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强:追寻教育隽永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俞正强:追寻教育隽永的过程

“他,有点怪,‘怪’得又特别有滋有味。”不认识俞正强的人,在听完他的数学课或讲座之后,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的确,小小的个子、朴素的衣着、老式的布鞋、光亮的脑门、憨厚的笑容,配上轻轻的声音、商量的语气……俞正强不符合人们脑海里教师的标准像,更不像许多人心目中说一不二的威严校长。

10年前,俞正强由一个特级教师变成了负责学校全面工作的校长。许多人在赞叹的同时也为他惋惜,毕竟教学与管理不是一回事,以管理为工作重心也许会让他疏离教学、“功力尽失”。而俞正强始终淡然处之:“当一个好老师,可以影响五十个、一百个小朋友。当一个好校长,可以影响上千甚至更多的人。我愿意这么做。”

10年后,俞正强成功地在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与校长之间找到了平衡。一如他简朴的办公室门口挂着的两块牌子——“校长室”与“学困生研究室”。

从未参加过任何教学比赛,他在一个寂静的小天地里绽放着,慢慢成就自己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

北京的1厘米和金华的1厘米一样长吗?

“1厘米不就是1厘米?”听完俞正强“厘米的认识”一课,发现俞特居然就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纠缠”良久,一位网名为“无限不循环”的教师在博客上质疑。随即,他在自己的课堂上设计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同学们,是你们手里塑料尺的1厘米长,还是老师手里米

尺的1厘米长?”没想到,全班学生竟一致认为,是老师米尺的1厘米长。

俞正强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和“无限不循环”一样,很多人想不通。越是想不通,越是觉得俞正强很“神”。

其实,俞正强出人意料的地方还真不少:他把数学书的目录和语文书的目录拿来比较,上出了“目录”课,学生学习后明白了目录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他以“鸡兔同笼”这一民间数学趣题为依托,上出了数学欣赏课,学生学习后懂得了欣赏并反思自己的思维历程……

久而久之,同行们对俞正强的教学有了这样的评价——“奇、绝、险”,觉得他自成一派、特立独行。

面对这种评价,俞正强从不爱刻意地剖白自己,他喜欢就事论事:“比较北京的1厘米与金华的1厘米哪个更长,实际上是为了寻找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知识。如果教师找不到学生学习的这个起点,并有意识地在它与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学生的学习就有可能产生障碍。”经过多年观察,俞正强发现,“学习困难基本上源于准备不足。这里的‘准备’包括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方式准备、心理准备、情绪准备,等等。”因此,“回到源头”不失为教师思考学生学习困难的一种有效视角。

“我喜欢找有意义的问题来研究。”从教20多年来,俞正强从未间断过对学习困难的思考。在他看来,学习困难并非学习不好的学生独有,许多所谓的“好学生”也会存在学习障碍。而每一位“学困生”的背后,又必然站着一位或数位“教困师”。在教学中,一些教师面

对学生的学习困难,通常习惯于让学生再重复几次。当重复数次学生还不明白时,教师又往往归责于学生的智力因素,从而使本次学习困难成为下次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俞正强常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自己一生都在追求两样东西:“一是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二是怎样不让一个学生落后。”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要把数学真正还给学生。“数学不仅仅是计算,不仅仅是问题解决。我们应该把数学的感觉给学生,数学的观念给学生,数学对人的影响给学生。”

也许人们很难想象,这位成名已久的特级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教学比赛。他在一个寂静的小天地里绽放着,慢慢地成就了自己。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文的美学评价,其中还有“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内涵。同样,用这句话来形容俞正强的小学数学课堂也不为过。诚如他自己所说:“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色,因为我从未刻意追求过特色。”

让太忘我的教师稍微有点自我,让太自我的教师稍微有点“无我”上抵星空下至心灵

2001年,踏入教坛第16个年头的俞正强,从金华师范附属小学调往胜利小学任校长。2003年暑期,又调往由两所薄弱校新合并而成的站前小学任校长。

两年间,两所学校给俞正强的感受像冰火两重天。在胜利小学,老师们认可他,他带领老师们也走得很有劲头。而一到站前小学,学校的家属楼就面临市政拆迁,一些教职工为了个人利益和学校闹得不可开

交,麻烦首先就找到校长头上。

当时,俞正强和教师们的关系降到了冰点以下。在学校,即使是为学生在走廊上安雨伞挂钩这样的小事,都遭遇层层阻力,很难推行。面对种种非难,温和的俞正强也难免每每滑向暴怒和狂躁的边缘。“来站前小学的头三年,老师们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老师们。”俞正强坦率地说。

作为一所城区公立薄弱校的校长,他既无人权,也无财权。换句话说,对不负责任的教师不能开除,对尽职尽责的教师无法采取更好的物质激励手段。再加上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监控,间接导致了在教学班有限的小学,教得好不好只能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责任心。在这样的前提下,要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彻底扭转学校的落后局面,太难了!

苦苦思索过后,俞正强找到了一个重要的抓手——师德建设。

提起师德,一些宣传的典型事例往往让人们觉得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要么在偏僻山村,要么是为学生抛弃家人,要么是身患重病。在俞正强看来,这就是师德“知、情、意、行”中的“知”出现了偏异。它将师德过于拔高,让老师们在感动的同时心生敬畏,不自觉地选择了逃离。

原来,站前小学有一位老教师,每天都要在学校待到傍晚6点以后才回家。她的敬业,俞正强看在眼里,却从没在校会上表扬,也没有对她进行过个别鼓励。后来,她因为身体欠佳,要求减课。俞正强给她的建议是:先别忙着减课,而是按时回家,开展个人锻炼。“我的想法是,老师们最好都能及时工作、按时回家、准时吃饭。饭后如有时

间,可以去公园走走,陪陪家人。我不鼓励这位老教师忘我地工作,但又不能伤她的心。于是趁着她提要求的机会,表达了我的想法。”让太忘我的教师稍微有点自我,让太自我的教师稍微有点“无我”,俞正强在学校里提倡的师德正是一种大多数教师都能持有的、自愿达成的,略高于普通道德的“大众师德”。

从操作上来说,目前国家对师德的要求还比较宏观和笼统,而学校在师德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有中位的师德目标,以便于指导并衔接下位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在俞正强的带领下,学校确定了师德的校本目标:尊重规则,分享自由,改善自我,关怀世界。

为了实现与学生的教学相长,让老师们体会全面发展的学生应该从哪些途径培养,学校还制订了师德培养的校本实施途径,即读书,文明其精神;运动,强健其体魄;休闲,陶冶其性情。而做安静的、朴素的、悠闲的、灵性的教师,则是学校提倡的有德之师的校本形象。俞正强分析,教师群体性动力缺失,是当前一些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它表现为教师工作倦怠、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等。提倡“大众师德”实际上是赋予师德利己性、通俗性。教师感觉工作累,很多时候是因为对付出的期待比较低,对收获的期望比较高,一高一低之间的落差带来了心灵的疲劳。而“大众师德”慢慢将付出的期待调高,收入的期待调低,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在工作上渐感舒适、快乐的过程。当教师有了快乐的感觉之后,才会积极地想问题,才会将自己得积极感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师德建设的基础上,俞正强又借鉴了美国学者萨乔万尼提倡的“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