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v
v
v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在极左、极右思想泛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 当时,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智慧和成就
重难点 重点 对内改革的具体内容 难点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v v v
不 走 寻 常 路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思路决定出路
十一届三 中全会
农村 经济 体制 改革
敢问路在何方
先农村 后城市 城市 经济 体制 改革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 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 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况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0
封建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 严重阻碍生产 力发展
小农经济阻碍 农业合作化 国民经济发展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私有制 公有制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放 生产力
片面追求 人民公社化 一大二公
家庭联产 吸取教训 承包责任制 体制改革
一大二公 土地公有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温故知新:
列举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主要历史事件及时间 1、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内容——主体、特点
2、一五计划的时间、特点及成就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时间、目的、实质、影响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的是?八大的内容
5、左倾错误泛滥的时间、表现、标志、影响
6、1960年八字方针指的是
7、在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 得总结
A
8、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 英国不发愁。这首民歌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现象?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B
9、“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 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 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一、思路决定出路——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方针:经济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揭开经济改革的序幕,开创现代化建 市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含义: 是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 包给各农户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前提: 土地公有制
3、(2011年全国卷文综17)图5所 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 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A
4、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1962年农业生产状况表
农业产值
原计划(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8.5%
C
粮 3216亿斤 3400亿斤 棉花 2200万担 2400万担
昔日小岗村 凤阳地多不打粮, 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今日小岗村
——凤阳花鼓
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温饱问 题得到了解决,但无法使农民致富,农村的劳 动力大量节省出来,那么该如何解决农民致富 和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的问题呢?
B
6、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 流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 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这个时期最可能是中 A.20世纪20年代初,因 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主义 B.20世纪40年代初,因 为俄国援助中国抗日战争 中学历史 C.20世纪50年代,因为 中国全面采取苏联建设社 会主义的模式中 D.20世纪90年代,因为 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 加强
对策: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作用: 发展乡镇企业不但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而且安置了数以 千万计的农村劳动力,稳定了农村秩序。 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全 面发展。 乡镇企业的竹编手工业生产 广东乡镇企业
探究二: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
请你来诊断
走自己的路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 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 前提: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一系列环节 目的: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
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 展的关系。 3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再现,图表数据分析和搜集材料等方式,分析农村 改革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C
7(、2009年苏锡常镇教学情况调查二)“对于我,失去的是 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 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 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 C 的历史事件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D
改革开放是中国自 1840年以来最为成功的 现代化尝试,然而却来 之极为不易。中国历史 上不乏农民起义和政治 家激烈的革命,但渐进 式、能够保留前代进步 成果、社会付出代价较 小的改革却极为罕见。 对于刚刚摆脱文革束缚 的中国,极左和极右都 仍然有很大的市场和影 响力。
再考虑到中国五千年传统的包袱——鲁迅曾言: 在中国,搬一张桌子都需要流血,实现现代化的转 型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对于中国改革之难, 西方有这样的评论:这如同在一枚硬币上让一艘航空 母舰进行一百八十度的转向。然而,中国竟然奇迹 般地做到了。
D
6、(2009年广东文基,26)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 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D
7、(2011年新课标文综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 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探究一: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探究一: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1、农业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2、农村现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 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3、农村体制:人民公社旧体制,挫伤生产积 极性。使农业发展缓慢。 4、改革先声:在农村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 民已经实行包干到户。
实际达到(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11.6%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D.十年“文革”
5、(2009年江苏历史,10)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 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 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特征: 包产到户,自主经营
意义: 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一:“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 的80%,农村不稳定, 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 没有摆脱贫困。” —邓小平 材料二:在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集体劳动,统一经营,平均分配,吃“大锅饭”,严重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缓慢, 到 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达到1957年水平,有1.5亿农村 人口的口粮不足。 材料三: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 农民神情隐秘而带悲壮地签订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 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 每户全年上交和(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 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 心。大家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C
10、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B.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C.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取得巨大成就 D.中共八大的错误方针直接导致了后来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的“大跃进”运动
1、(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19)据统计,到1950 年9月,中国 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 新中国 A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2、(2009年福建文综)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 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A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 3、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 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 工业基地形成于 C A.新中国建立时期 B.解放前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C
4、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述错误的是 A.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的变化 A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5、(2009年江苏徐州调研三)1952—1956年我国出现如 下表所示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年份 510 535 575 610 农业总产 461 值 A.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2010年海南卷历史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 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 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 A 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1、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 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土改、 红卫、建国、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 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四位的应该是( ) A.土改 B.跃进 C.援朝 D.红卫
B
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 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 现象,主要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