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开挖爆破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开挖爆破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51省道遂龙线龙泉段公路改建工程第2合同段(K10+800~K15+900)《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现场实地调查资料;
(2)相关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及现场爆破施工经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
2、编制原则
(1)隧道明洞开挖爆破同路基开挖爆破,详见石方控制爆破方案。本文只说明隧道暗洞洞身开挖爆破方案。
(2)采用微震光面爆破方案和预裂光面爆破方案
对于隧道暗洞围岩较完整坚硬的Ⅱ、Ⅲ类围岩中导洞及左右主洞爆破开挖采用全断面微震光面爆破方案;围岩较破碎、风化较严重的Ⅳ类围岩采用三导洞上下台阶微震光面爆破开挖,其左右主洞采用上下台阶光面爆破开挖;围岩破碎、风化严重Ⅴ类围岩采用三导洞开挖,其导洞及主洞采用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爆破方式为预裂环形爆破。隧道爆破开挖中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的基本原则。
(3)洞口段围岩较差段爆破开挖注意事项
洞口段开挖爆破对临近房屋、施工设施、行人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应坚决采用预裂爆破结合挖掘机开挖。
(4)坚持爆破申请及警戒的原则
在爆破施工前将爆破方案及计划安排审批表上报相关管理部门审批会签后,方可实施爆破,爆破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采取必要的警戒措施,确保行人和车辆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二、隧道工程概况
51省道遂龙线龙泉段公路改建工程本合同段设有住溪隧道、山坑隧道两座,为单洞双向隧道。隧道长度如下:
住溪隧道: K11+880~K12+215,长335m (其中明洞20米,暗洞315米);
山坑隧道: KI3+360~KI6+305,长2945m (其中明洞34米,暗洞2911米,本合同段长2540m)。
地质概况如下所述:
1、住溪隧道
1)隧道区地形地貌
地貌属侵蚀剥蚀低山区( II )。隧道位于山腰,隧道长335m,轴线通过处最高海拔约580m,最大埋深约80m;隧址区地形高差变化较大,进洞口段地形坡度40°~ 45°,表部第四系残坡积覆盖厚约5~8m,植被较发育:出洞口段地形坡度40°,坡表第四系残坡积覆盖厚约0.5~2.0m,植被较发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高坞组晶屑熔结凝灰岩(J3g)。
2)地质构造
隧道区断层构造发育,洞身从断层Fll和F12之间穿过。根据物探测试Fll产状为95°∠68°,距离进洞口约50m,距离出洞口约40m;F12产状为265 °∠86。距离进洞口约50m,距离出洞口约70m。受构造影响,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发育多组节理,节理面以平直为主,微张~闭合状,部分可见铁锰质斑渲染。
3)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穿越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隧道区地表运流条件好,地表水除部分渗入地下外,多数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排泄到区外水系中。
隧道区地下水水量较贫乏,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但局部节理裂隙带水量稍丰,主要受大气降水或地表径流补给,隧道开挖后可能会出现滴水或渗水现象。隧道内应做好止排水工作。
4)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隧道围岩分级
隧道区围岩为凝灰岩,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根据钻孔岩块试验资料结合相关经验提供建议值。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及《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案,综合考虑围岩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如受构造影响程度、节理发育程度、饱和极限抗压强度(RC),岩石质量指标(RQD ),物探成果资料及地下水作用进行评价,对隧道围岩进行分级,岩层分为Ⅴ、Ⅳ、Ⅲ、Ⅱ级。
2、山坑隧道
1)隧道区地形地貌
地貌属侵蚀剥蚀低山区( II )。隧道长2945m,轴线通过处最高海拔约940m,洞身最大埋深约450m;隧址区地形高差变化较大,进洞口段地形坡度400~45° ,出洞口段地形坡度500。表部第四系残坡积覆盖层较薄,植被较发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高坞组晶屑熔(J3g)和大爽组上段玻屑凝灰岩(J3d2)。
2)地质构造
隧道区断层构造发育。根据物探测试结果,进洞口附近发育F13、F14断层,其产状分别为1600∠890、71°∠82°,与路线时洞口前方相交:洞身段分别与 F15、F16、F17相交,其产状分别为: 1870∠710、1130∠850、1840∠64°;出洞口附近与F2小角度相交,与FI8近垂直相交。受构造影响,洞身段和进出洞口段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发育多组节理,节理面以平直为主,微张~闭合状,部分可见铁锰质斑渲染。
3)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穿越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隧道区地表运流条件好,地表水除部分渗入地下外,多数以地表泛流的形式从沟谷中排泄到区外水系中。
隧道区地下水水量较贫乏,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但断层带及局部节理裂隙带水量稍丰,主要受大气降水或地表径流补给,断层带隧道开挖后可能会出现滴水、淋水或涌水现象。
4)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隧道围岩分级
隧道区围岩为凝灰岩,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根据钻孔岩块试验资料结合相关经验提供建议值。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及《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案,综合考虑围岩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如受构造影响程度、节理发育程度、饱和极限抗压强度(Re),岩石质量指标(RQD) ,物探成果资料及地下水作用进行评价,对隧道围岩进行分级,岩层分为Ⅴ、Ⅳ、Ⅲ、Ⅱ级。
隧道平纵断面:
住溪隧道为曲线隧道,由直线和半径为410m的平曲线组成: 隧道纵坡为单向坡,坡度为2.9%。
山坑隧道为曲线隧道,由直线和半径为1500m、800m、5OOm的平曲线组成: 隧道纵坡为人字坡,上坡度为2.0%,下坡度为-0.5%。
隧道开挖石方数量为Ⅴ级围岩:50659m3;Ⅳ级围岩:44906 m3;Ⅲ级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