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读书笔记(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左氏传》读书笔记一

繻葛风高滚战城,郑庄初动抗王兵。

劲弓偏射周王驾,战捷何谦不伤人。

——《东周列国志传》[1]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这只翱翔在云端的鸟,不幸被羽箭射中。而那三百多年蓄养的天子尊严如同中了箭的鸟一样,从神坛上跌落,黯然失色。而那早已经腐朽的统治体制,就如同那中箭的肩膀一样,皮开肉绽。

射箭的一方是郑庄公,但是他没想到会变成这样的一个结果,会成为这个八百年王朝政治生命的一个重要拐点。这一箭,就这么颤巍巍地插在周王室肩头,拔不掉、剪不断,俨然成为这个王朝的屈辱标识。

从那以后,一代代继承者,拖着这个箭伤,颤颤巍巍的向前,在历史的岁月中留下一个佝偻的背影。从那以后,

齐桓公来要过赏,

楚庄王来问过鼎,

……,

最后,给自己牧马人来抄了家,把那九只鼎也扛走了。

那一刻,肩头的金创,终于迸发了。

公元前256年,寿命最长的王朝驾崩了,遗体上赫然还插着那支箭。

想到这,不禁想回顾在长葛市北边的那一场莫名其妙的混战。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率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郑庄公派兵抵抗,两军战于繻葛。

任何一场战争的起因都是复杂的,都有长久的矛盾酝酿过程,更何况是作为附庸抗拒宗主。在大战将临之际,不妨先退回历史的深处,追溯两国是怎样走向战场,兵戎相见的。

郑庄公姬寤生继位,在消除国内的隐患以后,凭借国力强盛,身为周室权臣的条件,竭力扩充领地,侵伐诸侯。拉拢齐、鲁两国,打击和削弱卫、宋、陈、蔡等国,吞并了许国,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随着实力的增长,郑庄公对周王室变得倨傲不羁,无视天子权威。

周平王在位时,就对郑庄公专横跋扈的表现感到十分不满,为了制衡郑庄公,任命西虢公忌父为卿士,郑庄公得知后怨恨周平王。为了缓和双方矛盾,发生了“周郑交质”事件,即周与郑互换王子作为人质。“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2]接下来,一个更加重要的节点出现了。

[1](明)余邵鱼《东周列国志传》第二十二回郑庄公祖宫演武周郑于繻葛大战。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3]

做了五十年天子的周平王终于去了,年轻气盛的周桓王一继位,马上展开报复,直接把行政权直接交给了西虢公一个人。郑庄公也咽不下这口气,马上就对周王还以颜色,他怎么敲打天子呢。郑庄公在一年内,两次派人去王田里抢割粮食。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4]

你看这话,作者还是对郑庄公的行为,稍微的遮掩了一番,率师取温之麦。那哪里是去取,带着军队去,不就是明抢吗?打劫直接打到了天子的头上。这开始,君臣关系恶化到了极点,君臣彻底撕破了脸皮闹翻了。

郑庄公这过激的举动,明显就是为

了泄私愤。作为臣子,不能去打天子,

就像好好羞辱天子一番。可这么一来,

周桓王不干了。在当年诸侯朝觐的时候,

又羞辱了郑庄公。君臣两人,你来我往,

矛盾进一步升级,“夺郑伯政,郑伯不

朝”。[5]加上后面郑国自己的“交换

许田”、“假命伐宋”等军事行动,将

周边邻国卫、宋、陈、蔡等国全都得罪

了一番。周桓王马上看准机会,纠集卫、

宋、陈、蔡等国组成了一个反郑联盟。

所以,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

年),那个著名的“繻葛之战”就爆发了。

周天子纠集陈蔡等国,讨伐郑国。“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6]。对于郑国来说,面对周联军,不紧张是不可能的。面对周

天子联军,郑国的不利因素非常多。

首先,就是双方力量完全不对等。郑国立国以来,历经了三代人的扩张,国力不弱,但面对四个中等公侯国家,加上周天子的力量,周天子联军是远远超过郑国的。再则加上,天子头上神圣的光环,率军武力抗拒,臣子抗拒天子,在大义上没有任何的名分站的住脚的,这次会战是很不对等的格局。

当然,郑国也不是一点优势也没有,郑国从立国以来,就一直在东征西讨,一直都是处于作战的状态,周天子联军相对来说,是没有过多少的实战磨练的,加上来源复杂,作战协调也不如郑国。

在公元前707年的秋天,在繻葛这个地方,周天子联军和郑军都列好阵型,步入战场。“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7]。[3]

《左传·隐公·隐公三年》。[4]

《左传·隐公·隐公三年》。[5]

《左传·桓公·桓公五年》。[6]

《左传·桓公·桓公五年》。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斗示意周天子联军按着以往的战法,排出了一个传统的方阵。就是战车在前面,步军在后面的一个阵型,就是利用战车保护后方的步军,在攻击时候,步军利用战车撕开敌军阵型,步军再突进扩大战果的方式进行作战,也是当时运用最为普遍的一个阵型。

周天子联军是一个传统的车战阵型,那郑国军队是如何应对的。“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8]

在这段文字的描写中,交代了郑国军队的阵型。郑国军队也分做左中右三军,但最为关键的是后面的描述,为鱼丽之陈。字面的意思既是郑国军队排出鱼丽阵。

什么是鱼丽阵呢?在《东周列国志》里是这么描述的。“庄公(郑庄公)曰:‘鱼丽阵如何?’高渠弥曰:‘甲车二十五乘为偏,甲士五人为伍。每车一偏在前,别用甲士五五二十五人随后,塞其阙漏。车伤一人,伍即补之,有进无退。此阵法极坚极密,难败易胜’”。[9]鱼丽阵在战场上的毁伤效能是要高于周天子联

军的传统方阵的,从阵型的选择上来说,郑军就要

略高一筹。加上郑军左中右三军展开的阵型,还有

一个更为巨大的陷阱。与周天子联军的阵势不同。

交战之前,郑国大夫公子元针对周室联军的组成情

况,对敌情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他指出,陈国国内

正发生动乱,因此它的军队没有斗志,如果首先对

陈军所在的周左军实施打击,陈军一定会迅速崩溃;

而蔡、卫两军战斗力不强,届时在郑军的进攻之下,也将难以抗衡,先行溃退。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公子元建议郑军首先击破周室联军薄弱的左右两翼,然后再集中兵力攻击周桓王亲自指挥的周室联军主力——中军。他的建议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因此为郑庄公所欣然接受。“(郑元子)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从之”。[10]“从之”,两字可以看出郑庄公的决策非常的果断。

这个建议使得郑军两翼的左右两军比中军位置突出,阵线呈一个新月形。这种阵型有什么好处呢。如果和西方的坎尼会战进行比对,就会发现两次战役,不论是战场选址,还是展开阵线惊人的相似。公元前216年春,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与罗马军队在坎尼的会战中,汉尼拔用这种阵型与罗马传统方阵进行会战,就完美的诠释了这种阵线的杀戮效率。

周联军与郑军相比,军力肯定是占优势地位的。周联军如果不断的向两翼包抄,郑军肯定是不能招架的。因为周联军可以利用军力优势不断的向两翼延伸,郑军为避免被联军包抄,也只能不断的向两翼延伸战线。郑军阵线就像摊大饼一样,越摊越薄,

[8]《左传·桓公·桓公五年》。

[9]《东周列国志》第九回齐侯送文姜婚鲁祝聃射周王中肩。另,晋杜预所注《司马法》描述也是如此。“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陈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