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山西农科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潘保华

香菇出菇生产通常安排在晚秋或早春,气温在10~25℃之间,昼夜温差在10%以上的季节。所谓反季节栽培,就是指在外界非常不适宜香菇生长的温度气候条件下进行的栽培。从我省大部分地区来讲,香菇的反季节栽培时间有两个,一个是夏季,一个是冬季。晋东南地区反季节代料出菇期应为每年的春未夏初(6月初)至夏未秋初(8月份),或者是12月至翌年的2月,其它季节如每年的3-5月或9-11月基本上都可以按照顺季栽培方法来进行。

不论夏季,还是冬季,在反季节栽培中,除了充分满足香菇生长发育所需的生态环境条件外,更主要的是必须按照香菇栽培的技术要求,制定更加严格的生产技术规程。特别是在出菇管理中,要更加严格地规范农药的使用要求,因为反季节栽培中,病虫害最容易发生,一旦病虫害发生后,在不适的环境条件下,很难对病虫害做到彻底控制。因此,反季节栽培与顺季栽培相连接,实现周年生产,除了按排好制种、发菌、出菇各个环节外,首先应做好隔离工作,发菌与出菇场地应严格分开,并定时消毒灭菌,清除废袋,避免病虫害交叉感染,如出现交叉感染时,应暂停发菌工作,彻底消除病虫害污染源外,再重新启动生产程序。否则,在生产过程中将出现边生产,边污染,生产越多,污染越多的不利局面,给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一、香菇反季节栽培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选择适宜的出菇场地

在夏季反季节栽培中,应选择高海拔山区、半地下菇房、林地荫棚等温度较低的地方。周围最好有泉水、井水、山涧水,这样便于越夏出菇时降温或产生温差而促进原基形成。春未初夏,随着气温上升,相应增厚顶棚覆盖物,做到"七阴三阳",冬季随着气温下降,疏散覆盖物,逐步调整为"三阴七阳"。

在城郊或其它平原地区,可选择半地下菇房或林地荫棚进行反季节的栽培。所谓半地下菇房,就是一半建在地表以下一半建在地面上,地下部分约1.2~1.5米不等,地上部分约1~1.2米。其建造非常简单,如果主要是为了夏季的反季节栽培需要,可选择背阴的地块,如果是要周年栽培,则不可选择背阴的地块。向下挖出一定深度,把挖出的土堆积在四周或打成土墙,要建成一面高一面低以利于走水,设置好通风口,再把棚架搭好,盖上塑膜和草帘就可使用。半地下菇房的优点是建造容易成本低、夏季比地面菇房的温度低,冬季又比地面菇房的温度高,而且湿度大、稳定、易控制,非常适宜香菇生长发育的需要。

2、选择适宜的出菇时间

精心安排栽培季节,主要是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条件不同,以及香菇不同温型的菌株对出菇温度的要求,把第一潮菇的出菇期安排在最适宜的温度下。据此,首先应调查本地区下列气候资料:历年、逐月、逐旬平均气温;历年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历年逐月极端最高、最低气温。

第一步,依据当地历年逐月(或逐旬)平均最高、最低、极端最高和最低等气温气候资料编制成香菇反季节栽培安排表。对于无气候资料的地区,可根据当地县气象台的气候资料,以当地垂直递减率(百米温差)推算出当地月或旬平均气温。

第二步,依据香菇不同温型菌株的出菇温度要求,综合香菇反季节安排表上列的各种气候数据和人为调控因素,确定该菌株的出菇安全期和第一潮出菇最适温度。

第三步,以当地逐旬平均气温或逐候平均温度符合该菌株第一潮出菇最适温度的始日和终日为起点和终点,以该菌株对菌龄的要求为依据,一般向前推80-100天,确定该菌株接种最适时期的始日和终日。

为了避免极端气候给反季节栽培造成损失,要合理地安排出菇时间,使出菇期尽可能地避开极端的高温天气。极端气候主要是指气温明显高于历史记录,且持续时间长的高温天气。目前,对于广大菇农来讲,由于经济能力有限,生产设施条件差,根本无法抵御出现的极端天气,所以要正确地理解反季节栽培,并不是说反季节就是温度越高越要生产,它也是相对的,其主要目的是在人的作用下,尽可能地弥补生产的空隙,实现提早上市或延长产品的市场供应时间。例如夏季的“三伏”天,可以选择在此之前或之后出菇,这就要在制种和下料生产之前做好计划,错开极端高温天气。

在实际生产中,冬春接种适期内温度低,室内养菌前期必须给予增温,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8℃左右,不超过22℃,或提前到11月份制袋接种,利用自然温度接种,培养时间拉长而不必加温。这样冬春制袋接

种的在5月或6 月长完第一、二潮菇后,进入7、8月份高温季节,采取夏季管理措施也能顺利出菇。

3、选择适宜的出菇模式

在夏季反季节栽培中,选择覆土出菇的方法是一种好的栽培模式。这样出菇的好处是,由于在遮因条件下土壤的温度比气温低很多,而且较稳定,菌袋埋入阳畦后可以免受外界高温气候的影响。据我们在菇房的测定,当菇房的温度在20~33℃之间变化时,菇房内阳畦中菌袋的温度变化却不大,基本上在19~23℃之间变动,正是菌丝所适宜的温度。此外,采取覆土出菇模式还具有好处是菌丝能够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水分,菌袋中的培养料基本不会出现缺水的现象,使子实体更易获得养分,所以丛生菇多,菇形圆整肥大。

大棚覆土栽培香菇是改变常规站立栽培模式,充分利用畦面潮湿土壤的降温、保湿功能,为夏季香菇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实践证明,夏季香菇覆土栽培不仅具有朵型圆整、个大肉厚、柄直而短、不易开伞、而且还具有操作简单、省工省力、产量稳定等特点,比常规栽培提高经济效益20%以上,效益显著。

主要技术措施

⑴装袋、灭菌、接种与常规栽培相同。

⑵培菌:必须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培养室内培菌。要求刺孔增氧1-2次,第一次在菌丝长满后用5厘米长的铁钉在接种面两侧刺孔8-10个,深度为1-1.5厘米;第二次在起完瘤后从背面打孔,以满足香菇营养生长对氧气的需求。

⑶选场搭棚和整畦。根据初夏时节雨水多、湿度大,夏秋季节气温高、雨水少,冬季气温低、气候干燥等特点,菇场宜选在地势平坦、环境卫生、通风良好、排灌方便、水质优良、水温凉爽、太阳照射时间短(避开西晒)、昼夜温差大、交通便利的田地。外棚高2.5米,用茅草等盖上,四周用稻草或树枝圈围,创造一个光照少、阴凉、通气性好的生态环境。内棚畦面一般按南北走向,畦面宽1.1-1.3米,长度不限,留宽50厘米、深30厘米的走道。畦面先撒一层稀薄石灰(1亩用量15公斤左右),再用80%的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和50%的辛硫磷乳剂600倍液、高锰酸钾600倍液各喷雾一次,以防地下害虫和杂菌。

⑷排袋覆土:

①排场练袋:菌袋达到生理成熟、自然转色30%后,即可将菌袋搬进棚内,排放在畦面上,休养练袋7-10天后,用利刀片沿接种口边纵向划破塑料袋,划口朝下排放,促其转色。

②脱袋覆土:接种面基本转色时即可脱袋,接种穴朝下,一袋紧靠一袋平卧于畦面上,盖塑料膜,促进转色。7-10天后,用土质疏松、不易板结、保湿性好、无杂菌和虫卵并拌入5%石灰的潮沙土或火烧土填满菌筒间的缝隙,并注水加土,直至使菌筒间缝隙充实,畦边菌筒用烂泥堵严,防止底面或旁边出菇。

⑸出菇管理。覆土后,每天喷雾水一次,使土层湿润。现蕾后,掀开两边的塑料膜,加强通风,保持土层湿润(一般不喷水,气温高于28℃时,白天走道灌水,夜间排水,下雨天盖塑料薄膜防雨),头潮菇采收完后停止喷水4天,盖严薄膜保湿,以利菌丝恢复生长。一星期后,进行温差刺激(掀、盖薄膜)、干湿交替管理(适时喷灌水),结合光照、通风等因素进行常规调控,并可使用调节剂(主要调节酸碱度pH在4.5-6.5)和增加营养液。

4、选择适宜温性的菌种

反季节栽培法,必须根据气温条件或海拔高度来选择合适菌种,在夏季一般应选择中偏高或高温型的菌种为宜,在冬季应选择中偏低或低温型的菌种为宜。

香菇的温性:低温种5~15℃、中温种10~20℃、高温种15~25℃、极高温种20~32℃、广温种8~28℃,大部分品种出菇前需要的温差刺激为8~15℃。转色需要的温度一般在18~22℃,个别的在13~16℃。

按适宜的培养材料有:

段木种有241、8210等。

木屑种有241-4(耐旱、出菇期长)、Cr-04、Cr-63、L-66、856、939、135等。

草料种有Cr-04、L-66等。

两用型品种有8001、7402、241-4等。

按出菇周期长短划分的品种有:

早生种(接种后70~80天出菇,出菇温度较高)武香1号、闽丰1号;

迟生种241-4、135(出菇温度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