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乡土情结》教学设计之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情结》教案
教与学的目标
1.了解乡土情结的由来和演变,明确新时代所赋予乡土情结的新内涵;
2.进一步认清安土重迁观念的利弊,破除地域偏见,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3.体会文本大量征引古诗文的写作特点,并能分析个中得失。

教与学的时间预计
两个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想北平》、《我心归去》两篇文章。

老舍对北平、韩少功对湖南农村的眷恋,都体现了浓浓的乡土情结,那么什么是乡土情结呢?它是怎么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会有所改变吗?今天我们要研习的文本《乡土情结》将为我们提供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简介文本和作者:
文本是作者为纪念《香港文学》创刊7周年而作的散文。

故文中结尾处有盛赞香港同胞之语。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将其选为现代文阅读材料,始在坊间流行。

作者柯灵是一自学成才的报章作家,文章冗长罗嗦、爱“掉书袋”、有时卖弄文采是其通病。

此介绍有利于学生“站着”与文本对话。


二、文本感知
教师范读全文。

注意字音的校正、情感的张弛变化。

学生听读时的任务:校正字音;根据对话栏中编者的话,梳理文本的结构;从文本中找出一首最能体现“情结”特点的诗歌。

三、文本研习(上)
1.解题:标题为“乡土情结”,你觉得“情结”应具有什么特点?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一首最能体现“情结”特点的诗歌?
(启发:西方有俄狄浦斯情结、爱斯屈拉情结的说法,恋母情结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婆媳关系难以处理好,时下的一个热闹材料就是张柏芝与谢霆锋母亲狄波拉的尴尬关系。

这种“情结”的最大特征是:平时的隐秘性和流露时的下意识。


预设学生挑选的诗歌:崔颢《长干曲》(船家女闻乡音而不知不觉亲近陌生男子),最具“情结”的两大特征。

2.文本结构梳理
据“对话栏”,请学生粗线条勾画文本结构。

预设答案:什么是乡土情结----乡土情结的由来----乡土情结的演变----乡土情结的新内涵3.研习文本一、二部分内容。

过程和要点:
(1)女生齐读第一部分。

男生圈划该部分中征引的诗文和典故。

(2)就四首诗(王维、刘皂、宋之问、崔颢)的征引用意及典故(如洛阳秋风、巴山夜雨)的布设进行小型辩论。

(3)男生齐读第二部分。

女生圈划“童年的烙印”的具体内容所在的文句。

(4)就第二部分进行筛选并概括相应信息的训练。

作者认为乡土情结源于“童年的烙印”,“童年的烙印”包含:在亲情中体会到的爱(或恨);在乡土里度过的童年生活;了解到的家史;在与邻里乡亲的接触中沾染成的习性。

(5)就文本中“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及“但童年的烙印,却像……,又像……”两组句式进行“作者是否有卖弄文采之嫌”的讨论。

(6)拓展:课后思考——能否举出“在与邻里乡亲的接触中沾染而成的习性”也是“乡土情结”由来的源头的实例?
四、小结
板书设计
乡土情结
柯灵
什么是乡土情结?(“掉书袋”)
乡土情结的由来:童年的烙印(“卖弄文采”)
乡土情结的演变
乡土情结的新内涵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上一课时我们研习了文本的一、二部分,留下一个问题,让大家去找实例,为什么说“在
与邻里乡亲的接触中沾染而成的习性”也是“乡土情结”由来的源头之一?现在,请诸位公布自己的“发现”。

预设学生的“发现”:
1.崔颢《长干曲》中的乡音“吸引”;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做事方式、待人接物的原则会有共同之处,自然形成团体,如文学上的桐城派、商界的晋商徽商;
3.“无绍不成衙,无宁不成市”,说明两个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特长。

二、文本研习(下)
同学们的“发现”体现的是不同地域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开放程度的加深,地域差异将越来越小,就像我们研习的话题“乡土情结”也在不断地演进。

下面我们来研习文本的第三部分,看看乡土情结是如何演变的。

1.全班同学按离乡的时间、空间的演进分成清朝之前限于国内的“乡土情结”、清朝起延及国外的“乡土情结”两组,分别研讨两阶段“乡土情结”的差异及具体表现。

建议按性别分组,给予5分钟研讨时间。

然后推代表公布研讨成果。

2.预想研讨成果:
清朝之前的乡土情结
离乡的动机(有目的的离乡——开创事业、闯世界、谋生;因灾难而离乡——战争、放逐)离乡的结果(失落居多、少数衣锦还乡)
清朝起的乡土情结
离乡的动机(异域谋生、策划革命、勤工俭学等不可一概而论)
离乡的结果(推动历史前进、与祖国风雨同舟)
3.文本瑕疵考辩:第三部分中林则徐的例子是否可以删除?
(主张删除的理由,是该例与文本内容游离;不删者,可强调其爱国思想,与文本主题一致。

)4.研习文本第四部分。

全班齐读,边读边思考:乡土情结的新内涵有哪些?
可集体回答:有自在、有家园、有祖国。

三、拓展
教师范读台湾作家钟理和的小说《原乡人》结尾部分:
其后不久,我就走了——到大陆去。

我没有护照;但我探出一条便道,先搭船到日本,再转
往大连。

到了那里,以后往南往北,一切都随你的便。

我就这样走了。

我没有给自已定下要做什么的计划,只想离开当时的台湾,也没有到重庆去找二哥。

我不是爱国主义者,但是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二哥如此,我亦没有例外。

大致介绍小说情节后,再次朗读此结尾。

静穆片刻,请学生齐声朗读文本第四部分。

课后思考:作为现代公民,我们的乡土情结还可添加些什么内容?你怎么看待克林斯曼(他移居美国,却能临危受命,率德国队获世界杯季军)?
四、小结
板书设计
乡土情结
乡土情结的演进:清之前清朝起(结构要清晰)
乡土情结的新内涵:自在、家园、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