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新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核心素养

通过对一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探究,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充满兴趣,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也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本次期中考试数据分析,本班化学均分位居全区前列,但仍有提升空间,然而在物质间的转化上存在较多问题,第20题推断题的得分率仅有50%,与初期目标80%差距甚远。本节课在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性质、用途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方式,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物质间的系统转化、前后知识比较的学习水平,提升学生归纳、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演示一氧化碳气体燃烧、还原氧化铜实验,使学生体验探究、体验成功,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形成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的意识。

3.通过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表述能力。

4.通过一氧化碳使人中毒原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CO的可燃性、毒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五、课前准备

六、教学过程

1.导入:结构决定性质

(1)演示实验:①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比较;②二氧化碳溶于水

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2)展示装有一氧化碳的储气瓶

学生尝试描述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3)组织讨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为什么其性质上存在差异?

引导学生分别从元素组成、分子构成和碳元素化合价三个方面总结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异同。

2.新知学习:CO的化学性质

(1)CO的可燃性

演示实验:用酒精灯点燃CO,并在火焰上方面分别罩上干燥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组织讨论: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CO是怎么产生的?煤炉中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写出煤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之间的转化关系。

(2)CO的毒性

资料展示:煤气中毒

学生通过阅读PPT和导学案中的资料,总结CO的毒性。并理解CO导致人体中毒的机理。

组织讨论:煤气厂为什么在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总结应对煤气泄漏的措施,加强学生的生活常识。

3.CO的还原性

实验演示:CO还原CuO实验,并注意讲解实验步骤。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CO的还原性。

思考:(图片参考PPT)

①b处燃着的酒精灯的作用是什么?

②实验开始时,是先点燃a处酒精灯,还是先通入CO气体?为什么?

③实验结束时,是先熄灭a处酒精灯,还是先停止通入CO气体?为什么?

④如果将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稍作改进(如图2所示),与图1相比,其有何优点?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上述问题,使学生认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的意识。

应用:CO的还原性

引导学生写出CO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了解CO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3.课堂小结

(1)总结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

(2)比较CO和CO2的性质与用途

4. 课堂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