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 优秀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或教师演唱歌曲《高山青》。 师:这首歌曲叫《高山青》,是大陆人最为熟知的一首台湾民歌,歌中的山是阿 里山,是台湾著名旅游胜地。有人说不到阿里山就不能够说到过台湾。阿里山 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游览阿里山的一篇游记,著名文学家, 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板书)
读课文,宜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品味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3、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体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 2.整体感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文字音乐美和情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阿里山风光的浓浓爱意,表达两岸人民心融相 通渴望统一的共同愿望。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品析富有情韵美和音乐美的语言。 教学设想: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教师引导、点拨。 2、语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主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品味。 3、借助多媒体,使学生身临其境。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2)作者在描写阿里山的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请你用“形容词+景
2
点名称”的形式试着给这些景点命名。
(师生互动,多媒体显示。景点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增加美感。)
3)阿里山果然美景纷呈。用一句话来概括作者对阿里山风光的初步印象。 --阿里山风光美如画
四、品味语言美 师:文章是案头的山水,阿里山固然景美,但也有赖于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用这么优美的语言为我们传神地描绘了一幅幅如画美景。这篇文章的语言典 雅,凝练,和谐,畅达,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所描绘的景 点的段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仔细品味,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温馨提示:音乐美从下面几方面体会: (1)词语美:(拟声词、叠词、动词、形容词……) (2)修辞美:(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引用……) (3)节奏美:(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 (4)音节美(单音节、双音节…… ) 情韵美: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分成五组,每组选一个景点讨论品读。然后汇报。再一次让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
师生共同解决这三个问题: 1)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者句子。 生答:“从台北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 森林小火车进山”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出现一泓水潭” “山间的曲径幽路” “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下山的路上” 结合学生回答,用动画演示:台北松山机场→中部城市嘉义→阿里山站→穿过 林区→看到神木→下山路上 学习“移步换景”写法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作者的行踪交待得特别清楚,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 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种游记写法叫作“移步换景”。运用这种写法时,要 注意两点:一是要把立足点的变换交待清楚,二要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不 能写成流水帐。 (动画展示地点转换过程。运用图文和声效三结合,增加动态感,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重点内容。)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游记散文,第四单元江山多娇的一篇略读文章。这篇课文
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
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发
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和起来的共同愿望。因为是一篇略
(播放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老师亲自演唱,能利用学生的好奇,使学
生迅速进入兴奋状态)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二、初识阿里山 1、简介阿里山
1
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阿里山。 师:看了这段视频,请你说说阿里山给你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2、介绍写作背景: 阿里山风景优美,我尤其喜欢那的云海,云蒸霞蔚,像人间仙境,使人心驰神 往。这篇文章作者写于 1997 年。那时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空前高涨。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作者受邀去台湾讲学,在游览了阿 里山之后,被那里的美景所震撼,便决定用文字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让大陆 人欣赏。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字走进阿里山,去感受那里的独特魅力。 (视频图文声并茂,把学生带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比图片更能给学生以身 临其境的感觉。写作背景简介为后边的深化主题作铺垫) 3、出示学习目标(解读) 4、检查预习:读出字的读音,并说说这些字词的意思(板前注音)(齐读) 风靡 mǐ 堪称 kān 山岚 lán 谛听 dì 幢顶 chuáng 红桧 guì
三、整体感知课文 从题目“纪行”这两个字我们知道本文的文体:游记。请同学们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完成下面三个任务: 1)、边读边找出表明作者游览阿里山的行踪的语句。 2)、文中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美景,请你找出来,并小组讨论,用“形容词+景 点名词”形式给每个景点起个名字。 3)、概括阿里山的风光特点。 (合作探究,以同桌为两人小组初次自主合作探究)
汇报分享 (1)清澈的潭水 这一段文字用了两个比喻句突出了潭水的清澈透亮。体现了修辞美。
(2)宁静的林区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 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偶有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追问:作者是如何突出原始森林的静的?作者写山林的静,为什么又连用三个 比喻句,“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写若有若无的声音? 这叫什么写 法?(以声衬静——以有声来反衬无声,突出山林的静) 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是运用了这种手法?(“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蝉噪 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句式有什么特点?(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形成轻松、舒展、迂曲、迷人的节 奏,富有音乐美。) 小结:这段文字流畅而节奏鲜明,“潭无鱼鳖,林无鸟兽”是对偶,“偶或有如 蝉、如蝇、如蚊的声音,”是排比和比喻句。都是形容森林的静谧的,以声衬 静。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形成轻松、舒展、迂曲、迷人的节奏,富有音乐 美。 追问:作者对这样宁静的环境是怎样的情感?(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字里 行间饱含作者对这片森林的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