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获得经验来学习掌握书本知识。陶行知提出
“生活即教育”,他把教育看成是生活原本应有的东西,不是外加
于生活之上的,由此生活与教育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真正的教
育应体现其对生活的改造作用,也必须通过生活来进行。
二者虽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生活是教育中
的一个永恒主题,生活原本是有滋有味,凸显生命的灵动的,而
学校不见了。
《水调歌头·假日》“假日几时有,无奈问青天。不知假期当
中,作业有几篇,我欲一题不做,又恐校规太严,假期不胜烦。
捧书坐桌前,好似在钻研?做数学,念英语,夜难眠。不应有偏,
为何总是感到难?人有七情六欲,学有高低深浅,此事古难全。
但愿假日多,作业能锐减。”
教学 手段
案例 分析
提问
讲授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安排
例 2 长期以来为什么谋求教育的“制度化”?通常的理由大
抵是建立正常的“教”与“学”秩序以保证教育质量;进一步问:
怎样算是“正常”的“教”与“学”秩序,唯有成套制度、密集
规范确立的才是“正常”的秩序么?“制度化”所保证的,是什
么教育质量?或谓“制度化教育”能造就人才,于是,又发生问
题:以排他性的方式(即选择性、竞争性方式)选拔与培养少数
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以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作为其根本
的目的。学校教育本身具有生活的内涵,这里有活生生的教师和
学生,这里时时刻刻发生着人与人、人与物的各种关系,这里包
含每一个身在其中的独立个体对生活的交往与理解。
然而,反观我们现当代的学校教育,结合你们自身在学校教
育中的生活体验,你们有哪些想法和感悟和大家交流呢?
学生生活——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基于以上对“生活世 界”的认识,学生生活除了强调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与周围世界 的关系,还应当那个包括学生主体对人生的理解和解释的意义世 界;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世界。也就是说,学生生活不仅包括学生 的生活环境,也包含了学生身在其中的交往与理解。
温故而知新
二.讲授新课(90 分钟)
3.以学生自身学校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交流感悟和学生及老师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阅读几本不同人生经历的著作,并访谈一些中小学生,了解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闲暇生活状况。
2.如何创设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板书: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五节 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 一、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 教育回归生活的可能性 二、学校该如何做 重建教育观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学校重心的转移
《教育学基础》教 案
课程类型
理论课□ √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课时 2
安排
教学内容: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五节 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章中“生活世界”和“学生生活”的概念,从理论和现实角度探讨学校教育回归生 活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2.引导学生思考,力图为学校教育回归生活提出一些建议和转向措施,促进学校教育良性健 康发展。
人才在当代是否合乎时宜?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制度化教育”
能否造就杰出人才?──这些都是当代国际教育舆论界就“学校 小组讨论,仁者
教育”提出的一连串问号。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见仁,智者见智。
师:以上案例都是从学生的视角反映了我国教育的一些现状
和问题,结合你们成长的经历,谈谈我国教育的问题及问题背后
的原因?里面的学生有太多的灰色体验,这些灰色体验的背后,
拓展 思考
三、拓展思考及作业(20 分钟) (一)怎样理解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的过程。请用你的观点 阐述。 (二)结合当前学校实际,谈谈教育应如何回归生活世界? (三)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 精神?
学生思考、小组 讨论、回答
四、课堂小结
学校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日常生活经验 的注意。因此,应当让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一)反思学校教育现状,分析学校教育脱离生活世界的原因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交流感悟,讨论参与) 师:同学们,基于以上观点的认同,不难发现,学生是人, 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育是生命的需要,生命理应是教育的“原 点”,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之本”。学校教育作为学生生命
通过现状反应问 题,通过案例加 深理解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二)通过案例、材料分析加深理解,剖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例 1 歌词改编: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
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
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乌鸦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
炸药包。我去炸学校,同学都说好,点燃后,快快跑,轰隆一声
谁是最主要的推手?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以上案例反映出了我国教育现实中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
的痛苦压抑的读书世界,这也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应试为
本、分数为纲,管理简单粗暴,缺乏人性化等问题。
而其后的真正推手是教育目的的异化、教育制度的滞后和教
育理念的禁锢。
(三)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回归生活的学校教育也必然应体现此意。
(3)现实要求 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 (以上讨论已有详尽论
述)
教学 手段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安排
讲授
讲授 分析
(4)人的需要 提高师生生活质量的需要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质是从关注知识转向对人的生活意义的
关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活在学校教育中的人,即教师和 学生的生活质量和人生意义。目前存在的种种师生关系恶化的现 象呼吁我们及早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2.学校教育回归生活的可能性
教学 手段
讲授
反思 提问 讨论
案例 分析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安排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生活世界——首先是哲学范畴的概念,由胡塞尔提出。生活
世界不是原始的自然世界,而是人在其中的世界;不是主客体分 离的科学世界,而是主客体和谐统一的世界;不是文本化了的符 号世界,而是生动鲜活的意义世界。所以,生活世界一定是人生 活于其中的关系世界,是对人发生意义的世界。人在生活世界中 是能动的,不依附于他人和社会的独立的个体存在。
1、理论层面 2、实践层面 (五)学校应该怎么做 1.根本上 重建教育观 (1)教材观 要改变以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难繁偏旧的状况, 而贴近学生的生活。由经验型课程向体验型课程过渡。即,尽可 能的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并且尊重学生 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解决方法,不用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要 求、限制学生的发挥。 (2)教师观 由“发号施令者”的角色转变为“合作者”“与学 生共同成长者”的角色。真正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之中,与学 生共享共创,体验成长的快乐。 (3)学生观 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受诫者,让学生从“知识的容 器”转变为具有“主体性的人”。 (4)师生观 从上下级关系、权威与服从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 (5)教学观 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建构性的交往活动过 程,是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过程。 (6)时空观 学校教育不应局限在狭小的教室,学生成长的时空 应该是充满生活气息、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学校教育应该在生 活中进行并为生活而设计,丰富学校文化的展现方式和途径。 2.实践上 学校重心的转移 (1)学校教育目的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学会更好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热爱自然、探索自然、保护 自然 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人与人的关系——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学校教育实践重心的转变 让学生转向自主的、创造性的生活 给与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重建校园文化 (3)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1.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然性
(1)哲学基础 西方哲学的转向。
现代哲学转向认为:生活高于知识,知识必须以生活为基础。
它要求超越知识论,回归生活世界。通过回归到生活世界,人与
世界的对立在生活实践中消解而成为完整的人。
(2)理论基础 杜威与陶行知的“生活”与“教育”理论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学校中引进社会活动,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