异。

而我们学生知识面普遍不广,缺乏对翻译材料相关文化及社会背景知识的了解,往往还是习惯于用中式思维方式来理解、分析和翻译英语,对商务知识理解掌握不够,常常闹出很多笑话。

二、关于翻译教学改革的思考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是:毕业即能上岗。

这一要求就意味着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就是指能够熟练地运用翻译技巧处理商务活动中的英汉互译。

而传统的翻译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翻译教学的效果,培养的翻译人才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大学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反思

大学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反思

大学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反思在大学商务英语学习中,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商务思维。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从案例选择、教学设计和学生参与等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案例选择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过去我选择案例时,主要依据案例的难度和行业背景,但忽略了案例的实际应用性和学生的兴趣。

尽管难度适中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商务英语的基本概念,但如果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脱节太远,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今后我将更加注重选择那些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案例,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其次,教学设计也需要改进。

以往我偏向于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单向的教师讲解方式,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更加互动和参与性强的教学模式。

例如,我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并鼓励他们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和策略。

此外,我还将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案例分析的实例和资源,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除了案例选择和教学设计,学生的参与也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案例讨论缺乏积极性,容易被 passively listening 所边。

这可能与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焦虑心理有关。

因此,我计划在课堂上设置更多的小组讨论时间,鼓励学生在安全和轻松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我也会尝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模拟商务谈判、角色扮演等,以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此外,评估与反馈也是案例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以往我主要通过笔试和论文来评估学生对案例掌握的情况,但这种评估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压力,丧失学习的兴趣。

因此,今后我将采用更多形式的评估方式,例如口头报告、小组展示等,以减轻学生的压力并及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通过互评和自评来提高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对商务英语课程发展的思考(一)

对商务英语课程发展的思考(一)

对商务英语课程发展的思考(一)对商务英语课程发展的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商务英语课程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对商务英语课程发展的几点思考:一、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商务英语课程需要针对不同的学员群体,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比如,对于商务英语初学者,应该从词汇、基础语法等方面入手,让学员快速了解商务英语的基本知识;而对于商务人士来说,可以根据行业、专业等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让学员更快地掌握实战能力。

二、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商务英语课程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互联网技术融合。

可以采用线上视频教学、在线学习社区等方式,拓展教学平台,为学员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同时,也要注重线下教学模式的创新,比如增加实践课程、商务考察等实践环节,让学员得到更全面的学习体验。

三、优化教学方法商务英语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交互性。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员更加深入地理解商务英语实际运用场景,增强学习效果。

此外,通过互动在线讨论、个性化作业评估等方式,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注重学员能力培养商务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在课程中要注重学员的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模拟商务谈判、商务信函写作等方式,提升学员的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商务礼仪、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培养,让学员在跨国商务交流中更加游刃有余。

五、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商务英语课程的内容需要不断优化,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可以加入新兴商业词汇、新型商务模式等内容,让学员跟上时代步伐。

同时,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和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内容,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总之,商务英语课程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方法,针对学员需求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让商务英语教育真正服务于实际商务应用。

六、推广营销策略的创新商务英语课程的发展也需要创新的推广营销策略。

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宣传推广、口碑传播等方式,提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同时,可以与企业合作推出套餐课程、组织培训、开展线下活动等方式,扩大学员群体,增加收益。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反思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反思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反思引言: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商务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许多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存在不足之处。

因此,本文将对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现状分析1.1 课程目标设定不明确商务英语课程应旨在培养学生商务沟通能力,但目前许多课程目标设定不明确,导致教学过程缺乏重点和针对性。

1.2 教材内容过于单一现有商务英语教材大多以模拟对话和交际情景为主,忽略了商务背景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对商务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应用。

二、改进措施2.1 设定明确的课程目标为了提高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应首先设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目标应包括商务沟通能力、商务背景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与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相匹配。

2.2 丰富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教材内容应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模拟对话和交际情景,还应包括商务实例、案例分析、商务阅读和写作等内容。

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商务思维和分析能力。

2.3 引入项目实践商务英语课程的真实场景模拟对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锻炼存在局限性。

因此,我们应引入项目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进行任务驱动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4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了提高商务英语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网络资源等。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评价与改进3.1 定期评估学生综合能力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教学效果,我们应定期评估学生的商务沟通能力、商务背景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评估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调整。

3.2 学生反馈的重视与倾听我们应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评价和需求。

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结论: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商务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明确的课程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项目实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提高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于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思考

关于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思考

2011年第2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2,2011(总第126期) JO U RN AL O F M U DA N JI AN G COL L EGE O F EDU CAT ION Ser ial No 126[收稿日期]2010 09 17[作者简介]徐新宇(1968-),女,山东荣城人,山东工商学院讲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应用语言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关于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思考徐 新 宇(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摘 要] 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与学生商务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

本文在分析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设计要基于需求分析,选用真实的教学材料与学习任务,以有连贯关系的商务情景为主线,重视过程学习,促进学生任务型操练。

[关键词] 需求分析;连贯关系;商务情景;真实性任务[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2323(2011)02 0156 03一、引言为了应对 知识经济 和 全球化 时代的挑战,培养出符合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既能熟练运用外语又能通晓各种国际商务环境和商务知识,善于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各高校外语学院(系)纷纷开设各种外语课程并进行教学改革,许多院校开设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

提高商务活动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组成单位,其设计是否合理和科学对教学质量影响重大。

课程设计始于就学习需要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据此运用现有理论及实践信息编制大纲,依据大纲选编材料,确定教授这些材料的教学法,最终建立可检查达到特定目标的评估程序。

(阮绩智,2006:37)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也不例外,可视为根据现有的外语教学理论,建立课程设计计划,其中包括需求分析、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材、教学活动以及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对大学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设计的方法展开讨论。

大学商务英语教学总结

大学商务英语教学总结

大学商务英语教学总结引言:商务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现代商务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商务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商务交际能力和全球化视野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的总结,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资源、评估与实践。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1. 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商务英语作为国际商务交流的工具,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全球化视野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2.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综合考虑语言、文化、商务知识和技巧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3. 教学目标的确定商务英语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商务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资源1.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录音、视频、网络课件等,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商务英语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形成性评估和评估反馈采用形成性评估的方式,如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评估反馈。

三、评估与实践1.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商务英语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商务环境、实地考察和实习等形式,让学生接触和应用真实商务场景,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结合真实商务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商务活动的实践模拟,培养学生的商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商务英语竞赛和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商务英语竞赛和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他们与国际商务圈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结论:大学商务英语教学应注重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注重实践教学和评估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和全球化视野,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于商务英语的几点思考

关于商务英语的几点思考

关于商务英语的几点思考学生姓名:冯征学号:41032091 专业:商务英语班级:二班摘要:商务英语作为我国高校新开的专业,有着无限的发展前途,然而也是由于它的新兴性,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将这门专业办好,以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因此对于此专业的思考尤为重要,深入的思考能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也能让我们这些本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途有一个清晰地了解,是我们在大学中迅速找到自己的方向,也能更好的协助学校将商务英语发展的更好,为社会输入大量有用人才。

关键词:商务英语、前景、培养方向、必备技能、专业特色、社会需求商务英语,一个新兴的名词,在得知自己被西南财大的这个专业录取后,我才知道有这个专业的存在,其实当时内心极为沮丧,因为看到商务英语在财大是第一年开办,这也意味着自己成了试验品,而自己也是对此一无所知,未来充满了未知,自己好像陷入了困境,找不到出路。

但有句话说得好“既来之,则安之”,为了对自己的专业有些了解,我也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对此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在开学后学校安排了学科导论的课程,也让我对商务英语有了一定认识。

在此我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让自己对前途有些清晰地认识。

一、商务英语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前景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专门的英语人才有很大的需求量,因此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的设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商务英语的设置却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且目前在全国的高校中只有十五所大学拥有正规的设置资格,商务英语专业的产生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虽然英语的学习在中国已是泛滥,带专门的商务方面的人才却极为缺乏,因此设置一门专门培养商务方面人才的专业也是大势所趋。

在现代传统的英语专业已经受到了许多挑战,在2009年的就业点调查中英语专业已成为全国五个最难就业的专业之首,而在各大高校中,英语专业的设置无特色,纵走向了趋同,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应用性也不够,在全民都学英语的大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学生毫无优势可言,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及行业的需求不接口,种种这些原因造成传统英语专业面临生存危机。

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建议与意见一、建议1、改进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专业实践性,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程设置要贴近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操作能力。

对具有特殊能力的学生,要给予进一步培养。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的比重,并配备有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育资源。

学生要运用英语作为工作环境和媒介,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

3、给予在商务英语专业方向上有跨学科能力的学生继续深造的机会,将商务英语专业更加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学术方向,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商务英语,并发展商务英语研究能力。

4、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学习空间,教师以导师的角色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思维能力。

5、推动组织各种专题讨论、模拟案例分析等活动,比如学生可以举行以商务英语为主题的真实模拟案例,让学生尝试挑战现实社会的商务交流实践,增进学生对商务英语的理解,进一步丰富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意见1、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口语运用的实践,比如模拟谈判、实时议论、演讲等,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建立一套英语语言应用技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英语运用。

2、加强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以商务英语的案例和实践课程,探究教师如何进行跨文化沟通,教师要关注这一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熟悉跨文化沟通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

3、加强学生在专业课程中的认知能力,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电脑软件,让学生与仿真系统进行互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认知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获取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4、引进现代教学技术,建立网上教学平台,以便学生在家中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2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2,2011(总第126期) JO U RN AL O F M U DA N JI AN G COL L EGE O F EDU CAT ION Ser ial No 126[收稿日期]2010 09 17[作者简介]徐新宇(1968-),女,山东荣城人,山东工商学院讲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应用语言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关于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思考徐 新 宇(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摘 要] 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与学生商务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

本文在分析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设计要基于需求分析,选用真实的教学材料与学习任务,以有连贯关系的商务情景为主线,重视过程学习,促进学生任务型操练。

[关键词] 需求分析;连贯关系;商务情景;真实性任务[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2323(2011)02 0156 03一、引言为了应对 知识经济 和 全球化 时代的挑战,培养出符合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既能熟练运用外语又能通晓各种国际商务环境和商务知识,善于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各高校外语学院(系)纷纷开设各种外语课程并进行教学改革,许多院校开设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

提高商务活动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组成单位,其设计是否合理和科学对教学质量影响重大。

课程设计始于就学习需要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据此运用现有理论及实践信息编制大纲,依据大纲选编材料,确定教授这些材料的教学法,最终建立可检查达到特定目标的评估程序。

(阮绩智,2006:37)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也不例外,可视为根据现有的外语教学理论,建立课程设计计划,其中包括需求分析、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材、教学活动以及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对大学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设计的方法展开讨论。

二、大学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确立大学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保证商务英语课程成功设计和实施的前提之一。

从语言载体的角度来讲,商务英语是在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它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 )的一种(var iety)。

(王兴孙,1997:24-28)从内容而言,商务英语不能脱离商务。

商务英语既然是ESP 的一种,它就从属于英语,从本质上讲它既是一种语言教学,更是一种技能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与其社会目的相关的终端行为能力。

鉴于该课程的特征及社会对商务英语的实际需求,阮绩智(2006)认为大学商务英语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商务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各种商务环境下熟练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因此,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应包括两种不同层次的目标,即核心教学目标和从属教学目标。

具体分析如下:1.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从事商务活动的英语运用能力和水平。

这种语言交际能力不仅要求语言的正确性,而且更强调语言的恰当使用。

正确的语言措辞是保证交易过程中消除误解的有效策略之一;而特定场景下恰如其分的意思表达,是消除隔阂、缔结友好关系的方法之一。

因此,鉴于商务英语教学属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专业英语范畴,我们要遵循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思想,除了要加强学生对功能用语、语法、语言技能以及各种商务文体知识的学习,还要增进学生对交流技巧和策略的掌握与运用。

2.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从属教学目标Bro wn(2001)提出要整合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这是因为适合学生的重要课程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其实,这种基于内容的教学方法在外语教学中并不稀奇。

桂诗春教授(2004)指出,语言始终是外壳,再流利,没有内容和内涵,仍然无法交际。

商务英语教授的是一种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特别商务语体,包含商务情景下各种商务文化的交际活动。

所以,在设定商务英语从属的教学目标时,以下两个领域的学习不可缺少。

(1)跨文化交际领域商务英语教学应该首先引导学生重视跨文化交际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其次要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增加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商务特点的了解,从而形成宽泛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Big elo w (1994)提出,跨文化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能力应涵盖十个方面:对文化和组织的理解力、适应能力、建立关系能力、系统和多视角的思维能力、态度、敏感性、语言能力、文化影响下的决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李宋昊,2006:69)其中,文化影响下的决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直接影响商务贸易者能否有效参与国际贸易事务。

(2)商务专业知识我国的商务英语课程大多是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属于EG BP (English for Gener al Business P urpose)的范畴。

为此,商务英语教学应加强和丰富学生对一般核心商务载体内容(g ener al co re carr ier content o fbusiness)的了解和应用。

虽然商务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商务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但商务工作场景中所需要的一般核心商务术语、重要环节和基本概念也应得到引入。

商务英语教学离不开商务专业知识,而商务知识的恰当引入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而且还会增强学生语言操练的效果。

三、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计攻略1.采用需求分析法基于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才能成为有效的课程项目。

N unan(1988)认为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和执行的出发点。

鉴于商务英语目标的特殊性、针对性和多样性(D udley-Ev ans and T ony,1998),我们在设计课程和选定教材之前,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需求分析。

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更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消除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以及与目标的差距,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商务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是以调查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目标工作场景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为前提的,而这些调查结果又成为课程设计和编写教材的基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测试、面谈、材料收集(如日记)等。

依据Dudley-Ev ans and T ony(1998)的研究,根据分析群体的不同,需求分析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未来工作环境对学生的要求,即 目标情景分析 (targ et situation analy sis)和客观需求(objectives needs)。

第二,关于学生的分析。

具体分为:(1)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以往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因素,如学生想学的知识(wants)、方式(means)和主观需求(subjective needs);(2)学生的当前语言水平和商务知识的评估,即 目前情景分析 (present situatio n analysis);(3)学生欠缺内容(lacks)的分析,即找出工作环境对学生的要求(目标情景分析)与学生的当前语言水平和商务知识(目前情景分析)之间的差异,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往往是我们的ESP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三,对商务英语语言的分析,包括:(1)商务英语语言和技能学习的有效方式,即学习需求分析(lear ning needs analy sis);(2)专业、地道交流的语言分析(pr 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info rmatio n)。

第四,授课环境的分析,即方式分析(means analysis),通常指的是一些客观的授课条件、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室文化等。

2.选用真实的教学材料与学习任务真实性是指商务英语教材的内容要来自与商务活动相关的真实语料,任务的设计和课内外教学活动都应体现商务英语的社会文化背景。

真实的语篇包括商业演讲、报告等,可以是书面资料,也可以是一些被记录下来的影像或录音材料,它包涵了学生在未来各种商务场景下需要接触以及需要表达的各种语言类型。

目前国内出版的商务英语教材虽然比以往有较大进步,但与国外同类教材相比,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没有体现ESP课程特点的现象,所以往往难以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而国外的一些教材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比较新颖,但又未必适合我国学生。

目前出版的商务英语教材毕竟是面向大众,而不是为高校特定的学习群体度身订做的。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根据课程的需要,收集、修改一些真实语料,建立自己的教学语料库,甚至编制新教材,以用于商务英语课程教学。

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真实性的学习任务不仅强调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而且更重视在真实商务情景中合理、恰当地使用语言。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商务工作场景中,当询问来电是谁时,常用的语言是 Who s calling,please? 或 W ho s that? 而不建议用 Who are yo u? 虽然 Who are you? 没有任何语法错误,但较前者显得直接和粗鲁。

其实,在教学材料与学习任务真实性的重要性方面,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秦秀白(2003)指出,ESP的真实性不仅应体现在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训练上,而且还应体现在交际策略的培养上。

可见,采用真实性的教学材料和学习任务非常必要。

3.要有特色以有连贯关系的商务情景为主线,以任务型练习为媒介,应成为大学商务英语教学背景下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主要特色。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协会(N ational Co uncil fo r the A ccr editation o f T eacher Education)(2008)在其指导方针中要求课程设计应以以知识为基础、彼此有关联、可以共享的、前后连贯的单元,组成一个概念体系。

这种做法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程的知识框架和发展脉络,便于他们将课程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实现融会贯通。

例如,针对现实条件下在校大学生大多没有实际商务工作经验,即他们是无经验的商务英语学习者(pre-ex perience business Eng lish learner)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以有连贯关系的商务情景(coherent business situatio ns)为主线,模拟从一桩贸易业务最初的客户接待,到公司和产品的介绍、工厂参观、会议、谈判,乃至最后协议达成和执行的所有商务场景,在此项下引入各种话题和教学任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般业务的进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进行商务英语任务型操练(task-based practice),充分体现了互动、协作、实践式的学习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