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路志正医疗经验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学家路志正临证撷英

李锡涛路喜素整理

编者按:路志正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擅长中医内科杂病,对妇、儿、针灸亦有较深造诣,曾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法国等国进行学术交流。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本文系统介绍路氏在学术思想上善调脾胃,重视湿邪以及倡导临床思维科学化的观点,临床特色方面,重点介绍他对疑难病证、心痹、心痛、痹病、中风的治疗经验。在医论医话上,记载他治疗脑晕、脑水肿并肾衰、濡泻、呕吐、胃痛、湿证喉喑的独特见解。并把他毕生使用,行之有效的经验方五首附于文末。纵观全文,可知路志正教授,在临床上的辨证思路,诊治特色,立法处方,灵活化裁均有独特见解,不失为临床大家的风范,这些经验对于中医同道有极大参考价值。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

———赵濂《医门补要》

路志正,字子端,号行健,男,汉族。1922年1月18日生于河北藁城县一个中医世家。父亲从事中文工作兼通医理,尤精古文与周易;伯父路益修系河北名医。受家境熏陶,路氏自幼即立下从医之志。6岁入学,课余诵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医学入门书籍。

1934年进入伯父创办的河北中医专科学校学习,曾特聘清末秀才陈宣泽先生专门教授古文,又拜山西盐城名医孟正己先生为师,经过五年磨砺勤求,不仅熟读经典,且随师侍诊抄方,临证能力迅速提高。1939年毕业后以优秀成绩通过河北省政府统一考试而获中医师资格证书,悬壶藁城,服务桑梓。

解放初期,路氏被调往卫生部中医部门(1955年改为中医司)专作技术指导工作,曾前往辽宁、吉林、山西、安徽等地考察指导中医工作,发现和推广了不少中医经验。此间还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工作,为志愿军战士治病疗伤。1958年他通过深入基层,初步总结制订了一套中医临床工作的规章制度。他还积极参加董德懋教授创办的《中医杂志》工作,任编委多年。

路氏还与肖龙友、施今墨、赵树屏、魏龙骧等一起被中华医学会聘为“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第一卷585委员”,为中西医加强团结合作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他曾先后陪同卫生部部长助理齐仲桓、前苏联首席顾问鲍尔德烈夫、副部长徐运北等同志前往华东等地考察血吸虫防治工作,并首先提出先用中医药治疗腹水,再用西药锑剂杀虫的晚期血吸虫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1960年路氏曾随中医研究院到包头钢铁公司职工医院工作,在抢救大面积钢水烧伤患者中,灵活动用中医疗法,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路氏从医50余年,治学严谨,谦逊好学,诲人不倦,虚怀若谷。他精通中医经典,并阅读了大量古今医案,熟悉各家学说,并能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应用发挥,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对内科杂病和妇、儿、针灸各科均有较深造诣,能发皇古义,融汇新知,圆机活法,应用自如。他治疗眩晕的经验,已编制成电脑程序,先后到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法国等国家交流,各国患者纷纷慕名前来就诊。路氏学验俱富,著述丰硕,曾公开发表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论文数十篇,并积极参与《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国)针灸学概要》等书的编写工作,其他主要著作有《中医内科急症》、《痹病论治学》、《路志正医林集腋》

等。

路氏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医疗卫生国际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老年医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任医师、教授等职。他将“满招损,谦受益”题辞悬于书斋,作为座右铭,并以“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孜孜以求,从不懈怠,积极致力于振兴中医的伟大事业。

学术精华

一、善调胃治杂病路氏在《内经》“人以胃气为本”和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保胃气、存津液”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并受李东垣、叶天士等前贤的影响,临证十分重视调养后天脾胃。纵观其调治脾胃的经验特色,可总结为“八字”治疗方针,即“补益、调顺、健运、顾护”四个方面的理脾大法。补益,即补其后天之宗气,益其生化之源泉;调顺,即调其中转之枢机,顺其升降之功用;健运,即健其中土之气,运化水湿之邪;顾护即顾其免伤毒邪之损害,护其供养之功能。路氏在临证中无论内伤、外感,均重视调养脾胃,具体运用上,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虚损证候应从脾论治脾胃司受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化生气血之职,人体五脏六腑,四肢肌肉,皆赖脾胃化生之气血营养。前贤有关论述颇丰,此不赘述。但一切虚损病证都与脾胃功能失调相关,用补益脾胃治法临床都有一定的疗效。这是经千古以来不断验证的。路氏根据《内经》提出的“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临床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灵活掌握,更有发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特别是用现代医学手段诊断的疾病,尤多心得。比如治疗慢性虚衰性疾病,恶液质合并感冒,免疫功能低下的病症,肺气肿,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慢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第一卷586慢性炎症,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重症肌无力,干燥综合症,老年性退行性病变,癌瘤化疗后的低蛋白血症……都通过调理脾胃,补益生化之源,常常有助于机体的恢复,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如患者韩某某,男,26岁。自1976年10月起出现周期性发热,每月一次,持续3~5天。

均潍全天性高热,体温38.5℃~39.5℃,每次发作前无前驱症状,伴有头晕,腰膝酸软疼痛,乏力倦怠,高烧持续3~5天后又1~2天汗出不断,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至1979年7月曾先后10次住某医院治疗,痼疾依然。查淋巴细胞转化率25%,玫瑰花结形成率28%,均低于正常,考虑为细胞免疫缺陷,给予左旋咪唑配合中药治疗,未能收效。于1979年10月15日请路氏治疗。查患者体瘦面黄,两目无神,手足及鼻头易出汗,发热以日晡为甚。舌红苔白,脉右弦大而滑,沉取无力,左脉弦细,尺沉取稍有力。脉症合参诊为元气虚,阴火盛,营卫亏损证。治以补元气,泻阴火法,仿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意处方:生黄芪12克、白术9克、陈皮6克、党参10克、当归9克、甘草6克、升麻1克、柴胡1.5克、制首乌10克、生鳖甲12克(先煎)、怀牛膝9克。上方不变,连服半月,后随访病未再发。

又如王某某,女,34岁,1978年5月19日初诊。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已4年,西医诊为贫血伴低血压,曾用维生素B12及B1、谷维素治疗不效,请路氏诊治。近来病情增重,眩晕甚剧,夜间尤著,或伴有恶心呕吐,重时昏厥,面色苍白,精神委靡,四肢倦怠,少气懒言,脘痞纳少,浮肿便溏。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脉软无力。血压104/65kPa。此为中气不足,气血亏损所致。治以补气养血,健脾和中。方药:黄芪15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柴胡6克、山药15克、生姜2片、大枣5枚。上方服10剂,眩晕、倦怠好转,纳谷有曾,大便成形,无呕吐,仍有腹胀,脉来虚大。血压13/78kPa。既是效机,原方去陈皮加厚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