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概念

1. 国际贸易、世界贸易、全球贸易、对外贸易、海外贸易

2.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3. 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4. 对外贸易值与贸易量

5. 贸易差额、净出口与净进口

6.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复出口与复进口

7.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8. 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与国际贸易地区结构

9. 外贸依存度

10. 贸易条件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成本理论,比较利益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成本)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名《国富论》

分工理论:在对其国际分工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在于:

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能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结论

①亚当·斯密主张分工,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每个人专门从事于一种物品的生

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

②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是各种分工形式中的最高形式。因此,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要便宜(生成成本绝对地低),那么就应该输出本国在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便宜)的产品,而不要自己去生产。

③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无论是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都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总之,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国际贸易,对各国都有好处,这就是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所以发生的原因。

局限性:但是,用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原因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他没有能够解释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即生产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即生产成本绝对地高于别国),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还能不能发生?如果进行国际贸易是否能增加生产总量,对双方是否有利?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成本)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比较优势论的产生

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产生与“谷物法”有关,当时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形成阶段。

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各种产品生产都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家都处于劣势,但它们在同种产品生产上的优、劣势程度是不相同的,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不同的。

比较优势论的结论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双方均可以获得利益。

贸易模式

优势国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优势较小的产品。劣势国家出口劣势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

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原则是“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

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假设与斯密基本相同,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存在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没有解释为什么两国之间的比较成本会发生差异

三 H-O-s要素禀赋理论

(一)要素禀赋理论

各个地区生产要素赋予不同,是地区间或国家间开展贸易的前提

各个地区生产要素赋予不同,决定了各个地区要素价格的不同

要素价格的不同,导致各地生产成本的不同

生产成本所决定的商品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俄林认为,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于成本的绝对差异,而成本的绝对差异是由于:第一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同,即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第二,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的比例不同(要素密集程度不同)。

俄林的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这个国家最丰富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的应是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了这个国家最感缺乏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并据此把产品分成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等)按照俄林的理论,国际贸易的商品流向应该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劳动力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去;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集中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到资本相对缺乏的国家去,同样,技术丰富的国家(应该)集中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到技术相对缺乏(落后)的国家去。

2.要素秉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

(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应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一致的趋向。

3.贸易形成的原因

要素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的差异—要素价格的差异和使用要素的比重—商品成本的差异—商品价格差异—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各国生产同种产品的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或直接原因。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源于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异,因而成本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第一个条件比较成本(各国国内各种商品成本比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第二个条件。

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1.主要内容:

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国际贸易的结果不仅使贸易国之间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使生产要素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趋于均等,即所谓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在俄林看来,通过国际贸易,要素价格均等化是一种趋势,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国际要素价格均等是必然的,而不是一种趋势。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在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另外,要素价格均等化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致,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的进一步发展,便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这一定理的基本涵义是:随着自由贸易的发生,两国间产品的价格将趋于均等,并将使得两国间要素的价格也趋于均等。

贸易开始前,由于两国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因而两国的要素价格不一致。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 X 、 Y 商品各自的相对价格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各自的丰裕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不断下降。随着商品价格的拉平,两国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