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作者:付弘赟, 李吕木, 蔡海莹, 张邦辉, 许平辉, 孙林, 徐同宝

作者单位:付弘赟,李吕木,蔡海莹,孙林,徐同宝(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张邦辉(安徽天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和县,238201), 许平辉(郑州博凯生物化工有限公

司,河南,郑州,450001)

刊名:

畜牧与兽医

英文刊名: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2009,41(6)

引用次数:0次

1.Barth C A.Lurnling B.Schmitz M 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s reduce absorption of exogenous and increase loss of endogenous protein in miniature pigs 1993

2.于平.励建荣.顾振宇.陈秋东去除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研究[期刊论文]-营养学报 2001(4)

3.Kiers J L.Meijer J C.Nout M J R Effert of fermented soy beans on diarrhcoa and feed efficiency in weaned piglets 2003(3)

4.陈静.潘健存.李华.李兴芳.王士长芽孢杆菌和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6(10)

5.周春晖.黄惠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子失活方法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1(5)

6.季伟.徐学明乳酸链球菌固态发酵豆粕的研究[期刊论文]-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6(5)

7.李素芬.霍贵成.杨丽洁.张永成黑龙江省主要大豆品种中胰蛋酶抑制因子含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饲料

2001(5)

8.傅岩高.李慧荃三氯化铁测定植酸含量的研究 1997(2)

9.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查看详情 2001(21)

10.Kerovuo J.Weymam N.Povelaynen M A new efficient expression system for Bacillu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phytsoe 2000(16)

11.陈惠.朱继喜.吕道俊芽孢杆菌对生长育肥猪肠道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 1994(z)

12.毕德成.柳燕乳酸发酵对某些谷物营养价值的影响 1988(12)

13.傅翠真.徐文英中国大豆脂肪氧化酶类型鉴定及酶活性分析 1996(1)

14.Kitamura K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lipoxygenase mutants Ll-loss,L-2-loss and L-3-less soybean 1984

15.Ida S Y.Masaki M Y Theisolation ofmultiple forms and product specificity of rice lipoxygenase 1983

16.丁安林.张艳.常汝镇大豆脂肪氧化酶研究进展 1995(1)

1.期刊论文陈乃松.杨志刚.崔惟东.周洁.马建忠.王战付.郑剑伟.CHEN Nai-song.YANG Zhi-gang.CUI Wei-dong.

ZHOU Jie.MA Jian-zhong.WANG Zhan-fu.ZHENG Jian-wei酶制剂体外酶解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大豆科学

2008,27(4)

为了评价几种单一酶、复合酶以及钙离子对豆粕中的相关抗营养因子的水解效果,进行了体外酶解试验.共有4种单一酶制剂(植酸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和3种复合酶制剂被采用,其中复合酶SB 由α-半乳糖苷酶和木聚糖酶组成,复合酶C3由植酸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组成,复合酶C5由植酸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α-半乳糖苷酶组成.预试验显示上述酶有基本相似的最适水解反应参数:水分50%、pH 4.8~5.0、温度50℃和时间

45min.在此参数下,添加10.5 Ug-1豆粕的植酸酶,豆粕中植酸的降解率达到69.63%;添加果胶酶16 U·g-1豆粕,豆粕中果胶的降解率达到45.93%;添加纤维素酶50 U·g-1豆粕,纤维索降解率达到66.21%;分别添加木聚糖酶80 U·g-1豆粕和α-半乳糖苷酶0.7 U·g-1豆粕,豆粕中还原糖的释放量增加率分别达到84.77%和65.19%.在豆粕中添加0.2%CaCl2,植酸的降解率与对照组相比微增至71.09%,还原糖的释放量分别增加到88.68%和65.23%.但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显著地增加到90.01%和70.43%.研究发现复合酶C3和C5对相关的抗营养因子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协同效应.说明使用复合酶制剂并适量添加

CaCl2,体外水解豆粕中的相关抗营养因子是可行的.

2.期刊论文欧阳亮.李亮.蔡源锋.Ouyang Liang.Li Liang.Cai Yuanfeng垂直型SDS-PAGE分析发酵豆粕中蛋白类

抗营养因子的研究-饲料工业2008,29(21)

为探索发酵豆粕中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的情况,文章详细研究了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固态发酵豆粕蛋白质分子量的操作步骤,试剂配制方法、操作要点,研究结果表明,豆粕经过微生物固态发酵以后,分子量有所降低,抗营养因子有明显改善,但不同发酵豆粕在蛋白类抗营养因子方面的质量有一定差异.

3.学位论文陈斌微生物发酵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营养价值的影响2005

本课题以豆粕和发酵豆粕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和营养物质的价值,利用体外消化的研究方法和动物饲养试验研究和探讨发酵对豆粕的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豆粕组试验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豆粕组提高了13.99﹪、24.58﹪、和26.39﹪,料重比降低了1.43﹪,腹泻率降低了8.1﹪。发酵豆粕组仔猪的日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比豆粕组高8.89﹪、11.81﹪和35.88﹪,利用微生物发酵豆粕,可以降低豆粕中几种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提高了豆粕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证实发酵豆粕在养殖上使用是可行的。

4.期刊论文胡婷.陆文清.王翔.郭春.陈超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饲料与畜牧2008(10)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油脂来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畜禽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水平.因此,人们对大豆抗营养因子的钝化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豆抗营养因子,并对使大豆抗营养因子失活的方法和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发酵豆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5.期刊论文郑裴.吕峰.徐玉霞.程茂基植物乳杆菌发酵豆粕及其抗营养因子的研究-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0)

采用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豆粕,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进行降解,结果表明,豆粕中尿素酶活由原来的0.373u/g降低到0.166u/g,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由原来的40.42mg/g降低到1 8.01mg/g.

6.学位论文陈伟抗营养因子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利用大豆蛋白源的影响2009

本文选择我国典型的肉食性鱼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养殖实验、体外细胞培养和胃内灌喂三种不同的实验模式比较研究影响牙鲆利用大豆蛋白的因素,阐明水生动物不能有效利用植物性蛋白源的原因。研究内容包括:(1)大豆皂甙对牙鲆摄食、生长和组织学的影响;(2)大豆异黄酮对牙鲆摄食、生长和组织学的影响;(3)三种大豆抗营养因子对牙鲆肠上皮细胞形态、存活率、增殖、膜完整性和功能的影响;(4)等摄食条件下用豆粕替代鱼粉对牙鲆生长、饲料效率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小麦粉为糖源,以三氧化二钇为外源性指示剂,制成4种等氮、等能(粗蛋白49.1%,总能20.1 KJ/g)的实验饲料,使饲料中大豆皂甙实际含量分别达到0(对照组)、0.08%、0.32%和0.64%,研究不同大豆皂甙含量对牙鲆(2.58±0.01 g)摄食、生长、饲料效率、表观消化率和组织学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每天投喂2次,达饱食水平。分别在养殖实验开始、28 d和结束时对牙鲆进行称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大豆皂甙水平的升高,牙鲆摄食率、平均体重、鱼体粗脂肪含量和饲料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下降(P<0.05)。在实验前28 d,随着饲料中大豆皂甙含量的提高,牙鲆的摄食率呈线性下降趋势(r=-0.869,P<0.001),但试验结束时各组间摄食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无论在28 d还是试验结束时,饲料中添加0.64%大豆皂甙都显著降低了牙鲆的平均体重(P<0.001)。添加0.32%的大豆皂甙在28 d时的平均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试验结束时平均体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高浓度的大豆皂甙(0.64%)还造成了牙鲆肝脏和后肠组织的病理性变化。通过分析认为,高含量的大豆皂甙显著抑制了牙鲆的摄食和生长性能,因此在以大豆制品来替代鱼粉饲喂牙鲆时不应该忽略大豆皂甙的抗营养作用。

(2)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小麦粉为糖源,以三氧化二钇为外源性指示剂,制成4种等氮、等能(粗蛋白49.1%,总能20.1 KJ/g)实验饲料,使饲料中大豆异黄酮实际含量分别达到0(对照组)、0.1%、0.4%和0.8%,研究不同大豆异黄酮含量对牙鲆(2.58±0.01 g)摄食、生长、饲料效率、表观消化率和组织学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每天投喂2次,达饱食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0.1%和0.4%的大豆异黄酮对牙鲆摄食、生长、饲料效率、鱼体组成、表观消化率和组织学结构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较,饲料中添加0.8%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了牙鲆的平均体重、鱼体的粗脂肪含量和饲料表观消化率(P<0.05),并造成了牙鲆后肠组织的病理性变化。通过分析认为,如果饲料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不超过0.4%,它对牙鲆的抗营养作用不明显。由于一般大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在0.1~0.3%,因此本文建议在使用大豆制品来替代鱼粉饲喂牙鲆时可以不用考虑大豆异黄酮的抗营养作用。 (3)通过分离和原代培养牙鲆肠道上皮细胞,并以其为细胞模型,研究大豆中三种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对其形态、存活率、增殖、膜完整性和功能的影响。本实验研究的三种抗营养因子为大豆皂甙、植酸和棉子糖,其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分别为2、4和8 g L-1。结果表明:与其他三个处理组相比(对照、植酸和棉子糖),在培养液中添加2 g L-1的大豆皂甙显著抑制牙鲆肠道上皮细胞的存活、增殖和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P<0.001),并严重破坏了牙鲆肠上皮细胞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了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比

,在培养液中添加4 g L-1的植酸显著改变牙鲆肠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并抑制细胞的存活、增殖、细胞膜完整性和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培养液中添加8 g L-1的棉子糖对牙鲆肠道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存活、增殖、细胞膜完整性和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

(P>0.05)。本实验添加的浓度参考了这三种抗营养因子在一般大豆制品中的含量,也是当牙鲆摄食含有50%豆粕的饲料后它的肠上皮细胞所在环境的抗营养因子含量,比其他以细胞为研究模型的报道要高。通过分析认为,在使用大豆制品来替代鱼粉饲喂牙鲆时应重视大豆皂甙和植酸对鱼类肠道的损害作用,并设法去除,不过可以不用考虑棉子糖的抗营养作用。 (4)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配制了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粗蛋白50.0%,总能20.5 KJ/g)。采用长时间胃内灌喂法(被动摄食)投喂牙鲆(60.0±0.66 g),在摄食量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以鱼粉为蛋白源的饲料中添加多种抗营养因子(0.2%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0.2%大豆皂甙、0.2%大豆异黄酮、0.4%植酸钠和0.5%棉子糖)和以45%豆粕替代鱼粉为蛋白源的饲料中添加晶体氨基酸(0.75%蛋氨酸和0.25%赖氨酸)对牙鲆生长、存活、饲料效率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桶5尾鱼,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每天人工灌喂饲料1次,每尾鱼1ml(干重0.54 g)。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灌喂法养殖的牙鲆生长和存活状况良好,对照组饲料效率达到

1.22,且实验期间没有出现鱼体死亡现象;在摄食量相同的情况下,用豆粕替代45%的鱼粉显著降低了牙鲆的体增重、饲料效率和表观消化率

(P<0.05),且平均体增重还不到鱼粉组的一半(从15.68g到7.73g,P<0.05);在摄食量相同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多种抗营养因子在实验开始的前四天显著降低了牙鲆的体增重和饲料效率(P<0.05),但随着实验周期的延长,在饲料中添加多种抗营养因子对牙鲆的体增重、饲料效率和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摄食量相同的情况下,与豆粕组相比较,在豆粕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对牙鲆的体增重、饲料效率和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通过分析认为,在用豆粕替代45%鱼粉的实验中,抗营养因子不是导致牙鲆生长下降的主要因素;在替代45%鱼粉的豆粕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并不能有效改变豆粕的替代效果;由于本实验采用的是人工灌喂的投喂模式,不会存在诱食性差的因素。因此本文认为可能还存在影响牙鲆利用大豆蛋白源的其他因素,并提出了以下三个易被忽略的因素:①豆粕中存在大量不能被鱼类利用的能量物质;②大豆蛋白本身的抗营养作用

;③大豆蛋白和鱼粉蛋白水解生成的小肽混合物组成不同。

7.期刊论文何玉华.严昌国.HE Yuhua.YAN Changguo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钝化方法-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9,18(1)

豆粕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它能干预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并对动物健康和生长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对饲料中的几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钝化方法进行了综述.

8.期刊论文邝哲师.叶明强.丘银清.黄小光.潘木水.张玲华豆粕抗营养因子的微生物发酵降解试验-中国饲料

2007(22)

本研究采用多温相微生物发酵法对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进行降解,结果表明,豆粕中的尿素酶活性由原来的0.353 mg/g·min降低到0.021

mg/g·min;大豆寡糖中棉籽糖的含量降低到0.52%,水苏四糖的含量也降低到0.61%:蛋白质分子降解为小分子多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