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六项修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健康六项修炼》学习专题讲座之一

第一章:了解心理健康

主讲人:安岳县岳新乡初级中学田太忠

2012.07.02

第一块:本章内容摘要:

一.缔造幸福人生的首要条件是心理保健。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青少年一代的心理健康关系最为密切。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完全的健康观念应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心理健康四个不可少的条件是:①.积极的自我观念;②.恰当地认同他人;③.面对和接受现实;④.丰富的主观经验。

三.正常心理和变态心理(行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从白色到黑色之间由浅入深的渐变的过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处于过渡带的不同位置。

四.心理和身体是一体的。情绪状态和人格特征与心身健康关系密切。心身疾病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五.与心理相关的因素极为复杂,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视角讨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生物——医学的视角、心理学的视角、社会——文化的视角。每一个视角都对我们认识心理健康的起因,探寻心理保健的方法有所启示。

第二块:本章内容纲要:

一.教师职业与心理健康:

(一).完美人生的要素:

在一般意义上讲,完美的人生至少具备三个要素:工作、家庭、健康。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身体残疾、心理健康的人仍能拥有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身体健康、心理失常的则无法适应正常的生活。

(二).教师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据统计事实表明,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三).来自教师职业和生活的心理压力:

1.职责重大。

2.期望值过高。

3.角色冲突。

4.身心透支。

5.职业倦怠。

二.健康心理的特征:

(一).健康心理的界定:

1.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2.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

3.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平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4.心理健康最简洁的界定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5.健康心态的三个要点:①.善于体察自己的真实感受;②.能适度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能面对现实,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健康心理的标准:

1.正常心理的十项标准:

①.充分的适应力。

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③.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⑨.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要求作适当的满足。

2.适合于教师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

①.积极的自我观念。

②.对现实有正确的感知能力并能做出有效的适应。

③.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④.良好的人际关系。

⑤.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

⑥.适当调控情绪。

3.健康心理的四个必要条件:

①.积极的自我观念。

②.恰当的认同他人。

③.面对和接受现实。

④.丰富的主观经验。

三.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界定:

(一).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与异常的心理:

1.正常心理(健康心理)的三大功能:

①.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②.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担负起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③.能使人客观、正确地反应、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规律,适当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2.异常心理(变态心理)的标准:

①.行为偏离所处社会的规范;

②.失调行为持续存在;

③.个人内在的活动和人际活动受损害的程度。

(二).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的目标:

1.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

2.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3.预防心理问题的严重化。

4.症状的缓解或康复。

四.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一).情绪与身体健康:

不同的情绪生理反应的模式不同;情绪体验的强度不同,相应的生理反应强度也不同。

(二).性格特征与心理健康:

乐观、豁达、随遇而安,怀有“接纳自然之心”。

五.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从生物——医学的视角看心理健康:

1.遗传因素。

2.孕期及分娩。

3.生理疾病和外伤、毒品等因素。

4.内分泌异常。

5.我们得到的启示(略。见P30页启示一、二、三内容)

(二).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

①.自我超越需要;

②.自我实现需要;

③.审美需要;

④.认知需要;

⑤.尊重需要;

⑥.爱和归属需要;

⑦.安全需要;

⑧.生理需要。

2.心理压力与应激:

心理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和各种意外打击与挫折。

心理的内部压力主要来自过高的自我期待、过强的心理冲突和不健全的个性特征。

3.心理矛盾与冲突:

①.认知冲突;

②.情感冲突;

③.知情冲突;

④.动机冲突。

4.挫折反应与自我防御机制

5.我们得到的启示(略,见P37页启示一、二、三)

(三).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心理健康:

1.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

2.影响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首先,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其次,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沟通方式。3.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文化背景因素:

社会文化是一个人生活的大背景,众多的因素交互作用,置身其中,或多或少会受到牵连、熏染;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也会影响到个人心理问题的发生;目前,最值得关注的是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此外,我们居住的社区环境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4.我们得到的启示(略,见P48页启示一、二、三、四)

第三块:本章精粹语句撷取: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生活状态像是自然界绽开的花朵,每一个健康的必要条件就是一个花瓣。无所谓完美,但自然、和谐,生机盎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