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热点问题的历史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甲午”记忆复习备考的策略 (一)揣摩试题,把握热点考查的主要特点

39.(26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 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 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 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10分)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 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 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 何被称为“光荣革命”。(7分)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 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分)
一个不寻常的历史高考复习热点
——甲午、甲午、甲午
一、什么知识可能成为历史高考复习热点?
1、周年并具有时间的意义。
2、教科书中有必要的相关知识量。 3、历史学界长期关注并已有相对成熟的研究。
4、一段时期或特定时期里现实社会的焦点问题。 5、能折射一个国家或一种文明发展中的深层问题。
二、为什么“甲午”是一个不寻常的热点?
3、主题取向—— 合情(教、学情)合理(术、势) 以中日关系为中心 (9)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战”与“和” (10)中日百年关系的地区影响和世界影响。 以台湾问题为中心 (11)台湾——地缘决定命运
以史学方法为中心 (12)中日双方对两次战争的研究历程与时代的关系。
3、主题取向—— 合情(教、学情)合理(术、势)
精英思想;大众观念;民族意识;政治变革等 (3)甲午中日战争与近代社会之演进 教育;彼此形象认识等 (4)从国际和国内环境看两次中日战争之不同结局
3、主题取向—— 合情(教、学情)合理(术、势) 以日本为中心 (5)近现代日本的崛起、战败、重建并再度崛起 的启示录 (6)近代以来,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得”与“失” (7)日本与英美等国现代化道路的共性与个性。 (8)日本与世界秩序的关系。
1、“甲午”记忆交织着中日之间历史与情感的复杂纠葛。
2、“甲午”记忆让我们对中日关系的未来迷惘多于清晰。
3、“甲午”记忆似乎呈点状散落在我们的教科书中。
4、“甲午”记忆的命题,知识上常有捉襟见肘之感; 价值上恐有遭遇“红线”之忧。
三、“甲午”记忆复习备考的策略 (一)揣摩试题,把握热点考查的主要特点

王铁军《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研究》
苏小东、陈美慧《甲午战争110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
1、国内当代历史学者的研究 (1)战前 日本:总体战准备。 中国:虽早有察觉也有所准备, 但终究警惕不足、变革不够。
1、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研究 (2)战中 黄海海战,谁胜了?
(3)战败原因
战略角度:海防观念落后
清廷以中国传统的“德治”价值观和“义战”战争观念 看待近代海上战争, 对新的战争根源、 战争形势判断失误。 以中国传统的“守战”理论指导战争, 采取了消极的 “专守防御”, 处处被动, 屡失战机。 清廷对中国传统的“谋战”理论运用有失偏颇, 重外交 而轻军事, 重威慑而轻实战。 ——张炜《中国战略文化传统与北洋海军的运用》
2、一些历史名家的认识
(中国战败)的影响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帝国主义加紧扩张;民族工业受到压制;日本的崛起; 中国的新政治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近代的战争固不是儿戏。不战而求和当然要吃亏,…… 但战败以后而求和,吃亏之大远过于不战而和。同治、光绪 年间的政治领袖如曾、左、李及恭亲王、文祥诸人原想一面 避战,一面竭力以图自强。不幸,时人不许他们,对自强事 业则多方掣肘,对邦交则好轻举妄动,结果就是误国。 在近代世界,败仗是千万不能打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三、“甲午”记忆复习备考的策略 (二)梳理教材,熟悉“甲午”记忆的基本知识

1、古代
2、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3、1914—1945年
4、1945年至今
三、“甲午”记忆复习备考的策略 (三)阅读专论,了解“甲午”记忆的学术认识 ——以中日甲午战争的研究为例 1、国内当代历史学者的研究 戚其章《建国以来中日甲午战争研究述评》

39.(26分)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 年。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 价“美苏冷战”的。(8分)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 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8分)
1、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研究 (4)战败影响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时代变革意识 ①进步知识分子的意识 (观念史) 世界竞争意识 向强敌学习意识
今吾中国之于大地万国也,譬犹泛万石之木航,与群铁 舰争胜于沧海也。而舵工榜人,皆盲人瞽者,黑夜无火,昧 于然而操柁于烟雾中,即无敌船之攻,其遭风涛沙石之破可 必也。况环百数习于出没波涛之铁舰,而柁工榜人,皆渔户 为之,明灯火张旌旗而来攻。其能待我从容求火乎!然今之 诸舰之未来攻也,吾速以金篦刮目,槐柳取火,尤不容缓也。 然即欲刮目以求明矣,而泰西百年来诸业之书,万百亿千, 吾中人识西文者寡,待吾数百万吏士,识西文而后读之,是 待百年而后可,则吾终无张灯一日也。……日本之步武泰西 至速也。故自维新至今三十年,而活艺已成。大地之中,变 法而骤强者,惟俄与日也,俄远而活效不著,文字不同也。 吾今取之至近之日本,察其变法之条理先后,则吾之活效, 可三年而成,尤为捷疾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
三、“甲午”记忆复习备考的策略
(四)基于知识与认识,揣摩“甲午”记忆的命题思路
静 动
1、价值取向—— 尊重历史;以史为鉴。 2、情感取向—— 不以“史”压人;不以“情”打人。
3、主题取向—— 合情(教、学情)合理(术、势) 以战争(中国)为中心 (1)甲午中日战争与近代经济之转型
经济政策;经济思潮;资本家等 (2)甲午中日战争与近代思想、政治之演进
(3)战败原因
心态角度:自上而下的轻视心理
日本为求富强,或制造或购买战舰,以致“帑 藏空虚,债台高筑”,贸然以兵戈相见,日本学习 西法未精,久虚之国必不能长胜。而中国“保护属 国义正词严”,江海严防,有备无患,做好长足准 备,“今而后且高枕以消长忧,静听我师之捷音。” ——《新闻报》(1894年7月2日)
“跳出热点”看中国与日本
当我们说日本是一个崇拜强者的国家时, 心里也许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瞧不起。 难道我们就没去崇拜强者?! 如果说,日本崇拜得有些暧昧, 那么,我们则崇拜得很浮躁。
也许,还是因为骨子里的那点“瞧不起”吧?
你可以不喜欢日本, 但千万不要去仇恨, 你也可以喜欢日本, 但千万不要去亲密。 日本始终是一个值得我们尊重, 更需要警惕的国家。
——小熊的空间日志
Baidu Nhomakorabea
② 国民心态(心态史)
由“精英之思想”向“社会之潮流”的发展。 ③ 经济政策及思想(经济及其思想史)
1896年,清廷通饬各督抚在省会设立商务局。 清廷派官员和商人参加美国费城博览会。 1902年,庆亲王奕劻奏请设立商部。
1903年,载振奉命考察各国工商业。归国后,清廷正式设 立商部。 从郑观应的“商战”到梁启超的“以工立国”。 ——吴慧《中国商业通史(第五卷)》
其造成不良之现状者,虽曰知识浅陋,政治腐败,抑由社会 上环境之恶劣焉!……战争期内,人民之视政府一如昔日,甚者 甘为汉奸,北方败报传达南方,而上海之商人娱乐如常,甘肃之 回人蠢蠢然起而作乱。说者曾言中日之战,乃以中国直隶一省而 战日本全国,其言虽不尽确,固可略见国内情状之一斑。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895年李鸿章对日本所进的诚恳忠告: 一、中日如寻仇不已,有害于华者,未必于日有益。 二、中日系切近邻邦,岂能长此相争?…… 三、……自应立一互相援助之约,……不受欧洲各国之狎侮。 四、中日两国日后或永远和好,或永远雠仇,则有关日本国计 民生者甚大。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