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时代翻译理论发展

合集下载

后殖民主义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

后殖民主义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
后 殖 民 主 义 与 当 代 翻 译 理 论 研 究
胡 希
( 江西 师范 大学 国际 教 育 学 院 , 江 西 南 昌 3 3 0 0 0 0 )
摘 要 :2 0 世 纪8 0年 代 末 , 后 殖 民 主 义 将 翻 译 与 文 化 联 系. 重 新 审视 翻 译 中 的权 力 关 系及 其 在 翻 译 中 的作 用 。 本 文 主
决 心 征 服 Ma d a me 。 显 然 这 一 行 动 不 是 出 于 爱 情 而 是 出 于 对 梦 想 和 成 功 的渴 望 。 应 该 说 ,与Ma d a me 的这段 恋情是J u l i a n “ 虚伪 ” 手 段 的第 一 次 展 现 。 如 果 说 于 连 与 Ma d a me 的 感 情 还 算 比较 “ 纯 洁” 的话 , 那 么 与 Ma t h i l d e 的爱情 对J u l i a n “ 虚伪 ” 手 段 的展 现 就 更 加 深 入 。 同第 一 次 爱 情 经历 一 样 , J u l i a n 同 Ma t h i l d e 的 爱 情 也 是 从 被 动 开 始 的 。 出身 贵 族 、 举止娴雅 、 富 于 浪 漫 幻 想 的 Ma t h i l d e 热 切 地 盼 望 着 这 种 恋 爱 的 奇 迹 会 出
要 论 述 后 殖 民理 论 与翻 译 理 论 的 关 系 ,选 取 后 殖 民主 义 的代
表 人 物 分 析 后 殖 民主 义翻 译 理 论 的 意 义 ,而 把 后 殖 民 写作 和 当代 翻 译 研 究联 系起 来 , 既 可 拓 宽各 自的研 究视 野 , 又 可加 强
后 殖 民主 义研 究 . 加 深对 当代 翻 译 理 论 研 究 的认 识 。
系 。 不仅 如此 , 用后殖 民主义理论重新翻译文本 , 还 会 深 入 剖 析其译文与其 文字背后蕴含 的文化 、 宗教、 地缘、 政 治 之 间 存 在 的 千丝 万缕 的关 系 。 在翻译过程 中, 也 考 虑 在 颠 覆 现 存 地 缘 政 治权力体 系 , 重 构 国 际 正 义 的 政 治 框 架 中 的积 极 而 独 特 的 作用 。 二、 后 殖 民主 义 与 当代 翻 译 理 论 研 究 的 发展 其 实 ,早 在 二 战 后 就 产 生 了 “ 后殖 民” ( p o s t — c o l o n i a 1 ) 一 词, 用 以代 指那 些 独立 的 ( 前) 殖 民 国家 。首先 《 东方 主 义》 ( O r i e n t a l i s m) 中萨义德认 为 “ o r i e n t a l i s m” 有三 种含 义 . 而 汉 语 则是 无 法 翻译 的 。 第 一 层 是 指 传 统 意 义 的学 科 名 称 “ 东方学” : 第 二 层是 西方 的 东 方 主 义 的 渊 源 :第 三层 是 西 方 的 东 方 主 义 式 的 思维 方 式 和话 语 习惯 。 后 殖 民 主 义 以 西 方 文化 为 中心 . 从 特定的特权视角审视这个世界 , 关注文本的文化转 向。 促 使 文 化 翻译 应 运 而 生 。 萨 义 德 认 为 尽 管 产 生 冲 突 和矛 盾 . 但 是 不 能 脱离 后殖 民 主 义 的 后 现 代 语 境 。然 而 . 应 该 看 到 一 直 以来 . 语 言 学 的对 等论 束 缚 了 翻译 的进 一 步发 展 。 因此 , 在 当今 世 界 经 济 全球 化 和 文 化 多 元 化 的 背 景 下 。文 化 翻译 比语 言 学 翻 译 更 具 现 实 的进 步 性 。 1 9 7 2 年 ,美 国 翻 译 学 者 霍 姆 斯 ( J a m e s t e i f n g , h y p o c i r t i c a l l y 。 根 据 上 面 的 统 计 结 果 可 以看 出 . 由于 挣 扎 在 一 个 残 酷 、 自私 的上 流社 会 的 艰 辛 环 境 中 , J u l i a n 对平 等 真 诚 的 爱 的 追求 受 到 压 抑 , 并 使得灵魂也受到扭 曲, 伴 随 而 来 的 就产生“ 伪爱 ” 和恨 意 , 最终 毁 灭 了 自己 , 连 可 能 的 政 治选 择 都 达不到。 三、 结 语 语 料 库 检 索 利 用计 算机 的强 大功 能 。 进行快速 、 准 确 的分 析, 既有定量分析 , 又有 定 性 的 功 能 解 释 , 对 语 言 的 描 写 比较 全面 。 因为 在 准 确 的统 计 数 据 和 真 实 的 语 境 中 , 我 们 可 以对 文 本 的 主要 内 容 、人 物 塑 造 和 主题 进 行 精 确 的分 析 和 准 确 的 概 括 。语料库 检索 软件w o r d s mi t h 6 . 0 以 强 大 检 索 能 力 向 我 们 表 明, 把 语 料 库 检 索 软件 用 于 文 学 文 本 的 分 析 , 可 以 准 确 而 快 速 地揭示文本的写作风格 、 人 物 刻 画和 主 题 。 通过使用w o r d s m i t h 语料库检索软件 , 笔者对 《 红与黑》 进 行 了分 析 。在 上 文 中 , 笔 者 首 先 利 用W O r d s m i t h 自动 生 成 词 表 功 能分 析 了 《 红与黑》 的文

后殖民理论与翻译策略研究

后殖民理论与翻译策略研究
理 论 本 身 的 复 杂 性 , 们 应 以更 广 阔 的 视 野 , 后 殖 民 理 论 我 对
件 下翻译 实践 的过程 .认 为不 同 的文 化之 间存在 着权 利差 异 。关注 隐藏在译本 背后 的两种 文化 之 间的权力 斗争 和权 力 运作 , 旨在通 过 描述 存在 于不 同民族 、 同文 化 、 同种 不 不 族 和不 同语 言之 间的不平 等和不 对称 的关 系来深 化对 翻译
垂 熏 誊 毫 曩誊 一 量誊i曩 蓦 。 囊 蕾 量 誊 善 曩 薹 ≯叠 参 誊 重量 誊
囊曩 ≥ 善
2年 中刊 资 o 旬 又放 封 l 2
国凹殴@团蚴
后 殖 民 理 论 与 翻 译 策 略 研 究
文 宇
( 庆工商大 学 融智学 院 , 重 重庆 4 03 ) 0 0 3
实 践 的认 识 。
二 、 殖 民 理 论 及 其 发 展 后
源流多角 度 、 多层 面地进行考 察。 随着 后殖 民主 义理 论 向人文 社会 科 学 的不 断渗 透 . 许 多学者 通过后 殖 民视 角进行 翻译研 究 .在将翻译 置 于社 会 文化 、 治 、 力意识 形 态等 外部 历史 环 境 中的 同时 , 将 政 权 还 帝 国主义的殖 民侵略 、文化 霸权 主义 、语 言殖 民与文 化殖 民、 三世界 的文化 抵抗 等对 翻译 的影 响纳 入 翻译 研究 . 第 深 刻揭示 了难为 人们所洞 察 的翻译 与帝 国、 翻译 与意 识形态 、
首 次将西方 对殖 民地进行 文化殖 民的事实 及后果 纳入 自己
的研究 范围 , 研究 中心从 文本形 式转 移到 文化政 治之 上 , 将 显 示 了西 方 当 代 理 论 批 评 在 “ 现 代 主 义 之 后 ” 一 种 新 的 后 的

后殖民主义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论文

后殖民主义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论文

后殖民主义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论文后殖民主义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论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后殖民主义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引言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反映殖民主义统治下以文学形式反映第三世界生活的后殖民文学,进一步探究诸如语言问题、教育问题、民族文化与文学等问题的后殖民主义批评及文化视域下集中表达后殖民思潮的理论主旨等方面。

本文拟以西方后殖民理论对当代文化翻译批评理论中的影响,以期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建设给予批判性提问和参与性思考。

在当代翻译理论研究中,后殖民主义俨然成为一个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否则将导致翻译过程中无法彰显不同文化间不对称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不仅如此,用后殖民主义理论重新翻译文本,还会深入剖析其译文与其文字背后蕴含的文化、宗教、地缘、政治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翻译过程中,也考虑在颠覆现存地缘政治权力体系,重构国际正义的政治框架中的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二、后殖民主义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其实,早在二战后就产生了“后殖民”(post—colonial)一词,用以代指那些独立的(前)殖民国家。

首先《东方主义》(Orientalism)中萨义德认为“orientalism”有三种含义,而汉语则是无法翻译的。

第一层是指传统意义的学科名称“东方学”;第二层是西方的东方主义的渊源;第三层是西方的东方主义式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习惯。

后殖民主义以西方文化为中心,从特定的特权视角审视这个世界,关注文本的文化转向,促使文化翻译应运而生。

萨义德认为尽管产生冲突和矛盾,但是不能脱离后殖民主义的后现代语境。

然而,应该看到一直以来,语言学的对等论束缚了翻译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翻译比语言学翻译更具现实的进步性。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问题。
文化霸权与文化多样性的平衡
文化霸权的抵制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反对文化霸权,强调对 弱势文化的关注和尊重。但在实际操作中, 如何抵制文化霸权,避免对弱势文化的刻板 印象和歧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强调文化多样性,提倡 在翻译中体现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然而 ,如何在翻译中平衡不同文化的表达,避免 文化冲突和误解,是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需 要解决的问题。
翻译过程中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冲突
意识形态的影响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涉及到不 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碰撞和交融。后殖民 主义翻译理论需要关注意识形态对翻译过程 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翻译中体现不同意识 形态的交锋和对话。
价值观的冲突与调和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可能存在冲突和差 异。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需要解决如何在翻 译中调和不同价值观的矛盾,寻求共同点和 契合点,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创译策略
创译策略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的创造性,通过对源文本进行创 新性解读和重构,为目标读者呈 现独特的文化体验。后殖民主义 翻译理论鼓励译者发挥创造性, 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在后殖民主义翻译中的应用前景
要点一
机器翻译辅助
人工智能技术为机器翻译提供了强大 的支持,可以辅助译者进行快速、高 效的翻译。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需要 关注机器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探讨其局限性及与人工翻译的互补 性。
语言权力关系
全球化进程中,语言权力关系对 翻译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后殖民 主义翻译理论需要揭示语言与权 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推动语言平 等与多样性。
翻译伦理
在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伦理问题 愈发凸显。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需要关注翻译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如文化尊重、信息对等、责任 担当等。

后殖民主义:理论、文化与全球视角

后殖民主义:理论、文化与全球视角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回应
• 回应批判,强调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历史和文化现象的复杂性关注 • 反思全球化,关注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 强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后殖民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实践中的局限性
• 后殖民主义理论难以解释全球化背景下的所有文化现象 • 后殖民主义理论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可能过于强调文化因 素 • 后殖民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策略和途径有待探讨
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 分析后殖民主义对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 探讨后殖民主义对南南合作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 倡导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05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批判与反思
后殖民主义理论面临的批判及其回应
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批判
• 批判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历史的简化和过度政治化 • 质疑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全球化的乐观态度 • 批评后殖民主义理论对文化多样性的过度强调
• 分析电影中的后殖民主义元素 • 揭示电影对印度教育制度和全球化的批判 • 倡导文化多样性和创新意识
中国文学作品《活着》
• 分析作品中的后殖民主义元素 • 揭示作品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 倡导文化抵抗和政治抵抗
04
后殖民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后殖民主义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对国际政治权力的挑战
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探讨
全球化
• 强调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 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抵抗和政治抵抗 • 倡导全球公民意识和国际正义
本土化
• 强调本土化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 探讨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抵抗和政治抵抗 • 倡导本土文化传统和全球公民意识
03
后殖民主义文化分析的方法与策略
后殖民主义:理论、文化与全球视角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新发展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新发展

三、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它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翻译研究。 这一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的生态平衡和和谐。根据生态翻译学的观点,翻译是一 个适应和选择的过程,译者需要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寻找与原文最匹配的译文, 以实现整体生态的平衡。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引导我们在翻 译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西方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理论主张 翻译时应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力求使目标语读者在阅读翻译文本时能够产生与 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功能对等理论强调意义对等和风格对等,以及在翻 译过程中应注重传达原文的情感、语气和语境。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用 的框架,帮助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更准确、更自然的表达。
六、结论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新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来认识和理 解翻译这一复杂的过程。这些新发展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知识,也为我们提供 了更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积极 和学习这些新理论和新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参考内容
四、后殖民翻译理论
后殖民翻译理论的是文化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翻译的影响。这一理论主张 在翻译过程中应尊重源文化的差异和特点,反对文化霸权和殖民文化的单一化。 后殖民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保持中立和客观,避免将某种特定的文 化价值观强加给其他文化。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翻译在不同文化交流中的 复杂性和多元性,并引导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新发展
目录
01 一、文化翻译观
03 三、生态翻译学
02 二、功能对等理论 04 四、后殖民翻译理论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后殖民翻译研究将翻译纳入到国际政治文化
的框架之中,注重分析蕴涵在翻译文本中的 权力关系和历史语境,探索翻译在帝国主义 文化霸权的建构和解构过程中的作用,强调 翻译的文化和政治功能,对传统翻译研究构 成了巨大的挑战,为新世纪的翻译研究提供 了全新的视角和思维空间。
首先,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尚未形成一套完整 的翻译理论体系。印度或 巴西等国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相当 大的影响力和指导性,但是这些理论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国家、具体 的文化或是具体的领域而形成的翻译理论,许多国家虽然或多或少都受 到了殖民的影响,但殖民的程度各不相同。 其次,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旨在揭露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在翻译中形成的 不平等的关系和秩序,旨在通过理论研究揭示这种权力差异并通过努力消 解这种差异,进而达到各种翻译文化的平等共处。但是,后殖民主义翻译 理论对这种权力差异的过分强调容易使第三世界人们产生对西方文化的 敌视,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西方文化强烈的抵制情绪,进而导致 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自恋情结,阻碍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有益交流,不利于 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这便背离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初衷。 最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仅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强调东方对西方文化霸 权的对抗,但是却忽视或是回避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其实,东 西方文化间形成的权力差异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其历史原因,也与经济、 政治以及文化传统都有紧密的关系。虽然有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或多 或少的对其他的影响因素也做了论述,但还是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没 有进行全面地论述。
铁木志科 (Maria Tymczko): 通过分析翻译在爱尔兰民族文化复兴和爱尔兰的政治独立过
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翻译与意识形态,政治斗争等密 切相关,是殖民地人民反殖民斗争的重要武器。 代表作: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 Early Irish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1999)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与殖民关系探究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与殖民关系探究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与殖民关系探究
后殖民主义是指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潮流,其提出了对殖民主义及其遗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观点。

在这个视角下,翻译也成为了被重新审视的对象。

本文将探讨后
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与殖民关系的联系与影响。

首先,翻译可以被看作是殖民主义时代文化扩张和海外征服的一种手段。

在殖民主义
时期,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和掠夺的方式,把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强加于殖民地的居民,而翻
译则被用作对殖民地文化的转译和消化,以便更好地实现殖民目的。

以印度为例,英国殖
民政府将英语推广于印度,禁止使用印度本土的语言,翻译也是为了将西方文化和思想灌
输给印度人。

其次,翻译在后殖民时期发生了转变。

随着殖民主义体系的逐渐解体,被殖民地抵制
并且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翻译也被借用、转化来“回应”和“抵制”殖民统治,渐渐地
成为了被动抵抗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

以印度翻译为例,随着后殖民时期印度的独立,印
度本土语言的复兴引起了对印度语言文学的翻译热潮。

最后,后殖民主义不仅影响了翻译实践的实质性变化,还对翻译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后殖民主义提倡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和抵制精英主义,同时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

基于这一理论框架,翻译理论探讨了文化的相互影响,翻译成为一种面对多元文化和跨文
化交流的解决方式。

后殖民时代翻译理论发展课件

后殖民时代翻译理论发展课件

04后殖Βιβλιοθήκη 翻译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理论局限性
文化背景差异
后殖民翻译理论主要源于西方语境,对于非西方文化背景的翻译 实践可能存在解释力不足的情况。
语言与文化相对主义
后殖民翻译理论强调语言与文化的相对性,可能导致对某些语言和 文化现象的过度解读或误读。
政治色彩浓厚
后殖民翻译理论往往与政治、权力、身份等议题紧密相关,这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纯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跨文化交流与对话
跨文化交流与对话是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另一重要观点,它强调不同文化间的平等交流和互动。
在跨文化交流与对话中,译者需要充分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和目标文化的需求,通过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能够传 达原作的文化内涵,同时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
03
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是后殖民翻译理论应用的重要领域 之一。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关注原作的 文化背景、语言风格和主题思想,同时也要 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后殖 民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尊重原 作的文化多样性,同时也要关注目标读者的 文化认同感。
例如,在翻译包含特定文化意象或表达方式 的文学作品时,译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解 释和注释,以帮助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

THANK YOU
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1 2
语言学视角
后殖民翻译理论需要与语言学理论相结合,深入 探讨语言、文化和身份之间的复杂关系。
比较文学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翻译,可以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后殖民翻译理论。
3
社会学与历史学视角
将翻译研究置于更广泛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有 助于揭示翻译与权力、身份、记忆等议题的深层 联系。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爱尔兰的语境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意义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局限
爱尔兰的语境
• 迈克尔· 克罗宁(Michael Cronin)
• 都柏林城市大学翻译与文本研究中心讲座教授、 主任,著有多部专著,如《翻译爱尔兰》 (Translating Ireland,1996)、《翻译与全球化》 (Translation and Globalisation,2003)以及《翻译与 身份》(Translation and Identity,2006)等。
2019/3/12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局限
• 首先,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翻译理论 体系。印度或巴西等国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体系虽然形 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指导性,但是这些 理论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国家、具体的文化或是具体的 领域而形成的翻译理论,许多国家虽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殖 民的影响,但殖民的程度各不相同。显然,每个国家的历史 和文化迥然不同,因此各自所构建的翻译理论也难以具有广 泛的适用性,无法建立一种系统的翻译理论。而中国等另外 一些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盛行的国家,虽然翻译理论家们对 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多为评介和纯 理论思考,研究视野比较狭窄,且有脱离本国翻译史实之嫌, 更加难以形成完整的翻译理论体系。
2019/3/12
• 1641年,爱尔兰人再次爆发反抗运动,这次是以天主教徒 对于英国新教徒的反抗作为主轴。1649年,克伦威尔率英 军镇压了这次起义,整个爱尔兰终于在实质上完全置于英 国统治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大致上在1800年左右,英语在 爱尔兰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强势语言。在爱尔兰岛 上,几乎任何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上享有权势的人, 使用的都是英语,而不是爱尔兰语。虽然如此,爱尔兰语 仍然有400万左右的使用人口,但多数都是属于下层阶级 的农民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Example 2



真是天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红楼梦》 第十一回) I know “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predictable”…..(Hawkes,1973:155) Truly, “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 befalls men overnight”……(the Yangs,1978:231)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始于 20世纪 80年代,是建立在解 构主义、 阐释学、 多元系统论、 描写主义、 目的论 和新历史主义基础上的翻译研究的新视角。该理论“从 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审视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翻译行为, 关注隐藏在译文背后的两种文化间的权力争斗和权力运 作,认为不同文化间存在着权力差异,不同文化间从未有 过真正平等的对话” 。由于后殖民语境下存在着政治 经济的不平等,便产生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 力差异,翻译难以实现人们预期的平等对话和信息转换。
巴巴
波斯裔美国学者霍米· 巴巴后殖民批评理论代 表了当代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发展的最新 阶段,即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批评。这种批评 的特征在于通过其混杂策略消解了西方帝国的 文化霸权,实现了第三世界批评从边缘向中心 的运动,导致了文化多样性的真正实现。
异化

异化指的是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 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标语。 为了挑战英美文化中一直被认为是唯一有效的 归化翻译法,Lawrence Venuti提出了‘抵抗式’ 翻译理论,即异化的翻译策略,使异语读者和 译者摆脱来自强势文化的各种限制”。
例 3.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启示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启示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启示【摘要】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探讨了翻译中的权力关系和文化认同,对中国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在中国翻译实践中,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强调文化平等和尊重,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这一理论的应用不仅推动了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也面临着挑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应用。

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将在中国翻译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构建平等互利的国际翻译关系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中国翻译研究、启示、意义、实践、发展、文化、影响、挑战、应用前景1. 引言1.1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启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提醒我们要反思西方中心主义对翻译研究的影响,不再简单地将西方文化视作标准,而是应该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强调平等和尊重,主张在翻译实践中尊重原文作者的意图和文化背景,避免对原文内容的误解和歪曲。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鼓励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倡导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认同。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为中国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与进步。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积极借鉴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推动中国翻译研究走向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

2. 正文2.1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应当被看作是文化传递和权力关系的重要手段。

翻译不仅仅是为了传达原文的意思,更是在不同文化和权力结构之间进行交流和表达。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关注翻译中的政治和权力问题,强调翻译的背景和条件对翻译结果的影响。

翻译者的文化身份、政治立场、社会地位等因素都会对翻译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翻译不应被视为中立客观的行为。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述评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述评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述评作者:陈蕾黄菲菲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07期【摘要】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它是将翻译研究置于后殖民主义这一大背景下的翻译理论新视角。

本文主要概述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其理论价值和局限性,并客观分析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理论价值;局限性;文化排外0 引言作为一种理论批评话语,后殖民主义理论“首次将西方对东方进行文化殖民的事实及后果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将研究中心从文本形式转移到文化政治批评上来,显示了一种新的动向”,(张京媛,1999:4-5)可谓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文化界和文学理论界从边缘走向中心的最新理论思潮之一。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源自于后殖民主义理论。

将翻译的有关问题置于后殖民主义这一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既符合文化学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前殖民地国家意欲寻求并确定自身文化身份的强烈愿望。

本文主要概述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其理论价值和局限性,并客观分析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

1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其代表人物1.1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建立在解构主义、阐释学、多元系统论、描写主义、目的论和新历史主义基础上的翻译理论的新视角。

将该理论作为一个正式问题提出的是英国学者罗宾逊。

他在《翻译与帝国:后殖民主义理论阐释》一书中指出,“全球化使得一直被压抑在文化边缘地带的旧殖民地国家的文化身份变得日益模糊起来,那里的知识分子迫切需要寻找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文化身份的认同”。

(Robinson,1997:25)该理论“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审视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翻译行为,关注隐藏在译文背后的两种文化间的权力争斗和权力运作,认为不同文化间存在着权力差异,不同文化间从未有过真正平等的对话”。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综述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综述

2332019年02期总第442期ENGLISH ON CAMPUS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综述文/霍妍【摘要】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旧殖民地国家的学者通过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这个巨大的话语场寻找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认同,最终希望通过建立东西方平等的话语权利,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翻译;文化侵略;话语权利【作者简介】霍妍(1982.10.22-),黑龙江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

译家们所做的工作。

3.霍米·巴巴(Homi Bhabha) 的翻译理论概述。

这位1949年出生于印度孟买,在英国牛津获取博士学位著名的后殖民批评家,其批评理论代表了当代西方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发展的最新阶段——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批评,理论要旨是通过杂糅策略消解西方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实现第三世界批评走向中心的运动,导致文化多样性的景观。

霍米·巴巴在此理论语境下,有力地冲击了语言中心主义模式,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Homi Bhahha 1994)巴巴从文化层面上消解了罗各斯中心主义,为70年代以来两方译论领域兴起的文化转向之潮呐喊助威,也为后现代语境下的西方文化批评的经典理论宝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巴巴专门对 “不可译性”问题作了全新的讨论。

在他看来,“文化翻译”就是指“新颖性”,一种本雅明所描述的“语言的异域性”。

(John 1965)总之,巴巴运用了这种貌似戏拟实则犀利的非边缘化批评方法,实现了对帝国主义话语霸权的消解,使第三世界批评家从边缘走向中心,与他最近提倡的“少数人化”策略一脉相通,因为这是另一种全球化,大加张扬边缘走向中心的问题。

三、结论任何民族的文化,无论是第一世界还是第三世界。

都是开放性而非封闭性的。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当发生在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时。

必然会产生不平衡的文化流动。

这种文化的强弱关系不是永恒不变的。

后殖民理论【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后殖民理论【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后殖民理论【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摘要:翻译伦理一、后殖民翻译研究概况后殖民翻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后殖民翻译研究的方法论要求对翻译实践进行文化考古式的实地考察,并发现了影响翻译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权力差异,从而证明了“语言学实验室”里的翻译研究关于“文化平等”和“语言平等”的理论预设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民族主义”同样是一种信念,认为某一群体的全体成员拥有某一共同的遗产,如文化、语言、历史、意识形态、遗传或种族背景等等,同时认为:(1)那些不具备这些特征的“群体内成员”应该被清除、放逐或剥夺其投票及其他权力;(2)所有外国的影响,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有害的,理应抵制;(3)任何种族、人种、文化或语言的混合或杂合都是不纯洁的,理应清除摘要: 在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流派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传统的翻译理论仅仅把翻译当作一种语言行为或文本行为。

后殖民翻译理论戳穿了语言乌托邦的神话。

后殖民研究视角给予翻译研究的启示在于它视翻译为殖民文化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及文化帝国主义思想观念对外进行霸权扩张的工具,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权力差异语境下不平等对话的产物。

关键词: 后殖民翻译理论“暴力政治” 翻译伦理一、后殖民翻译研究概况后殖民翻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该理论从后殖民视角反观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翻译行为,关注隐藏在译文变形和置换背后的两种文化之间权力争斗和权力运作,认为不同文化间存在着权力差异,不同文化间从未有过平等对话,进而否定传统翻译理论中关于语言平等、文化平等这类带有乌托邦性质的理论预设,最终否认追求意义对等或语义等值的翻译理想。

后殖民翻译理论以权力差异理论为先导,借助新历史主义的历史描写的方式观察、研究和解释权力差异语境中译者自觉与不自觉的价值取向、翻译行为和策略选择。

后殖民主义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解构主义、阐释学、多元系统论、描写主义、目的论和新历史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
《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重释》 P-562
坎波斯兄弟:巴西食人主义翻译观
1 “吃人”的源流与演变
16 世纪初, 在现属巴西的一个叫Tupinamba 的部落里,一位来 自葡萄牙的天主教传教士被部落成员吃掉了。此事在葡萄牙及欧 洲引起不少震动,"cannibal"这个词也自此进入欧洲的语言。此 后,欧洲人一看到这个词心里便有些难受,甚至厌恶。
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巴西在文化上主要是葡萄牙及欧洲文化的延伸,没有自己的 特色。而实际上巴西拥有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欧洲的、非洲的、亚洲的、土著 的,等等。百年庆典触发了学人们的反思。大家认为巴西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的 “ 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宣扬自己的“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
铁木志科---爱尔兰殖民文学的发现
铁木志科---爱尔兰殖民文学的发现
玛丽亚·铁木志科博士-----翻译研究描写学派的重要代表 人物之一
侧重于翻译的文化研究,现为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比较文 学系教授,兼任英国沃里克大学英国及比较文化研究中 心名誉教授
早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凯尔特语言文学系,在文学与语言 学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这使得她得以在翻译领域左右 逢源,既可以从宏观的文化角度,又可从微观的语言学 角度审视翻译
罗宾逊:翻译与殖民帝国
翻译身体学
他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一方面受到来自身体之外的普遍社会 规范的约束,一方面来自身体内部的本能反应,使身体内在于翻译。 罗宾逊又进一步把后者区分为两个方面,即:1) 翻译的个人身体学 (the idiosomatics of translation) 。它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经历 了完全来自个人的身心感受。
后殖民翻译研究
尼兰贾纳、铁木志科、罗宾逊、坎波斯兄弟
尼兰贾纳:寻找殖民翻译的方位
尼兰贾纳:寻找殖民翻译的方位
尼兰贾纳作为后殖民译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于1992 年出版了著作《为翻译定位:历史、 后结构主义与 殖民语境》。在书中,她表达了翻译是如何被殖民 者用来构建被改写的东方意象。 同时,在翻译和改 写中,殖民者又是怎样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 在他者身上的。翻译:一种“ Nhomakorabea声”的对话
语言学、功能学、文化学三个流派分别集中于对“对等”、“功能” 和“规范”等抽象概念的研究上, 片面强调外部因素对译者翻译活 动的制约, 而忽视了译者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罗宾逊(DouglasRobinson)--- 译者的主观感受和个人体验作为翻译研 究的出发点。
罗宾逊从译者个体的主体性出发, 将翻译视为在译者和原文作者以 及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同时展开的一场“双声”的对话,揭示了翻译 活动的动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凸显了译者作为个体在翻译 活动进行中的主观感受等即时性因素的影响。
殊不知,Tupinamba 人吃人是带着敬意和有特殊用意的:吃人是 为了获取力量,精神的或肉体的,或兼而有之。他们只吃三类人: 强壮的人(己方的或敌方的),有权势而又受人尊敬的人,通灵 通神的人。总之,他们愿意吃的人都是他们心怀敬意的人。三百 多年过去了。人们对此事似已渐渐淡忘。
20 世纪20 年代,巴西在庆祝独立一百周年(巴西于1822 年摆脱葡萄牙殖民统治 而独立)前后出现了一股文化反思热。学者们以“吃人”为切入点,重新审视曾 作为殖民地的巴西及拉美各国与各自的旧宗主国及欧洲在文化上的关系。
1 玛丽亚·铁木志科的翻译观
1.1 翻译的定义
铁木志科从描写学派的视角把翻译定义为在研究翻译的过 程、产品与功能的时候,把翻译实践置于时间之中。广而言 之,也就是把翻译实践置于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之 中加以研究。铁木志科指出,翻译作为语言艺术,一直被认 为是一种与时间无涉(timeless)的语言规则(导致理论的 规范化),或者被认为是一种超越一切的灵感( 导致彻底 否定理论); 而强调翻译的实质,把时间与空间作为翻译 研究的基础的研究方法,则把翻译理论引向了新的方向。
3 )“具有确认作用的行为” (act of affirmative play)——译文使原文的“后 世”(afterlife)得到确认;
4 )“ 输血行为” (act of blood transfusion)——这与“滋养行为”类似。
按此观点,原文、原文所化用的别人的东西都是“父”,在 “弑”、“吃”、“消化”了“父”之后, 得其“ 滋养”, “ 忘其形貌”(dis-memory),进行新的创造。而且,新创造 的译文比原文更重要,因为译文既秉承了“父”的精髓,又有创 新,而且它使原文的“后世”(afterlife) 得到确认,即生命有了延 伸。 欧美文化的影响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开始时强调吃透、消化原 文,借重目的语的文学传统和文化积淀进行创造性翻译;后来走 上了解构主义道路,强调译文与原文是平等互补的对话关系,甚 至认为译文比原文更重要。
铁木志科对翻译研究的贡献在于她创造性地将雅可布逊 (Roman Jakobson)关于人类思维两大基本方式的区分应用于翻 译研究领域,强调了翻译的换喻过程(metonymic process)
暗喻,指的是选择与替换 (selection/substitution)。
长期以来,翻译一直被视为暗喻的过程,即一种语言中的字词、语法结 构、文化标记、文学形式等为另一种语言中的相应成分所替换。人们只把 翻译视为一种机械劳动,只进行字词的选择,造成译者地位一直很低
指出语言学结派合的研的究研方究法方和文法化提研供究学了派成的功方的法并范不例像。有些此人书中 想的象 发的展那。样她铁水博火采木不两志容家科,之两把长个,爱学结派尔合相兰自互己早排的斥期翻的文译态学研度究翻不和利译教于放学翻,置译提研于出究当了时 宏观和微观的相结社合会的历研史究方文法化大背景之中进行了系统的全
1963 年,Campos 出版了奠基之作OnTranslation as Creation and Criticism,正式将“吃人”思想引入翻译研究,衍生出了“吃人” 翻译理论。 在Campos 看来, 翻译可用“ 吃人”(cannibalism)一词概括。 “然而,‘吃’不是占有原文,而是解放原文,是译者吃、消化 原文后,让自己获得自由,进行创造性翻译”。
铁木志科认为,翻译过程是一个换喻过程,因此,原文本的意义在换喻过程中不可 避免地要丧失掉一部分。
一个文本的意义是由多方面决定的。文本的多重意义自然能够唤起读者对文本所在 的整个文化领域(例如风俗习惯、法律、物质条件和文学规范等)的联想,而翻译 并不能全部再现这些信息。
受到译者所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自身地位及翻译目的的影响,译者必须做出抉 择,选择他想要转换的文本意义,而不是全部意义。全面“忠实”地再现原文,作 为中西方传统翻译的标准,在铁木志科看来,只是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
3 后殖民语境中翻译的使命
更加关注翻译过程中固有的政治、斗争功能。翻译不仅 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纽带,还可以反映出思想意识形态的 对话协商、文化的斗争与力量对比,以及文化的建构与 创造。后殖民翻译具有颠覆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翻译 属于权力的问题。
翻译中有一种现象:如果源语属于强势文化,译入语属 于弱势文化,那么翻译时源语文化中的很多地方就不必 明确表达出来,因为译者假定译入语读者了解强势文化 中的神话典故、历史事件以及风俗习惯等等。这种现象 本身就是文化霸权的一种表现。
罗宾逊强调的是优秀译者阅读文本时会将自我投射到以原语为 本族语的人的身体中,深刻体验他们身心的感受; 2) 翻译的意识形 态身体学(the ideosomatics of translation) ,即关于译者受意识形态 调控而对某种现象的本能反应,涉及通过个人身体感受表现出来 的社会意识形态。罗宾逊认为集体的意识形态和个人的经历感受 一起构成了人们对翻译的身心感受。
翻译就其本质而言只能是一种部分翻译,而这种部分翻译并不像传统翻译理论所认 为的那样是一个缺憾或美中不足。铁木志科认为译者的抉择正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 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而同一文本多种译本之间的区别也就在于此。
1.3 译铁早的木期研志爱究科尔的兰方专文法著学英《译后》殖为民这语种境宏下观的和翻微译观研相究:
作为研究爱尔兰文学的专家,铁木志科将后殖民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 结合起来,对爱尔兰早期文学的英译进行研究,为后殖民翻译理论做 出了贡献。
翻译描写学派的---文化转向
她的主要作品包括
a) 学术论文《后殖民写作与文学翻译》(Postcolonial Writing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铁木志科认为,翻译除这种暗喻的一面外,还应该有换喻的一面,即翻 译的联系/ 创造(connection/creation)功能。
翻译是一种换喻,透过翻译,即译者对原文进行的摆布与修改,可以清 晰的看到文化的发展、演进以及文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1.2 翻译的性质:部分翻译(partial translation)和译者的抉择
1928 年,Oswald de Andrade 正式出版了《吃人宣言》,这不仅使这场持续近10 年的反思达到了高潮,也使参与这场反思的学人们有了基本的共识或结论,即1) 巴西只有“吃掉”欧洲才能摆脱“欧洲意识”,在文化上找到自我;2)“吃掉” 应同时被理解为背离和尊重。
2 、“吃人”翻译理论与实践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吃人”翻译理论中的“解构”翻译观与欧美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代表人物Venuti 的“解构”翻译观并不完全相同。 其中最大的一点不同(甚至相反)是,Venuti 提倡异化(foreignizing) 翻译策略,而Campos 则提倡归化(domesticating)翻译策略。
她认为研究方者位在确的定扫了描研,究对深象刻,地提出揭理示论了假翻设后译,的检改验其写理性和 论来镜假 透 来设 视 详时 译 细, 作 研换(可 所 究Ta以在译喻in采的作性B取整语o;两个言C同u种文从a方化音时iln法背素g通:景、e)过从,词有宏以、选代观 及句用表的 从到爱性角 微语尔度 观篇的, 角等兰十以 度各史种望 ,个诗远 即层英镜 通次库译的 过丘本方 显林的式 微 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