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

时间:2010-03-21 23:00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203次

本文由代写论文-论文代写-代写毕业论文整理发布,未经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进程的推进,作为全球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最重要载体的跨国公司进人中国的浪潮已势不可挡。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不仅填补了我国外汇储备的不足,部分缓解了我国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产业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的改善与升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技术与技术的接轨在跨国公司在华的技术转让对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及经济发展的有效性方面。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推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技术竞争,从全球的角度寻求跨国公司技术资源,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并规避风险,争取技术创新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因此,本文主要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以寻求合理,有效,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转让

Abstract

Join the WTO advancemen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ith China the advancement, enters the person China's tide as the whole worl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technical transfer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o be irresistible. Since the 1990s,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not only has filled our country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insufficiency to our country's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the part alleviated our country tightness of money, the technology backward and betwe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radiction promoted the home industry technology advancement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mprovement and the promotion to a certain extent;At the same time, advanced our country domestic market 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echnical and the technical trail connection to a great extent to promotes our country technology advancement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valid aspect in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in China's technical transfer. We should seize an opportunity to impel Our country Enterprise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competition, seeks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echnological resource from the global angle, the full us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rings the opportunity and dodges the risk, strives for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ssential factor the global optimization disposi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mainly obtains from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o the Chinese technology transfer existence's question to analyze, seeks reasonably, effective, the feasible solution.

Key wor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he technology, transfers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技术转让及跨国公司技术转让

1.1 技术转让的概念

1.2 跨国公司技术转让概述

1.2.1 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

1.2.2 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类型

1.2.3 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发展趋势

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的基本战略

3 跨国公司技术转让中存在的问题

3.1 从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特征分析

3.2 从我国引进技术的能力分析

3.2.1 “市场换技术”效用的有限性

3.2.2 国内技术要素市场不完善导致技术引进的作用受限

3.2.3 我国产权结构制约了对跨国公司技术的吸收

4 加速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对策技术

4.1 争取国际技术转移中的主动地位

4.2 提高我国技术引进能力

5 总结

5.1 组建国内企业集团,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5.2 与跨国公司建立技术开发创新战略联盟

5.3 发展本国跨国公司获取技术

参考文献

前言

自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2001年对外贸易总额为5097亿美元,到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后,2005年达到14221. 2亿美元,居全球第三位。

面对中国迅速崛起而成为经贸大国这一巨大成就,我们应该有更清醒地思考,我国经济的崛起是永远的、可持续的吗?保罗克鲁格曼曾指出:中国能够持续增长吗?可能不行,他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仅是通过要素投入的高速积累。克鲁格曼得出其预测结果:中国必然会由于收益递减而进入一个衰退阶段,其经济增长率会在资本供给枯竭的情况下缓慢下降。同时弗里德里克·戴约也曾指出:东亚国家和地区以分散加工、利用廉价劳动力等手段来降低成本,而不是依靠技术进步、生产大规模集中等途径来换取产业竞争力,从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长期增长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已加大了对这方面的关注。尽管我国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制成品为主的出口格局仍然存在,但在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方面已有了较大的进步。作为发展中贸易大国的中国,在发挥固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贸易竞争力,从而实现经贸稳步和持续增长以及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

国?“技术”将是我们的一大议题。

我们要快速发展经济,就需要大力提高技术能力,由于我国的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技术发展资金和人才比较医乏,所以我们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来发展技术。我们需要别人的技术,技术转让是必要的,是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企业要持续高效迅速的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技术转让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中国企业自身的努力。

1 技术转让及跨国公司技术转让

1.1 技术转让的概念

技术转让是本文探讨的重要概念,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有技术转让、技术转

移,技术许可等概念。叫法众多,所指类同。要进行该问题的探讨首先必须说明什么是技术转让。转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转让仅指权利(主要是所有权)主体的变更;广义上的转让还包括许可。本文所指技术转让,采广义,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有技术转让和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是个抽象的概念,现实中,技术转让通常表现为当事人之间订立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有技术转让、专利许可而订立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技术转让合同的标的也就是被转让的技术成果是指,有特定、完整的技术内容,构成一项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的技术方案。包括:(特定和现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非专利技术(主要指专有技术)的使用权和转让权。

1.2 跨国公司技术转让概述

我国在国际技术转让中始终处于技术受让方的地位。跨国公司作为国际技术转让的主力,其技术转让呈现出技术研发全球化、研发战略联盟化和国际技术转让内部化三大新特征。这三大特征体现在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的策略中就表现为由合资向控股、独资演化,实施并构和对华投资设立研发机构三个方面。

1.2.1 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

跨国公司投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绿地投资”,即跨国公司在华设立新的企业,新企业可以是独资也可以是合资;另一种是并购投资,即通过合并和收购的形式建立新企业。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是由“绿地投资”这一小规模的方式开始的,其对华技术转让也是伴随这一过程开始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跨国公司开始发力,投资强度越来越大,独资控股趋势明显,投资方向十分明确。跨国公司的这种变化趋势是以始终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为核心的,其目的是努力抢占中国市场的份额,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为实施对华技术转让创造十分理想的有利于自己的环境,这是跨国公司通过投资方式实施对华技术转让的重要策略。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并购已经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因为跨国并购具有强化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作用。在中国,这一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因为制造业在国内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而且这一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具有很强的优势。跨国公司进行并购,不仅可

以获得被并购企业的市场份额,而且可以利用熟悉市场的管理人员,减少成本,迅速进入中国市场,更重要的是消除了竞争对手,减少竞争。这又为跨国公司垄断核心技术,在对华技术转让交易中拔得头酬创造有利条件。

1.2.2 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类型

按照国际技术转让与对外投资方式的不同,跨国公司可以分为美国型跨国公司、日本型跨国公司和发展型跨国公司。美国型跨国公司给人的直观映象就是规模庞大、技术领先、遍布全球。这类跨国公司有着明显高于一般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倾向,表现为研发投资比重高,技术创新速度快。他们的国际垄断性是通过产品差别化来实现的,表现为公司特有的所有权优势。由于他们以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商品为标志,具有全球战略目标,关心长期利益,对他们来说,直接投资的意义不是转移资金,而是转移技术。其特点是:1、技术转让成为跨国公司实现其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的重要方式;2、跨国公司倾向于在其内部建立市场进行国际技术转让交易,减少交易成本;3、跨国公司采用技术转让来避免因技术创新周期缩短导致的风险增加。

日本型跨国公司是一种“出口替代型”的海外投资,或者称之为“贸易型投资”——通过海外投资,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降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维持原有的出口市场。他们的经营重点是国内,往往等到其产品在本国市场范围内进入成熟,利润增长转向下滑时才开始转向海外生产。这类跨国公司对外技术转让的特点是:1、对外技术转让非常谨慎,一般不轻易转让技术,尤其是专有技术;2、转让的一般是工业化成熟的技术,生产多样化产品的企业更愿意对外技术转让;3、在有竞争对手并且自身的区位优势有保证时才鼓励对外技术转让;4、鼓励以合资的形式对外技术转让;5、当技术转让的成本太高,风险较大时,则不考虑技术转让;6、在互惠回授条件下,一般鼓励技术转让,即许可人向被许可人出售技术。发展型跨国公司往往把标准化产品针对所在国的环境和条件进行改良,使之更加本土化。其形成的过程大致为当(美国型)跨国公司进入后,引进其技术,加以本土化(或当地化),再转让给毗邻的发展中国家。这类跨国公司对外技术转让的特点是:1、对外转让的技术一般为非垄断的技术; 2、当对外投资的条件不具备时,进行技术转让的愿望更强烈;3、积极鼓励以合资的方式进行对外技术转让;4、在互惠回授条件下,一般也鼓励技术转移。

由于中国采取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全方位的,引进外资和技术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上述三种类型的跨国公司都在我国投资,并向我国转让技术。我们只有研究清楚这些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的特点,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技术引进或技术转让战略。

1.2.3 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跨国公司技术转让呈现出内部化的特点,即跨国公司似乎不太愿意将技术在外部市场上公开出售,而是将其转让给其拥有控股权的外部公司或子公司,这是为什么呢?内部化思想缘于交易学说:市场交易存在交易费用,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交易的效率并不总是很高,交易的费用通常会很高,如果在企业内部进行交易,用统一的行政调配代替市场,则可以大大节省交易费用。内部化理论强调,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阻碍了中间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顺利让渡,通过建立跨国界的内部化组织,中间产品可以在跨国公司内部实现转移,可以克服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技术转让内部化不仅仅是跨国公司为了垄断技术,也是跨国公司实现技术研发投资受益最大化而采取的比较稳妥的方式;反过来,通过内部化的技术转让,跨国公司还可以增强其技术领先优势,巩固市场垄断地位。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进行内部技术转让的程度,受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的影响较大。一般而言,制约跨国公司技术转让内部化的主要因素是:

(1)东道国政府的政策。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特别依赖国外投资,东道国政府通常希望较多地分享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参与跨国经营。这一愿望是通过东道国政府制定的引进外资的政策来表达的。例如我国政府对于引进民用核能、高速铁路等国外先进技术的一贯政策是,国外投资企业必须向我国转让相关技术,并且要求有我国企业参与此类技术的生产实践和后续开发。这样一来,跨国公司要想开拓东道国市场,谋求利益,必须向东道国企业转让一定的技术;当这个市场特别巨大(比如中国市场)时,这种政策的影响就特别明显。

(2)内部因素。

跨国公司实现技术转让内部化,还面临着自身资金是否充足,管理模式是否

先进,人员素质是否适应发展等内部因素的制约。那些实力相对较小,在东道国时间不长的跨国公司在实现技术转让内部化方面将遇到困难。

(3)技术的性质。

某一行业技术水平越高,技术更新越快,其技术转让内部化程度越高,同时,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帮助依赖性就越大(如电子信息产业)。这样的跨国公司在与东道国企业或政府谈判时的砝码就越重,可以获得政府对跨国公司更多的优惠。在华跨国公司技术转让呈现出内部化的特点和趋势,使得我国企业通过技术转让获得先进技术的难度加大,也不利于国家对技术转让的监管。

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的基本战略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战略的调整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背景下展开的。一方面要保持并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垄断优势,另一方面又要将中国纳入全球化战略体系之中,这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战略发生重大调整的关键。独资控股战略的实质是控制核心技术,是跨国公司技术转让内部化的表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之初,由于国内市场开放程度低,加上政策限制等原因,合资是必然的选择。现在,国内市场几乎全面放开,政策限制逐渐减少,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必然走向独资,这是跨国公司市场行为的回归。因为在跨国公司看来,技术比市场更为重要,只有掌握一家公司的绝地控制权,才能放心地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核心技术。越是高新技术企业,外方控股的欲望越强烈。独资控股是主流,但是合资也有其存在的必要。以电信市场为例,受国家政策和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双重影响,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和电信业务运营商的紧密结合,是现阶段比较典型的新合资模式。这一模式中,电信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着各种综合业务,有着巨大的市场。与其结合,电信设备制造商不仅可以在整体运营格局形成的初期占据有利地位,而且可以在合作中得到稳定、高额的利润回报,尤其是几家电信设备制造商结盟,竞争力就更加强大。跨国公司的用心可谓是良苦和精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目标是,通过并购形成以自我为核心的产业链,提升自己在世界经济分工中的地位,实现全球化战略目标,实质还是控制核心技术。跨国公司并购的多是国内比较有优势的企业(技术优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并购后,跨国公司可以垄断更多的市场资源,尤其是技术,而我国引进跨国公司先进技术的选择更少,不得不服从他们要求的更高要价。在

华设立研发机构是跨国公司布局中国的重要一步,也是进行对华技术转让的主要阵地。

到2006年底,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独立研发机构已经超过150家,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投资主要来源于欧美,研发投资以电子信息产业最为强劲。大举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将使中国成为新的国际技术转让的中心。在华投资研发实质是跨国公司利用中国的科技特别是人才资源为自己服务。跨国公司一改先前的“绿地投资”的风格,迅速转变为以独资、控股为主要形式就是其加紧落实该战略的表现。跨国公司这样做的核心目的仍然是控制核心技术。跨国公司传统的国际技术转让主要采用许可的形式,转让的也往往是成熟的技术,而非全新的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国公司技术的进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机构,从技术的研发阶段就考虑到应用国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并利用当地相对廉价的科技特别是人才资源,节约了开发成本,节省了开发时间,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设研发机构提高了其在华国际技术转移的速度与质量。小结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根本动机是垄断资本对高额垄断利润赤裸裸的贪欲。国际技术转让无非是垄断资本控制别国生产,将垄断由一国推及世界的一种手段。由此便决定了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让行为的局限性和垄断性。尽管跨国公司在技术转让过程中的这些限制性商业行为早已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谴责和抵制,但目前仍是屡禁不止,附带不同形式限制条款的技术转让协定俯拾即是。通过外部技术转让而强加给国外独立企业的各种限制,跨国公司不仅可以为自己的产品(如机器设备、零部件和其他原材料)开辟市场并取得垄断高价,而且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安排生产与市场、组织竞争、压制国外竞争者的充分发展。此外,跨国公司还通过不完全技术转让或转让“截短”的技术加深受让方的技术依赖,从而实现控制国外技术受让方的目的。这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只向外部企业转让自己已经淘汰的过时老化技术,而将新的或改进后的先进技术保持在公司内部;第二,依据全球合理化战略,截断统一的生产流程,依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秉赋和要素价格配置不同的生产工序,这样既可以利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位优势,又可以在技术上“分而治之”,使受让方无法形成完整、独立的生产能力与技术能力。这样,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垄断地位,通过所谓的国际技

术转让,就可以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独立企业捆绑在自己从事全球竞争和垄断的“战车”上,并使其丧失了原有的独立性。如果考虑到这一点,那么很显然,跨国公司实际上对东道国经济以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垄断控制要比人们通常想象的更广泛、更严密。综上所述,“无论所有权组合或转让方式如何,技术转让都是被跨国公司用作对技术受方的生产和营销决策实施控制,以服务多国组织结构全球战略的一种工具。”是跨国公司在技术垄断的基础上限制国外竞争、控制国外竞争者,建立与维系世界市场垄断地位,以期实现垄断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手段。

3 跨国公司技术转让中存在的问题

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确实带来了整体的技术转移,使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可否认,我国的大多企业得到的只是一些成型化、标准化的技术,有的甚至还是发达国家已过时、淘汰的技术,实际应用还遇到了种种困难_目前我国机械、电子、石化和汽车四大支柱工业总体技术水平仍比工业发达国家至少要落后15-20年。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在我国难以得到充分实现,不仅是由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特征决定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归结于我国技术引进体制的不完善及吸收、消化技术的能力相对落后

3.1 从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特征分析

目前,世界500强拥有全球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我国引进技术也主要来源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与技术贸易两个渠道,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直接投资方面,按跨国公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技术转移梯度规律,跨国公司为了保持技术垄断优势,向我国转让的技术一般都是已同具有高市场价值的其它发达国家转让过的处于成熟期的标准化技术且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具有强烈的内部化偏好,即便是为了战略竞争的需要将其最先进的技术移入中国.也会将其牢牢控制在它全资子公司内部.采取如:母公司研制技术、子公司生产制造,控制技术人员流动,监控技术操作等手段防止先进技术在我国的迅速扩散在向中国的合资企业转让一般性常规技术的同时.也常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提高股权比例,控制技术及合资企业,以达到其获取垄断价值,占领中国市场的目的瑞士讯达在对中讯公司进行技术转移时,就在时间上采取了两步战略:1996年4月之前中讯只是瑞士讯达的一个分公司,因此在技术转移上较为谨慎,转移技术

的生命周期一般落后于欧洲市场两年左右;而在1996年4月对其增资扩股后,瑞士讯达才将其最先进的技术动态转移给中讯公司,并对控股公司的核心技术进行严密的控制与管理。

技术贸易是我国引进技术的另一种重要方式而事实上,通过技术贸易我国更不可能从发达国家获取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一来跨国公司为了延长技术的寿命周期.保持技术垄断的持续地位,只会将已标准化的技术卖给我国企业;二来我国整体技术实力水平较低,对技术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以高价买进与我国现有生产能力不适应、生产要素不配套的技术;再者,技术转让者会以各种干扰手段模糊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一些“干中学”的知识更是难以通过技术贸易轻易获取,常常出现技术引进后却不知如何使用与维修的困境,不仅如此,技术贸易由于是直接投资的替代物,而面临具有庞大生产要素市场与销售市场的中国,跨国公司显然偏好向中国的直接投资,因此,技术贸易存在着操作可能性的问题。

3.2 从我国引进技术的能力分析

我国现有企业的规模、技术、管理水平、产权结构都制约了对跨国公司技术的吸收:

3.2.1 “市场换技术”效用的有限性

“市场换技术”的模式虽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先进技术,但此模式的不完善同样影响了作用的发挥。以市场换技术是我国引进技术的一种方式,然而市场与技术是不能等量的两个概念:技术是知识、方法、手段和技能的综合体,是一种无形资产,不可量化。技术转移的成功与否不能简单地根据其地理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来判断,而应从技术进步的时间、空间、效率三维来考察技术转移的有效性,看它是否能以较短的时间、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以最小投人得到最大产出效率。因此,技术转移经济效益的评价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它无法与市场份额作当量换算:然而对中国的市场,跨国公司却可以凭其强大的技术、管理、营销优势迅速占领。结果,面对难以量化的外来技术,当我们尚无法对其产生的的效应作出评价时,国内大片市场已被占领。目前,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已经占领了我国传呼机与通讯设备市场的70%以上,国内电梯市场的60%以上被五家外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占领,富土和柯达约占我国彩卷市场70%,国产乐凯仅占24%。3.2.2 国内技术要素市场不完善导致技术引进的作用受限

目前我国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弱.R&D资金投人仅占销售收人的1.4%.远低于美国5%一6%的水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与跨国公司的实力形成较大差距;同时,国内提供技术、信息、人才培训等服务的公共场所不健全,难以引进与我国生产要素配套、与现有生产能力相符的技术,影响了技术的有效转移:即便是吸收了国外先进技术,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投入资金与技术维护人员,也只能停留在对技术的应用操作上,无法使企业在吸收、消化技术的同时,进行规模扩张与技术创新。

3.2.3 我国产权结构制约了对跨国公司技术的吸收

现阶段国内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的不明晰导致了国内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的非市场化、非企业化行为,引进的技术多为政府行政安排的结果: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对称及脱离实际等原因,常引进一些不适合企业配套应用的技术,导致技术设备的开机率很低且难以应用与维修。中方企业领导人短期行为的特征也注定了企业只注重短期的利润,引进标准化设备与技术进行生产操作,而没有从长远目标出发利用自身的优势、依靠自身科研能力在吸收、消化中自主创新。

4 加速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对策技术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国在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问题上应主动出击,完善国内环境,建立相应的创新机制,争取更快、更好地消化吸收国际技术,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

4.1 争取国际技术转移中的主动地位

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中,认真分析我方与跨国公司的关系,争取以自身优势换取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对合资企业,要利用外方占领市场的急切心态,在合资谈判中据理力争,争取包括最先进技术的引进、技术培训与咨询、技术管理制度传授等各方面的权利。同时,还要防止跨国公司利用增资扩股等手段达到控制合资企业与技术的目的。在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贸易中,明确技术引进的重点和引进技术的水平,避免盲目、重复、不切实际的引进;与我国现有吸收消化能力相配套,真正引进一些我国急需的而通过自身又无法研制或研制成本太高的技术;注意技术的市场适应性,因地制宜.在谈判时请专家论证,以免对方过高索价。

4.2 提高我国技术引进能力

为了避免“市场换技术”的失效,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我们可以采取同行业同时引进多家跨国公司的策略,迫使他们之间为抢夺市场而被迫在中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并迅速扩散;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跨国公司与国际社会的天然联系及良好的国际营销网络与市场关系,逐步占领优势产品的国外市场,达到用一定的市场既换取先进的技术又换取一定国外市场的目的。完善国内技术要素市场,改善投资环境,给跨国公司以国民待遇。吸引跨国公司的最重要因素不是特殊的待遇,而是一个稳定、健全的投资环境及较强的技术科研基础能力。因此,必须加快培育我国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基础能力体系,加大基础教育资金、技术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与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推进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发展技术吸收、引进的公共机构,培训或引进高科技人才及技术管理人员;制定和健全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切实保护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法利益;采取政策导向引导跨国公司进人高、精、尖技术产业及基本建设项目加速产权体制改革,确立企业引进技术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拥有技术引进的决策权、投资权与收益权,并承担技术引进的风险,切实把提高经济效益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轨道上来。政府给予资金帮助、税收优惠与政策扶持,激励企业动态引进最先进、最适用的技术并消化吸收;利用入世后一段时间的国内保护,迅速转变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自主模仿创新与开发创新,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人,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

R&D的经费要达年销售额的5%以上;国家支持与鼓励大企业集团每年提取一定数量的资金,集中用于共同的、关键的、前沿的、重大的科技开发任务。

5 总结

随着世界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跨国公司技术创新也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技术开发资金国际化、技术开发组织国际化、技术开发人才组合国际化等方面跨国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正积极寻求跨国界的组合,此种形势下我国更应摆脱于被动的局面,采取新对策争取在技术创新国际化的形势下谋求新的发展。

5.1 组建国内企业集团,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

政府牵头,以国内几个同行企业或具有技术互补优势的不同行企业的强强联合为核心,在大企业的主导下结合全国各大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园区内多为以高技术含量、高额回报为特征的各国高新技术企业汇聚,克服单个企业技术力量与资金的不足,形成规模优势目前,我国拥有53个国家级高新区,创办了高新技术企业17900多家,在它们之间形成厂全方位的开放及科技要素的市场化流动,推动信息资源方面的合作开发和共享,大力推进了企业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此方式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内的技术资源要素,大力开发在世界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技术并将其与国际上拥有技术开发投资和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少数技术垄断寡头进行关键性技术的交换,通过技术互换避免由于技术价值难以量化而单方面在转让价格上的吃亏。对于我国急需的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技术或短期技术开发则由政府或某个企业牵头组成临时项目小组共同研制开发

5.2 与跨国公司建立技术开发创新战略联盟

技术战略联盟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创新,80年代在发达国家技术开发中迅速广泛采用随着技术进步的全球加速,高新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发达国家之间为取得互补与互利,常通过双方或多方的合作来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共享技术创新的成果,渗透世界市场因此,我国也应加快此种技术创新组织形式的利用,以自身的优势与发达国家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来获取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但面对中国这个庞大市场,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的目的常常并不是为了开发技术,而是想在联盟的过程中逐渐兼并与购买中国企业以占领该行业的中国市场。

因此,在与跨国公司建立技术战略联盟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研制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技术,真正以最先进的技术而不是市场吸引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2)时刻警惕跨国公司为占领中国市场而进行的收购与兼并行为,保持自己在管理、销售上的独立性韩国的大宇汽车虽然是本国的第一家汽车制造商,但由于与通用汽车合作,一直受制于通用的全球战略;直到1992年完全买下通用的股权后才得以实行其独立的全球发展战略;而现代和KIA虽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为了从外部获得技术而分别出计了12%和20%的股权,但由于一贯奉行独立发展政策,因此,在技术、市场与管理等战略方面保持了较强的独

立性,最终成为韩国数一数二的大汽车厂商。

5.3 发展本国跨国公司获取技术

世界各国,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扩张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就是获取技术日本的汽车业也正是在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与创新,最终将其产品打人国际市场,丰田汽车就是其中之一。如今,丰田已拥有员工30万人,2007年丰田汽车在全球销售达3464万辆,其中,海外销量1293万辆。当然,所有这些都与丰田强化自身技术开发能力、强化成本竞争和确立全球经营体制的战略是分不开的。为了争取技术创新要素的全球配置,筹集技术创新资金,解决技术创新难题,降低技术创新的技术及市场风险,我国也应积极支持与帮助国内企业集团的外向型扩张,对国内具有一定品牌与技术能力的企业进行全国总动员,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对外获取技术我国企业在具有专利技术、商标、服务、专有技术等方面一定优势时,可考虑对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全资子公司;对本国急需的技术,可由跨国公司收购国外高新技术企业;跨国公司也可以其技术或技术设备在海外投资建立合资企业,借机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生产本土化产品占领国外市场当然,也可通过许可贸易、特许经营、合作开发、咨询服务等多种非股权方式合作开发技术日前,我国批准的海外企业已有5000多家,但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还处于初级阶段,暂时难以形成技术优势与竞争优势因此,还要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实施企业集团化跨国经营战略,进行国内企业的强强联合,在吸收利用国外最新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模仿改造与自主创新;加快创新步伐,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培育中国名牌,拥有技术垄断优势,提高世界市场竞争力,这才是中国技术发展的唯一出路。

参考文献

[1]陈志昂,虞超杰,跨国公司知识产权转移新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

[2]刘翼生,朱庆春,胡光宇,马杰,从讯达公司看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国际经济合作,2004(5)

[3]田春华,入世:中国民族企业的出路.国际商务研究,1995(.5)

[4]卢世应,意大利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活动及其国际化发展模式.科技经济了望,

2003(8)

[5]刘栋,韩国企业技术创新如何选定技术对象.企业管理,2006(12)

[6](日)浅野健一,丰田的企业战略.中国外资,2006(8)

[7]陈国宏,郑绍滚,桑赓询,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关系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06(3)

[8]陈国宏,我国工业利用外资与技术进步关系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9]刘春成,入世后我国企业技术引进的对策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4(3)

[10]田永华,董芙蓉,入世后我国企业技术引进应注意些什么.科技信息.2003(9)

[11]胡江云,步入WTO中国科技将如何发展.乡镇企业科技.2005(2)

[12]刘尧臣,尹志科.入世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者.当代秘书.2004(1)

[13]陆蓓,林纪荣.技术贸易中的引进与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