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学习的动机
名词解释
1、归因(华南师大2004)
归因是指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的分析理论。
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
归因理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有关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般可以包括四个方面,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度和运气机遇等。
2、归因维度(华中师大2004)
一般而言,归因理论从三个维度来探索个体行为归因认识的倾向及其规律性。
这三个维度是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和可控性维度。
3、自我效能感(北师大2003,华南师大2003)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
自我效能感表现为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等。
4、控制点(华南师大2003)
控制点是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的因素的看法。
一般可以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相信,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及其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的能力和所作出的努力能控制事态的发展;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人认为,自己受命运、运气、机遇和他人的控制,使这些外部的、且难以预料的因素主宰着自己的行为结果。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者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外部控制者的成就动机则相对较低。
5、Weiner的动机归因理论(浙江大学2003,2002)
韦纳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其中不可控是激发动机面临的最大挑战,它会使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
6、成就动机(华南师大2001,华中师大2000、1999)
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倾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倾向。
一个人趋向目标的行为最终要受到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而决定。
7、学习动机(西南师大1998)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就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8、成就目标
成就目标指人们关于贯穿于成就背后的目的的看法。
它们代表着个体赋予成就情境中定义成功与失败、对成功与失败如何进行归因、做出怎样的情感反应及今后如何行动提供了一个认识结构。
一般来说,成就目标代表的是个体相当稳定的成就取向,但情境因素也能够影响个体在从事特定任务时所追求的目标,至少在完成该任务期间是如此。
简答和论述
1、综合运用各种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北师大2005)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此外,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在教学开始,也可以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束时。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遵循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
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
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
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
(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课堂中的合作与竞争环境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个体选择哪种成就目标,一方面取决于他所持有的内隐能力观念,另一方面就取决于外在的课堂环境。
竞争型课堂结构激发以表现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合作型课堂结构激发以社会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个体化课堂结构激发以掌握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
三种课堂结构都能在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Slavin,1995),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
(6)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积极归因训练对于差生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根据动机的认知理论,如何激发人们工作的动机(北师大2004)
参考答案要点:动机的认知理论包括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等,根据这些理论,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1)以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引导人们工作的兴趣,提高积极性;2)利用工作效果的反馈,让人们及时了解工作效果,知道自己的进度和相对位置以及发展方向,得到鼓舞和奖励;3)正确运用评比、竞赛和考核。
发挥考核、评比的优势,但要注意消极作用;4)要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相结合,提高人们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工作能力和道德素质;5)要注意人的个别差异的影响,科学客观地分析现状。
3、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华中师大2004)
一般我们要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
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其次,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个体而言,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设置情境使其有成功的体验,以免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4、简述Ts=Ms×Ps×Is的含义,其理论的主要思想(华南师大2004)
阿特金森提出了期望-价值理论。
该理论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
他认为,个体成就动机的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决定。
即: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Ms)、期望水平(Ps)、诱因(Is)共同决定:Ts=Ms×Ps×Is。
其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诱因是个体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
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也就越强,且二者存在互补关系,即I=1–P。
人们追求成功时,存在两种倾向:力求成功的倾向(Ts)和避免失败的倾向(Tf)。
个体追求某一目标的总动机强度是由对成功的渴求和对失败的担心组成的,即:T=Ts–Tf=(Ms—Mf)*[Ps*(1一Ps)]。
所以可以看出,当Ps 取0.5时,动机强度最大。
7、试述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南京师大2003)
参见简答和论述第1题。
8、简述Weiner归因的三维结构模式。
(华中师大2002)
参见名词解释第5题。
9、如何通过目标设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华中师大02)
(1)设置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具体目标
与远期目标相比,近期目标更容易达到,使学生不断体验达到成就感,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结果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形成更好的自我调节。
不同领域的众多研究发现都证实了这种观点。
但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近期目标不一定比远期目标更能促进学习。
该观点认为,个体在努力达到远期学习目标时,可能会将其学习目标细化,而这会产生良好的学习结果。
但这也表明,如果是远期目标,如果要让其产生良好的绩效,也必须对其转化为具体的子目标。
与诸如“尽力”和“努力”等笼统的目标相比而言,具体的目标更可能增强自我调节和促进自我评价。
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之所以能提高学习成绩,是因为它能通过提供实现进步的清晰的标准来明确达到成功所需的努力程度。
各种领域的大量证据表明。
具体的目标有力支持了上述观点。
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设立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具体目标。
(2)设置具有高水平的但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
过易与过难的目标都不能对人们产生激励作用。
如果人们具备基本技能,中等难度的目标就能产生最佳的激励作用和自我调节的行为表现。
换句话说,挑战性目标,即高水平但又比较现实的目标,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因为高水平学习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具有高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发掘的潜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而相比之下,高水平的但不能实现的目标,即过难的目标,一般对学生没有什么激励作用,反而会造成挫折;而低水平的能实现的目标,即过易的目标,又不足以说明学生能力的提升,所以这两种目标都不会对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因此,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为学生指定或选择学习任务时,应针对学生的能力,为他们设置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
(3)将复杂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简单的学习目标
学生不愿意主动完成某些学习任务,尤其是复杂的学习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畏惧这样的学习太难,预期到自己可能没有能力、没有办法完成。
而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具体的、便于完成的简单目标,可以使学生感到任务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不再是坚不可摧。
通过一步步地完成任务,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到自己的学习进步,获得满意感,最终把任务完成,增强了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愿望。
(4)给学生自我选择学习目标的空间
研究者发现,让学生自己设置目标能增强动机和促进自我调节活动,这大概是因为自我设置的目标能产生更高的承诺。
但其它的研究表明,那些给出理由的指定目标与自我设置的目标一样,都能产生动机性作用,它们都比简单的、不加说明的指定目标更为有效。
所以,当给学生布置任务时,最好交代一下布置任务的理由,阐明完成任务的意义,这样会使学生接受给定的目标,产生较高的承诺,从而改善其学习成绩。
(5)以掌握目标为导向
如前所述,不同的目标定向对其学业成绩会产生重要影响。
个体为什么、如何、形成什么样的目标定向,对其自主学习的不同过程都会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个体旨在学习和掌握材料,他就会把注意定向在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上,密切注意学习的进展情况,关注某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深加工策略),以便于使学习朝既定的目标前进。
如果他们把目标定向在考试分数或等级上超越别人,那么他们的监视和控制过程在性质上就有可能不同,因为他们还要监控别人的学习情况和等级,试图调节自己的动机和认知以超过别人。
所以,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设置掌握导向的目标。
10、归因的概念与韦纳的归因维度(西北师大2002)
参见名词解释第1、2、5题。
11、简述学校情景中成就动机的三个内驱力含义(南京师大2002)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的内驱力。
认知的内驱力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12、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南京师大2002)
参见简答和论述第4题。
13、成就动机是什么?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上海师大2002)
1)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倾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倾向。
一个人趋向目标的行为最终要受到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而决定。
2)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对成就的需要、在该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成功的诱因值。
3)激发学生成就动机的策略。
针对不同的个体设置不同的学习难度、数量的学业任务;教师要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设置合理的成就目标环境等等。
14、根据几种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结合实例阐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北师大2001)
参见简答和论述第1题。
15、结合动机理论,举例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北师大2001)
参见简答和论述第1题。
16、试论成功是最好的激励(华中师大2000)
提示:用学习动机的成就动机理论、强化理论、人本理论等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
17、教师如何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学习动机?(西南师大2000)
实现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转变过程主要是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过程。
参见简答和论述第4题。
19、激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学原理(西南师大1996)
激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学原理即各种动机理论,这主要包括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人本理论和认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